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老公是记者 | 那些年,我和记者先生"兵荒马乱"的生活

2016-08-30 池小池 财经记者圈

财经记者圈导读:在看今天文章之前,圈主再说点题外话,“财经记者圈”新开了两个专栏:一个是财记故事汇:征集记者的爱情故事,关注记者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二是“我眼中的记者”或“我的xx是记者”系列,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记录记者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洞察当下媒体环境中记者们的生存常态。(“我眼中的记者”第一篇:地产大咖眼中的记者:逗逼记者采访记,你属哪一类?)现向广大圈儿粉们征集稿件,或邀约线上采访(联系微信hanlei1926),投稿邮箱caiji007@qq.com


今天的文章来自池小池,她的爱人蓝天彬先后供职于海峡都市报、澎湃新闻——就是以一篇讲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万字长文在媒体人朋友圈刷屏的媒体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欣赏此文)。同样是写记者老公,小池写出了另一番味道,感谢作者小池授权、供图。

文|池小池

来源|台夏生活馆




“在忙”、“不要讲话”、“在写稿”、“在采访”……干净利落,不容我多说一句,似乎我多说一句,他的灵感就会不翼而飞。


记者先生,从事新闻工作6年多,清瘦见骨,五官各就其位,不张扬。常年戴一副黑色边框眼镜,有些书生气。工作严谨认真,每次采访恨不得问遍受访者。


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记者先生小时候名字中有“冰”字,大概是因为缺水,家里给他起名“冰”,这个名字不免过于女生,且不够大气,于是在小学四年级时,他自作主张把“冰”改成了“彬”。对于这件事,他颇为自豪,跟我提起不下五次。

在实名制还未流行时,他就已经在QQ、微信等各类社交平台使用真名,并跟我说,谁谁知道了“蓝天彬”是他的真名很惊讶。

也许是,记者名字取得好的原因,一路顺风顺水,重点中学、名牌大学,这也让他引以为豪。然而毕业后,当了记者后,却常常一肚苦水。

好在,他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看书、买书。执迷于买书的他,喜欢的书,往往会买不同版本。每到一个城市生活,就重新买一次,买完后过段时间,忽然哪天想起某本书,又重新买一本,这导致家里都是他的书,这也让我有苦说不出,可以开书店了。

有一段时间常督促他,同一本书,别买四五个版本。他反驳道,我不抽烟、不喝酒,就这么点爱好,你还要抹杀。


(蓝天彬与小池)


清瘦的身板有超强的爆发力


记者先生工作五年多,前四年当过记者、编辑、评论员,2014年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应聘来到南京,成为一名新记者,同一批招进的新记者有的是刚毕业的应届生。

他有点自嘲地说,已经从原来报社最年轻的编辑,变成大叔了。

记者先生有着不认输的精神,觉得自己已经有过四年编辑记者的经验,一定要做得比一般新记者好。记者先生刚到南京就不断学习写稿,有题就尽量做好,琢磨每次采访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写作上如何有新突破,回家一有空就看各类书籍,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有段时间被同事戏称为“天拼”。

有时望着他清瘦的身板,觉得难以想象怎么有这么大的爆发力。

作为一名记者,他无法把生活和工作分开,早晨醒来首要任务是拿起手机刷新闻。睡前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刷手机看新闻。家里的各种事都无暇顾及,哪怕出去散步,都不忘他的新闻,当我在欣赏美景时,他会不时冒出,明天要开庭,当事人怎样,律师怎么说……进行大概的构思。

在写稿前,有时没有头绪,他跟我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仅仅当一名听众还不够,还要适时补充。写完稿,要我评价好坏,指出文中哪里写得好,哪里需要改进。普通读者最想了解哪些内容。平时挑灯写稿,凌晨起来写稿,更是家常便饭。



(蓝天彬与小池)


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在我看来,和警察一样忙碌的是记者,但是警察有调查权,记者却没有,所以记者还不如警察。记者经常跟进调查各类事件的进展情况,哪里爆炸了,哪里出车祸,哪个官员落马了等等。忙得晕头转向,我常感慨,你活得太累,随时都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爱逛街是每个女生的天性,我也不例外,每逢陪我逛街,他就不停地刷新闻,深怕有事发生。还会不时念叨着,周末千万不要出什么事啊!逛街地点的选择也有讲究,哪个商场网络信号强是逛街的首选,其次还要选在他报社的附近,方便随时有事回去写稿。

一次某某领导在周末落马,看到他痛苦的表情,我只能在心里嘀咕“我衣服还没买到呢,领导你为什么要在周末落马”。一到家他就马上看资料,然后拿起他说走就走的背包。愉快的周末就这么泡汤了。

人家是说走就走了旅行,他是随时来场说走就走的采访。


(蓝天彬与小池)


移动的“百科全书”


很早以前就知道记者这个职业是个杂家,认识记者先生后算是领教了。


第一次约会,他就犯了知识渊博症,问“雷锋和西方的撒玛利人有什么区别”,我当时想撒玛利人是谁?关雷锋什么事?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开始口若悬河。

这才刚刚开始,之后的日子里常常被强制洗脑,灌输各种我感兴趣、不感兴趣的知识。

记得,一个初夏的傍晚,我们去白鹭洲公园(南京的),傍晚的白鹭洲公园幽雅清逸,廊桥迂回曲折,他心情大好,看到湖边的假山,忙给我介绍假山的种类,如何区分各类假山等等。

跟记者先生出门就是这么强大,还自带解说功能。好在他是名记者,能把专业知识简单化,让我一听就明白。所以每次都能说得有趣易懂,还有料,在他长时间的熏陶下,也长了些知识。

带着这本“百科全书”出门,就不用再请导游了。


蓝天彬作品欣赏(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牛文|用一万字,谈谈我眼中的新闻采访与写作

买房记:上来透口气儿,我遇到了厦门史上最狂暴的涨价潮


推荐阅读

郭全中:体制内媒体人才空心化,原因何在?

地产大咖眼中的记者:逗逼记者采访记,你属哪一类?

写给东早:永远记得那些美好

第一次拿车马费,我闹了一个大笑话

商人李湘:从当红主持到霸道总裁,除了何炅,成就她的还有哪些重要男人?

一个软妹子从记者到营销的8年:你喝你的“回龙汤”,我走我的媒体路

新华社记者:我在里约奥运会感受到了职业危机!

最被看好的他们都开始裁员了,“数字媒体寒冬”已来?

一个女突发记者的6年:从新闻小白到熟练工人

龚晓跃的最新一跃: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

新闻视角的选择:“冰点”何以不冰?

一个在职8年的纸媒女记者:我们常常记得在船上,而忘了我们在河上

当其他纸媒都吃不饱时,浙报凭什么能吃肉?

专访李海鹏:离开媒体跳槽去韩寒的电影公司,我的选择只不过是随浪潮滚动

秦朔:如何从财经记者成长为财经作者?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十年一觉报人梦

媒体人来稿:唱衰报纸,请不要唱衰报人

当年他英勇放弃广电铁饭碗,如今融资500万,新三板指南用3分钟短视频看懂新三板

南都采编转型标兵李颖:与其抵触,不如去拥抱变化!

媒体里的性别歧视几时休?

中国的时装杂志面临转变,但那些离开了的编辑们干什么去了?

浙江卫视最火女主持人突然消失10年,卖了房,欠了债,只为这群人

温馨提示:点击文章标题即可浏览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公号对话框点击菜单“精华汇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