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概股强势回归 北交所开市—2021 年 IPO 盘点

冬雪 IT桔子 2022-03-15
来源:IT桔子(itjuzi521)
作者:冬雪  编辑:Judy

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地主要有 A 股(包含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港股(港交所)、美股(包含纳斯达克及纽交所)。由 IT 桔子统计数据可知,A 股依然是中国新经济企业上市的主阵地,除此之外港股也占有一席之地,近几年由于美元基金清退以及美股对互联网企业的高估值等一系列原因催化下,引发了中国新经济企业赴美上市小高潮。

先来看 2021 年,2021 年 A 股依然是新经济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全年合计有 512 家企业在 A 股 IPO,其中包含 41 家北交所上市企业(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时间为企业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时间)赴港 IPO 企业有 65 家,赴美上市企业 22 家。


2021 年北交所设立与上交所、深交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再辅之科创板和创业板,因此 2021 年企业在 A 股上市热情高涨。512 家在 A 股上市的新经济企业中有中国电信在上交所二次上市,募资 542 亿;三峡能源登陆上交所,募资 225 亿;沪农商行同样登陆上交所,募资 85.84 亿等。登陆深交所的代表企业为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义翘神州,募资 49.8 亿;珠宝首饰公司 DarryRing 戴瑞募资 44.44 亿;服装服饰品牌华利集团,募资 40 亿。

2021 年快手登陆港交所,募资 413 亿港元,为 2021 年港股上市的新经济企业中最大募资金额,排在其后的为京东物流,募资 241 亿港元;二次上市的百度、哔哩哔哩、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携程分别募资 236.82 亿港元、201.5 亿港元、140 亿港元、115.5 亿港元、83.3 亿港元,募资额依次排在第 3-第 7。排在携程之后的为供应链金融公司联易融,募资 80 亿港元。

22 家赴美上市的新经济公司中,滴滴募资 44 亿美元,是 2021 年赴美上市的新经济公司中募资金额 TOP1,排在之后的为货运物流公司满帮集团,募资 16 亿美元;电子烟品牌雾芯科技募资 14 亿美元。


把时间拉长,由近十年中国新经济企业 IPO 交易所分布来看:2012 年近乎 100% 的中国新经济企业都选择在 A 股上市。2013 年由于 A 股停市,当年上市新经济企业为近十年最低。2015 年一批互联网公司走到 IPO 阶段,由于互联网及技术类企业需要较高的资金门槛,因此这类公司净利润并不高,而港股和美股对企业净利润的要求相关 A 股更为宽松,因此自 2015 年中国新经济企业赴境外上市逐渐成为趋势。当年有 26 家企业成功赴港 IPO,另有 8 家企业赴美 IPO。到 2016 年新经济企业在 A 股上市的数量与 2015 年基本持平,为 230 家,但该年赴港上市企业增至 72 家。2017 年在 A 股上市企业增加至 398 家,赴港上市企业 105 家,赴美上市企业 7 家。

2018 年由于「最严发审委」,A 股上市企业数低至 112 家,这一年港股上市企业 115 家,超过 A 股。同时这一年也是企业赴美上市高潮的开端,2018 年赴美上市企业 29 家,较 2017 年增加 22 家。美股对上市企业的利润要求较港股更低,同时美股更看好互联网企业的未来,因此对于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给出了较高的估值,再加之一批即将到期的美元基金急于把项目推上市,以便尽快清算回笼资金。因此从 2018 年起,新经济公司赴美上市逐渐增多。另外,也是在 2018 年,港交所对于新经济、新科技企业也放宽上市条件,即允许「同股不同权」、「生物科技公司满足条件可亏损上市」等。

2019 年-2021 年对于 A 股来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设立以及全面注册制的推进,都不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深入、健康发展。因此 2019 年-2021 年 A 股上市企业直线上升,自 2019 年的 209 家增长至 2021 年的 512 家,2 年增长 145%。这 3 年赴港上市企业自 117 家逐年减少至 65 家。而在政策监管及中美贸易战下,赴美上市企业也较 2019 年 32 家降至 22 家,但这 3 年中,不少互联网巨头,如百度、携程、B 站、京东、网易等实现港股二次上市。


据 IT 桔子统计,2021 年 IPO 的中国新经济企业分布在生产制造、先进制造、医疗健康、企业服务等近 20 个子行业,而生产制造、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是 2021 年 IPO 的新经济企业中较为集中的领域。

在「双碳」及企业数智化转型的背景下,2021 年以新能源、半导体芯片为主要业务的生产制造及先进制造领域共有 273 家企业实现 IPO,占 2021 年全年 IPO 总量的 45.5%。生产制造领域,化学品生产商维远股份募资 38.8 亿元登陆上交所;机械设备铁建重工募资 36.16 亿同样登陆上交所;另外还有电气风电、九丰能源等;先进制造领域,三峡新能源、中车电气、大全能源等分别募资 225 亿、74 亿、60 亿登陆上交所。

在新冠肺炎疫情后时代,我国以新药研发、核酸检测、疫苗研发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加速,医疗健康板块也迎来上市潮。2021 年包括昭衍新药(药物安全性评价机构)、 义翘神州(蛋白及抗体生产专家)、 成大生物(疫苗生产技术平台)、 医脉通(为医生提供在线服务平台)、 医渡科技(专注于医疗大数据的高新技术企业)等 90+医疗健康类企业成功 IPO。


据 IT 桔子统计,2021 年中国新经济 IPO 企业集中地 TOP2 分别为广东的 99 家和浙江的 91 家,这一排名与 2020 年一致,2020 年两所省市 IPO 企业分别为 85 家和 69 家。回港二次上市的小鹏汽车、供应链金融企业联易融、茶饮品牌奈雪的茶、饮料集团东鹏特饮等上市企业都来自广东。位于浙江的代表企业则为数据服务公司涂鸦智能、集成电路企业禾迈电子、音乐集团云音乐、医疗器械公司微泰医疗等。

2020 年新经济 IPO 企业集中地排在第 3 的为北京,排在北京之后的为江苏。两地分别有 69 家和 63 家企业实现 IPO,2021 年这一排名形成对调,第三为江苏,上市企业 84 家,北京市则排在第四,上市企业与 2020 年持平,为 69 家。江苏省 2021 年 IPO 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和先进制造、医疗健康 3 大领域。北京市 2021 年 IPO 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为分散,代表企业有中国电信、快手、滴滴出行、京东物流、百度、理想汽车、知乎等。

上海市 2021 年 IPO 企业为 67 家,代表企业为哔哩哔哩、携程、微创医疗、怪兽充电等;山东省 2021 年 IPO 企业为 36 家,代表企业为化学工业类公司维远股份、圣泉集团、联科白炭黑、隆华新材;金融公司齐鲁银行及新材料公司云路先进材料;另外四川省、安徽省、湖北省、福建省 2021 年上市 IPO 企业分别有 20 家、17 家、15 家和 14 家。

2021 年国际环境更加风云诡变,年底商汤科技赴美上市遭美政发难。再加之中国监管政策趋严及二次上市开放,「中概股回归」呼声日渐高涨,而从美股回归港股成大势所趋,2020 年已有新东方、网易、京东回归港股,2021 年又有以百度、B 站、携程为代表的 7 家企业回归港股。


2020 年 5 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要求,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审计底稿的检查要求,其证券禁止在美交易。2021 年 12 月,美国证监会公布《外国公司问责法》实施细则规定,从 2021 财年年报发布时开始,将对不满足跨境审计要求的中概股特殊认定,若连续三年被特殊标记,将被禁止在美国证券市场交易。

在美国剑指中概股的同时,中国对拟赴美上市公司提交的审计底稿,涉及大量用户信息、危及用户隐私和国家信息安全方面进行严格监管。

在这种情况下,中概股回归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私有化或者二次上市、双重上市都是可选择路径,但由于互联网头部企业市值较高,短时间难以筹集巨额资金实现股票赎回,因此一般选择二次上市或者双重上市。

双重上市是指将两个资本市场均作为第一上市地。企业在美国上市的情况下,在香港市场也需按当地市场规则发行上市,与在香港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公司要求一致,双重上市两市股票无法跨市场流通,股价相对独立。

二次上市是指公司在两地上市相同类型股票,通过国际托管行和证券经纪商,实现股份跨市场流通。整体来看,双重上市监管更为严格,上市成本高,但双重上市公司可被纳入港股通名单,引入 A 股投资者,并且有利于日后回归 A 股,实现「三地上市」。

2021 年回港上市的 7 家企业中,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均是选择双重上市的方式;汽车之家、百度、B 站、携程、新浪微博则均选择二次上市方式。据相关人士分析,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企业中,未在香港上市但符合在港上市条例的企业约有 50 多家,预计其中较多企业可能在明年陆续选择回港上市。


本文节选自《2021-2022中国新经济创投分析报告》,完整报告将于近期发布,敬请关注,更多相关内容扫码阅读






推荐阅读



点亮我的小星星,我们常见面吧


由于微信改版,信息流推荐顺序发生变化,桔子的消息更难找了,将桔子设为星标,就可以在前排找到我啦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