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什么人缘那么好?|悦读
胡适
在现代文化圈,胡适为什么人缘那么好,有人甚至以“我的朋友胡适之”自豪。除了学问、人品之外,胡适对需要帮助的人,不论有没有向他求助,只要他知道了,能帮则会尽量施以援手。作为一个只靠教授工资生活的人,这点很难得。
顾颉刚在1949年写的自传中,冒着一定政治风险(1949年后胡适在大陆遭受猛烈批判),念念不忘胡适两方面对他的帮助与救助。一是胡适对他治学方法的指路作用,“我的研究古史的方法,直接得之于胡先生,而间接得之于辩证法”。一是胡适对他经济上的救助。“我在北大毕业后回校工作,是胡适之先生的主意,他因助教薪水开头只有50元,知道我有一妻二女,这点钱不够用,拿他私人的钱每月借给我30元。”试想,如果没有胡适的帮助,顾先生留不成北大,而没有胡适的“方法”指引,他开展古史研究,即使最后成功了,恐怕也将走很多弯路,进行更多无效的摸索。
1916年,林语堂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圣约翰大学毕业,被推荐到清华学堂担任英文教员。根据清华当时规定,在校任教三年可以由校方资助留美。1919年,林语堂顺利获得了这一机会。当时学生留美,由“庚款”每月给予津贴80元。但是,作为教员的林语堂只获得每月40元的津贴,而他竟然要把即将新婚的夫人廖翠凤一同带去。这样两人每月仅剩20元。那时一块银元略高于一块美元,廖翠凤有1000块银元陪嫁,林语堂心想加上这笔钱应该差不多了。消息传到胡适那儿,他才从美国回来两年,对美国的生活水平了如指掌,80元每月勉强对付,如果再出点什么事,那就艰难了。他非常欣赏林语堂的才华,这会儿正帮北大搜罗人才,于是心生一计,立即以北大的名义告诉林语堂,愿每月再资助40美元,只是有个条件,毕业回来后来北大任教。应该说这每月40美元对林语堂留学生活起了很大作用。林语堂也应诺,回来后加入北大。可他很快走到了胡适等人的对立面,成了“语丝”社的中坚,经历了“厦大”一系列风波后,才又走入胡适派文人的圈子。胡适帮助林语堂的事,直到胡适逝世后,林语堂来胡先生墓地献花道出此事,才为世人所知。
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去伦敦治疗眼疾。由于国内手术失败时间太久,一切都已经固化,两次手术仍以失败告终。休息一段时间后,陈寅恪带着无尽的失望途经美国回国。胡适此时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回国执掌北大,听到这一消息后,他立即致电陈寅恪,船到纽约后,不妨下船在美国小住一段时间,请哥伦比亚的眼科专家再检查一次,看有无挽救的良方。陈寅恪同意,并将诊断书寄给胡适。胡适收到后,于4月15日将诊断书送到哥伦比亚眼科研究所,请麦克尼博士会同同院专家阅读后协商诊治办法。由于是胡适所托,这些专家都很认真,可看过后,一致认为没办法补救。哈特曼将消息带回后,胡适“很觉悲哀”(胡适日记语)。陈寅恪到纽约时,胡适先把这个“恶消息”写了一信,请准备去接船的全汉昇先生带给陈寅恪。同时请人立即去银行办理了一张1000美元的汇票,请全先生带给陈寅恪。胡适想到了战时中国文人的艰难,想到了陈寅恪几次手术的巨大花费,想到了此番回国后陈寅恪双目失明可能面临的各种不便。胡适大使交卸后,一直在靠不多的积蓄、稿费以及美国一些文化机构的资助生活,1000美元对他来讲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但胡适为朋友掏了。
对李敖胡适也提供过帮助。1961年2月,李敖从军中退伍,回到台北,担任姚从吾先生的助理,月薪1000元台币。由于台湾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成立不久,一切还没有走上轨道,常常拖欠助理人员的工资。“我深受其害,我忍不住了,决定不使姚从吾老师为难,直接‘通天’了——我在10月6日写信给老师的老师胡适,向他抗议。”7日就收到胡适的回信,信中说:“现在送上一千元的支票一张,是给你‘赎当’救急的”,“你的信我已经转给科学会的执行秘书徐公起先生了。他说,他一定设法补救”。胡先生在信的最后还不忘细心地补注:“这张支票可以在台北馆前街土地银行支取。”李敖后来说:“我收到胡适的信和一千元后,非常高兴,也很感动”,“他对我的赏识,纯粹是基于我的治学成绩使他讶异,他有眼光看出我是最有潜力的台大学生,我很感激他对我的特别照料,这一千元的确帮了我的大忙。也许有人说风凉话,说胡适此举,意在收买人心。但是他老先生这样做,对人有益,对己无害……又何乐而不为?别的老先生,高高在上,会这样帮助一个年轻人么?一比之下,就知道胡适的高人一等了”。
袁瓞1949年流落台北,为生活所迫,卖烧饼为生。可他空余时间,仍然喜欢读书,并常常与人讨论英美的政治制度。为了弄清英美政制,1959年的一天,他贸然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向大学者胡适请教。胡适不仅回信,而且之后两人竟成了忘年交。一天,袁瓞又来胡适家,闲谈中袁瓞告诉胡适,鼻孔里长了一颗小瘤,恐怕是鼻癌。胡适马上对他说:“我听说台大医院新到了一批钴六十,作放射用,可治癌症。你去确诊,去治疗,一切费用都由我承担。”还没等袁瓞再说什么,胡适就拿起笔给台大医院院长高天成写了一封信,然后交给袁瓞。胡适在信中说:“这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切治疗费用由我负担。”袁瓞含泪拿着胡适的信,前去台大医院做细致的检查。有幸的是,这只是一场虚惊,他患的并非癌症!如果说胡适帮助李敖,有着对李敖的治学能力赏识的话,袁瓞那时可真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草根”。
胡适还帮助过很多人。比如后来留在大陆的罗尔纲、吴晗和周汝昌等,有的是在经济上生活上,更多的是在知识上学问上,甚至做人上。曾和胡适在驻美大使期间共事四年的傅安明先生后来回忆:“有一天晚上,胡先生在使馆宴客,客散后,他叫我到书房去,交了几封私函给我,托我次日到银行替他买几张英镑的汇票分别附在这几封信内,然后用挂号信寄到英国伦敦去。原来他在伦敦的几个门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失业断粮,他寄去小款,或为他们在英生活费,或为来美路费。并叮嘱我:‘此事不可对人言。’他说:‘中国读书人最重气节,不愿受人馈赠。故我每次寄款总说暂借,以免伤到他们的自尊心。’听说胡夫人常说:‘适之帮助穷书生,他开起支票来活像一个百万富翁,待我,他就好像一个穷措大。’”“这类汇款,每月他都会托我去办一两次。有些学人后来经美回国,来见胡先生,对他的‘甘霖’接济,真是感激涕零”,“胡先生对生平助人之事,是终身不提一字的”。傅先生说胡适此时这些钱基本上是出去演讲所得。胡适担任大使不久首发心脏病,治疗费用还靠借贷,如果联想此,胡适的这般行为就更是令人景仰。为此傅先生评论道:“我亲眼看到他关怀每一个与他接近的人,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国籍,都受到他同等的尊重。人有一长,他赞不绝口,人有过失,他温语婉劝,从不说一句刻薄话,也从不在脸上表露出丝毫不悦之色”,胡适先生是一位真正以平等待人的长者,把民主观念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的贤者!
胡适逝世后,清点他的余款竟然只有153美元。
(作者:李传玺,学者,著有《寂寞书边》等。)
▼
【往期精彩】
在这里,分享中国好书!
欢迎推荐好书到微信@CHNbook | 新浪微博@中国好书。
荐书:将图书出版信息以附件形式发至dushu1949@sina.cn;
投稿:将书评(注:城市-署名)投稿至dushu1949@sina.cn;
回复SD可以阅读到最近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