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丰产的密码…
金秋时节,走进五河县申集镇黄李村李咀中心村,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稻渔综合种养数字农业示范项目种植基地的示范田里,稻谷飘香,满目金黄,灿烂的阳光洒在一片片成熟的稻谷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比邻沱湖,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稻田种养业。今年我流转了620亩水田,水稻长势特别好,月底就能丰收,一亩地预计能收稻谷1700斤。”基地负责人胡开文喜笑颜开,丰收的场景让他心情振奋。
一般情况下
水稻一亩地的产量约在1300斤
为什么种植基地的稻田亩
产能达到1700斤呢?
胡开文指着基地稻田里一块大的电子显示屏介绍,“这是装在田里的一个水位传感器,它会对稻田水位的变化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网络上传到后台,我们通过关联的手机APP实时查看水位变化趋势,判断水位情况,及时应对。”
“这就是‘数字农业’
从种到收全靠‘数字云’。”
胡开文说,黄李村数字农业示范项目种植基地巧妙融合应用了物联网、智慧农机、数字农业三个平台,通过构建“天、地、空、人、农机”五位一体的数据采集体系,精准指导水稻标准化、精细化种植管理,为农业种植安上了科技“引擎”。
“目前,土壤墒情站设监测点4个,水质监测点1个,并设有6个智能增氧泵、田间气象监测点1个,监控系统智能红外球机10个,水下监控系统2处,智能虫情监测点1处,智能投饵设备6处,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实现稻渔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只要打开手机APP,稻田的温度、湿度、用肥等数据指标一目了然。作为种植大户的胡开文虽然管理如此大面积的稻田,但每天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对稻谷生长情况了如指掌,不仅便捷高效,还可溯源。
“过去提到农业就是镰刀、锄头,然后是农机,现在把理论通过视频画面直观展示出来,更加得心应手。我种植的水稻每亩可节约成本100元,亩产提高150公斤,‘数字农业’就是比人工更高效!”尝到了科技的甜头,胡开文创业的步子也迈得更大了,他正谋划着明年再流转一部分土地,尝试稻蟹、稻鸭综合种养。“农机农艺融合、稻渔立体种养,不远的将来,‘一亩田、一吨粮、一万元’的目标肯定能实现。”胡开文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申集镇水稻种植面积达9万余亩
依托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稻渔综合种养数字农业示范项目
黄李村李咀中心村
近700亩稻田稻渔种养基地
已实现大数据农业全覆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稻渔综合种养数字农业示范项目先行先试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以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全链条,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助力。”申集镇党委书记程磊说。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年福烨 文/图
编辑:徐捷
校检:司从建
审核:朱素贤
一亩田、一吨粮、一万元的目标
肯定能实现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