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家上学”为哪般?

2017-03-06 LIFE教育创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


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发布会上,江苏大学副教授、中国“在家上学”研究课题主负责人王佳佳博士报告了中国“在家上学”情况的主要调查发现。这类群体的出现和增加,说明现有教育体系在满足多元化学习需求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本文为王佳佳博士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发布会的发言整理稿,图文已经本人同意。


谢谢各位新闻媒体的支持,我们组织的课题组对中国“在家上学”的情况做了一个调查,完整的报告将在4月22日、23日LIFE教育创新峰会的时候正式发布。今天把最主要的结论跟大家提前透露一点。


我之所以开展这个调查,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之前就关注了西方国家的“在家上学”,而且现在这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场社会运动。美国教育部的官方统计显示,美国学校的类型分为四种: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和“在家上学”。“在家上学”占到3%到4%,这个比重非常大。近几年,中国也开始出现了“在家上学”的情况,然而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寥寥无几。2013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在家上学”的报告,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延续和深化,更具体地关注到最近几年的发展动向。我们成立了课题组,杨东平教授担任了课题组的顾问,为我们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这次的调查,我们使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在家上学”的文献,还通过互联网发放了一些问卷,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关于“在家上学”的家长进行调查;一类是对社会公众发的问卷。社会公众的问卷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这次的调查我们主要关注五个问题:

一、今天中国有多少孩子“在家上学”?

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天中国密切关注并有意尝试让孩子“在家上学”的人数大概是5万人,真正实践“在家上学”的学生总数大概是6000人,这是截止至2017年2月份的最新预估数据。增长速度大概是每年30%。2013年时我们发布了一份报告,当时密切关注并有意尝试“在家上学”的群体大概是18000人,真正实践的大概是2000人。


二、为什么他们会选择“在家上学”?

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在家上学”?这是由一个基本矛盾所导致的:今天的学校是工业化式的产物,所提供的是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而我们进入信息时代的时候,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是非常多样化的。这种统一的教育和多样化的需求间存在着一个基本的矛盾。因此,有人愿意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是我们基本的预判。

2014年,杨东平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统一的教育和多样化的需求间存在的基本矛盾,是“在家上学”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今天中国公立学校教育的质量不如人意,是人们转而选择私立学校或者“在家上学”的更主要原因。于是,我们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在问卷设计里做了一个验证,结果也基本上符合杨老师的预判。


在家上学群体中,在提到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时,更主要的原因是对学校的不满意。我们把对学校的不满意拆分成了几个方面: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等等。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占了绝大多数。


三、“在家上学”的教育实践怎么样?

再看看这些“在家上学”群体的特征,绝大多数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大专以上的学历占80%以上,80%以上是城市居民,大部分居住在大城市。有过出国经历的比例非常之高,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有很多海归人士在国外受了国外“在家上学”的影响,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在家上学”。我们对国外经历的认定是半年以上,结果是20%的学生家长是有半年以上的出国经历的。有一半的“在家上学”家长有一定的教学经历,或者是学校老师,或者是受过中国师范教育的培训,或者是有过相关的教育经验。


与中国的应试教育相比,国外的教育以及“在家上学”教学模式,有几点不同:第一,关注点不同,后者更加关注道德品质的养成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第二,课程内容不同,有一半的“在家上学”的家庭会直接采用国外的课程,他们跟国际接轨的比例非常之高,有非常大的比例是自己在看教材。


我们大致把“在家上学”的实践方式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学校倾向的,把学校的模式、学校的教材和方法直接搬到家里做。他们跟学校有一点区别,那就是会更关注孩子的个体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稍稍做调整。第二是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没有固定的系统的课程,他们特别强调自然教育理念,根据孩子的天性来组织。有一些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倾向,强调中国传统的国学材料、传统文化这些内容。也有相当的比例是针对小孩子自己的特长,比如体育、课程需要、身体有残疾或者有问题,不能适应学校教育的,这是特殊倾向。



四、“在家上学”的教育效果怎么样?

接下来一个问题,“在家上学”效果怎么样?我们调查显示是绝大多数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表示满意。如果问哪个方面最满意?他们会说是道德品德素养。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是他们评判教育最主要的标准,他们认为考试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对“在家上学”比较大的担心其实是在社交问题方面,没有了学校的环境跟其他孩子的交流机会大大减少,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得不到培养。当然,有的家长指出孩子的社会交际能力非常好,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


五、在中国,“在家上学”是否可行?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家上学”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是否可行? 我们应该为“在家上学”的家长提供其他家庭的经验分享,这也是他们最缺少的信息。现阶段,“在家上学”有几方面的实践需求:父母需要有足够多的时间,有足够高的受教育水平,足够好的经济条件,以及政府的相关支持等等。但是社会公众的看法普遍认为,“在家上学”好的出路有两个,要么让孩子回到学校,要么让孩子出国留学。



我们最后设想了一个问题,今天对于“在家上学”这种情况,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导向?我们分为四类:第一是严格禁止,第二是约束和规范,第三是引导,第四是支持。社会公众调查的结论是大多数公众(50%以上)认为我们今天对“在家上学”的政策是以引导和支持为主。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的改革,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部分时间在家上学。“在家上学”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这个群体,更重要的是它的指向是带动公立学校教育进行改革,让我们学校教育做点调整,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成为学习中心或是资源中心,根据孩子的教育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预告预告!

中国“在家上学”研究完整报告将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首发,届时将有更多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了解峰会详情及报名参会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按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