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试题赏析】高考中的大气知识题,你知道怎么解吗?

2016-07-03 海宁中学地理组 海宁中学地理组

导读

大气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气候、天气系统等相互联系的知识系统向来是命题者命题的重点,小熊提醒各位选考的同学:大气部分内容要以理解为主,建立起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的关键,最好能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即任一大气知识点一出现,即能将相关的大气知识都联系起来。


例题1

【2015年10月浙江选考卷】

2.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

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

3.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郊区化      ②绿地面积增大       ③能源消耗加大     ④城市人口剧增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小熊的思路

2题:霜的形成,一般是在深秋到早春的早晨,当近地面的气温特别低时,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这就是霜。霜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而在天气晴朗的夜晚,由于缺少云,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相对较少,产生的大气逆辐射也弱,因此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就弱,地表降温就快,近地面的气温就特别低,霜就出现了。

第3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发现在城市与郊区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如下图:


而城市郊区化则使热岛效应的范围变大,而不是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命题人的答案

2.C   3B


新高考是学考、选考合一的考试,有没有觉得选择题并不是很难?那么来点有难度的。



例题2

【2016浙江文综卷】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于⑩

10.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本题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天气系统下次再重点分析),并且要结合物体运动速度等基础物理知识分析探空气球漂移原理,考查大家综合推测地理因果过程的能力,难度还是比较高哦!


小熊的思路

9题:从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即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形成了风,这个力是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它的大小直接影响风的大小,而风力大小又让随风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有远近,如下图:


由图可知,③到④之间气球移动的距离最远,结论也就明确了。

第10题:由图可知,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出现顺时针向的辐合系统,说明这是在南半球的气旋系统,⑦、⑧位于该系统的西侧,所以为冷锋,低压中心位于⑦、⑧的北部,因此⑦、⑧之间吹偏南风。

小熊请你想一想:关于风向有没有更加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呢?

哈哈,其实有一个更加简单直接的判断方法:请注意图甲中在⑦、⑧之间就有虚线存在,就是告诉我们两地之间的风向了。根据图中风向,再结合图乙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顺时针向为自西向东,即可判断⑦、⑧之间为西南风。

命题人的答案

9.A   10.B


说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产生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热力原因,即因冷热不均形成的气压差异,这是我们一般都不会忘记的;

二是动力原因,比如副热带高气压与副极地低气压之间的气压差,由于这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因为冷形成的(其位于南北纬30°附近,气温较高)、副极地低气压带也非热形成(其位于南北纬60°附近,气温较低),两者均为被迫下沉或被迫上升形成的。


不是所有的高压都是冷高压,不是所有的低压都是热低压。


 去年的浙江高考文综试题则考查了对流层大气的逆温现象。




例题3

【2015浙江文综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右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少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温差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小熊的思路

9题:根据图例及图中曲线,同一时间逆温上界位置高于强逆温上界,判断出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一天中日落后地面缺少太阳辐射而降温,近地面大气受其影响也降温,逆温开始出现,日出前后地面温度降到最低,近地面大气受其影响温度也为一天中最低。读图可知垂直方向上,越往上空受地面降温影响越小。日出后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也开始增温,逆温现象慢慢减弱,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读图,根据曲线的起伏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


命题人的答案

9.A   10.C


逆温: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


分析了这么多,怎么能不给你机会自己动脑筋呢?快试试2014年山东卷中的大气知识吧!



例题4

【2014山东文综卷】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命题人的答案

B



大气部分可是选考学考的重点和难点哦,小伙伴们一定要好好重视哦!




只要持续地努力,再难的事情都会渐渐变容易



— END —

图文:熊伟群

编辑:孙月飞


教师群1| 511373627(满)

教师群2| 574096005

学生群| 292742165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微信平台:hnzxdlz


手机APP:HI 地理

苹果手机:通用-设置-描述文件-信任文件

海宁中学地理组简介

浙江省海宁中学位于海宁市长安镇,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名校。

海宁中学地理组现有教师6人。组内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地理组秉承学校深厚文化,注重开拓创新,在生源薄弱的情况下屡创佳绩。由地理组主办的地理活动周、地理歌曲创作、海中地理大讲堂等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充满素质教育的光彩。

乘新课改的东风,地理组在敬业进取中发展,在求精求新中进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