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逸:那些“越简单,越不易”的事儿丨随笔

2015-08-25 韩逸 中国好书


有一次带爸妈在外面吃饭,因为店里主打家常菜,看起来并不惊艳,连装修也是朴素而明朗,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我觉得挺适合家庭聚餐的,事实证明选择是对的。点的每一道家常菜看起来都好像都吃过,但是尝过之后才会觉得,真是滋味无穷。


老爸认为,青椒肉丝的肉丝真是鲜嫩,即便是那一道简单的炒蛋也是松软鲜滑到恰到好处,吃起来满口回香,表示回家一定要试试。我觉得还是不要了,倘若人人都可轻易DIY而偿之的话,这饭店怕是要倒闭了。


我觉得老爸是吃惯了老妈的菜,所以难得吃一回清淡家常会觉得美味无比。我老妈炒菜喜欢用很多大料,从小到大,我一直感觉吃完一盘菜,还有一半配料在盘子里最后要倒掉,觉得有点浪费。但是她做的菜却极好吃,所以我们不敢有任何意见。


后来独立生活后,老妈这一点倒没有影响我,可能看了很多奇怪的书,我喜欢其中一句:烹调之道,大羹不和也。据说大凡写作手法高明的写家,总离不开—门看家本领一一白报,即不加藻饰,不添油加醋。把事物原原本本地描写出来,“原汁原昧”地再现生活。其它想像,抒情,议论……一律留待读者自己之完成。


烹饪也是—门艺术。凡艺术总有其共通之处。烹饪也有它的“白报”于法——那就是“只烹不调、突出本味”,即为了吃到食物的本味,有意识地在一些羹中不放调味。汉代的淮南王刘安,在其主持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中说过:“无味而五味形焉。”翻译成白话,即“没有味道但却包含所有的味道”。诚然,有些食物原料本身就具有极鲜美的滋味,若放了调料,反而会掩盖其自身的鲜味,正如风姿绰约的青春女子,打扮得珠光宝气艳服浓妆,倒不如谈装素裹来得动人。


日常生活中,蒸花生,烤红薯,蒸芋头……不用添加什么调料,花生、红薯和芋头自身的色、香、味已经“体现”出来了,“诱”人的魅力极大。再看宾馆酒家的华笼豪宴,齐潮州菜中,调料何等丰富,菜式何等多样。但食客们为什么特别中意于白灼虾、白斩鸡、白灼明螺一类菜肴呢?因为这—类“本味菜”保持着原料“原装”的鲜美,若添加佐料,陈昧夺鲜,原物之真趣没有了,岂不是大煞风景?


也许很多事情就像做菜一样,看起来很简单的菜品,很自然会觉得做法也应该很简单。事实上,让你来做一回,未必是那么一回事。别说每个人的经验手法不一样,就连菜品的样子,你也未必能看出个全部来,有些清汤寡水,可是奈何让你回味无穷?


前一段时间看过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说到川菜中的“开水白菜”,没尝过的人有一半会觉得非常简单,但是“开水白菜”事实上是一款高级清汤菜。在这款菜中,白菜虽然选用严谨但却求之易得,然而这汤却是来之不易。“开水白菜”烹制不易,其关键在于吊汤,汤要味浓而清,清如开水一般,成菜乍看如清水泡着几棵白菜心,一点油沫星子也不见,但吃在嘴里,却清香爽口。


别以为“开水”就是“白开水”,这里的“开水”是最高档的上汤,用母鸡、母鸭、火腿、干贝、肘子等上料吊制,鲜美无比。只是因为吊得好,汤清亮如水,才叫这么个不起眼的名字。不叫“上汤白菜”也是反其意用之,人不可貌相,菜也不能望文生义。过去在川菜里,这是与山珍海味在价格和口味都有一拼的头等好汤菜。


有人说,做菜很难,明明看起来很简单的菜品,但是做得很好吃,就不容易了。也有人说,做菜不算难,做人才是难,因为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事情,越是很难做得最好。


我想,在这世间做作何事,都会感觉到有由难到易的过程吧,谁也不是天才,真的轻轻松松就能做到最好?我看未必。而我觉得,只有让自己的能力达到遇到再难的事情,做起来也简单了,这才有了意义罢。





【拓展阅读】

书香留情爱心传递-为陶龛书院捐书倡议丨活动

周恩来打动邓颖超芳心的一封特殊情书│读史

强者,会让自己的不适变舒适│自省

【中国好书】刘节《刘节日记》

冯仑:与人交往不能装丨悦读

王礼堂:那片记忆中的海丨随笔

孟博:选择什么样的自己│深度美文

梅子:放弃是一种美丽│随笔

焉得萱草:怀念母亲丨随笔

萧七:螃蟹人生丨随笔

南怀瑾:人生以人生为目的丨国学

林清玄:从食物看人的性格丨悦读

【泪!】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




在这里,分享中国好书!

欢迎推荐好书到微信@CHNbook | 新浪微博@中国好书

荐书:将图书出版信息以附件形式发至mb319@126.com

投稿:将书评(注:城市-署名)投稿至mb319@126.com

回复SD可以阅读到最近一期。

本期责编:孟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