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源地产研究院

其他

第四代住宅,彻底火了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下行,住宅产品仿佛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市场上越来越缺乏有创新又深受市场追捧的创新产品。在竞争进入白热化的时候,产品的提升对于销售端的支持无疑是最有效的。最近有两类热销产品或许代表了未来房地产产品创新的方向:第四代住宅和未来社区。第四代住宅是几年前提出来的概念,在去年突然又火了起来。一方面得益于政策逐步放开,让这类型的产品在各地获得了落地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它的设计确实也迎合了一大批改善型人群的客观需求。此类型产品在销售端的快速去化让很多的开发商也跃跃欲试,期待形成产品的降维打击。天琴樾设计效果图
3月6日 上午 7:42
其他

朱荣斌最新演讲,年薪200万已经很多了

本文为朱荣斌在2023博鳌房地产论坛系列活动“博鳌地产发展大会”上发表的主题演讲,有一定删减。我从大学毕业到今天正好是30年,经历了房地产行业发展波澜壮阔的全过程,从国企到民企,再到刚刚开始创业,各种体会都有,所以今天把我的一些心得和思考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指正。去年我就说政府一定要救市,而且相信我们体制的优势,一定有各种组合拳,当时调控压得下去,现在一样救得起来,所以咱们国家的体制优势是非常强大的。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思考,尤其是过去这一年多时间,经历了人生前半段没经历的事情,一个是自己亲自下场,当一个小小的老板,今年又进入了产业的下游,现在在合富辉煌任职,各种酸甜苦辣都有了。所以我也在想,还在这样苦逼地干着,很多人说你不嫌累吗,还在这样干?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干。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干的时候也在思考未来怎么干,所以在这里提出一点我的浅见。变是大家都看到的,介绍一下我认为行业的几个变化。房企之间分化加剧城市要分化、企业要分化,在企业里面,现在说行业一片凋零是不对的,其实现在央国企还在春天状态,尤其是一些过去没有抓住机会的国企,现在是他们最好的时机。所以现在并不是说市场都不好,是有的好,有的不好。当然国企将来也会有分化,现在最难的是民企,我原来的老东家在去年这个时候已经躺下了,我是非常自责和愧疚的,但是今天看到大家都躺下了,没躺下的是少数,就不是去年这个时候有专家说的还是局部问题。行业的问题还没出清,政策是已经敞开了,各种工具箱能打的都打开了,以后还继续有新的政策,但是这个问题的出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企业里面也会出现非常大的分化。行业会进入高品质发展阶段本来我的讲稿是说,过去我们要有得住,现在要住得好,我特地把我的讲稿发给了我非常尊敬的研究生的导师朱中一老会长。他后来特别给我打来电话说,不是说有得住、住得好,你是有得住了,其实我们不要忘了,还有很多年轻人还没得住,有得住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要谈住得好,这就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自己都还在向往之中,一直说我都还没有住好,今年在很辛苦的装修自己家的房子,希望很快能够住好。所以要住得好这条路上,除了过去我们讲的面积、装修标准,还要住得环保。过去我们的房子装修好就行了,只关心看得见的东西,看不见的东西并不关心。过去几年我跟清华做过一个课题研究,就是室内污染物的溯源,如果听了那个报告之后,我们都不敢回家了,百分之七八十的疾病是跟建筑有关的。过去的高速发展,可能我们自己每天待的时间最长的室内,它的环境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影响的,百分之七八十的疾病都跟建筑有关,这是国外权威机构的观点。所以我们要从满足基本的遮风避雨,要进化优居优住,再上升一点,家里有自己的健身房,有自己的琴房,包括书房,我现在有二孩了,家里现在还没一个书房,所以我觉得在改善居住品质方面还大有可期。有得住还没完,还要住得好,就像陈淮教授说的,房地产一定有得干,而且未来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商业模式变化有专家说,原来房地产讲地段,现在讲服务和运营,我们说了这么多年,到底做得怎么样?现在到了存量时代,我认为房子建好之后,怎么运营好,怎么服务好是以后的主题,谁要有运营、服务能力,谁就有春天。这里分享一个企业的案例,都说日本的房地产行业衰落了30几年,日本就不行吗?日本有一家公司我们都知道,三井不动产,它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调整之后,连续37年在日本名列榜首,它的业务从住宅开发到经纪、资管,甚至连泊车都做了,这家公司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我们说我们的房地产做到多大的规模,但是在国内的同行里面还找不到一家像三井不动产这样的企业。三井不动产也是保持了20多年的世界500强的地位,从日本的高速开发结束之后,到现在依然是行业的常青树。我认为这样的企业在国内还没有出现,行业中有的企业将来应该能成为中国的三井不动产,这家公司非常值得学习研究。存量市场将成未来主战场最近,我对住宅存量这一块关注的比较多,中国的存量住宅是3亿多套,北京有800万套,上海800万套,深圳200万套。年交易,北京、上海就是15万、18万套左右,全国就600万套。这个流通率,当年的换手率只有2%。在美国年成交换手率有4%,有500多万套。虽然中国有3亿套,但是我们600万套,比美国也多不了多少。再看流通最高的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因为外地人多,流通比例是比较高的,深圳到了6.0%,上海、北京是2.2%和3.1%,伦敦和纽约常年保持在6%到10%。存量交易的市场,在新房供应到了天花板之后,我们这个存量市场还在地板上,存量交易的服务也还在地板上。我们躺在地板上,可以向往天花板。未来房地产交易模式会改变建设部已经发了文,今天已经有城市开始执行了,房地产变成现房销售。前段时间建设部也发了文,呼吁降低交易成本,我自己的体会,原来在甲方的时候,就是觉得我们的销售费用太高,我现在到了代理公司才发现,其实他们都在赔钱。代理公司的佣金就是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八,公司的收入90%左右都是去支付人工了,公司的管理费、房租等等是很大的成本,所以代理公司也是在赔钱。谁赚钱了呢?去年我在海南投资了一个项目,海南的销售百分之七八十都要靠渠道。我跟渠道的几个老板交流他们,他们说,朱总,我们也没赚钱,我们要获一个客,从这个客人一下飞机就像看犯人一样的盯着,他上厕所都怕他走丢了,渠道已经卷成这样了。钱去哪儿了?互联网平台?贝壳也好几年没赚钱。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20年前我们的房地产销售费用,当时我在中海,销售费用就是1.52%,现在在海南项目销售费用高的有七八个点,是房价的7%、8%,谁动了我们的奶酪?所以这个行业是大家都不满意,大家都在诟病这个交易市场。什么样的模式最好呢?因为房地产的特殊性,一个是高值、低频交易,加上政策对房产权属的特殊性,交易环节很多,政府的管制环节很多,所以有它的特殊性。找一个好的交易模式是没有的,贝壳、链家是现在我们公认的标杆的模式,但是这个模式交易环节也非常长,这么长的交易环节就不可能有高效、低廉的交易成本。我相信最优解不是现在的模式,最优解可能找不到,但是我们的发展一定是不断地寻求更优解。我安排团队研究了一下日本、美国的模式,还真有一些信息。美国有一个非常好的MLS系统,这是行业协会打造的把房源信息公布给社会经纪人的共同的数据平台,就像贝壳的楼盘字典。我也知道我们国家都说了要征收房产税,全国的房产都联网了,但是联网信息我们怎么查不到呢?就像今天上午陈启宗先生说的,把互联网平台拆开来贡献给社会,我认为这些资源其实是公有资源、是共享资源,现在交易的不对称性就是因为房源信息的问题。贝壳的出现解决了真房源问题,但房源问题怎么会成为我们的障碍呢?美国有一个非常好的MLS系统,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在这个系统里面又有各种公司,经纪人是单边代理,所以不存在不透明的问题,服务也很高效,而且他们的交易很频繁、很轻松。互联网平台交易的模式也很多,一个是Zillow,它的模式是你不用花任何钱,可以随时随地对你要买的房提供准确的估值。另外一个案例是Redfn,还有一个是opendoor,它们的模式都非常好。opendoor的模式好到什么程度呢?你要卖房,它给你提供一个准确的估值,这个估值让你足以信服,卖家可以毫不犹豫的把房子卖给这家平台公司,它拿到房之后还有信心用这个价钱卖得出去。美国已经是存量时代了,没有太多新房买,它的二手房的交易模式也是多种多样。我相信随着国内的新房时代过去,以后进入存量时代,我们的交易模式肯定会有一个更优秀、更高效、更符合政府和买卖双方需要的模式出现。其实在美国、加拿大,我在清华很多同学过去找工作不好找,他们都在那边做了经纪人。经纪人是一个很要水平的事情,就像律师一样,收入也比较高,也是比较体面的行业。但是我们现在的现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对中介行业不了解,我想是不是我们的中介不需要持牌,没有从业资格?其实他们都有从业资格,建设部早早就有了中介的从业资格认证。但是上下游都不规范,所以这也是形同虚设的。我也请教了新加坡的同行,新加坡做中介是非常规律的,没有飞单之类的事情。我在三亚的项目,渠道要收3%的佣金,在新加坡是没有这些抽佣的,虽然3%听起来很高,但是它被分成了很多的环节,他们也都不赚钱,我们的模式把大家全卷进来了,所以我认为现在的交易模式不是一个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模式。困难企业会持续一阵困顿经营我们不停地说,每年开这个会,很多老朋友不见了,我觉得是不是躺下,我们要平常心对待。尤其是现在躺下的企业也关不了,也死不了。“躺”字很好,身体尚在,还活着,想死也死不了。房地产交了楼之后还有一些配套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所以房地产企业即便躺下了,死不了,这种困顿的经营会保持相当长时间,所以大家难受要形成习惯。房企整体结构降维,转型发展这是我去年在学校给大家分享的,整个房地产的结构就是一个正方形,从这个坐标图往左下角移了一下,好的企业主动升级,就剩下上面那一部分,大概20%的企业,会向上做得更大更强,一部分企业就往高精尖去做,多数企业就进入机会型的领域,还有相当多的企业进入到专业服务。房地产这个赛道是很大的,刚才大家说到转型,陈启宗也说大家未来的风口是科技。但是我自己的体会,不是我这个人学习能力不强,不接受改变,我身上是改变了很多的,但是有一样很难改,我们干了地产这一行,要去干科技,那不是我们多数人能够吃的那道菜。所以我觉得可能我们多数人还是要留在房地产这个行业里面,只是在这个行业里面过去是建房子的,现在要去卖房子,可能要换一个角色、换一个岗位。房地产这个赛道是足够大的,但是要调整我们的角色。城市更新将在长期内正常推进我最早是在广州做城市更新,前一段时间说大拆大建要停下来,最近政治局会议又提出要进行城市更新。我自己的体会,城市更新不能搞大拆大建,一定是留、改、拆结合。城市更新是一场持久战,不能打突击战,拆迁户逼得那么快,他要跳楼,要坐地涨价,不拆了就好谈了。旧改不光是针对城中村,现在还要改的是20年前这些开发商开发的那些新村,深圳把15年的房子就可以列为旧改,陆家嘴那些密密麻麻的楼以后怎么改?拆那些旧村还可以拆得动,要拆那些超高层的建筑,我都不知道怎么拆。所以,我觉得城市更新可能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一场持久战,这是上百年永恒的主题,城市的发展就是不断地拆旧的。我们过去的发展太快了,所以旧改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危机之后,房地产还是有得做的,未来会进入一个理性、正常的发展阶段。最后谈点我的心得,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我们确实该反思,过去也不是我们不听话,都是鼓励做大做强,都是干得很辛苦,都在做大做强的路上,最后摔得很深。我觉得现在我们的心态要调整下来,过去我们习惯了高收入,习惯了各种光环,但不要把过去的平台当成自己的能力。过去我们做得很多,不是你的能力,而是时代的红利。所以今天我们受点苦,把工资降下来,有什么大不了的呢?这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前段时间,外界说我的工资从多少多少万降低到多少多少万。我说怎么这些人觉得我挣200万还瞧不起我?挣200万还被人瞧不起,这是很有问题的,我觉得200万已经很多了。另外一点,这个行业不是没得做了,行业无好坏,现在我身边的年轻人都在这个行业。陈启宗先生说得特别好,我们是不知道高科技行业里面的困难,大家都想去。其实我这么多年,我真找不到什么在国内房地产转型成功的例子,我们看好多转去造车的,房子都没造好,车子能造好吗?今天可以看到它的结果。所以我们还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尤其是我这个年龄的人,享受了过去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之后,现在确实要调过来也比较难,由奢入俭难,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毕竟我们还是这个行业的行家里手,我们把心态调下来,把收入的预期调下来,能够习惯过点苦日子,这一行还是大有作为的。陈启宗先生说他2016年一直在讲“变”这个字,我们发自内心问一问,自己变了多少?今天我可以说自己是变了很多,从甲方变到丙方,收入也降下来了,现在也习惯坐经济舱了,但是我觉得大家只要这样调整,未来还是有我们发挥的一席之地。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2023年8月20日
其他

“金融十六条”输血,地产救市亮大招

昨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对比此前的民企纾困举措,这次的融资支持措施虽然没超出此前的政策范围,但其政策落点之精准,强度之猛烈,令人震惊。该《通知》内容主要从促进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发展、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积极配合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阶段性调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等6方面出发,总共有16条具体的金融措施(文末附《通知》原文)。令人振奋的是,这些措施都直面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痛点问题,给出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部分措施对当前的房企,甚至有立竿见影之效。下面请听明源君详细说来。在地产融资方面,既鼓励给民企输血也给了债务延期的机会1、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对于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在保证债权安全的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基于商业性原则自主协商,积极通过存量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促进项目完工交付。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未来半年内到期的,可以允许超出原规定多展期1年,可不调整贷款分类,报送征信系统的贷款分类与之保持一致。这条展期政策,尤为重要。对当前许多房企,可谓直解燃眉之急。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今年10月31日,房企待偿余额共计30075.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债券合计9552.8亿元,房企仍然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图源:中指研究院而且回顾有些房企暴雷,账上还有上百亿资金,但却因暂时还不上几亿债券,多方奔走寻求展期未果,最后只能宣布违约。更残酷的是,违约后会引起多骨米诺牌效应,让房企进一步身陷泥淖。根据房企的销售数据来看,大部分暴雷房企往往销售业绩下滑更严重。大致原因是,房企宣布违约后,许多客户会担心其无法交楼而不再选择购买此楼盘,融资机构也会担心坏账而不再予以支持,上下游的合作也更艰难等。所以,这次展期一年,可以让大部分现金流紧张的房企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以时间换空间,有更大机会等到市场回暖。2、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鼓励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治理完善、聚焦主业、资质良好的房地产企业稳健发展。金融机构要合理区分项目子公司风险与集团控股公司风险,在保证债权安全、资金封闭运作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支持项目主办行和银团贷款模式,强化贷款审批、发放、收回全流程管理,切实保障资金安全。在近两年时间里,地产行业爆雷声起,而且很多房企在市场寒冬下销售锐减,叠加外债大幅到期,现金流岌岌可危。但此前金融机构普遍属于锦上添花,鲜少雪中送碳。民营房企不仅融资艰难,而且利率较高,此前甚至出现被提前抽贷的现象,处境一度跌入冰点。但在前不久召开的二十大代表大会上,中央重申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展路线。这次引导金融机构对国企和民营地产企业一视同仁,便是在此基调下进行的。这表明,将会对之前金融机构的做法进行纠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稳健的民营房企合理的融资支持。3、延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过渡期安排。对于受疫情等客观原因影响不能如期满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实际情况并经客观评估,合理延长其过渡期。这项政策是针对之前出台的银行“两道红线”政策,即分五档设定房地产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对此进行松绑,是为了给予金融机构更大的空间,对房企进行回血支持。4、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推动专业信用增进机构为财务总体健康、面临短期困难的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提供增信支持。按期兑付确有困难的,通过协商做出合理展期、置换等安排,主动化解风险。在此前11月8日晚,交易商协会已经发文称,继续推进并扩大民企债券融资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企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之后不久,11月10日,交易商协会公告称,中债增进公司同步受理了龙湖的增信业务意向。美的置业、新城控股等房企也在审批流程之中。这次金融16条再次重申,目前已经出险的房企,也有机会去谈债券融资,缓解资金压力。5、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以前,国家对信托支持房地产业务普遍是持收紧态度,而这次改变态度,单独提出信托资管产品融资,可见鼓励多渠道,多种金融方式支持房地产行业合理发展的坚定意图。6、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各城市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在城市政策下限基础上,合理确定个人住房贷款具体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这个政策延续之前下调住房贷款利率,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带动房企从销售端回血的初衷。回顾最近一次统一降息是在今年8月22日,央行年内第三次发布降息消息,5年期LPR已从4.45%下调为4.3%,叠加之前允许个别城市再5年期LPR基础上再下调20个基点,这次的LPR可谓降至历史最低;之后,9月底,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会再次发布通知,6~8月新房房价环比、同比连续三个月下降的城市,在年底前可以自行决定新发放的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对比发现,这次政策支持各城市调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不再对城市有具体要求,并且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配合下调,预计之后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会继续降低。戳这里了解渠道管家,提升全渠道带客量7、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房地产行业陷入困境,其上游的建筑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之前,因H企拖欠工程款,之前修建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而世界闻名的某建筑企业,已于今年申请破产,还有中国云南某L集团、浙江某Z建筑公司等多家建筑公司也陷入困境。这次政策支持对这些建筑企业的信贷投放,也是稳地产、稳经济、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保交楼仍然是重要目标开始搭建专项借款+配套融资体系1、支持开发性政策性银行提供“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按照有关政策安排和要求。依法合规、高效有序地向经复核备案的借款主体发放“保交楼”专项保款,封闭进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加快建设交付。2、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专项借款支持项目提供新增配套融资支持,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在此前,郑州、贵阳、绍兴等多个城市已经出台专项贷款用于保交楼,但由于此前专项借款额度有限,所以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能平衡回报的优质项目。此次再次重提开发性政策银行提供专项借款,并且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支持,那么,后续各地应该会搭建“专项借款+配套融资支持”的体系框架,有望进一步扩大项目的支持范围。戳这里,计划一键铺排,保交楼3、积极探索市场化支持方式。对于部分已进入司法重整的项目,金融机构可按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原则,一企一策协助推进项目复工交付。除了直接支持专项贷款和提供配套金融支持外,还鼓励金融机构对于进入司法重整的项目,自负盈亏进行项目复工,这进一步拓宽了支持保交楼的路径,不再局限于政府获金融机构输血,而是更大限度激活市场活力,使整个系统良性运行。鼓励金融重点支持房地产收并购加快暴雷房企出清速度,恢复市场秩序1、做好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统称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在不良资产处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与地方政府、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等共同协商风险化解模式,推动加快资产处置。这两年,许多暴雷房企在等待救援。但一方面,由于市场下行,优质房企也自顾不暇,不敢轻易去做收并购。另一方面,虽然中央也有鼓励商业银行给予做收并购项目的房企融资,但各种原因下,最终并购贷的落成并不多。而由于此前部分城市也进行了地方政府、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等共同协商风险化解,目前有的暴雷房企的项目风险也在逐渐化解中,比如H房企。这次重申这个政策,预计之后会有更多地方政府和不良资产机构积极参与。2、阶段性优化房地产项目并购融资政策。相关金融机构要用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出台的适用于主要商业银行、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阶段性房地产金融管理政策,加快推动房地产风险市场化出清。这次中央提出阶段性优化地产项目收并购融资政策,这说明之后还会有其他利好的并购融资政策。这项政策的目的是加速房地产市场风险出清,让房地产市场恢复秩序,重建人们对地产行的信心。保护个人征信权益,重建市场信心1、鼓励依法自主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对于因疫情住院治疗或隔离,或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以及因购房合同发生改变或解除的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购房人自主开展协商,进行延期展期等调整。对于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处理,维护良好市场秩序。2、切实保护延期贷款的个人征信权益。个人住房贷款已调整还款安排的,金融机构按新的还款安排报送信用记录;经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认定应予调整的,金融机构根据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等调整信用记录报送,已报送的予以调整。无论是这三年的疫情反复对居民收入的影响,还是今年7月份停贷潮的悲观情绪传递,确实有部分居民还贷能力和意愿受到影响,继而导致增信受损。此前已有小部分疫情影响较重的城市的部分银行同意延缓还贷一些时间。现在中央明确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展期调整,并且保护延期贷款的征信权益。这一方面,意味着可以在更多城市实行;另一方面,之前许多人不敢再贷款买房,怕不稳定的环境因素下影响个人征信,可以缓解一部分心理负担。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房企的租赁业务迎来春天1、优化住房租赁信贷服务。2、拓宽住房租赁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住房租售企业发行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专项用于租赁住房建设和经营,鼓励商业银行发行支持住房租赁金融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增加住房租赁开发建设贷款和经营性贷款投放,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今年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在租赁住房市场方面,今年也已经出台一揽子政策,并且也有部分地区开展保障房reits的试点。图源:克而瑞地产研究院此次提及支持住房租售企业发行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也鼓励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主要目的是加快租赁住房市场的发展,但同时,对开展租赁住房的房企也是重大利好。比如龙湖、万科、旭辉、碧桂园等,也可在市场收获更多金融红利。结语这次的“金融16条”,落点可谓稳准狠,从房企融资、债务延期、全力保交楼、重建居民信心、对租房业务进行扶持等,这些举措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是一剂猛药。相信地产出清速度会继续加快,筑底在即,回暖可期。点击下图重振自渠,让获客量轻松超目标!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终于,看到了今年最惊艳的项目

从去年开始,保交付成了行业的主旋律。在限价的大背景下,很多项目似乎只要能保证基础的使用功能,各方面没有硬伤,按时、按质的交付给业主,就已经是成功。业主对开发商的要求,开发商对自己的要求都降得很低了。但是,对比其他任何行业,我们都能发现,保交付其实只是一个企业做产品的最低要求,是底线。如果底线都很难达到,那就是行业出了问题。当下的地产行业最缺的,不是底线达标,而是真正的产品力,是在整体标准滑坡的情况下,用心做出超预期的产品。每一个达到这种标准的项目,都值得学习。今天明源君就想给大家分享一个这样的项目。这个项目,从规划设计到园林打造,没有一处是敷衍的行活儿,而是从头到尾在用心打造。规划理念上,很好地处理了建筑、景观与人的关系,给业主提供了一种健康、快乐又舒适的生活方式。设计上,基于土地的禀赋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停贷潮”愈演愈烈,咋收场?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范围内的“停贷潮”,愈演愈烈了。截止到昨天,全国已经有297个项目加入强制断供的行列。这种蔓延速度,大大超出了各方的预期。这种情况到底该咋收场,不少专家都发表了观点。也再一次,把商品房预售制送上了风口浪尖。大家在骂开发商、怼银行的同时,对预售制的质疑声量也越来越大。呼声主要是两类:一是认为预售制度不合理,建议取消。任泽平说的就很有代表性,“以后谁有钱谁建房,没钱没实力的别建了,不能把包袱甩给老百姓和社会。”二是认为预售制的执行有问题,建议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监管。但事实上,这两个做法都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而且会让当前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下面明源君具体来说三个问题:1、为什么现阶段不能取消预售制?2、为什么预售资金的监管,现在不能再收紧?3、停工烂尾的问题,该怎么解决?现在取消预售制相当于在ICU拔掉氧气管内地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始于1994年出台的《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借鉴的是香港的“卖楼花”制度,由深圳最先引入(当时,梁振英是深圳市政府的顾问),随后慢慢被推广到了全国。而早在2017年,深圳就有过全现房销售的试点项目,只不过,试点之后并没有推广。2016年南京也曾经修改过土地拍卖的规则,当地价达到最高限价的90%时,开发商拿地后必须实行现房销售,但这一制度也在2018年8月被叫停。因为,当时(直到现在)都不具备现房销售的条件。房企做项目开发,有非常成熟的运营周转模式。一个项目从拿地到交付,往往需要2-3年的时间,而从拿地到预售,只需要一年。在合法合规的操作下,消费者把钱给到开发商,一部分划入监管账户,保证项目后续的工程建设;一部分可以由开发商取走,还掉借来的钱,剩下的继续投入下一个项目的开发。下一个项目再去融资。这样,同样是3年的时间,开发商建设的项目从1个变成了4个,政府卖出的土地,也从1块变成了4块。政府拿着卖地的钱,去修路、修地铁、建公园、学校、医院……改善购房者的城市居住环境。这也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城市化速度惊人的原因。可以说,预售制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是最适合中国的地产开发形式。但是现在,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5%,是不是可以取消预售制了呢?短期之内还不行,条件不成熟。原因就是,开发商手里没钱,而且还有大量的债务。因为,房地产在预售制下,以高杠杆的模式发展了30年,开发商虽然赚到了钱,但是都变成了新的土地和在建项目。这就好比一个人,花了十年的时间,用100万赚到了500万,又借了500万,进了1000万的货,手里一分钱也没有。这就是当前行业的现状。“三道红线”就是强制房企降杠杆,卖了房,先把借的钱还了,这需要时间慢慢来。假如在这种情况下,取消预售制,就会出现几个结果:一是更多房企暴雷。目前房企面临的危机,就是流动性危机,也就是手里没钱。一方面由于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金融机构开始担心房企还不上钱,不仅不肯借新的钱,对于之前借出的钱,还出现了抽贷的情况,造成一部分原本没有问题的项目,也出现了资金问题。另一方面,销售回款放缓。房企的存量债务,需要每年的销售回款来偿还。房企手里的现金近乎枯竭,只剩下一堆在建工程的固定资产,就等着卖掉房子,缓解现金流危机。去年,仅仅是部分地方收紧了预售资金的监管,就连龙湖这类稳健型的房企都差点扛不住。只要取消预售制,不管是国央企还是民企,再健康的房企,都会出现暴雷的风险。二是供应断档,土地大量流拍。房企没钱,就会减少拿地,延缓项目开发进度。这会直接造成市场上的有效供应急剧减少,打破当前的供需平衡。造成更多土地流拍,更多项目停工。三是建设成本快速上升,购房者买房压力更大。预售制下,用买房者的钱去建房子,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一旦取消预售制,开发商必须要额外借钱来开发。就算是借钱最便宜的国企,3年开发周期的平均融资成本也要达到15%。卖房时间推迟了,原本的融资贷款,利息也会增加。按照40%的自有资金比例来算,项目开发的成本至少也要上浮8%。而去年51家典型房企的平均净利润率才7.7%。这部分成本,最终必然只能转移到房价中,买房者的购房压力会更大。可以说,现阶段取消预售制,对于开发商、政府、购房者,都相当于给ICU的病人拔掉氧气管,不仅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还会火上浇油。对于预售制的改革,必须在行业整体杠杆率降下来后,先试点后推广,或是设置一个5年计划之类的时间线,有计划有步骤的来徐徐图之。预售资金监管再收紧只会适得其反如果短期内不能取消预售制,是不是可以加强预售资金的监管?这个没错。但问题是,这个解决方案的时间不对。对于已经出风险的项目,现在说加强监管已经没有用了。而对于没有出问题的项目,当前的预售资金监管已经非常严格,而且一度是过于严格,甚至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房企的暴雷。过去,各地方对资金监管的范围、额度,和资金支取的节点,都不一样。有的只监管首付款、有的只监管按揭贷款。在监管额度上,也分成三种方式:一是按照房价款固定比例监管,如成都是达到正负零,按照房价总额的25%监管;重庆则是按照预售总额的35%监管。二是按建设资金总额上浮一定比例监管,如南京,按照建设资金总额上浮20%进行监管;三是按照单位面积定额监管,如北京,监管资金不低于5000元/平。因为各地方政策不一样,以及监管的力度不一样,房企完全可以在不违规的情况下,在各个地区、各个项目之间腾挪资金。因为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全国的项目是个资金的大循环,而不是每个城市的小资金池。但是,从去年开始,由于部分房企违规挪用预售资金,造成项目烂尾。地方政府为了避免本地项目的资金,被集团抽调去填补别处的空缺,竞争性的加强了预售资金监管。比如,升级资金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比例,甚至是对全部的预收款,进行预防式封闭管理;另外,还会提高支取节点要求,让房企支取时间变长等等。这种超额的严格监管下,房企卖再多房也只能看到一个数字,还是拿不到现金,还是周转不开。一些被违规挪用的资金,也不能按照原计划还回去,间接造成了其他城市的一些项目烂尾。因此,今年二月份,出台了一份全国性的商品房预售制度,首次将预售资金监管规定进行全国统一。该管理办法明确:预售资金额度监管为“重点额度监管”,由市县级城乡建设部门根据工程造价合同等核定能确保项目竣工所需的资金额度。当账户内资金达到监管额度后,超出额度的资金可以由房企提取自由使用。态度很明确,既要保交付防烂尾,也要防过度监管加压。目前的监管力度,实际上是经历了“松—紧—松”后,相对平衡的结果了。对于尚未出风险的项目,能够比较有效的进行监管。已经烂尾的项目,怎么办?至于已经烂尾的项目,还是得想想其他的办法。目前停工的项目,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已经销售了部分房源,但还有一定规模的未售货值的项目。虽然预售资金被挪用,只要项目剩下的货值能卖掉,就能解决问题。这类项目,要有一方牵头,积极自救。可以是政府牵头,例如,郑州永威的某项目,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追回了一笔被股东挪用的10亿元销售款。另一方面,项目被国资公司监管,项目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要由国资公司来决策。最大程度能保证项目完工。也可以是债权方牵头。例如深圳佳兆业的4个项目,就由主要债权方自己接管,再引入代建公司。债权方承诺回款后,优先支付代建费用。债权方通过牺牲部分收益,止损退出,这样也能把项目盘活,保证业主的利益。戳这里,了解VR带看剩余货值不够覆盖债务的,可以看看有没有指标调整的空间,减少公建配套,增加容积率等等。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金融机构和有纾困业务的房企,进行纾困的意愿,尽量把项目盘活。第二类是房源已经售罄,但监管账户上还有部分预售资金的项目。这类项目停工,往往是因为债权方、政府、供应商等多方面陷入了博弈的困局,大家各有各的诉求,不能同时满足。银行和其他债权方要保护自己的债权,不允许挪动预售资金。地方政府要保交楼,希望把钱用在施工建设上。供应商希望能优先归还欠款。施工方原本可以先垫资,按季度甚至半年结算的,也要求先付款后复工。多方利益博弈下,就算账上还有钱,也没办法复工,陷入僵局。这种情况就需要政府出面协调,组织各方谈判,形成会议纪要。对于债权复杂,甚至是被查封了的项目,政府也要承担起责任,帮各方面进行确权,协调法院、债权方、项目方、施工方各方面的诉求,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第三类是房源已经售罄,预售资金基本都被挪用了的项目。这类项目,政府要积极协助追回被违规挪用的资金。例如民生银行深圳分行,作为开发贷银行,就在区住建局的要求下,退回了3.534亿预售金至停工项目的维稳账户。其实,目前的“停贷潮”,也是业主的一种极限施压,目的就是要让各方面承担起主体责任,不要把风险和负担都甩到小业主的身上。现阶段,不管是政府、银行,还是项目,都要积极和业主沟通,释放积极承担责任的信号。停工停贷的项目占比还小,但是舆论对购房信心的影响很大。如果持续发酵,让好不容易回暖的市场再次重创,那才是真正的灾难开始。点击下图报名了解渠道管家,提升全渠道带客量!↓↓↓
2022年7月17日
其他

2020年,地产人不应错过的100篇干货|明源地产研究院

亲爱的地产人,又到了岁末总结的时候了,今年你过得好吗?2020年,可能你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可能接受了前所未知的挑战,可能努力了一整年,收获成长……凡是过往,皆是序曲。复盘2020年的种种经历之后,让我们更好地迎接新的一年吧!为了感谢100万地产精英订阅用户,支持所有奋斗中的地产人,今天明源君从2020年推送的1000余篇文章中精选出大家最喜欢的文章,带着满满的诚意和祝福为你鼓劲加油!2021,我们来了!【温馨提醒:点击下面的文章标题,即可阅读该篇文章哦。】独家对话、演讲1.每天工作7小时,900名员工破1100亿!这家地产30强咋做到的?2.5年8倍,今年冲2200亿!这家地产20强做对了什么?3.旭辉林中:三条红线给房企带来10大影响,要从5个方面去应对4.昨天,林中、吴建斌、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对1000位总裁说……5.前5月排名提升22位,这家地产40强凭啥这么牛?6.2020年,地产营销应该怎么干?这家地产30强有答案,快来抄作业7.真REITs来了!你还在犹豫,招商蛇口却已开始收获红利!8.这家地产百强6年业绩增长30多倍,秘诀是向养猪行业学习?9.旭辉的秘密,首次全面曝光!行业趋势1.新疫情对地产行业会有什么影响?2.疫情将从这3方面彻底改变房地产!看懂了才能掌控未来!3.2020楼市会很稳,地产人请放心!干就是了!4.旭辉、中梁、万科等地产巨头,对明年楼市做了7个判断5.地产百强惨烈洗牌!从此之后再没有人能逆袭6.房企招人,不再热衷于高学历了?!7.地产行业的内卷,竟然已经这么严重了?!8.地产开发商正遭遇降维打击!9.2020到底该不该买房?看完这5个故事你就明白了……10.千万年薪挖不到一个副总,这类地产人才为啥这么值钱了?营销策划/销售技巧1.把《安家》看了3遍,总结出21个卖房必杀技!地产人请收藏2.售楼处不开时,地产销售应该做好这6件事!千万不要在等待中浪费时间3.抖音一天卖出23套房!地产项目如何做短视频营销?4.消亡中的房地产代理5.杀死地产项目的5把刀6.同一户型,为什么高层比低层要贵那么多?7.售楼处不开,阳光城、招商居然这样卖房?8.售楼处关门,地产营销这样拓客,1天获客一千多9.地产自渠,为什么总做不起来?10.地产策划做到这样,谁还敢说你没用?!产品设计1.疫情之后,住宅设计的逻辑将发生巨变2.疫情过后,什么样的房子会更好卖?3.融创、万科、世茂最新三房四房曝光,比比细节就知道差距了!4.万科保利的90平三房进化成这样了!竞品压力太大了…5.疫情之后,什么样的房子最好卖?1000位客户告诉你6.疫情之后,拥有这12种功能的房子最好卖!7.社区商铺滞销,都因为设计犯了这些致命错误!8.融创、万科、旭辉的改善三房,竟然搞出了这么多创新?!9.这家地产10强,做了一个超级项目!秒杀95%的同行10.这家地产30强,竟然把产品创新做到这种程度了!人才成长/职业发展1.35岁以上的基层地产人,越来越危险?!经验真的没用了吗?2.2020年,这类岗位的地产人会越来越值钱?3.为啥旭辉、中南、龙湖那么牛?因为他们的普通员工都敢向老总开炮4.1/3的地产百强在精简人员,这些巨头却在高薪挖人!他们想干啥?5.万科、华润、蓝光等最新组织架构,这4大趋势一定要搞懂6.地产巨头组织变革愈演愈烈!你会离开吗?谁能升职加薪?7.35岁的地产人都去哪儿了?8.地产人年底跳槽,千万别犯这5个错!小心越跳越差9.都说地产人年薪百万,月入2万的我哭了…10.这些岗位上的地产人,不进化就会被淘汰!?运营管理/成本1.说好做军师,却干成了保姆。地产运营太悲催了...2.不懂点大运营,没法做地产了!3.房企这5个专业千万不能外包!4.从100亿到2000亿,所有地产巨头,都要经历4次管理变革!5.受疫情冲击,有房企可能活不过3个月!如何保证现金流安全?6.被干掉的地产项目总为什么越来越多?7.要搞好大运营,房企必须先调整组织架构8.哪些房企不需要做大运营?9.成本管控特别出色的地产项目,都有6个成本总!?10.3个人做1个地产项目?!极简组织真的能实现吗?11.悲催,房企沦为包工头!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是这个?12.某地产20强成本人的血泪史!工程1.火神山医院预计今天竣工!10天建成的工程奇迹,震惊世界。咋做到的?2.疫情持续!这套工地复工准备太硬核了,地产项目都该做到3.雷神山医院今日将交付,极致速度带给地产人5大启示4.我,30多岁的土木工程人,终于转行了5.地产工程人转岗运营,到底对不对?6.施工单位不给力,地产工程人该咋办?7.地产工程人,为啥越来越累?8.房企搞组织简化,这个部门最危险?!9.保利、金茂、万科组织架构大变革!哪些地产工程人能升职加薪?客服1.地产下半场,房企一定要重视这个部门!2.特殊时期,房企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卖房,而是这个!3.将交房做成活广告,这些地产巨头的做法太赞了4.这一次,又是融创!5.这个地产专业将抢占C位,成为房企最重要的部门!但还要过几关…6.地产下半场,C端思维很重要!万科、旭辉、龙湖等房企正在做这些改进投资拿地1.地产投拓做到这个程度,就有人出300万年薪来挖你!2.拿地的逻辑真的变了!这5大趋势你必须了解3.同一块地,你不敢拿,为啥别人抢破头?4.融创、佳兆业、富力,谁是城市更新之王?!5.快周转out了!金茂冲2000亿就靠这个超级武器!6.你不敢拿,咋算都亏本的高价地,为啥别人抢着要?!存量1.软银140亿投向中国房地产!黑石600亿跟进?行业逻辑真的变了!2.4万亿旧改真的来了!这5大赚钱机会,房企一定要抓住!3.真REITs来了!10万亿级的融资市场,让2020的房地产充满希望4.真REITs真来了!地产行业受益最大?!有些房企从此不再缺钱!5.房企不干开发,还能干啥?答案出人意料……6.地产前6强,已有5家分拆物业上市!行业的逻辑真的变了7.这才是房地产的终极模式,平安不动产已经领跑!8.蛋壳暴雷是必然?!地产人心声1.我爸爸是干地产的,他好像一点都不爱我!2.地产人年终比惨大会,看完觉得自己很幸福3.地产江湖,越来越不好混了!4.“总裁,夫人被您送去做地产已经三年了”5.房企各岗位原来是这么在家办公的,简直太太太太太南了!6.房企里,哪些岗位最没有存在感?说多了都是泪…7.入行1年、3年、7年的地产人,到底有什么不同?8.各岗位地产人,月薪5万前都经历了什么?太真实了……9.房企里,被误解最深的部门竟然是.....10.地产各个岗位的“凡尔赛”比拼!实力最强的竟然是……
2020年12月31日
其他

千万年薪挖不到一个副总,这类地产人才为啥这么值钱了?

因为高压调控,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整体上波澜不惊。不过暗流却时刻在涌动。映射到地产人身上,专业口的冷热,就跟城市的周期轮动一样,高潮之后就是低谷,比如投资口、营销口,过去几年都轮动过一次。最近,一百强房企的投资总就跟明源君说,已经失业几个月了还没找到工作。
2020年12月10日
其他

蛋壳暴雷是必然?!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这句温情的长租公寓广告,一度吸引了不少刚从校园踏入社会的年轻人。95后北漂小欣就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准备入住蛋壳公寓的。可是,万万没想到,「中午刚在蛋壳交了2万的年付租金,晚上就被房东赶出了大门,拿着行李在24小时KFC坐了一晚。」
2020年11月25日
其他

地产开发商正遭遇降维打击!

我们先来看几个事实:1、贝壳于2020年8月初上市,市值一度高达829亿美元,远超万科市值。2、近2年,开发商对渠道依赖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钱被渠道拿走,营销总们叫苦不迭。3、已上市物业企业越来越多,平均动态市盈率在40倍以上。碧桂园服务市值已超千亿,雅生活、绿城服务等市值也超过了地产开发板块市值。4、产品标准化做得好的企业,比如区域性的滨江,近年来都实现了规模的快速增长。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明源君认为:❶大部分行业,都会经历项目模式、标准化产品模式、平台生态模式3个阶段的进化。后一种商业模式对前一种模式是降维打击,比如贝壳等渠道对传统地产营销就是降维打击。❷地产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并非所有环节都可以完成模式的进化。但一旦有环节完成进化,就构成对传统模式的降维打击。❸
2020年11月23日
其他

你不敢拿,咋算都亏本的高价地,为啥别人抢着要?!

所以,有些公司会把预期看得很高。现在周边的二手房价格是1万,你预期2年后房价只会涨到1.5万左右,楼面价拍到8000左右,你可能就不敢拿了,但别人预期2年后房价会到2万,楼面价1万一平他也敢拿……
2020年11月21日
其他

35岁的地产人都去哪儿了?

地产年轻化的现象越演越烈。很多人在求职时都发现,35成了一条红线,过了这个年龄,简历第一关就已经被刷掉了。与此同时,行业内时而爆出年轻上位新闻,90后跻身城市总、条线总经理等要职。小年轻们蹭蹭蹭的往上走,中年人却举步维艰。35岁地产人难道都出局了吗?35岁的地产人已经分道扬镳明源君跟身边的朋友聊了一下,这个年龄的地产人一般有以下几下状态:一、走专业线路,发挥经验价值在房企里面,个人发展通常有两条通道,一条是专业通道,一条是管理通道。管理通道上升空间更大,但也赛道也更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人走管理通道,当然也有人走专业通道。专业通道的包容性要强一些。虽然现在地产用人普遍年轻化,但有一些专业还是比较吃积累的,比如工程。这个专业需要时间积累沉淀,能力也不容易过时,实操经验远远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所能学到的。
2020年11月20日
其他

都说地产人年薪百万,月入2万的我哭了…

前几天,跟一认识多年的好友聊天,得知他已经离职创业去了,感到很惊讶——虽说现在地产行业没以前那么好过了,但他好歹是TOP30房企的中层,地位稳固收入不低,干嘛想不开去创业呢。该好友说,其在公司工作多年,地位确实比较稳固,只要愿意干,可以继续干下去,但收入就说不上多高。
2020年11月18日
其他

房企搞组织简化,这个部门最危险?!

前几天,明源君推送的文章提到了碧桂园等房企最新的组织极简变革。项目部仅配置三个人,其中项目总负责全面管理、报建和外联;工程经理负责安全、质量、进度、成本;项目综管负责集团所有资料及文书并协助报建。
2020年11月16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地产各个岗位的“凡尔赛”比拼!实力最强的竟然是……

最近,明源君的微信被“凡尔赛文学”攻陷了,所谓凡尔赛,就是故作困扰地炫耀,先抑后扬,明贬暗褒。比如这样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源君还真是无法回答。大家都是“凡人”嘛,谁还没有点自己的小烦恼呢?你看,下面这些地产岗位上的人,都很困扰啊!01地产销售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02地产策划03地产品牌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04地产成本05地产财务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06地产设计07地产客服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08地产人力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09地产投拓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10地产工程11地产运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emmmmmmm……………………/00实习生(说明:文章图片素材来自GQ实验室,ID:GQZHIZU,向原创者表示感谢。)
2020年11月15日
其他

地产人年底跳槽,千万别犯这5个错!小心越跳越差

在地产行业,大家都比较浮躁,很多人会单纯为了“加薪”跳槽。但是在接受对方的高薪时,最好先搞清楚高薪背后的代价和相应的工作要求是什么,如果你不能满足高薪背后的期待,那位置也肯定坐不稳。
2020年11月14日
其他

这些岗位上的地产人,不进化就会被淘汰!?

一个人能干几类人的活,虽然很多是供应商队友在用力,但是相关专业的知识,你总得掌握才行。因为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和干几类人的活是不一样的,干几个人的活,通常是指同一专业口;干几类人的活,是不同的专业口。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3个人做1个地产项目?!极简组织真的能实现吗?

“极简组织”最近刷爆地产圈。其引爆点,是碧桂园将在最近新成立的27个区域试行“极简”模式,简单来说,新区域平台仅配置约10人,每个项目仅配置3人。其中,区域团队聚焦投资、营销、设计、成本、财务、运营综合(人力行政)等;项目部配置三个人,项目总负责全面管理、报建和外联;工程经理负责安全、质量、进度、成本;项目综管负责集团所有资料及文书并协助报建。
2020年11月12日
其他

旭辉、中梁、万科等地产巨头,对明年楼市做了7个判断

2020年,受到疫情和三道红线政策的冲击,很多房企对地产行业的未来非常悲观。大家普遍都非常焦虑迷茫,到底地产行业将如何走向?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冲击与挑战?10月30日,由明源地产研究院主办的“2020年中国房地产总裁峰会”在上海举办,来自绿地、旭辉、融信、中梁等标杆房企的12位地产大咖集体发声,分享了对市场的看法。最近,万科、华润等标杆房企的高管也在不同场合分享了自己对未来楼市的判断。
2020年11月6日
其他

这家地产百强6年业绩增长30多倍,秘诀是向养猪行业学习?

2020年,对地产行业来说是充满动荡,极具挑战的一年。疫情冲击,三道红线……四大杠杆已去其三,只剩经营的华山一条路。快速冲规模已经不可能。如何走好华山这条路?
2020年11月4日
其他

旭辉林中:三条红线给房企带来10大影响,要从5个方面去应对

9月横空出世的“三道红线”政策,行业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今年已经开始针对12家企业试点,明年很可能会全面开始实施。所谓“三道红线”是指:红线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红线2:净负债率大于100%;红线3:现金短债比小于1.0倍。如果三个都踏线了,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长。踩中两个,有息负债的增长不能超过5%。踩中一个是10%,最高的有息负债未来也不能超过15%。此外,政策还给出了两个观察指标:①
2020年11月3日
其他

各岗位地产人,月薪5万前都经历了什么?太真实了……

一个个刚入行时青涩又懵懂的少年,在地产圈的磨砺中,进化成坚强的地产打工人。(注意,是打工/人,不是打/工人。)
2020年11月1日
其他

昨天,林中、吴建斌、袁春等地产大佬集体发声,对1000位总裁说……

昨天(10月30日),由明源地产研究院主办的“2020年中国房地产总裁峰会”在上海盛大开幕,来自全国的近千位房企董事长、总裁出席了本次盛会。11位地产大咖集体发声,重磅开讲,揭示行业未来的变局和机遇。他们分别是: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融信集团总裁余丽娟,建业集团执行总裁、建业新生活董事长兼总裁王俊,新希望地产执行总裁姜孟军,明源地产研究院徐颖,中梁控股集团执行董事、联席总裁李和栗,绿地集团执行总裁陈军,弘阳地产集团联席总裁袁春,明源云客董事长兼CEO姚武,德信地产集团常务副总裁方静,阳光控股执行董事、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按演讲顺序排名)以下,是明源君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出来的金句……01旭辉控股董事局主席
2020年10月31日
其他

这家地产30强,竟然把产品创新做到这种程度了!

据相关报告显示,我国城市超过60%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少于一小时,高达16%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倾向。成年人也未能幸免。而另一面,每周在自然度过两小时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概率高出60%。
2020年10月30日
其他

融创、万科、旭辉的改善三房,竟然搞出了这么多创新?!

户型,是开发商最重视的产品部分。每年各家开发商都会针对户型做升级优化,像前两年出现的很多神户型,主要集中在90平三房这个面积段。但明源君发现,今年的户型升级中,90平三房比较中规中矩,反而是120~140这个面积段的改善三房有不少惊喜。下面,明源君带大家分别来看看,改善和刚需三房户型,今年都呈现出哪些设计趋势,该点赞还是该拍砖,大家一起来讨论。改善三房2020年的4个设计趋势▿平时看多了90平以下三房的“神户型”,很多人误以为120平大三房基本没什么设计难度,只要把每个功能空间的尺寸放大就好了。事实上,以前很多开发商也是这么干的,不管90平还是120平还是140平,好像生活方式都差不多,比如90平三房,回家是吃饭看电视睡觉,120平同样是这样,只不过每个空间感更好了。这也导致很多一线城市的客户看了120平三房,往往会嫌弃空间使用率太低了。为什么120平三房没有带给客户惊喜感?原因在于很多户型只升级了面积,而没有增加场景。今年明源君看到的几个新户型,基本都修复了这个bug。一、社交厨房取代传统厨房,岛台开始成为标配前几年,可分可合的开放式厨房就开始流行了。开放式厨房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交互性,让客餐厅的人能看到厨房正在忙碌的人,在厨房做饭的妻子也能看到在客厅玩耍的孩子。但实际落地时会发现,如果厨房水台不面向餐厅的话,其实互动性是比较弱的。所以万科开始在很多户型厨房上都设计了岛台。比如南昌万科这个130平的三房户型,在厨房设有吧台,这样妻子站在吧台操作的时候,真正能跟客餐厅的人互动。▲万科南昌区域130平户型而且,传统厨房比较小,站两三个人很拥挤,丈夫想给妻子帮忙也很难。而有了这个岛台,丈夫也能帮妻子一起做饭,彼此感情更亲近。以前一般是豪宅户型才会做岛台,万科甚至连75平户型都做了岛台,可见岛台已经作为单独的模块引入户型迭代中了。而且厨房也是可分可合,除了让空间更宽敞,交互性也更强了。还有融创华中区域年初新推出的135+创新户型,同样注重互动,将操作台面向客餐厅。▲融创华中区域135+户型,图源:上海柏涛而保利联合UA尤安设计和唐硕研发的125平三房,在餐厅上配了一个大大的西厨,这样整个餐厨空间慢慢变成了一个家人联络感情的核心区。▲图源:尤安设计二、从竖厅到横厅,再到方厅、巨厅的流行前两年流行横厅,这两年开始流行巨厅。最早提出巨厅概念的是旭辉等标杆房企。以前在小户型中流行客餐厅一体化,因为这样从视觉上会显得空间更大,而巨厅则是将客餐厅、阳台、厨房等可以合并的空间尽量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可变空间。不但可以满足客户的多场景需求,也增强了户型的社交性。比如今年旭辉的最新产品CIFI-7中,就升级了这个设计。客厅阳台,整体推出去1米,实现了270度的景观。在家搞亲子活动、朋友聚会,都会有身在室外的感觉。而在巨厅旁边,书房、厨房、阳台、玄关等都打通之外,又新增了一个“X空间”。
2020年10月29日
其他

地产百强惨烈洗牌!从此之后再没有人能逆袭

中国的城市化率在未来的15到20年仍然会有20%左右的提升,城市化红利在此期间还会一直存在。但是在招拍挂越来越激烈、地价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随便拿块地,就能借城市化进程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20年10月27日
其他

地产行业的内卷,竟然已经这么严重了?!

前几天,华为内部有一篇文章很火——95后华为新人丘小海,以现在流行的“内卷”和“内卷化”视角,来透视华为这个巨无霸,竟然发现了许多“约定俗成”惯性中的大问题。而在10月10日,任正非签发了最新的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对专业人才的管理,他呼吁到“按照我们现在的考核机制,梵高是会饿死的”,要求人力资源部做出机制调整。
2020年10月26日
其他

这家地产10强,做了一个超级项目!秒杀95%的同行

景观步廊还包括人行天桥。如此,依托景观步廊构建主要步行通道,以各宗地内部开敞空间为基础,打造次要步行通道网络,并通过竖向垂直交通,串联整个慢行空间,形成综合化、立体化的慢行交通系统。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每天工作7小时,900名员工破1100亿!这家地产30强咋做到的?

2019年,这家房企只有不到900人,却做出了1120亿的销售业绩!要知道,很多同规模房企,员工人数是4000人乃至更多。人均业绩超过1个亿,不是通过加班!在大部分房企996、007的今天,这家房企从上到下,每天只工作7小时。人均业绩超过1个亿,也不是通过入股并表!这家房企的合作开发,基本都坚持自己操盘。人均业绩超过1个亿,更不是因为粗制滥造!这家房企的项目品质,在业内名声很响,和以品质著称的仁恒、绿城等相比不分上下,有的项目甚至超越他们。
2020年10月21日
其他

悲催,房企沦为包工头!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是这个?

对于在成本管理方面比较粗放的房企,或是新进入的城市,可以通过对标优秀房企,来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可以制定的高一些,不是只要利润率达标,成本就给自己留足空间和风险边界,要尽量去突破。
2020年10月19日
其他

有些地产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垮了

许多地产人说,做地产越来越没成就感了。过去做成一个项目,物质上得到回报,精神上获得成就感,工作越干越有劲。而现在地产越来越难做,许多项目不仅亏损,还被客户大规模投诉退房,对于每个部门来说都是巨大打击。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对于失败的地产项目,各部门都应有意识复盘,我这个环节是不是项目垮掉的根源?亦或是压死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如对项目成败影响巨大的设计环节,稍不注意可能就把项目推到危险的边缘……设计阶段“埋雷”项目进度质量成本难以把控设计对项目造价起到70%的决定作用;同时,图纸又是工程阶段的依据,对整个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从现状来看,设计阶段常常“埋雷”,项目从一开始就注定成本、进度、质量要失控了。
2020年10月16日
其他

房企招人,不再热衷于高学历了?!

过去几年,各房企在冲规模的赛道上你追我赶。在人才的追逐上,也不甘落后,掀起一股追逐高学历人才的热潮。给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好:你(本科生)年薪18万,我20万;你管三餐,我的伙食档次比你高,而且一个月不重样;你一年提一级,我两年提三级……这其实也没啥好大惊小怪的,人才是稀缺资源,谁都想要。可是,最近明源君发现这股风向有点转向了。明源君对话了几家百强房企的老总,他们均表示,不唯高学历,关键是合适;万科的半年报更是显示,其开发系统的员工本科以下占比达到22.1%,比去年同期的10.5%翻倍还多……
2020年10月14日
其他

地产下半场,C端思维很重要!万科、旭辉、龙湖等房企正在做这些改进

项目施工阶段参与的单位和施工细节比较复杂。客关部门在这个阶段,要和工程部门一起参与样板点评。包括,拆模样板点评、砌体样板点评、安装样板点评、交付样板点评四次检查。这是保障前期工作成果的重要一步。
2020年10月13日
其他

地产自渠,为什么总做不起来?

比如雅居乐会要求,新项目、流量项目开盘,优先保证自渠利益。很多房企新项目开盘一般都不启动分销,给足够的时间自渠团队找客户,确保自渠团队的利益。等到客户已经收割一轮,项目进入平销期再考虑启动分销。
2020年10月12日
其他

成本管控特别出色的地产项目,都有6个成本总!?

地产成本人常自嘲,这个岗位是公司里面的超级背锅侠——成本控得严,项目万一卖得不好,设计、营销、工程无一不归咎于成本太抠;成本控得松,各项指标超了,项目不赚钱,公司怪你工作失责,同事抱怨你不懂怎么“持家”。成本似乎总是有错。但明源君想说的是,成熟的成本管控,不止是成本管成本,而是全员管成本。形象点讲,一个项目的成本管控要出色,至少得有6个成本总……
2020年10月10日
其他

房企里,被误解最深的部门竟然是.....

一不小心,国庆假期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不知道大家假期过得怎么样?据明源君了解,有的地产小伙伴愉快出游,有的小伙伴在家里陪伴家人,但也有很多地产人依然奋斗在一线。不管出游还是加班,大家闲谈中都会聊到公司同事。很多人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眼中的同事跟他们实际的样子,简直天差地别。那么,不同部门的地产人,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你,到底有多大差距?下面明源君带大家来盘点一下,仅供娱乐,请勿对号入座。01地产投拓在地产投资圈,流传最多的一句话是“喝喝酒、谈谈地、开口闭口几个亿”。看地、谈判、陪领导、应酬、写报告、汇报,这是地产投拓的工作日常,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干得好,必须无所不能,要懂心理学、谈判学,文笔要好,口才了得,情商要高,对付得了任何场面。在地产投拓眼里,自己简直是无所不能的特工。但现在地产行业下行,拿地越来越难,地产投拓越来越担心自己的饭碗。但在同事看来,地产投拓入行门槛低,收入很可观,工作也很逍遥,到处转悠,喝喝酒搞搞关系,想想就很爽。02地产营销作为公司里压力最大的部门,内部经常八卦他们年底拿了多少佣金,很少人关心他们付出了什么,到底背负着什么样的压力。在地产营销人眼中,营销的能力可能不是最强的,但他们一定是公司里最受宠的,谁叫他们是公司颜值担当,最能赚钱的台柱子呢。但在其他同事看来,只要前面产品做好了,随便谁都能卖掉房子,营销无非就是个接待员,能有啥技术含量。03地产设计做出有影响力的好项目,一直是地产设计入行时的理想。在设计看来,他们是公司里最有品位的生活美学家,而且设计工种是全公司技术含量最高的,没有之一。他们要懂艺术,要懂绘画,要懂工程,要懂建筑结构,要懂建筑设计。但在其他同事看来,甲方设计就是个二传手,图纸都是设计院画,产品也标准化了,按照标准执行就可以了,甲方设计的日常就是传传话,真没那么神。04地产工程如果要投票选举地产公司里的形象洼地,工程部门可能会高票当选,他们经常蹲点工地,风里来雨里去,在工地上蹲着吃盒饭是他们基本的业务修养。千万别因为这个忽视了他们的地位。在工程人眼里,他们才是最终决定项目品质的部门,理应获得更大权限。房子建不起来,营销拿什么卖?房子建不好,客户谁敢买?项目总中有64%出身于工程,地产公司中的高管,也有30%是工程出身。尽管在其他同事看来,工程的活轻松得很,只要负责跟乙方扯皮,指挥他们就行了,顶多是工作环境差了点。05地产成本地产成本人的业绩不像拿地和卖房那么直观,他们的工作也不像报建、设计那样与公司运营的节点息息相关,但是他们的工作多且杂,吃喝拉撒什么合同都得过成本。每天下班,眼看工程、营销出去狂欢,成本默默对着电脑进行成本核算。在地产成本人看来,自己是公司利润的守护神,没有他们守住成本,项目指不定亏成什么样!他们帮公司省下的每一分钱都能让同事的年终奖更丰厚。但其他同事可不这么认为,地产成本在他们心里,“就是算算账、做做资料,砍砍价吧,没什么难度,毕竟现在都有模版可以套”。06地产运营这两年,大运营概念的火爆,让地产运营进入了行业聚光灯。地产运营不再是表哥表姐,而是要成为房企里的军师、参谋长。在地产运营眼中,运营是公司最有大局观的部门,不像其他部门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能帮公司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在很多同事眼里,地产运营不过是后勤服务部门,整天统计统计数据,做做表格,组织大家开开会,没啥技术含量,是个人就能干。07地产招采地产招采在公司内的定位是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资源。看起来挺轻松,但要干好这个工作,综合能力要求也很高,不但要懂地产专业,看得懂施工图,熟知材料价格行情,还要有很强的记忆力、谈判力,口才也要好,对市场敏感度要高。但在很多人看来,招采像个资料员一样,就是整整资料搞搞流程,还会有很多供方主动给他们送礼给回扣,是个肥差。08地产财务财务在地产公司一直是低调的存在,也被公认为最事儿的部门。只有每每到发工资奖金的临界点,他们才会自动成为公司的焦点。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钱对公司的重要性人人都懂。在财务看来,自己就是公司的财神,虽然不是业务部门,听不见一线的炮火和枪声,却关乎企业命脉。可是在很多同事眼中,财务部就是发工资、付款、报销的部门。09地产法务地产法务,低调少言的隐士,默默守护着公司公章。公司所有对外合作都要经过他们,法务的口头禅是:“这个合同条款有问题不能签。”“这里不能这样表述,不严谨,会被找麻烦的。”在法务眼中,自己可不是边缘化的部门,他们坚守公司底线,将所有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帮公司创造的价值不亚于其他部门。但在其他同事看来,法务就是一个很难搞、不懂变通、喜欢小题大做的部门。10地产开发这个团队小得不起眼,却是极少数的工作需要贯穿整个项目开发流程的岗位。他们也是工作最不受控的一个部门,甲方里唯一的乙方。其他部门外出,都是被乙方当做大爷供着,只有开发报建的人外出工作要收起自尊心讨好别人。虽然工作中难免会感觉憋屈,但每次顺利取证,帮公司省下几百万成本,地产开发都很有成就感。在地产开发眼中,这个活没那么容易干,没有政府关系,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外加性格外向自来熟的人还真的干不了。
2020年10月6日
其他

5年8倍,今年冲2200亿!这家地产20强做对了什么?

根据克而瑞数据,2015年这家房企销售额只有238亿。2017年,调控趋紧,大部分房企放慢脚步,这家房企却开启“跨越式大发展”。2019年,这家房企的销售额已达1860亿,位列全国第17位,销售额约是2015年的8倍。2020年,疫情来袭,考虑疫情影响后,这家企业仍然继续冲击年初定下的2200亿的目标。这家房企就是金科。房地产行业,向来不缺弯道超车、大象狂奔的激情戏码。也从来不缺,步子过大后的马失前蹄、资不抵债的失败案例。而金科让人称道的是它的“又快又好”!
2020年9月21日
其他

施工单位不给力,地产工程人该咋办?

2、打破各职能线各自为战的局面,共同为项目负责工程是项目开发流程的末端环节,也是周期最长的一环。前期埋下的雷,都会在这个过程逐个爆发。比方现场的很多扯皮事件,根源都不是在工程阶段,而在前端环节。
2020年9月19日
其他

地产下半场,房企一定要重视这个部门!

分钟内维修人员上⻔提供维保服务。对于投诉管理,方圆要求工单处理时效最低为5天,重大工程质量问题时效为20天,如果工单逾期未处理,最严重会预警到区域公司总裁或方圆现代生活总经理。
2020年9月18日
其他

要搞好大运营,房企必须先调整组织架构

这两年,大运营特别火,10家房企有8家都说自己在搞大运营。明源君之前讲过,并不是所有房企都需要做大运营(点击阅读),当然,大运营也不是你想做就能做,需要有很多前提条件。就拿组织架构来讲,在很多中小房企里,运营部门干成了保姆和背锅侠,存在感低,缺乏话语权,有些甚至还属于二级部门,运营专业人才缺乏。这样的运营基础跟风搞大运营,恐怕凶多吉少。据明源君观察,标杆房企为了推进大运营管理体系落地,在组织架构上做出了非常大调整。今天,明源君就帮大家梳理一下,标杆房企在组织层面,是如何助力大运营落地的。对于地产运营人,在大运营背景下,应该如何提升自己?
2020年9月13日
其他

地产工程人,为啥越来越累?

在工程圈子里,甲方工程人似乎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在别人看来,干活有施工单位,验收有监理,甲方就是甩手掌柜。然而,越来越多的地产工程人跟明源君吐槽,现在的甲方比施工单位还累。以前是乙方身累甲方心累,而现在甲方身累心也累。今天,明源君就结合工程人反馈的信息,来谈谈甲方工程管理为啥那么累,如何才能不那么累。内部考核严,供方不给力地产工程管理越来越难做1、检查越来越多,项目部疲于应对许多地产工程人说,现在最头大的事,莫过于项目三天两头就得迎检一次。比如某工程师所在的项目有两个标段,一个季度中,区域预检查2次,总部检查2次,这一个季度仅质量检查就有4次。另一位表示,公司质量检查和安全文明检查分来,又是城市公司检查,又是区域抽检,又是总部巡检,又是第三方飞检,每个月都有1~2场检查。公司加大检查力度,本意是在不影响进度的前提下,倒逼质量进度安全管理常态化。而事实上,现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只要是检查,项目部就得花费时间来准备迎检,结果可能还适得其反。比如公司对于处于不同进度的项目抽检的范围不同,有时候为了迎检,原本可以正常进行工序会故意停一停。这不仅加大了后续的工期压力,也扰乱了原本的施工计划,比如检查过后混凝土供应需求扎堆,用工需求骤增,一番抢工下来,不仅质量不理想,进度还跟不上。更让大家郁闷的是,检查经常在周末,搞得大家都有群聊恐惧症,最怕周末晚上被项目负责人@告知“明天上面来检查”,这意味着难得的休息日泡汤了,跑得再远也得立马往现场赶,查质量细节,搞安全文明。而检查结果通常跟工程部的绩效挂钩,比如一位工程师所在的房企抓得严,季度检查大区垫底的,项目负责人直接免职,工程师取消年度升职资格。每次季度检查启动,项目部自上到下每次都战战兢兢如临大敌,有的人为了迎检,通宵达旦泡在现场不说,还亲自下场干活。毕竟,甲方工程师怕检查,施工单位可就不一定了。2、制度和计划考核了甲方代表,却约束不了施工单位集团严格考核的出发点是协助一线把项目管好,但如果不能构成对乙方的约束力,反而成了变相为难现场工程师。仍以检查为例。一些地产工程主管表示,迎检的时候甲方把监理甚至工人的活都干了。有一次大半夜的将总包分包撬起来干活,大家一起扫场地、清垃圾。遇到负责任的施工单位还好,万一施工单位不配合,甲方代表只能干着急。检查分数不理想,甲方工程师挨批受罚,施工单位依然我行我素。节点考核也有类似情况。一位甲方工程师就反映,大小节点接连爆,合同工期都过期半年,施工单位完全不着急,原定计划8.30竣备,结果到了八月底主体验收还没搞完。而且施工单位对验收也不上心,查验、验收、公关事事都得甲方代表亲力亲为。因为房企有考核压力,节点爆了,验收过不了了,甲方项目部要受罚,年终考核过不去可能还得卷铺盖走人。3、向下补位太多,甲方干成了大总包甲方之所以难做,另一原因分包拆得越来越细,房企把赚钱的工程都甲指分包了,剩下主体结构和抹灰这些没啥利润点的活给总包,总包成了土建分包,甲方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总包。这让现场管理变得更棘手。第一,总包与分包配合度差,影响施工开展。比如某项目,总包自己的活儿干完了,就嚷嚷分包影响拆外架,要分包给误工费。分包不给,直接让工人趁着天没亮就把外架拆了。第二,总包当起甩手掌柜,凡事能拖就拖,能躲就躲。有工程师就反映,项目的资料原则上要归档到甲方,再由甲方审核汇总给甲方。但是总包老是敷衍了事,甚至甩手不管。比如分包把竣工图给了总包,总包说专业是甲指的,跟总包没关系。其他的资料到他这,他也只负责盖章,连查漏补缺都不做。第三,分包一遇事就找甲方,甲方整天忙着应对各种扯皮。甲方是甲指分包的靠山,很多分包只要跟总包有点小摩擦,立马向甲方求救,导致甲方协调工作倍增,跟总包的管理的管理也很难处。4、低价中标,施工单位对甲方管理抗性太大项目上常说,钱到位了什么都好说。而偏偏项目上的钱总是不到位。甲指分包再叠加低价中标和垫资,房企把能赚的钱都赚走了,剩下一些硬骨头留给总包。总包也动起了小心思,人工费、材料费缩减,结果施工员又苦又累拿不到钱,抱怨辞职跑路;劳务拿不到钱,工人不想干,拖欠工期;要工人没工人,要管理人员没管理人员,想要质量和进度,难。合同款按时给到,总包还不给力的,多半问题还处在合同外。有些项目老让施工单位干合同外的活又不想额外给费用,钱拿不到,又没有其他补偿,施工单位亏本赚吆喝,钱赚不到自然积极性不高。一个项目做下来要质量没质量,要进度没进度,工程部还要被扣一个现场管控不力的帽子。让项目部和施工单位好过点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才能上得来一线的工程管理越来越难做,很多时候来自房企自身的制度和管理模式。集团和区域帮项目把事情理顺了,一线的甲方代表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身上。1、总部要为一线赋能,而不是为一线增加负荷某头部房企的老总去年曾说过,一切以项目为中心,总部和区域要建立被需要,而不是制造需要的机制。简单理解,总部和区域要为项目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一线添麻烦。就拿检查来说,检查的频率和形式,应充分考虑落地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别把检查搞成形式主义。其次,考核压力要传导到干活的施工单位,而不是停留在甲方工程部。比如质量检查,一位工程人就告诉明源君,质量检查有没有效果,施工单位是否积极配合,关键在于项目领导是否重视。例如每次质量总结会,领导有没有参加,有没有在施工单位面前体现出足够的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施工单位才重视,甲方的压力才能转化为施工单位的动力。再者,与考核对应的奖罚措施是否合理,能否激发一线的积极性。奖罚太轻则不痛不痒,罚得多奖得少则一线口服心不服。就管理而言,处罚和奖励一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鼓励大家将管理动作落地,很多房企会拨出专门的经费支持一线,比如为了在区域内形成追赶比超的氛围,某房企规定,季度检查前三名的项目部一律奖励10万元,后三名项目部各罚8万元。施工单位也有响应的奖金。相反的,也有一些房企将检查搞成变相克扣项目部经费。比如某项目搞季度检查排名,排第一个的项目部奖励八千,垫底的罚款一万。一场季检做下来,区域公司躺赚而项目白忙活。两者相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2、与施工单位共赢,把对方当合作伙伴而非压榨对象施工单位是地产的同路人,而不是敌对势力。施工单位配合度高的前提一定是甲方钱给得到位给得及时。结果一些房企把能赚的钱都赚了,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傻子才愿意卖力。比如房企想要工地形象好,在安全文明措施费上却又一毛不拔,让施工单位做赔本生意,谁会有动力呢。而且施工单位如果在合同范围内完全赚不到钱,一定会在签证变更上想办法,在分包上吃拿卡要。对于甲方的指令也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结果难受的还是甲方。双方关系一旦弄得太僵,施工单位不服管,甲方代表的工作难以开展,项目进度质量安全上不来,实际上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适度让利给对方,让对方有活干有钱赚,彼此达成共赢才是供方管理的理想状态。3、一线的地产工程人也要懂得借力,不要用蛮劲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现场的地产工程人如果什么都要管,结果必然是分身乏术顾此失彼。懂得为自己减负,抓大放小也是项目上的生存法则之一。甲方向下补位要适可而止,千万别把监理架空了。公司雇佣了监理公司,他们就是甲方的枪手,抓质量搞协调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甲方要把监理用起来,比如分包与总包每天扯皮没完没了,先让监理去协调,实在搞不定再由甲方出马。再者,懂得向上借力。项目上总会一些你解决不了的事,不要害怕告诉上级,有时候在你这很棘手的事,往上走一级就迎刃而解了。举个例子,如果你软硬兼施还是没能让总包配合抢工,怎么办?项目总把进度款申请单一签,对方可能就兴高采烈安排上人了。又如前文提到的质量检查安全文明检查,施工单位配合度差,要么钱不到位,要么项目领导没体现出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及时向项目领导反馈,兴许领导跟施工单位头儿谈一谈,对方态度就180°大转弯。实际上,领导并不怕下属反馈问题,怕的是下属遇到问题藏着掖着,到了最后小问题酿成大损失。及时向上反馈,也是甲方工程人提效减负的有效方式之一。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被干掉的地产项目总为什么越来越多?

许多地产人的职业生涯里面,项目总这个职位都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大家觉得,项目总是操盘手、话事人,一言九鼎风光无限。而事实上,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项目总高光的背后,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2020年9月2日
其他

旭辉的秘密,首次全面曝光!

最近几年,调控逐渐升级,限价成为热点城市的常态。而在地产行业内部,竞争进入白热化,很多房企把冲规模作为第一目标。地产行业内的产品创新,也因此出现了一些瓶颈,部分房企的产品甚至开始倒退,主要表现有以下一些:❶
2020年8月21日
其他

保利、金茂、万科组织架构大变革!哪些地产工程人能升职加薪?

这两年,房企内部变革空前频繁。从追求跑马圈地式的规模增长,到追求有利润、有质量的增长,风格切换的背后,房企的组织架构、管控模式乃至人才模型都出现了新调整。其中,工程管理就呈现出明显的“大工程”趋势。新的工程管理模式下带来了哪些挑战和机遇?工程人如何适时而变,跟上公司和行业的变革步伐?明源君一一来说。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大工程”管理模式来临降本提质增效是现阶段房企工程提升的主流方向。除了推进标准化建设外,另一大抓手是促进组织协同。部分房企通过将工程与其他职能线整合,形成新的管理中心,来提升管理效果,减少内耗,力往一处使。地产“大工程”的概念应运而生。房企纷纷将地产开发强关联的职能线整合成一个管理中心,形成覆盖全周期、全专业的、全项目的管理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①工程、运营、客服等职能融合,统一运营管理保利就是这种组织架构。运营管理中心充分发挥运营职能,强势推动项目开发按照标准化节点来走,同时,又有客服部门进行风险把控,兼顾进度和客户满意度。②工程与设计成本招采整合,打通生产流程比如金茂,最新组织架构中,集团产品管理中心下设有设计管理部、工程管理、成本管理和招采管理四个部门,生产环节的相关职能都涵盖其中。设计、工程、招采和成本打通之后,产品从设计到建成的全周期内几大相关专业被打通,可以最大化减少跨部门之间的协同成本,各部门形成统一目标,有利于兼顾项目进度、成本管控和产品品质。③品质管理与进度管理分割,分别与其他职能融合代表房企为万科。万科采用战略管控之后,总部将原来12各职能部门整合成三大中心,分别为事业发展中心、管理中心和支持中心。而具体的业务运营则下放到区域层面。区域对于项目开发的管理,分设项目进度管理职能和品质管理职能。以上海区域为例,职能划分为三条线,即产品线、运营线和管理线。其中,涉及到具体业务的是品质与成本管理部,运营与目标管理部,产品研发中心。这样一来,项目开发的进度和品质管控可以相互制衡,同时彼此联动。来源:地产人言而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工程管理范畴和管理模式乃至管理目标也与以往大不相同。工程管理不仅仅是管工程还必须有客户思维,强经营结果导向工程在整个开发流程中处于末端环节,周期最长,耗力最多,却常常吃力不讨好。而“大工程”模式,强调的以经营结果为导向,工程不仅要会盖房子,更重要的是盖客户乐意买单的房子,帮助项目实现早回款,早交付。1、利润及现金流导向,工程管理也需要经营思维标杆房企的工程部门都在为自己“增值”——不仅把根据营销节奏按时按质供货,还能帮助营销卖房,甚至配合公司的口碑建设打造出“工程品牌”。①主动邀请业主进工地、看工地,助力营销卖房地产工程与营销、客服之间的联合活动变得更加频繁。这几年,包括绿城、碧桂园、万科等房企,都将线下工地开放做成每年的固定活动,碧桂园的营销部门还把“看过工地再买房”作为一个宣传点来强化客户信任感。工程切切实实的为营销卖房发挥了作用。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房企进一步引入了线上工地开放、工地直播活动,针对客户关注点、项目本身的优势重点展示,甚至某项工艺做法做一些专项直播,让客户身临其境的了解项目。疫情期间,华润在沈阳的一个项目就专门做了一期淋水试验直播。通过附设在外窗外侧的PPR喷淋管,对5654扇外窗进行长达120分钟的持续喷淋,以此来检验外窗的防渗漏效果。直播在快手上进行,圈粉效果非常不错。高峰时段合计有2.2万多人在线观看,还吸引了一批购房者预约看房。融创上海区域则在疫情期间首次试水“云交付”,在项目正式交付前两周举办了一场线上工地开放,也有几千人次参与观看。②会做包装,打造有识别度的工程品牌这几年房地产客诉风险不断加大,购房者一言不合就维权。房企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度降至冰点。而客诉的集中点是住宅质量风险。如何从工程维度去展示品质实力,树立自己的口碑,赢得更多客户信赖?部分标杆房企的工程部门将自身的工程体系、工程管理能力进行包装升级,形成极具识别度的“工程品牌”,帮助集团增强品牌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旭辉工程部与品牌部联合打造“透明工厂”,从“标准透明、材料透明、过程透明、检验透明、服务透明”五大维度入手,坚持以常态化工地开放,在项目全周期中设立了12大场景供客户参观体验。以“过程透明”为例,施工过程中对客户开放从土建到精装交付的每一个建造环节,部分项目还采用现场直播(云直播)的方式,让现场和未到场的客户都能理解项目建造情况。2、从单专业到全周期,跨职能协同空前重要以前很多房企的工程部门总是埋头拉车而忘了抬头看路,地块条件不好,工程硬着头皮上;只管自己的建设节点而不管销售的实际情况;项目不管好不好,只要一移交给物业就跟工程没关系了。不顾头,不顾尾,只顾中间,导致工程管理很被动,增也与房企降本提质效的目标南辕北辙。而这一轮组织调整中,各职能线横向整合,关键就是消除部门墙,强化跨部门协同。而“大工程”模式下,工程管理实现从“点”到“面”的转变,横向打通各开发流程,纵向联动各兄弟部门。①工程管理前置到开工前,与各职能充分交圈比如说,在设计阶段,工程、成本等都参与项目产品定位,并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提出见解,不同条线进行充分碰撞交圈,从源头上消除分歧,将项目一次做对。有些房企将工程管理前置到拿地阶段。工程重点收集对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的影响因素,并对概念及规划方案评估,对施工可行性及经济性做判断和把关;再者,做好潜在风险(地质条件、市政管网等)排查。比如世茂的地块初勘详勘不是由设计部门牵头的,而是由工程部牵头。工程人员提前对项目建设风险进行踏勘,排查地质、市政设施设备等潜在风险,论证施工可行性,调研当地开发工期等,帮助投资部拿对地,拿好地。旭辉最新的建造2.0体系规定,开工前各部门至少要有三轮的集体交圈,拿地前,工程、采购、运营、成本、设计会拿出自己的建造模型、调研报告、或测算结果进行建造方案论证;拿地之后,各职能线会集体再次进行建造模型确认,以及项目策划评审,确保在开工之前,方案做对、图纸确认、计划明确,各职能线在经营目标和配合节奏上达成一致。
2020年8月20日
其他

地产前6强,已有5家分拆物业上市!行业的逻辑真的变了

最后,持有“房”,是保证开发业务现金流充足的重要手段。房企贷款越来越难了,但是手里持有物业的房企,获得资金却相对容易,他们可以通过抵押物业本身、发行与其收益相关的理财产品,等等,获取现金流。
2020年8月8日
其他

哪些房企不需要做大运营?

最近连续出了一系列和大运营相关的文章,读者热度持续不减,可以看出来“大运营”确实是行业当前最火的概念。大运营为什么火?因为过去处于行业上行期,房企的首要任务是上规模,高杠杆带来的高额回报,让开发商不需要太多考虑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因为很多房企,光靠土地增值就可以得到丰厚的收益。快借钱、快买地,投资能力是最重要的。通过强运营把周转效率做到极致,反而很没有性价比。但是,现在的大环境已经和前些年完全不同,从最简单的杜邦公式来看,ROE=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产品竞争白热化,销售净利率很难提高。行业横盘期,风险越来越大,房企纷纷进入降杠杆周期,权益乘数不断降低。这种时候,内部的运营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大运营的目标其实就是提升周转效率,利润型、中小型的房企,可以通过大运营提升组织效率。高周转的房企,可以通过大运营,提升风险预警能力。看起来,大运营对各种经营导向的房企都有助益,这也是这两年十家房企有八家在搞大运营的原因。但是,大运营真的是万能药吗?有没有房企不需要大运营?明源君有三个看法:❶
2020年6月28日
其他

将交房做成活广告,这些地产巨头的做法太赞了

这几年,交房对房企来说是一件不得不谨慎对待的事,一方面受大环境影响,项目成本及工期压力倍增,另一方面客户越来越挑剔,“一言不合”就维权。而今年受疫情影响,项目普遍出现延期交付的现象。且出于防疫的需要,交付活动也不能完全像往常一样开展。房企方面的工作节奏被打乱,客户在漫长的等待中,情绪也更加焦虑。每个项目都面临着比以往更严峻的交付风险。如何降低交付风险,提升业主的交付体验,甚至将交付活动做成品牌宣传,促成业主老带新?风控动作覆盖全周期在交付前将风险降到最低
2020年6月26日
其他

地产策划做到这样,谁还敢说你没用?!

这两年,关于地产策划的价值讨论非常多。很多地产策划反馈,他们现在的处境颇为尴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没有成就感,沦为了案场工具人,每天有几十件事情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策略,又忙又累,干的活都不是自己想干的;二是存在感降低,以前项目来访都靠策划,现在项目来访靠渠道,策划来访占比降至40%甚至更低,推广费用越砍越少;三是基于前面2个问题,导致渠道、销售条线对策划的认识是:策划整天无所事事,不是天天做表,就是天天叫他们转发稿子,只给他们添麻烦,而不是帮助他们促进销售。地产策划真的不重要了吗?明源君不这么认为,地产策划这个岗位永远都有价值,越难卖的项目越需要策划,只是有些策划人没有把策划的价值发挥出来。策划如何才能变得更重要?前段时间,明源地产研究院邀请了港龙集团副总裁朱桧,针对这个话题做了一次直播分享,干货满满,下面是分享内容。地产策划应该具备的7个能力地产策划要做出价值,首先要具备做好地产策划的能力,我总结了7个方面的能力,包括3个专业能力以及4个基础素质能力。一、数据分析总结能力这个是策划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一个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从数据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去追根究底,用数据逻辑去找出行动方向。例如每天的到访数据,到访区域分析,每天的成交数据,各种各样的数据的分析,这个必须要去看,看多之后自然而然就有感觉了。然后第二个是找领导去问,这个数据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个数据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为什么。所有地产策划都要有这个敏感度,能够每天去关注、去分析、找逻辑。二、各专业的基础知识策划好像每个行业都搭一点边,但是又没有搭那么深,对于设计、工程管理、成本,这几个跟销售密切相关的事情的时候,你必须要对这些专业的基础有一些认知跟了解。不然你没有办法去做客观分析。比如可能策划做了市场调研,说竞品有这个有那个,客户喜欢这个,项目要提升产品配置,最后跟成本开会,成本说成本太高了,搞不定。策划就懵了,但如果你对成本有基本了解,知道别人成本多少钱做什么配置,我们成本多少钱应该怎么来做。这个事情就能更顺利去推进。第二个是对于工程进度的把控应该有了解,一层楼需要多少天?打地基需要多少天?具备这些专业基础知识之后,你就能够对数据的认识更加准确。三、随时随地的学习能力因为策划行业跟日常的生活看到的所有东西,看到的任何广告,它都是有策划内容在里面的。比如你刷抖音、看电视、逛商场等等,都可以学习到很多,快消品怎么做推广,淘宝里卖得好的店家怎么做包装?哪些东西值得借鉴及使用?策划人应该随时随地学习和提升。四、创意与审美这个看起来比较虚,其实也是比较实在的能力。就是要不断去看,不断去提高自己与整个社会、整个潮流接轨的速度和能力。比如现在很多合作项目起案名,就很简单粗暴将房企名字联合起来,甚至我还看过三个房企名字合在一起做案名,这种就毫无美感可言。五、语言和文字表达当你脑子里有一个好的想法,如何变成语言或文字,更好地传达出去并且说服别人?如果不能够把你的想法完整地给别人传递,那这样的策划没有用。所以要做到写我所说,说我所写。六、高效执行力很多策划每天都有很多天马行空的点子,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没有落地。那一切都变成了空想。千万不要放弃它,一定要把这个点抓住去落实。只要你做成一件事情,把你的想法落地之后,你会觉得非常的有干劲,以后你有新的想法时,你就很有激情去做。七、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策划经常会遇到很多挫折,做了很多活动、很多推广,有没有实现目标?没有实现目标的原因是什么?执行过程出现了哪些错漏?每一次案例,每一场活动,每一次推广,一定要复盘,复盘之后就都有很大提升。地产策划核心要做好三件事地产策划干的三个事情,第一个叫内外部条件的审视,第二个叫核心逻辑提炼,第三个是价值体系输出。一、内外部条件审视拿到这个项目时,怎么去做内外部条件审视?我通常会引入3C战略。3C战略是在营销学里面比较通用的战略,主要是从客户、从我们自身、从竞品三个维度去分析,去找出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去弥补,应该怎么去打,这是整个战略的一个大逻辑。第一个是内部因素损失。拿到一个项目,先找出自身的所有卖点和不足。第二步,客户对哪些东西敏感?其实不同置业阶段的客户,他们的敏感点不一样。比如刚需客户看重价格,改善客户更看重地段、产品等等。不同置业周期的客户敏感点分析工具第三步,对竞争对手的分析。竞争对手锁定有几个原则,一是区域,本区域的要归进来,二是基于项目特征,假如我是本区域唯一的别墅,那我的竞品可能是城市所有的别墅产品,因为它的客群会更散。三是基于总价,特别是刚需产品,总价逻辑非常关键。假设我是城区外的项目,它从城区可以往东、西、南、北4个区域去做外溢,这个时候所有总价相当的项目都是竞品。经过这三个步骤后,进行交圈,发现有三个圈。第一个圈是自己的卖点是什么?第二个圈是竞品的卖点是什么?最后一个圈是客户的敏感点在哪里?这个时候发现有些圈是重合的,有些部分是不重合的,有些部分可能三个都没有覆盖到。这个时候需要去审视,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导致不同的战略。❶发育不完善的初级市场——项目先导。当然目前来说,这个市场已经几乎没有了,在全国都基本上看不到。❷完全竞争市场而供求关系相对平衡——客户先导。以满足客户需求的
2020年6月22日
其他

我爸爸是干地产的,他好像一点都不爱我!

我爸爸是干地产的,他好像一点都不爱我。他最长有30天没有陪我一起吃饭,2个月没给我讲故事,4个月没陪我去游乐园……他最爱的是自己的工作吧,所以把那么多时间都花在上面。他早晨出门上班时我还没起床,他半夜回家我已经睡了。上次看到他是在3天前的夜里,他溜进我的房间,偷偷亲了我一下,我装作没醒,可心里觉得很幸福。我爸爸是干地产的,他好像一点都不爱我。一家人难得出去游玩,可每次他总是不停的打电话看手机,一天下来,2个充电宝都不够用,他不停地处理各种问题,却不回答我的“为什么”。那一天我发飙了,哭着吼叫:“出来玩你还这样,你一点都不爱我。”他愣了,挂断电话想来抱我,我才不要呢,我躲到了妈妈怀里!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不停地给我夹菜,还陪着笑脸说要给我买个大娃娃,大人都是很难认错的,我心一软就原谅了他。我爸爸是干地产的,他好像一点都不爱我。有一次外地出差回来,他自告奋勇要去接我放学。他在一年级的队伍里找了很久,却没有找到。其实我早已经上二年级了,全家只有他不记得。那天,我是和邻居阿姨一起回去的……这个乌龙事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被妈妈拿出来说!爸爸太忙,没有时间陪我,我总是祈祷他能闲下来,有一次半夜醒来,我听见他在哭泣,妈妈抱着他,好像抱着另一个孩子。他们说到了“调控”,说到了“裁员”,还有别的一些什么……接下来的几个月,爸爸真的闲下来了,可他不管呆在家里,还是出去乱走,都是眉头紧锁,有小伙伴告诉我,有一天半夜,他看见我爸爸对着公园里的湖水嚎叫,好像狼人要变身了……他吓得拔腿就跑……我相信,一定是我的祈祷让爸爸闲下来的,我于是又祈祷他再忙起来。终于,他又开始了早出晚归,他的痛苦也随之消失了,晚上,我听到他和妈妈一起欢笑,早晨,他即使只睡了几个小时,也是信心满满地出门,眼里充满热情。我喜欢这样的爸爸,所以,我不再祈祷他闲下来。有一天,爷爷来我家,爸爸和他喝酒喝到半夜,我在旁边偷听。我惊奇地发现,爸爸当年也认为爷爷一点都不爱他。可原来,爷爷没有领他去邻村看野电影,是因为要连夜赶工给他赚学费,爷爷没有给他买冰棍,是因为要留着那点钱给他买文具。爷爷打他最狠的那一次,是担心他不努力学习,像自己一样在农村呆一辈子……那天,爸爸原谅了爷爷,我也原谅了爸爸。爷爷说,每个爸爸的肩上,都扛着一个家庭,他们在外面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少受一些风吹雨打,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未来的路走得更顺、更远。我爸爸是干地产的,他其实一直都很爱我,我也爱他!明源地产研究院祝天下所有的地产人爸爸父亲节快乐!
2020年6月21日
其他

入行1年、3年、7年的地产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哪个地产人不是怀揣着美好愿景入行的可是,一年又一年历经了人事变幻,起伏浮沉慢慢发现,最初梦想的模样,似乎越来越模糊了……
2020年6月20日
其他

融创、佳兆业、富力,谁是城市更新之王?!

中指院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300城住宅类用地成交楼面均价597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20%,同比上涨28%……近几年来,土地价格节节攀升,地价占房价的比重达50%以上,甚至高达到60~70%,楼面价和房价的价差,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不少大中城市已经进入存量时代。一方面,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供给逐年下滑;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产业格局加速变动,老旧城区、老旧社区环境改造和土地资源再利用成为当下城市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更新能帮助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进而激发新的发展动能;开发商需要高能级城市的土地,特别是便宜的地。于是,城市更新成为了各房企在进入存量时代的高能级城市的主战场。前不久,佳兆业经济研究院推出的一份白皮书指出,城市更新已经迎来6万亿元级的崭新市场,而且还在不断变大。甚至有人说,未来,在城市更新这一战场的表现,将决定房企的段位。那么,谁是当下的城市更新之王?将来又会是谁?百强房企均已入局城市更新集中度远超过传统开发板块近年来,各地的城市更新如火如荼。特别是一线城市,去年以来进入加速阶段,北广深等城市相继出台计划,推进城市更新。而在房企层面,激烈的争夺战早已展开,并且还有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这一战场,整个城市更新领域的集中度高得十分惊人。一、百强房企均已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城市更新核心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加上政策大力支持,使得众多单靠招拍挂无法获取足够优质土储的房企,纷纷加入到城市更新中来。去年5月富力成立城市更新集团,8月中旬,富力默默将广州花都区田美村改造项目收入囊中。截至2019年底,富力集团在全国已经参与超70个城市更新项目!花样年对城市更新也十分重视。在2019年中期业绩会上,花样年CFO陈新禹表示,花样年会在城市更新方面专注大湾区的旧改项目,规划总建面约1672万平方米,短期内会有比较集中的释放……
202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