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0)》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等重大内容,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创新驱动发展等议题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决策参考价值。
/ 主要章节 /
一
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研究报告
——孙智君、李 萌
二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指数研究报告
——夏晶晶
三
技术进步和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报告
——王 磊、王雪利
四
长江经济带创新型绿色发展效率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报告
——李雪松、龚晓倩、曾宇航
五
长江经济带农村环境治理研究报告
——侯伟丽
六
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报告
——成德宁
七
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报告
——胡 晖、朱钰琦
八
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报告
——吴传清、黄 成
九
湘江流域生态补偿研究报告
——李 浩、刘 陶
十
长江经济带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报告
——万 庆、勾 煜
十一
三峡库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报告
——夏晶晶
十二
长江经济带科技型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报告
——吴传清、孟晓倩、尹礼汇
十三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刘 钒、马 祎
十四
长江经济带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研究报告
——张司飞、何伶俐、王生玺
十五
环境异质性对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报告
——范 斐、于海潮、连 欢
十六
长江经济带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李 酣、张玲慧
十七
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钟 晟、高 为、付文绮
十八
长江经济带“双一流”高校教育对外开放研究报告
——刘晓黎、周 烨
/ 主编简介 /
吴传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教授,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负责人,区域经济学专业、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多学科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14 年以来主持“推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理念重大问题研究”(国家发改委课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机制研究”(国家发改委课题);参加“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战略与政策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长江水资源开发保护战略与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版《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0)》、《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与绿色转型发展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2017~2020 年《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做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 一步提出了包含 “绿色”在内的新发展理念,自此 “绿色发展”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从时间维度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和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也反映出我国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的发展思路取得明显成效。2012—2018年,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增幅分别为127.9%、111.5%和 64.3%。沿线11省市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贵州和湖北的增幅相对较大。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地区之间的绿色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中、上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虽不及下游地区,但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下游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追赶效应。 从空间维度看,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整体上呈下游区域 >中游区域 >上游区域的格局,绿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可按照评价结果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上海、江苏、浙江,绿色发展指数以及绿 色经济、绿色生产和消费、绿色生活和绿色科技4个维度一直居于前三强的位置,但在绿色环境和绿色生态方面处于较低水平,尤其体现在上海和江苏较为薄弱的生态环境基础。第二梯队包括安徽、四川、湖北、 江西、重庆五个省市,绿色发展各有亮点。第三梯队包括湖南、云南、 贵州,上游云南和贵州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绿色发展指数的增速领先,但由于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绿色发展水平依然相对较低。
02长江经济带创新主体、创新支持、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发展水平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我国重点推进的国家重大战略,长江经济带集聚的人口和创造的 GDP均占到全国 40%以上,是我国经济和活力中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以科技型企业为中心,建立创新生态评价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11省份创新生态发展现状,培育发展先进产能,优化创新生态发展水平,加快科技创新。2013—2018年长江经济带创新生态发展水平由2013年的0.95上升至2018年的1.49,增长率为 56.8%。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创新生态发展水平来看,各地区创新生态发展水平都呈上升趋势,且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明显,下游地区的创新生态发展水平远远超过中上游创新生态发展水平。从增长速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排名为:中游 >上游 >下游,上中下游增长率分别为 57.1%、71.2%和50.3%,中游地区创新生态发展水平增长较快。2013—2018年长江经济带创新主体发展水平由 2013年的0.69稳步上升至 2018年的 1.03,增长率为 49.3%。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创新主体发展水平比较而言,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显著,特别是下游地区与中上游地区创新主体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下游地区发展水平超过了中上游发展水平之和。从增长速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排名为:中游 >上游 >下游,上中下游增长率分别为 64.5%、78.6%和39.7%,中游地区创新主体发展水平增长速度较快, 具有后发优势,较易引进先进技术,下游地区则具有先发优势,持续引领长江经济带创新主体发展水平。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创新支持发展水平比较来看,上中下游地区创新支持水平呈稳定的梯度递增格局,上游地区最弱,中游地区较强,下游地区最强。上游和中游地区差异较小,但差距呈逐步扩大的态势,下游地区创新支持水平远远高于中上游地区。从增长速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排名为:中游 >下游 >上游,上游地区无论从创新支持水平或增长速度来看,都低于中下游地区。 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创新环境发展水平比较而言,上中下游地区创新环境发展水平呈稳定的递增格局,上游地区最弱,中游地区较强,下游地区最强,上中下游地区的发展差异呈逐步扩大的态势。从增长速度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排名为:中游 >下游 >上游,增长率分别为 45%、41%和 27%。
03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数字经济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渗透,日益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充分挖掘供给侧要素的潜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数字经济高度契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一方面能推动传统企业信息化转型,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潜力,推进信息技术由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保证经济顺利实现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理应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战略作用,全方位保障数字经济的良性发展。长江经济带11省市集聚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所在。长江经济带横跨东西、连南接北,集沿海、沿江、沿边、内陆为一体,具有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非常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2017年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2万亿元,GDP比重的 32.60%。在上游,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做得有声有色;在中游,湖北武汉的 “中国光谷”、安徽合肥的 “中国声谷”特色鲜明;在下游,长三角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长江集聚发展,数字经济已经逐渐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0年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在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下,数字经济及其衍生的新商业模式成为对冲疫情不利影响、保企业稳就业的重要力量,加快了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当然,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传统产业数字化基础薄弱、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等诸多短板。因此,在后疫情时代,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要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 的窗口期,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通过 高水平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