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岗位上的地产人,不进化就会被淘汰!?
前几天,一个地产人跟明源君说:我们现在有点像身处汽车时代来临时的马车夫,一方面努力追赶,试图缩小跟汽车速度的差距,另一方面还被嫌弃跑得不够快。
这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很多地产人当下的处境:科技在房地产行业的渗透日益加深,相比之前,同等工作量下,对人的需求量减少了;而三道红线下,各房企纷纷喊出了“向管理要红利,提高人均效能”的最强音,都996、007了,还能咋办?!
不过,抱怨没用。历史的进程浩浩荡荡,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无论是房企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进化,才能生存发展。
一些地产部门用人大量减少
最近,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演讲中指出:科技创新在催生巨大动能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带来巨大挑战……人工智能颠覆传统产业……引发结构性失业和社会伦理等问题。
科技对地产行业的颠覆,远没有其他行业来得剧烈,不过近年来也正在加速,并且由于其处于政策高压下,特别是三道红线的影响,结构性失业的现象依然不容小觑。
一、PropTech进入3.0时代,科技正在加速取代人工
前不久,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一次性发布了9款建筑机器人——真正投入实际使用的成品。
牛津大学教授安德鲁鲍姆在其《PropTech3.0:房地产未来》报告中,将PropTech(地产科技)划分为三个时代:
1.0时代,PropTech只用于数据分析,是辅助工具;
2.0时代,开始助力交易服务(比如中国的搜房网、美国的Zillow)、智慧建筑(比如绿色建筑、整体智能家居系统)、共享经济(国外的Airbnb,国内的优客工场等)。
3.0时代,关键词则是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
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显然是3.0时代的标志之一,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2-4倍,比如,楼层清洁机器人清扫效率是人工的4倍,墙砖铺贴机器人施工效率是人工的2倍,而且作业的效果和质量均优于人工,施工成本还低于人工……
此前,更多的黑科技已经投入使用:
利用地产大数据评估项目,降低评估时间成本60%以上,且可解决传统投资定位人为因素干扰;
借助科技手段,只需地块的大小、形状、以及企业产品系的一些限制性规定输入系统,系统就可以自动从几千种方案中挑选出货值最大化的几种方案,耗时只有传统方式的1/10左右;
无人机土方测量。一个20万方的工程项目,人工测量则需4-5天,无人机只需30分钟就能完成精准的自动化数据采集。精准的土方测量报告,可指导项目的土方工程招标,或监测土方施工进度,甚至作为工程量结算依据;
……
建筑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效率比人高,成本还低,相关人员被优化也有不奇怪了。
以房企工程师为例,这个群体天天喊苦:
承包商水平不足,为了管控质量,管理幅度被迫延伸到班组长的层面,拿着房企的薪水替总包做施工员;项目人员配置少,跟工程有关的你可能都得干;施工方不给力,为了应对区域的飞行检查,还得给施工方擦屁股……
如果大规模换成机器人了,你还忙啥呢?
二、三道红线冲击下,融资投拓等岗位需求大幅萎缩
三道红线就像是一个紧箍咒一样,套在了”高周转“的开发商头上。
虽说2018年以来地产行业赚钱越来越难,通过高杠杆向上突破的空间也不断收窄,但明源君接触过的房企老总,没有一个不谈冲规模的,无非是高低的问题。
可是,三道红线之后,冲规模的声音几乎就绝迹了。这必然会影响到地产人的饭碗。
企业的人才,除了满足当下需要,还需要为未来做准备。三道红线后,一些踩中红线的企业已经在甩卖项目、资产。之前为未来发展储备的人才就岌岌可危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融资、投资口的。
顺境IPO、逆境CEO、绝境则看CFO。融资遭遇监管重锤的2020年,房企CFO是压舱石一般的存在。
不过,就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现在融资上限都被锁死了,而且采用的是穿透式管理,过去的财技基本失效。
比如某规模房企,去年嚷嚷了一年降负债,但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将净负债率提高了接近30个百分点。去年底财务人员奖金多多。现在,“三道红线”的紧箍咒下,已经不可能了。
因此今年是财务岗变动的“大年”。据不完全统计,开发商9月离职的高管中,3成以上为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其他层级的财务人员也面临被裁员或转岗的窘境。
没了子弹,投资拿地自然也就微缩了。
前几年炙手可热的投拓岗,去年就已经开始慢慢冷却,三道红线之后,直接掉入冰窟。一TOP10房企的投拓总监告诉明源君,他已经失业三四个月了,现在还没找到新的工作。
相应的,其他岗位也会相应的受到冲击。比如,前些年你要是TOP10房企出来的,换工作很简单,现在难度大很多。
适者生存
只有不断进化,才不会被淘汰
目前的考古研究显示,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至少17个人种,但最后只有智人胜出,演化成了今天的人类。其实,非洲的智人到达欧洲之后,发现那里已经存在体型比它们更大、更具智慧的尼安德特人。智人能胜出,除了语言更完善、社会组织更复杂外,还在于其可以在绝大多数自然环境中生存,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使得其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的气候变化并最终成为进化的胜利者。
面对行业的变化,地产人也需要不断进化,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而适应科技进步和三道红线带来的影响,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太一样的……
一、向管理要红利,就是提高人均效能,一个人能干几类人的活
最近,很多房企都在对标学习滨江集团,终极目标是提高人均效能,毕竟人家人均销售额达到1个小目标。
一个人能干几类人的活,虽然很多是供应商队友在用力,但是相关专业的知识,你总得掌握才行。因为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和干几类人的活是不一样的,干几个人的活,通常是指同一专业口;干几类人的活,是不同的专业口。
过去,财务岗更多是参与财务本身的工作。随着“找钱”路径的转变,财务岗的角色也要发生改变——对外,更多的要侧重融资;对内,过去,财务岗更多是配合运营的角色,未来财务岗需要深度参与运营工作,甚至扮演领导的角色,在投资节奏、回款节奏等发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一切以不踩线为目标。甚至还要承担起研读市场趋势的职责。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得要具备这个能力。
人力资源部其实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过去,规模快速扩张,更多的精力用在对外挖人上,现在需要将更多精力对准内部,对准自身…
事实上,过去一些房企的运营部门,本来也被挂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
过去有小周期,行情一来,买房要靠抢,哪需要什么技巧。现在小周期没了,市场平稳,很多人觉得房子难卖,甚至卖不出去。
不过,不管市场多难,总有人能卖出去。你卖不出去,是因为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段位。很多置业顾问,但其实还处于推销员,甚至接待员的水平。
融创做过一个统计,同一个项目,销冠比末位的均价要高出3%。一个公司的产品价格上涨1%,利润就会上涨10%以上,威力多大!
顶尖的置业顾问,除了有专业度、使命感、职业信仰,还能主动寻找、开发、积累、维系客户资源。要做到这些,需要有成体系的知识,刻意的联系,稳定的发挥等。如果一到淡市你就觉得没啥事可干,说明你距离高手还有很大距离。
其他岗位也是一样,想想自己可以怎么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还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分解、优化的。前不久,新希望地产执行总裁姜孟军在演讲中表示,新希望已经把养猪分成了九百多个环节,在九百多个环节里面找关键点,怎么防疫防控,哪些地方省成本。相比之下,地产行业的精细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新希望的地产板块不断向集团农业板块学习,将管理不断细化,在每个环节寻找关键点提升效率,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不断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当然,有人会担心,我帮公司把效率提高了,最后把自己的工作搞丢了咋办?
这样的案例确实存在。比如,Y企原来标准混乱,流程冗长,几年前开始在信息化、数字化前加大投入,将全房地产全业务链——从拿地到设计、施工、销售、交付,税费、销售的货值排布、去化等都标准化,并固化在了系统里面。
标准化,带动了公司效率的飞速提升。同等销售规模下,所需人数缩减。最后,甚至连推动信息化、数字化的部门,都有人员被优化。
不过,这个事,你不干,别人也会干,不如自己努力干。一是每个职业经理人的使命都是阶段性的,几乎没人例外,企业都有生命周期,你总不能指望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吧;二是你干成了,即便离开也能增加自己的身价。毕竟,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干得那么好,总有其他企业需要提升。
比如被业内誉为“打工皇帝”的陈凯,每到一家房企,都是秉着将对方“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彼此成就,自个在业内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二、效率比不过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同理心、洞察力,差异化取胜
由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出现消失的活,一般来说,你不可能转行去造机器人、修机器人,或者写代码……只能找到人相比机器优秀的点发力。
一台高速运行的计算机,能够高效地处理信息,但其在直觉上的能力还不如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机器人能造房子,还能炒菜,但是,跟政府打交道总还是要派人去的。
某物业公司在项目拿地前期就开始介入,从后端看前端,拿地规划建议书,整个设计阶段的建议书,营销阶段有物业管理建议书,将后端的很多创新,植入到地产的前端去。一开始阻力重重,但是现在已经成为开发母公司的人居红线标准,还要收费用……
物业公司当然有其优势,因为它在最后段,就像汽车行业的4S店,某款车哪个部位经常出问题,驾车人的感受怎么样,它的触点最多。
但是,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为什么开发端就想不到呢?
比如,入户门小挂钩,一度成了目前市场中精装项目的标配,并被各房企作为人性化细节拿出来展示。初看这个设计确实很实用,业主外出归来,手里要是有什么拎的重物,可以将重物挂在小挂钩上再掏钥匙开门。
可是,到过年的时候,很多业主就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挂钩的存在,贴不了对联了!
VR看房,也终究没有真实的人来得有温度。这是共情能力,同理心。在不愁卖的市场呆得太久,甲方做习惯了,不太容易有这种能力,需要刻意练习……
机器不是一造出来就完美无瑕的,需要不断改进。工程师,未来可能不是监督、管理施工方的人员,而是协助建筑机器人研发人员,怎么进一步提升其效率和做工的精细程度。这是协同能力。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借助科技解决。比如,2018年的时候,成都旁边的都江堰地价只有两千多一平,但弘阳运营前置,发现了机会,敢以3500/平米楼面价拿地,而且做精装修,最后在别人的质疑声中卖出一万多一平的高价,还十分火爆……这是洞察能力,其实是另一种维度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