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佛系家长的教育焦虑:想当顺义妈妈不够格,想当海淀妈妈又缺了套学区房
这几天,我的朋友圈被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刷屏了。
所谓的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就是以北京的海淀区和顺义区为名,定义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妈妈,她们都拥有良好的学历、体面的工作,也都活跃在孩子教育的第一线,但在鄙视链上,顺义妈妈相较之海淀妈妈更胜一筹。
1
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
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海淀妈妈就是中产阶级家庭的代表,在清北这个中国教育高地睥睨着全国各地的学霸。
而顺义妈妈则代表着更高一层的阶级,从国际化视角出发,思考如何能够避开应试教育中的高智商天才,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常青藤盟校少量的亚洲国际生名额中抢得一席名额。
说白了,这两类妈妈的划分其实看的并不是住在海淀区还是顺义区,而以孩子的教育思路及培养计划划分。
孩子的目标是清北,那就是海淀妈妈。
孩子的目标是常青藤盟校,那就是顺义妈妈。
只有目标就够了吗?当然不是,真不是谁都能够格海淀妈妈or顺义妈妈的!
▼对于海淀妈妈来说,学区房只是一个敲门砖,真正拼的是家长的耐力、毅力和智商,清华北大每年在北京招收多少学生,大多数是哪个高中毕业的,这些海淀妈妈可能比清北的招生办老师还要了解。
顺义妈妈则比海淀妈妈更加“鸡血”,她们往往只活跃在自己的小圈子中,相比将学区房当敲门砖的海淀妈妈来说,想成为一个顺义妈妈,孩子首先最好直接送国际学校,这样才更有助于和常青藤盟校的学习日程接轨。
我看到过一个对顺义妈妈的比喻是这样说的:
▼
假如你是一个顺义妈妈,只穿越了一个京城给孩子找补课老师,那你都不好意思在妈妈群里说话。因为你开口问的问题就很LOW,你一抱怨就会被一群妈妈追问:
“你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那么漫不经心?你这样随便散养,是要堕落成佛系老母亲吗?”
对于孩子的教育,没有家长是不焦虑的,我也曾经想要成为过海淀妈妈,或是顺义妈妈。结果敏仪爸爸几句话就把我劝退了:
▼-“这样的家庭没有十几万,也有个几万吧,最后这些家庭的孩子都能考上清华北大?不能只关注考进什么学校这个‘因变量’,也不能仅仅靠鞭策孩子这个‘自变量’,ta今后上什么样的大学,还是要看这一路上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太多不可控的因素了。”
-“而且不管我们受不受得了,你确定孩子能受得了?”
▼
孩子4岁,家长问:
-“英语1500的词汇量够不够?”
另一个家长回答:
-“在美国够了,在海淀,不够。”2
教育或许有阶级
但教育不是用来区分阶级的
前面有一年开车30000公里,每周末甚至每天都要横跨整个北京城,就为了送孩子去一次补课班的海淀妈妈。
后面有背着铂金包,在世界500强工作,张嘴闭嘴都是常青藤盟校,气场堪比女总裁,英文没有专八,雅思不过8.5都觉得自己拖了孩子后腿的顺义妈妈。
在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的鄙视链中,家庭本身是什么阶级看的不是财力,而是孩子的教育。
或许说教育是有阶级的,因为我一直都非常承认的一点是:对于生活条件更好一些的人来说,确实可以接触到一些更好的教育资源。
但作为一个用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我更加同意的是:教育不是用来区分阶级的,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能弱化等级之别。
名校有时候只是能够让人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接触到更加优秀的学术熏陶。用名校教育给自己贴阶级的标签,不仅仅是家长对自己的物化,更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物化。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在高考报考上遇到了大难题的孩子。他的难题不是成绩不够好,而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
爸爸说学这个,妈妈说学那个,结果两个家长说的专业孩子都不想学,问孩子自己想学什么,孩子自己也不知道。
一直以来孩子都为考一个好学校、名校而努力,但是考好学校和名校之后呢?
很多家长对教育的焦虑都被局限在高考这个节点上。可事实上,没有谁的人生是被一个节点所决定的,就好比很多名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时依旧找不到工作,而众所周知的马云爸爸,毕业于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的杭州师范大学。
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实现孩子的价值,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价值而服务,而不是完成一个国家的阶级分化。
家长的人生成就不应该用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人生来体现。
因为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弱化阶级概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孩子的价值,会是什么呢?
名校只是一个加油站,而不是阶级的分水岭。
3
教育的目的
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有一个问题非常值得每一个家长思考,那就是孩子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还是让孩子能够稳稳地呆在某个阶级,或者带着全家都上移到某个阶级呢?
前者是孩子的自我实现,而对于后者,我只能说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欲望压在孩子的身上。
我曾经看过一部名字叫做《少年班》的电影,里面有一个角色叫做吴未,未来的未。
少年班中的同学都是天才,但吴未不是。
他是父母望子成龙、揠苗助长的假天才,是就算非常努力,也考不到第一的普通人。在少年班这群真正的天才中,即便他比所有人都努力,每次考试也都是倒数第一。
他的自信在少年班中被打磨得一点不剩,越是发现自己不是天才就越是自卑,越是自卑就越是绝望。他拼了命的努力,也不过是在跟自己证明,天赋真的很重要。
本来可以在普通人中意气风发的吴未,被父母强塞进不适合自己的天才梦中,活得艰辛又压抑。
在无数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的孩子里面,有多少明明不是天才,却被迫追逐清北梦想的吴未呢?
我作为一个妈妈,也努力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了更好的家庭环境,但我却不想成为海淀妈妈或是顺义妈妈。
因为更好的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应该是更加适合他们自身的教育,而不是让家庭显得更加“高级”、更加“成功”的教育。
我有个朋友前几年非常焦虑,孩子上小学时,暑假每一天的日程就都要排满,力求不浪费假期的每一分钟学习时间,今年上了初中,却开始给孩子减负了。
我问她为什么忽然想开了,她告诉我说:
-“孩子说想学画画,以后想当画家。”
朋友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但她一直都觉得可以当个爱好培养,有时候甚至觉得孩子在爱好上花的时间太多了,叫孩子别画了,有时间不如背单词。
但就算是每天学这个学那个的时候,没有一丝空闲时间时,朋友的儿子也会抽时间画画,开始朋友觉得艺术这条路太难走了,而且万一以后孩子不喜欢画画了,成绩也没跟上怎么办?
当画画是爱好的时候,它可能非常有趣,但当画画从爱好变成职业,面对每天日复一日、枯燥的练习,孩子还会这样坚持吗?还会觉得有趣吗?
对于朋友的这个问题,孩子是这样回答的:
-“难道那些我现在觉得无趣的东西,变成我的职业之后,我就会觉得有趣?”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家长会走进一个怪圈中,觉得教育一定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这样的教育才算是好的教育,只有给孩子这样的教育,我们才算是合格的家长,例如考进清华北大,例如成为海淀或者顺义妈妈。
但是每个孩子适合走的路是不同的,家长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发现什么路适合他们走,而不是跟着焦虑,裹挟自己和孩子。
我佩服每一个带着孩子奋力前进的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但是我更想成为一个能为孩子领路的佛系妈妈。
关于海淀妈妈和顺义妈妈,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
推荐阅读
对中国式家长来说,接受孩子平凡,到底有多难?
“佛系”育儿的精髓:给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打光”
每 日 送 书
《男孩的养育书》(0-18岁)
作者:(美) 迈克尔·汤普森,(美)特雷莎·巴克著, 卢春明译
定价:84元(套装2册)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介绍
享誉全球的男孩身心发展专家、作家迈克尔•汤普森的经典之作,充满了对男孩养育问题的权威解答和全新研究成果。讲述了超过400位父母和200位老师的真实案例,深度解读了男孩0-18岁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标识,解开男孩每个年龄阶段的成长密语。让父母不再纠结男孩青春期的种种“问题”,清楚什么情况下该认真对待,什么情况下该静观其变,更加理解并欣赏男孩的行为。
留言送好礼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截止周三(8月28日)12:00,评论获赞前5名中挑选1位幸运者送出《男孩的养育书》1册。父母堂还为每日积极留言互动的用户增设额外福利,感兴趣的麻麻立即添加小助手(微信号:youshiyong2016),备注:宝妈交流!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