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市场重塑进行时 —— IT 桔子《 2023-2024 年中国新经济创业投资分析报告》重磅发布

IT桔子 IT桔子 2024-04-14

今日,新经济创投数据服务商 IT 桔子正式发布《 2023-2024 年中国新经济创业投资分析报告》。

报告基于翔实的itjuzi 数据库、分析师的深度行业洞察,涵盖对中国新经济创投市场创业、投资、并购、IPO 等方面在 2023 年表现的数据洞察与解读,同时有丰富而深入的明星公司和交易案例解读,以及过往历年的变化趋势观察。

回顾2023年的中国创业投资市场,我们的直观感受是:一场深度的市场重塑正在进行。

这一年,从募资端到投资端,再到退出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整体逻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来自市场重塑时刻的这份研究报告,试图帮助关注中国创业投资的你,在数据中看到宏观的形势、细微的变化,以期启发你更多的思考。

  本文为报告精选内容。

  完整报告获取方式为:

新常态:融资事件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但单笔融资额走高

2022年底,在放开的忐忑和期待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并在心底暗暗地预计和期望新的一年,一级市场市场行情和公司会更加好。然而,数据显示,事实并未遂人愿。

IT桔子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经济一级市场投资交易事件数量有4486起,较2022年下降了27%,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最低点;新经济投融资总金额为6873.4亿元,较去年下降了22%,同时也是最近8年以来的低点。(本章节仅统计国内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含并购、基石轮、IPO上市、上市后融资、新三板等。)

回顾过去十年的情况,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交易在2015~2017年最为活跃,创业公司获投几率更大;国内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在2018年、2020年、2021年比较突出,均突破1万亿元,这主要与AI、新能源造车、芯片等部分领域的爆发、少部分企业获得的巨额融资等因素相关。对于多数的企业来说,这几年始终处在融资难的“寒冬”之下。

可以说,目前中国新经济的投融资进入稳定的“新常态”,总体融资行情在近三四年处于渐进式下跌的趋势,市场预期暂时依旧不太乐观。

根据IT桔子计算,2023年国内一级市场平均每笔投资交易的金额约为1.53亿元,与去年的1.43亿元相比提升了7%,但比2020、2021这两年有所下降。

不难发现,近十年单笔投资交易的平均金额呈明显上涨趋势,以平均值设为基准参考线,2014-2017年的数据处于基准线以下,与国内融资交易最多的时期重合;2018-2023年的数据则持续处于基准线以上——这些年资本更愿意集中资金到“共识”项目中,同时对于风险的规避意愿会更高。

继续深入,会发现数据层面也能给到一些合理解释,那就是国内的融资结构也出现了重大变化,每年小金额的融资交易占比更小,而亿元级别甚至十亿元以上的占比变多了——

随着新经济行业进入下行周期,2020年以来单笔百万元级别的小额投资占比越来越少,在市场上更为罕见。自2020年开始,每年百万元级别的交易占比约在10%左右。同时,亿元级别的交易占比均约在35%左右。这与十年前市场结构发生了逆转。

这个数据的背后,一是,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后期、硬科技投资的前期,创业公司显著减少,同时创业成本增加,需要这种小规模天使/种子投资的项目更少了;二是,这部分小额投资需求理论上并没有减少,但是却被市场抑制了,导致的结果无非是寻找其他的融资方式和替代方案,或者是完全不公开融资/金额。

该数据更能反馈近些年投资人的交易倾向:投资更后期的轮次、集中资金投资风险程度更低的项目。

从数据来看,单笔千万元级别的融资仍是“中坚力量”,在这十年都处于比较稳定的占比结构,显然无论对于项目和投资方而言,数千万元是相对常见和容易接受、并达成结果的数字。

另一可见的趋势是中国新经济一级市场单笔投资交易金额达到亿元级以上的事件体量在不断攀升,且在当年所占比重持续增加,从最初的10%增长到了2020-2023年的35%以上,某种程度上也能说明资金集中的头部效应在近三四年尤其加剧。

结合上述图来看,2023年融资事件降到近十年最低,但融资总额并非最低点,这也意味着在已经获投的公司中,资本更多的集中在少数的头部公司/独角兽身上,至于其他大批量的小创业公司是几乎拿不到融资的,这种趋势也越来越显现,下图也能做出一个说明和解释。

61.7%的获投公司是普通的“大多数”,他们在2023年获得一笔数百万元或数千万元的融资,而这些加起来仅占全年所有融资额的8.8%,即606.8亿元。

36%的公司获得1-10亿元融资,他们拿走了年度融资大蛋糕里的42%,是新经济融资力量的“中流砥柱”。

2%的极少数“头部”公司分走了年度融资蛋糕里的另外一大块,占市场总融资的49%。

不过,头部的群体也有在缩水——据统计,2023年拿到10亿元以上风投融资的公司有85家,较2022年的122家减少了30%。

其中,每年能拿到百亿元资金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2023年也仅有6家(2021年有9家),分别是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商管、港股上市公司华虹半导体在无锡设立的新制造公司、央企中粮集团旗下企业福临门、积塔半导体、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领添科技、上市公司华润微电子的子公司润鹏半导体。

与前两年相比的显著区别在于,医疗赛道2023年并没有诞生获得超20亿元的项目,而人工智能和新能源包括新能源整车制造、集成电路在2023年持续火热,大额融资较多。

不难发现,获投公司的数量在不同金额等级区间呈现出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底部基数最大;而这些公司对应分到的钱却相应地呈现了“水滴形”的结构,一头小、中间和另一头偏大。

IT桔子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有1695起A轮(含Pre-A、A、A+)事件,同比减少27%,年内占比38%,在总体轮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使轮、战略投资事件数量总体相当,各占20%、19%,与去年相比分别减少了29%、25%。

2023年国内发生的B轮、C轮融资事件有570、244起,同比各减少了26%、22%;D轮后的中后期融资事件仅有124起,同比减少28%,不过由于数量少,在总体中的占比为3%,这个数据几乎不变。

从投资金额来看,2023年天使轮、A轮、B轮、C轮、D轮后的同比变化分别是-29%、-38%、-16%、-31%、-25%。在各轮次的融资额度总体降幅中,2023年A轮融资额降速最多,其次是C轮。

另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每年的早期投资占比有所降低,A轮及以前的早期投资在整体的占比在2015年达到85%,之后处于阶梯式下滑态势,2023年为60%,和2022年持平。与此同时,战略投资事件在近十年的占比从4%提升到19%。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持续收缩的美元和全新的区域结构

从交易体量来看,人民币交易是国内一级市场融资的主流币种,2023年国内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币种的私募股权融资事件有4273起,占比为95%;美元融资交易事件占比从 2021 的11%逐步下降到了5%,占比进一步收窄。

从交易总金额来看,国内人民币和美元融资交易有了明显的分化趋势:2014年,美元交易总金额领先于人民币;2015年后,人民币交易总金额占比在波动中攀升,2023年达到76%;而美元交易总金额占比波动下降到24%。

近年来,本土企业多愿意接受人民币融资。人民币基金和国资芯片等硬科技投资热潮兴起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人民币融资理所应当;同时,美元基金募资、投资环境受国际局势影响大。

IT桔子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地区的融资事件最多,有837起,占比19%;而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的投融资体量相当,融资事件数为677、675起,各占15%。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江苏地区的投资事件数首次超越了北京、上海,成为国内仅次于广东的第二大创投活跃地,而在此前几年中,江苏与北京、上海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今一举反超。

从总融资额来看, 江苏省企业2023年内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额达到了1212亿元,仅低于上海地区,一并超越了北京、广东省创企的年融资额;此外,江苏省辖区内的13个地级市,每个城市均有获得融资的企业,不过,其中有近一半主要发生在苏州市。

此前,根据IT 桔子统计数据,江苏省内地方城市国资在股权投资方面的参与率达到 92%,几乎每个城市的国资都在做投资,远远超越了广东、山东、安徽等其他省份。可以说,江苏2023年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融资成绩,与国资、地方政府的活跃方面密不可分。

从城市排名来看,2023年国内融资最活跃(即投融资交易数量)的前十一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南京、广州、成都、合肥、武汉、无锡。

北京仍保持着最高的活跃度,不过第二名上海与北京仅仅有微弱的差异。

从融资总额来看——上海以年度1257亿元位列第一,是“吸金能力”最强的城市;而北京居第二,不及上海市的80%,这已经是北京继2022年后,连续第2年总的投融资金额低于上海。在2023年里,获得融资的上海创企平均融资1.86亿元,比北京创企的平均1.26亿元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支持。

如果与其他二三线城市对比来看,则差距更加显著。

2023年总部位于上海的公司融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为18%,远高于其他地区,约等于4个杭州、8个广州、10个合肥。

2023年国内各行业股权投资形势:几乎所有赛道负增长

分行业来看,在投融资总金额上,2023年国内仅“先进制造”这一大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总额超过达到2885亿元,相对于其他行业遥遥领先。医疗健康、汽车交通等过去几年的重点领域则均未达到千亿元。与2022年相比,行业整体有所下滑。

与此同时,多数行业平均单笔交易融资额也在下降,比如医疗领域从去年的1.21亿元降至1.03亿元,但先进制造从2022年的1.46亿元增长了10%,到2023年的1.6亿元。

2023年,不同领域的头部公司获得大额融资也值得关注,包括:

集成电路领域的华虹半导体制造无锡公司获得40.2亿美元融资,电商领域的“SheIn领添科技”获得20亿美元新融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洛轲智能”年内获得10亿美元+数亿美元的2笔融资,新能源领域的电建新能源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旗下)获得76.25亿人民币融资,人工智能领域的智谱AI获得了超25亿元融资,机器人领域的“智元机器人”获得了总额数十亿元的多次融资。

从同比变化来看,农业领域实现融资交易金额大增,2023年有240.89亿元融资,增幅达到158%,不过主要是由中粮福临门融资210亿元所致。刨除房地产领域出现万达商管的高额融资个案导致行业融资额翻番外,其他领域整体暂无100%以上的增长情况出现。

随着2023年旅游经济的复苏,许久未有新融资的跨境游行业出现一些新的苗头,包括KLOOK客路旅行获得了新的2.1亿美元E+轮融资,皇包车获得2亿元融资,老牌在线旅游“马蜂窝”2023年公布了新一轮融资,这是该公司自2020年以来公布的唯一融资,投资方包括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贵阳创投等。

2022年的热门赛道元宇宙在2023年中融资事件下降65%,融资总额下降67%,成为下滑最严重的投资赛道。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在投资交易上,集成电路、生物制药是本年度最热门的细分赛道,2023年内融资事件数分别有556起、402起;医疗器械、新能源领域的融资事件也超过了200起。

与去年相比,在整体投资行情下降的趋势下,细分热门赛道也均有所降温,值得一提的是AIGC领域的融资交易数逆势增长了5倍,达到121起交易,是一匹黑马。

从所属大行业来看,2023年资本大量投资的小赛道依然集中在先进制造和医疗这两大领域,仅消费大行业下的餐饮业、人工智能及企业服务下的AIGC这两个其他细分领域闯入前10;而这一趋势,与去年出奇地一致,仅AIGC是唯一变量。

可以看出,在中国新经济创投的新格局、新常态下,“硬科技”投资成为恒定不变的主旋律,而这种长期趋势会将持续多年,并非短暂的一时变化,中国经济也正在经历重整。但,对于2023年突然爆火的AIGC和大模型技术这一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和新模式,可能存在着最佳的投资“窗口期”,因此2023年涌现出了大量的新的投资交易。

投资总金额上,2023年融资额百亿元以上的细分领域有12个,剔除由于个别企业融资百亿元导致该领域融资额过百亿的异常现象后,共有10个行业达标,分别是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技术和制药、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新材料、跨境电商、AIGC/大模型、自动/无人驾驶、机器人。

其中,集成电路年度股权投资总额最高,达到了1266.54亿元,同比增长了11%;新能源和生物制药分布有859.94亿元、500.06亿元,同比增长4%、-39%;新能源汽车制造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额也达到了432.26亿元,同比减少了41%。自动驾驶2023年融资额虽然同比减少了48%,但依然拿下了144.02亿元。

与2022年相比,生物制药融资额下降较厉害,AIGC领域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额增长了16倍,达到158.26亿元。其中清华系的智谱AI、原搜狗CEO王小川创立的百川智能、李开复的零一万物、光年之外、原商汤VP创办的Minimax名之梦颇受资本的追捧,关注度很高。 

2023年中国新经济领域并购:大企业为主流并购方

2023年,国内新经济并购交易事件集中分布在先进制造(22%)、传统制造(19%)、医疗健康(13%)、企业服务(10%)和电商零售(7%),这5大行业占整体交易事件的71%。

具体到更细分的领域,2023年国内并购事件最多发的是新能源赛道,这一点,与国际上生物制药赛道的并购交易最多有所不同。

其中包括:德赛电池收购新储科技,中国碳中和收购再亮新能源60%股权,中国核电收购正晖光伏,宁德时代收购力泰锂能,吉利控股收购洪桥集团69%股权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度,企服领域的行业SaaS也发生了不少并购案例,包括:拉卡拉收购数字化经营服务商“简链科技”70%股权,中望软件收购工程设计软件服务商“博超时代”65%股权,汇森家居收购“八神数据”100%股权,鸿合科技收购体育教育B端SaaS软件供应商“迹动未来”51%股权,百果园收购“般果科技”20%股权。

2023年国内并购交易买方依然以上市公司为主,上市公司在整体的占比为60 %。其中A股上市公司有160家,在总体中占比为48%,为国内并购交易中的最大活跃力量,港股上市公司和美股上市公司出手数量较少,年内分别有29家、9家。

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2023年也有长虹能源、味巴哥等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出手并购交易。

未上市公司是另一股重要的买方力量,2023年有114家创业公司出手收购,占比为32%,

另有8家投资机构出手并购,在整体买方中占比最小。

国内新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制造业为主流,芯片、新材料行业突出

2023年,国内先进制造领域有126家企业实现IPO,在总体行业中占比32%;传统制造领域有100家企业实现IPO,占比26%;医疗健康领域有35家,占比为9%;汽车交通、企业服务领域各有27家、26家企业实现IPO,占比同为7%。另外,电商零售、房地产和农业、物流领域各有22家、10家、9家、9家新上市公司。

从上市地及交易所情况来看,“含A量”最高的行业是传统制造和先进制造,2023年成功上市的226家制造企业中,有超94%是在A股上市;成功上市的35家国内医疗健康企业中,有57%是在A股上市,29%在港股上市,14%在美股上市;成功上市的10家房地产建筑相关企业中,各有一半在分别在A股、港股发行上市。

目前,在公开发行市场为A股活跃主导的情况下,A股由于上市规则限制,普遍偏好盈利能力强、业务稳定的企业,而制造业相关产业在财务数据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这也就导致了国内新增上市公司中,制造业占据了超半壁江山。

 

从细分领域来看,机械设备领域在2023年有40家新上市公司诞生,为各领域之最,有一半分布在浙江和江苏两地;智能装备、电子设备两个行业分别有29家、21家新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和浙江。以及围绕汽车制造产业的汽车配套零部件也有15家公司成功上市,包括安徽的福赛科技、浙江的斯菱股份、湖北的开特股份等。

除传统制造业以外,智能制造业中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也涌现了不少新上市公司,

集成电路2023年上市公司包括注册在上海的泰凌微、新相微,浙江芯联集成,江苏裕太微、盛科通信等。

新材料2023年上市公司包括位于广东的德冠新材、富恒新材、思泉新材,河南东方碳素、辽宁东和新材、重庆国际复材、河北恒工精密、上海惠柏新材、陕西天力复合、江苏翔腾新材等;新能源2023年上市公司包括浙江瑞浦兰钧、江苏阿特斯、山东海科新源、湖南裕能等。

2023年有18家国内生物医药公司成功上市,有重庆智翔金泰、湖北宏源药业,四川成都的科伦博泰、百利天恒,上海硕迪生物、山东科源制药、浙江冠科美博等。


以上仅为节选,报告完整目录:



完整版获取方式:‍‍‍‍




推荐阅读

龙年第一波倒闭潮来了?2 个月内数十家公司停摆,不乏名企、上市公司

暂缓 IPO 后,今年前两月 IPO 数同比减 40%——近十年 IPO 行情观察

国资新能源汽车品牌获 80 亿元融资;人形机器人公司融资近 7 亿美元丨IT 桔子周报

资本投票过后,那些融资过百亿元的公司现在咋样

2023年,华为的哈勃投资,也降速了

成立1年的大模型创企融资10亿美元,成新晋独角兽;机器人公司获美团等投资丨IT桔子周报

VC 的钱都流向哪里之新区域结构:江苏融资活跃度首次超越北京、上海

微信又双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还请点击星标,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我们期待与你的每一次见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