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种病症会在一片美好中夺去生命

2016-09-03 腰子 雪线之上

冬季或高海拔户外的所谓“冻死”的事故,其实就是严重失温致死。图片来源:电影《绝命海拔》


失温症(Hypothermia),亦称低温症、低体温症,即户外常说的失温,是生物体温降到正常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所需温度以下的症状。


对恒温动物(比如人)来说,核心体温通常可借助生物体内平衡,被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35℃—37℃)。


但是,当身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可能无法再维持这样的平衡,从而引发失温症。情况严重时,人脑会产生幻觉,不再感到疼痛,知觉神经麻痹,最终死去。


失温并不遥远

山难——失温症,这个显得有点专业的词汇,似乎只有繁复的医学诊断才会用上。其实,它离我们很近。


细数已有的户外山难,其中有一定比例都来自于困境中的失温,比如下面发生在2014年的婆缪峰山难:


海拔5413米的婆缈峰,2014年8月山难的发生地。图片来源:staticflickr.com


2014年8月18日凌晨。到处都覆盖着雪,和我们猜想的一样,绳子粘着雪冻在半空收不回来,我们也没力气纠缠。下降点不是和起攀地点重合,在夜里,在积雪中SOLO爬上几十米的乱石堆去取风(指山友“自由的风”,下面均同)的衣服对于我们已经不太可能。


我们在这个三面环抱,一面向下的崩塌槽里找了一处2米见方的沙地,把雪踢开弄了个沙坑躺了进去。因为没有绳子做保护,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远离向下的冲刷槽。


刚坐下,风突然站起来说要小便,便径直飞快的向下窜了几步到了崩塌槽和冲刷槽的交界处倒在地上,再往前半米就会掉下垂直向下的冲刷沟。


我和箩筐赶忙冲上去把的风尽可能向后拖了一米多,但他就是不愿再回到高处的那个沙坑。我们也没有力气把他扛回去,只能在原地又清出一个新的沙坑。


这时,我们发现风的软壳已经湿透。没有选择也没有犹豫,我和箩筐以最快速度把他的软壳脱掉,并换上箩筐的羽绒服和我的冲锋衣,把湿透的安全带脱了下来。不知道雪什么时候停,我和箩筐左右夹着风在沙坑里睡了过去。


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我们担心的雨也没下来。这一夜,风至少翻了2次身,他说他尿在裤子里了。


疑似山友“自由的风”滑坠处,图片来源:《2014婆缈峰搜救报告》


天终于亮了,6多点三个人就坐了起来。风的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言语和神色象变了一个人,恍惚迟缓,甚至无法确认我就是他认识的赵四。


我和箩筐让他动动手脚看看,只是慢些,但似乎都一切正常。地上到处都是雪,我们想等暖和点再出发。


8点多,箩筐冒险爬到风的起攀地点拿回了他的衣服。我穿上风的冲锋衣,箩筐穿起了风的羽绒服。衣服里有最后的一点能量棒,三人匀着吃了。我带了一个PETZL的红色塑料滑轮,再加上上升器和塞子,做了两次三分之一系统试着把绳子收下来。


风就在原地坐着看着我们,我们也想让他多休息会,毕竟这里的海拔也在5200米左右,再加上我们的体能,动动都累得不行。


终于,绷紧的绳子嗖的一声弹了下来,我们喜出望外,大叫:好了风,我们可以出发了,起来吧。这时候是8月18日上午十点零2分。风挣扎着用手想把身体撑起来,但一个踉跄,不仅没站起来反而顺着沙子和雪,向下滑到下方一个一米宽2米长的大石上。


我和箩筐几乎同时喊了出来:伍鹏别动!然而,风没有任何的停顿,继续挣扎着要起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再站起来。


他再次向下滑落,就这样,面对着我们背向下,一直向下坠落,一直向下,身体在两侧的岩石上碰撞着,向下坠落。我们就这么看着他的脸,就这么看着他消失在深处。(引用文段选自2014婆缈峰搜救报告)


失温的认知——不光在户外圈,军事史上也有不少关于失温的记录,尽管那时人们对它知之甚少。


一部分人,脸色苍白,营养流失,迅速地走向死亡,身体铺展在雪地上。另外的人,不住颤抖,变得衰弱而疲倦。他们无知觉地行走着,对方向毫无感知,几乎无法让他们听懂任何语词。(信息来源:法兰西第一帝国随军军医Moricheau-Beaupr)


1812年,拿破仑集结历史上欧洲最大的军队,远征俄国,最终败给了俄国的寒冬。图为在寒风中疲惫不堪、神志不清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军。图片来源:coolantarctica.com


尽管各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人因为寒冷而丧命。然而到了20世纪,对寒冷与人体关系的认识依旧停留在现象描述阶段:


在去往南极的行程中......我们体温低于正常水平......风雪带走了我们的体温......他的临床热度并没有那么低......但显然他已瘫痪了......(信息来源:米歇尔在《南极远征(1895-1922)》中对队员的描述)



苏格兰南极探险队照,早期人类在极寒地带的装备与知识储备极其有限。图片来自:upload.wikimedia.org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失温症才被当作医学问题对待。与“冻伤“是对软组织与表皮结构性损伤不同,失温针对的是人体核心体温降低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导致这些症状的,可以是突发的情况:如落入冰水、雪坑;也可以是持续的、逐渐的热丧失:如在寒风中行走,全身浸湿。还可能是严重的外伤,因失血过多或者神经性损伤,导致的代谢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核心体温,造成失温。


在缺乏医疗设备,环境恶劣的户外,失温足以致命。


失温症成因

核心体温的丢失——失温,顾名思义即身体热量的补充赶不上热量的消耗,“失去了温度”。随着温度的丢失,寒颤、意识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就会发生,最终造成死亡。


那么,人体为什么会“失去温度”?首先,人体热量的产生来自于核心脏器(心肺等)的新陈代谢作用,丧失则是通过躯干、表皮与外界的热交换


通过对上图各途径的调节,身体与外界的进行热交换。图片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由此,表皮体温往往低于核心体温,这也是为何我们要将体温计夹在腋下,就是为了尽可能地检测核心体温。核心体温是判断生理状况的指标,也是我们判断人体是否失温与程度的关键。


判断失温——上文提到,通过获知自己或他人的核心体温,可判断目标人员是否失温以及其程度。


除了通过体温计来获知(这在某些情况难以实现),还可通过观察目标人体的感觉与反应来获知。 


图为核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与人体表现对应表,相对表层体温(Skin Temperature),核心体温身体很难直观。另外 30℃ 是一个节点,低于此温度,人体就失去了自救能力,并且随时可能死亡。图片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平安夜,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地毯。小女孩一整天没吃没喝,实在走不动了,她在一个墙角里坐下来。


她用小手搓着又红又肿的小脚,一会儿,小手也冻僵了……她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奶奶朝着她微笑着,那么温柔,那么慈祥……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信息来源:《卖火柴的小女孩》节选)


尽管这是充满我们儿时记忆的童话,但却正确地描述了人体失温不断加重时的各种症状:肌肉僵硬,产生幻觉,感觉不到寒冷等。


根据核心温度区间,失温症的发病程度分为三个层级(本部分信息来源:mayoclinic.org——


  • 轻微失温:(核心体温32℃-35℃):

    1)急速地颤抖

    2)皮肤变冷

    3)思维正常,但是迟缓

    4)呼吸急促

    5)饥饿但是恶心

    6)心率上升


  • 中度失温:(核心体温28℃-32℃):

    1)肌肉加速僵硬

    2)意识不清

    3)颤抖烈度降低

    4)脉搏减弱

    5)浅而缓的呼吸


在中度失温向无意识的严重失温过渡中,会产生幻觉,类似于临终体验。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视频来自:电影《绝命海拔》


风的软壳已经湿透……这一夜,风至少翻了2次身,他说他尿在裤子里了(注:肌肉功能下降)……6多点三个人就坐起来,风的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他言语和神色象变了一个人,恍惚迟缓,言语中他甚至无法确认我就是他认识的赵四(信息来源:2014婆缈峰山难事故报告)


  • 严重失温:(核心体温低于28):

    1)逐渐失去意识

    2)心率急速降低(1-4次每分钟)

    3)心率不齐,变得难以监测

    4)瞳孔放大且锁定

    5)随时可能死亡


实用判断法——轻微失温向中度失温加重的过程中,患者仍有自我行动能力,可尝试以下方法判断自身状态:


  • 肌肉康复观测法:原地即可操作,测试者将右臂置于身后并向右转头,同时尝试右手拇指与小指接触,如果很难完成,则表示肌肉已开始僵硬,逐渐丧失功能



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 串联行走测试法:测试者后脚尖触到前脚跟行走一条直线,如果测试者很难完成,则可能躯干运动失调。


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视频来源:Nada Mekawey上传的《Heel to toe test》


一旦严重失温,随时可能致死,故而在轻微失温与中度失温之前,我们就应做好预防,并储备相应的紧急救助知识。


失温症在户外环境很常见,高海拔与多雨地区更是如此。出行前,应做好预防并了解如何自救与救人,冷静处理。


应对失温的核心理念在于保持与恢复人体自身的产热能力,总体原则如下:


  • 预防为主

  • 平稳脱险

  • 隔离保暖

  • 升温注能

  • 不轻言放弃


失温救助

在细讲失温的救助前,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人体热量的获取源,这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失温救助的措施:


上文提到,人体热量产生于核心脏器的新陈代谢。这是生物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中的一个分支。寒冷时,人体还能通过其它方式对热量“开源节流”:


  • 肌肉的拉伸收缩运动或者自发的颤抖(产热);

  • 皮下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流量(减少热量丧失、血管扩张度决定血液在单位时间的流量);

  • 对外界热量的吸收(阳光、火焰等热辐射)。


具体操作——首先,判断患者的失温程度,这里以是否有自我行动能力为标准。若有,则自行补充高热量食物,加穿衣物,干燥身体,在无风温暖处恢复身体机能。其中补充食物是关键。


若已失去行动能力,可在通知紧急医疗救援的同时,随行队友进行以下操作:


  • 安全转移:将患者搬离寒冷的地方,防止其他可能的热量损失,避免继续受冷和风吹。但一定注意轻柔对待患者,失温下的人体十分脆弱。


有条件应采取担架或者多人平稳抬运的方式转移患者,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动图来自:美国国家户外领队学院


  • 干燥处理:如果患者衣物寒湿,应予以更换或脱下,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


无论患者有多少层外壳,一旦浸湿就应全部脱去。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视频来自:youtube.com


我们发现风的软壳已经湿透,没有选择也没有犹豫,我和箩筐最快速度把风的软壳脱掉并换上箩筐的羽绒服和我的冲锋衣,把风湿透的安全带脱了下来(选自2014年婆缈峰山难事故报告)


  • 冷面隔离:将患者置于温暖的表面,与任何寒冷物体隔离。


避免患者与冰冷潮湿的地面接触。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视频来自:youtube.com


  • 呼吸检测:若患者失去呼吸或呼吸极其微弱,可实施正规的CPR(心脏复苏术),但同样注意应减弱动作幅度,轻柔对待患者(此环节根据环境情况可省略)。


  • 外部加温:已失去行动能力的患者一般来说肌肉已不再颤抖,说明已失去自我供温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


    这时,分享体温是一个措施,也可将温和发热物贴于患者核心区外表,然后装入保暖物。


将加温装置用于胸部、腋窝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视频来自:USA watersafetyCongress.


迅速将患者干燥地包裹起来并保证有温度输出物对核心区进行加温。在最外层可包裹隔热薄膜。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视频来自:美国国家户外领队学院


  • 能量注入:缓慢注入流质状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在患者尚有进食意识条件的情况下),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应避免注入纯净的热水,其能供给核心区的能量非常少,当它稀少的热量被吸收后,就将开始消耗患者的核心热量。



用可溶的高热量食物熬制流质,一定冷却后喂服患者。动图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视频来自:youtube.com


严重失温后,救助患者的核心理念是恢复其新陈代谢能力,从而恢复人体自身的供热能力,外部加热只能是辅助措施。


错误观念——应对严重失温,需抛弃一些平日的“常识”:


  • 不可饮用任何含酒精的饮品。这将扩张血管,让皮下与躯干冷血液加速回流至核心区。


无论失温与否高强度户外中饮酒都是危险的。图片来源:mmbiz.qlogo.cn


  • 避免任何加热四肢的措施,如:按摩手足、热敷四肢等,原理同上。2007年“夏子”事件就是个反例:


2007年3月,20多岁网名为“夏子”的央视记者,报名参加某网站发布“下马威-灵山-灵山古道-洪水口一日穿越活动”。由于活动当日所租车辆晚点及天气原因,大家协商路线变更为从柏峪经黄草梁到北灵山。


当晚22时30分,“夏子”突然出现虚脱症状,队员们正通过电台进行呼救,突然发现他已不再说胡话,并停止呼吸。


同队队员马上对“夏子”做人工呼吸,以及猛搓手心脚心,希望能把“夏子”救过来,可是忙了半天依然不见她好转。


到了晚上11点多,“夏子”一头栽到了雪地里,呕吐并流鼻血,大家喊她,也没有反应了。次日中午,“夏子”被送至门头沟区斋堂医院救治,证实死亡(信息来源:自磨坊知能生存)


2007年的夏子的悲剧与同行人员缺乏专业的失温救助知识密切相关。图片来源:oyouhike.net


  • 严重失温一般伴随着冻伤,患者躯体变得脆弱,所有救助措施应轻柔平稳,并且避免高温,这将对软组织造成永久损伤(比如勿用45℃以上热水加温


时间即是生命——患者有时看似已无生命,实际上核心区仍在运作,不要轻易放弃或犹豫于救助,以让宝贵的时间流逝掉。


下图可作为救援时间评估的参考:



失温后自救时间很宝贵,应在身体失去机能前冷静迅速地行动。图片制作:雪线之上/腰子


著名的北面(The North Face)创始人道格拉斯·汤普金斯死于落入冰水后的严重失温症。在接近零度的水域里,人体不到半小时就会因失温而丧失意识。图为道格拉斯在事件水域进行皮划艇活动。图片来源:heguardian.com


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在户外,更充分的准备,可防患于未然。


失温的预防

我们不时会伴随家人一同前往户外,需特别注意以下人群更容易失温:


  • 老人:核心产热能力较低,并且易存在神经性新陈代谢衰弱或紊乱。


  • 小孩:由于形体尚未成熟,表皮散热与核心区产热比例更高,散热更快,且户外小孩易动,应注意保暖与干燥。


  • 饮酒者:上文已提到,喝酒后血管会扩张,加速人体新陈代谢,散热更快。


  • 部分病患:中风、关节炎、甲状腺炎、外伤,神经性厌食者更易失温。


  • 部分药物使用者:任何影响神经的药物,都会对新陈代谢产生影响,如镇静剂、麻醉剂、安眠药、止痛药等。


关注以下要素能有效预防失温:


  • 衣物:核心区的保暖与干燥放在首位,性能可靠的帽子,速干衣,羽绒层先行。冬季户外棉质衣物应少携带(棉质衣物容易为汗液浸湿),至少应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外部应穿防风外壳。


  • 食物:携带高热量切且能迅速消化的食品,保证有盈余食物以应不时之需。



高浓度巧克力,电解质粉末、能量胶等食品应常备。图片来源:alpenglowexpeditions.com


  • 运动:缓慢持续地输出你的体力,不要过度用力。长距离高寒外出前请锻炼身体,并调整作息时间表,保证新陈代谢维持在正常水平。


寒冷地带行山节奏比速度更为重要,剧烈运动产生的汗液极大加速热量流失。图片来源:nols.edu


  • 设备:携带温度计,化学加热贴,求救信号源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化学暖贴在失温时非常实用,可以较精确地控制加温区域。图片来源:reedhoffmann.com


  • 理念:学习相关失温知识,了解你的同伴是否也具备相应知识与做好身体准备。合理规划行程,做足平常更精确的时间表制定与天气情报收集,更严格地执行方案。突发情况后保持情绪稳定,寒冷状态下救援时间极其宝贵。


体感温度表,根据此表可估算体感温度,避免过度热丧失(点击可放大)。图片制作:雪线之上


  • 三指标参考:预防失温,可参考三个指标:风、冷、湿,三者至多取其二:

    风+冷,加厚衣物,防风避风即可;冷+湿,换为干燥衣物即可;风+湿,温度为正常体温,几乎不会出现失温。


总结

无论是失温的预防还是救助,恢复代谢能力是核心理念,煮一碗糖水、化一块巧克力就能给患者提供不错的效果。


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和恶劣天气对抗,迅速撤离。因为,山总在那里。


相关阅读

《高原病脑水肿/肺水肿防治指南——必须了解的高山病症。


(全文完)


雪线之上,你和山野的连接

原创文章,禁止媒体抄袭和无授权转载,保留一切权利

文章某些图片无法联系到作者,如果有侵权,请您与我们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