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将从这3方面彻底改变房地产!看懂了才能掌控未来!

凌峰 明源地产研究院 2022-05-19


调控的“灰犀牛”还在,又现疫情的“黑天鹅”。有人说,疫情是最严厉的调控。这一点不错。2020年,注定是房地产行业坎坷波折的一年。


当然,这也并非全由疫情引起。行业很多细微的变化,早已发生。只是疫情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疫情对各行各业来说,无疑都是一次危机,但每一次危机之后,总有不少企业逆势上扬,甚至会突破以前从来没有达到的规模,奠定了更坚实的江湖地位。因为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导致新变化、带来新机遇(人们心理的变化,行为方式的变化,消费偏好的变化等),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逆势而上。比如,2003年的“非典”就让京东和淘宝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对房企来说,当下尽最大可能展开生产自救固然十分重要。但同时也要注意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不仅事关房企,也关乎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地产人。下面,明源君将从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别来论述。


 

 

对行业

几十年的模式将被颠覆

产品会迎来一波小升级


中世纪的瘟疫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社会结构。此次疫情远没有那么严重,但其对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房地产行业自然不例外。

 

一、发展模式之变:高杠杆的土储驱动模式将被颠覆

 

疫情冲击下,很多企业说撑不过3个月。其实,能撑3个月已经不错了,就明源君所知,最近已经有多家房企的资金链断裂裁员。


这跟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紧密相关。一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都是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三高”发展模式。


得益于巨大的人口和城镇化红利,这种发展模式造就了一大批敢赌的房企——今天的土储就是明天的规模,敢在低谷借钱、拿地,就能弯道超车!


可是,随着地价和房价的价差越来越小,如今土储已成双刃剑。一些前几年砸重金拿地试图让自己变成大鱼的房企,最后被另一条大鱼给吃了。


2020年,若非政策全面宽松,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2月底除湖北以外,其他城市的疫情基本结束),全年商品房的销量也会下滑。

虽然近几天有几个城市“救市”,但主要集中于土地市场税款减免、缓缴等,像安徽省房地产商会那种“我全都要”——彻底放开限价、限购、限售,降低首付的无理要求,是不可能的。


总规模下滑,竞争将变得更加你死我活,收并购将掀起新高潮。这会促使整个行业反思,加速告别“三高模式”,进入到制造业和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有前瞻性的房企早就在主动降杠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比如恒大。面对此次疫情,恒大不仅捐款额位列房企第一,而且第一个宣布将假期延长到2月16号。


敢担当的背后,是底气。这可以追溯到2017年,恒大从“三高一低”模式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模式转变。


二、买卖关系之变:无理由退房将成为标配


最近,恒大放出新的大招:交5000定金就可以获得一套房的认购权益,客户自己买5000抵2万;推荐别人购买可以获取1%佣金及1万元奖励,并返还定金;第三方购买,定金全退,并给予补偿金5000元;未成功购买,定金也全退。


这相当于是一个收益极高且保本的投资!与线上购房是一套完美的组合拳!是“无理由退房”的升级版!


恒大已经向全行业发起挑战了,其他开发商跟不跟?2015年,恒大启动“无理由退房”的举措,开行业先河。可是,紧接着,一轮牛市就来了。一房难求的大势下,“无理由退房”基本失去了意义。但这一次不跟不行了。京东、淘宝天猫上几十块钱的东西都7天无理由退货,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房子,不无理由退货,谁敢线上下单?


短短几天内,已经有不少房企跟进,退房期限从7天到半年的都有,比如中南置地。敢这么干的,都是有实力有底气的。明源君认为,鉴于我国总体上已经不缺房子等,购房者对房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理由退房将成为常态。因为最早这么干的房企,一定会尝到甜头!


三、产品逻辑之变:产品升级,不重视创新真不行了


这个春节绝大部分人都呆在家里自行隔离。要在家里连续呆上14天,人们才发现多么的不舒服,甚至有人感染本身,就跟房子不好密切相关。


疫情过去之后,社区、住宅产品必然会迎来一次小升级。


从整体上来说,绿色健康社区、智慧社区将逐渐成为潮流。绿色健康不用多说,即便是没有疫情,这类社区也是受欢迎的。但是,类似通过中央空调这种方式节能的绿色,恐怕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因为病毒可以通过中央空调传播。


智慧社区,过去很多人认为那只是一个噱头,但一旦面临需要隔离的时候,其重要性马上就凸显出来了。


比如,这次疫情一经公布,立马引发了恐慌,不少根本没问题的也涌入医院,增大交叉感染的风险,如果能够远程查诊会好很多;再比如,隔离期,很多人一早就要起床在盒马鲜生等平台抢菜,否则晚了就没了,如果智能家居能帮你搞定这些事,是不是会好很多(平常也可以增加效率)。


这些,此前金科新一代产品“生命建筑”就可以做到。其有三大特点:1、智能化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2、智能化场景从房子延伸到整个社区;3、智慧+绿色,让绿色从“绿”变为“深绿”。

业主的体温、脉搏、血压、心电、呼吸以及血氧等多种身体生理指标的测量可以通过智能手环被读取,传送到大数据中心,医生在线查诊并给出建议。智能厨房根据业主口味,不断调整菜谱,并可以自动下单(提前设定好)购买……




低密度社区当然是最好的,但大城市里,能消费得起的终究是少数,因此还得从功能上想办法。


比如,双卫生间将成为标配——即便是90平的小三居。面积更大一点,要三个卫生间。另外,卫生间下水管道处理,预防反水气体传播病毒等设计,都需要改进升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复合业态的项目将更受追捧。比如,杭州万科2022项目,规划了10幢住宅、1幢超甲级写字楼、4幢总部级独栋办公和2万方滨水商业街,居住、办公、生活,在一个内部完善的有机系统里就能妥善解决。


项目用10米板,把整个滨水住宅社区抬高10米,从而突破了以往封闭式、围合式的传统社区营造模式。

以10米板为界,10米之上,住宅因为高度完全独立成私密性极高的居住区;10米之下的空间则是半开放式的城市打卡地与游乐场。业主们穿着拖鞋睡衣走到楼下,就能享受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大大节省了人们的通行时间。真有疫情,很小范围就可以解决一切所需,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022项目开放国际的生活方式(图片来自项目效果图)

 

 

对房企

规模大不代表生命力强

需要走向高质量高技术


类似此次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不可预测,“灰犀牛”不可避免。知道规律如此,你也改变不了。咋办?改变不了世界,你就改变自己,不断努力地进化迭代,去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第一,提高财务质量,降杠杆、去负债。去年以来,不少房企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就是因为杠杆过高,稍微遇到销售不畅,立马就会倒下。


旭辉董事长林中在去年的总裁峰会上表示,虽然现在很多房企经营杠杆用得很高,但其实还有很多空间,经营的效率,特别是资金的效率提高30%还是能做得到的,现在行业还是太粗放。




第二、高度重视产品和服务。销售和盈利都要立足在产品和服务做好的前提下(考虑到无理由退房将成为标配,你也必须要死磕产品)。


近年来物业越发受到重视,经过此次疫情,重要程度再上新台阶。疫情肆虐,一个社区的防护底线就是通过良好的物业服务来坚守的。

这段时间,大家通过朋友圈或者亲身体验,相信也做出了比较——不同物业公司差距非常大。


甚至有人认为,这会孕育出新机会:物业公司可以替代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地产建设,形成建设+运营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人力、行政、财务等职能部门全部外包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仅保留业务部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智能机械进行施工建设及智能化管理,减少施工人员的投入。


第三、由纯开发走向租售并举。旭辉总裁林峰即表示,自身免疫系统才是健康根本,个子大不一定代表免疫力强。


现在的各个百强排行榜其实是百大,未来房企百强不仅要规模,还要质量(利润)要效率(ROE),更要有安全边界——负债率的控制;还要有存量资产经营能力,增量会减少,但存量不断在增,想长远发展,就绕不开存量的经营管理。强存量经营能力,能吸引资本的加持和获取低息的资金,会是一条深的护城河。


第四,数字化、科技能力。这次疫情,让很多人真切感受到了在线的价值。当武汉封城,全国各地都在自我隔离,取消线下各种活动的时候,拥有线上平台的企业反而是大展手脚的时候。


此前,人们一直调侃房地产是离互联网和科技最远的行业。如今,很多房企已经走在前头,但依然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这次疫情严重的地区,不少物业纷纷离职。这时候咋办?科技就派上用场了。比如星河产业集团,就引入喷雾消杀YOGO机器人,既保护了物业人员,又能够为办公场所做很好的消杀。


再比如装配式建筑、装配式装修这些以前不太被重视的,往后都有望流行起来。绿城的装配式精装样板房,15天就搞定了,而且是拆卸式的,十分环保。对疫情过后,急于卖房的房企来说,不可或缺。


第五,组织管理模式变革:领导优于管理。关注管理的人,更多的是关注预算与计划、职责划分与权力界限,他们往往更关注指令和流程,关注控制与问题。事实证明这很难应对危机。而关注领导的人,更多的是关注方向与目标,如何联合组织成员,如何激励和鼓舞人们去实现目标。


去年已经有不少标杆房企在调整组织架构,共同点都是组织扁平化、加大对一线的授权、总部为一线赋能。变革和没变革的差异,通过这次疫情各房企的反应,就可以一览无余。


 


对地产人

人才结构优化时刻在发生

自我需要加速迭代进化

 

2月8日,北京K歌之王宣布:因疫情影响,公司财务承受巨大的压力,公司决定与全体员工200多人解除劳动合同,30%员工不同意则破产清算。


2月10日,新潮传媒宣布裁员500人,占总员工数的10%,将涉及公司的销售、开发、服务等部门,同时,高管集体降薪20%。


……


有人因此调侃说,2020年的这场冠状肺炎让我明白:不是工作需要我,是我真的需要工作!


明源君认为,此次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冲击确实不小,但并非根本原因,顶多只是催化剂。比如,有人就指出新潮传媒从2018年初就开始裁员了。




事实上,过去一两年,很多房企也在“优化人才结构”。疫情的冲击,会大大加速这一进程。


企业在自身都没法生存、需要自保的时候,往往是不顾一切的。这是商业的本质,也是人性的本质。


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你需要居安思危:我是否会是被裁掉的那一个?这次幸运地躲过了,下一次呢?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此次疫情中,盒马鲜生招收其他餐饮企业歇业员工做临时工,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举措,更是一个共生价值的举措。那么,作为地产人的你,是否有这样被“利用”的价值?如果你的公司往地产上下游拓展新业态,你能否胜任?


这次疫情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出行、沟通以及工作行为习惯,人们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想办法适应,到现在已适应在线、独立、协同工作的模式。


智能协同是企业需要拥有的工作方式,因为这种新的工作方式,可以让组织成员更加具有创造力,发挥更大作用;可以让企业动态应对变化……


智能协同的工作方式,每一个工作单元成员,可以灵活便捷的组合,组织成员也可以同时在各种不同的组合之中,信息要求更加透明、对称,而成员之间是围绕着任务展开工作,而不是围绕着权力或者流程展开工作。看起来这更自由了,但工作量一点都不少。这些天不少地产小伙伴说,虽然没去公司,但在家里上班,工作量是平时的两倍。这样的节奏,你能否适应?


这次疫情还将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健康和财富:

996是拼搏奋斗,但你45岁的人非跟25岁的拼加班,那你肯定输。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是可以摧毁一切商业逻辑的降维打击。(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凌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