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新发展,红豆永远在路上!

2017-03-08 红豆集团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的探索实践成果,也是红豆集团60年发展中在管理上敢于创新、大胆创新,使企业在创新中腾飞、在聚变中跨越的一个缩影。


打破平衡,从“大锅饭”到“两条腿”

在改革开放这场翻天覆地的时代洪流中,起步于1957年作坊小厂的红豆集团,也正式开启了大步流星谋发展的阶段。

改革第一步,就是从打破舒适的“大锅饭”开始:让人人都坐“两条腿”的凳子,目的是企业坚决不能养懒人。

1983年,企业对一线工人实行了质量计件工资制;1986年,企业推行了年终效益工资制;1988年开始率先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各厂和车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变“亲兄弟流水账”为“亲兄弟明算账”。

到位的改革,给工厂带来了勃勃生机,全员效率大增。1987年,企业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四年翻了四番。到了1988年,厂里已形成织造、染色等六个车间,建立了一条龙的现代化流水线,工人近1000人。

焕发活力,从开放股权到独创“四制联动”

红豆的股份制开始于1993年。在那个还有人认为搞股份制就是搞资本主义的年代,红豆人敢于改革,打破旧的乡镇集体所有制,实行股份制,让员工参股,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关切度、关联度,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很快,红豆推出了“入股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股权平等”的内部股份制,率先突破“苏南集体经济模式”产权不明晰的发展瓶颈,因此成为“新苏南模式”的代表。到2003年,红豆完成股份制改革。

在此期间,红豆集团还适时推出效益承包制、母子公司制、内部市场制、四制联动等管理机制。1994年8月底,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乡镇企业管理科学座谈会上,红豆集团的“四制联动”管理机制就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

民主管理,从回音壁到制度选人

在红豆,创新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公司每个车间都设置有“回音壁”,员工的意见、问题甚至牢骚,都可以写。厂领导则必须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和解决。如果因“留言”而受到不公正待遇,员工可以写信到书记、总裁信箱,直接向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说。

从总经理信箱到书记、总裁信箱,这个周海江1997年从美国企业学到的民主管理制度,在红豆已坚持了20年。这些平台,不仅畅通了红豆的沟通渠道,堵塞了企业的的管理漏洞,还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同时,红豆员工向上流动的渠道也畅通无阻。一线职工有星级员工评选制度;大学生科员只要有能力、出成绩,就能通过竞争上岗、制度选人不断晋升。集团制定公正、公开、公平的用人制度,唯才是用,让真正的千里马既跑出速度、又跑出效益。

探索超越,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红豆集团已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边界清晰的多元产权制度、制衡高效的法人治理制度、体系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

为避免中国企业出现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在对待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上存在着的明显缺陷,红豆集团尝试把“党的建设”和“社会责任”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建设+社会责任”的治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是基础,通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协调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关系,规范企业行为,激发内在动力;“党的建设”是灵魂,通过党建工作形成企业独特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高度统一;“社会责任”是使命,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稳定和谐。

一些专家学者称其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红豆的探索得到了中组部的高度肯定,2012年10月向全国推广了红豆模式。刘云山同志到红豆集团视察党建时,称赞这个探索上升到理论层面,很好。

周海江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创新是企业自身生命力。红豆发展也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观点。“创新是企业的灵魂”,红豆的每一次创新,都是红豆人智慧力量的迸发,也使企业在发展上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中国民企企业的发展潮头。红豆60发展史,正是一部企业创新的历史。


长按或扫描

左方二维码


关注红豆集团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