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房企沦为包工头!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是这个?
过去,房地产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资源,谁能借到最多、最便宜的钱,买到最优质的地,谁就能赚钱。现在,和房地产相关的这些资源红利都消失了。
如今一块地盖什么类型的建筑,用途、面积、高度、配建、自持比例……一切都规定好了。何时建、何时卖、卖多少钱,房企也不能自己定。企业囤地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三条红线”之后,房企能借多少钱也被限死,这种条件下,房企就像一个总包工头,要赚钱,只能靠“快”和“省”。
“快”是指提高效率和资金周转率,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在所有从业人员超强度工作下,行业几乎已经逼近快周转的极限,很难再快了。
因此,控成本是房企下半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目前具备成本管理能力的房企很少,制造业的目标成本控制很多环节都精确到0.5%以内,而房地产目标成本管控往往连5%以内都做不到。在成本管理方面,整个行业都需要补课。
最近明源君研究了一下,发现成本控的好的房企,基本都做到了四点:
①成本管控的目标,不是要省钱,而是要会花钱。做到客户满意度和成本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②成本管控的范围,是开发全链条没错,但是80%的效果来自20%的环节,成本人80%的精力要放在20%的地方。
③成本管控的责任,要延展到所有部门,最有效的是让花钱的部门自己管好自己花出去的钱。
④成本管控的方法,企业必须要总结沉淀出方法论,通过标准化来给基层成本人赋能。
下面详细来说。
成本管控的目标
不是要省钱,而是要会花钱
成本管理的目的是保证成本的支出能获得最有效的收益。成本控制不等于省钱,花得多浪费,花得少也会有浪费,花多花少不是重点,花得有效才是关键!
目前,高敏感高投入已经是行业的共识,但是做法上有差异。一些房企,对客户敏感点重要程度的判断,严重依赖一线员工的专业程度,而好房企往往有系统性的判断标准,可以减少风险。
一、建立完整的产品适配体系
某标杆企将一个项目划分为五个公共模块与五个单体模块,设置整个产品适配体系。在每个模块之下又设置了多个档次的建造标准和对应的成本指标。敏感度高的模块升档,敏感度低的降档,当一线成本控不住,可以按照敏感度由低到高来减配。
▲项目的公共模块与单体模块
但是这种产品适配体系,要根据房企自家产品的特点来制定,需要时间的积累。对于还没有形成体系的房企,可以通过几个维度的标准,来判断一笔成本支出是否值得。
① 能不能拿来做宣传。非结构安全需要的成本支出,如果不能用来向卖房客户作推广,或者在短时间内其概念无法为客户所接受,就是无效支出。
② 是不是竞品的弱点。某一方面是竞品的弱点,就值得支出。
③ 降低一个等级,是否仍然可以高于周边竞品和二手房。
④ 符合不符合产品的定位。
⑤ 客户是否能看到、感受到。
二、既要标准统一,也要重视地方差异
一般的中小房企有标准版的成本控制清单就可以了,但是对于全国性的规模房企来说,还要考虑不同区域客户的独特习惯,研发更有针对性的地区版本。
例如,蓝光的《三联清单》管控机制,第一联就是客户敏感点清单,集团客关部门对公司覆盖的60多个城市的属地化敏感点进行了梳理,各个区域的清单是不完全一样的。
第二三联是项目卖点清单和配置标准选取表,分别由营销和成本来负责。通过三联清单,在客服、营销、成本中间找到一个平衡。
三、通过对标,保持竞争力
对于在成本管理方面比较粗放的房企,或是新进入的城市,可以通过对标优秀房企,来制定合理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可以制定的高一些,不是只要利润率达标,成本就给自己留足空间和风险边界,要尽量去突破。
成本管控的范围
关键是遵守“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其实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不重要多数法则。世界上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20%。做事情最省力的方法,就是花80%的能量,做好20%的事。同样,在成本管控方面,80%的精力也要花在20%的地方。
1、20%的环节影响了80%的成本
一个项目从立项开始就有成本的支出,可控成本一般就是几大块,土地成本、建安成本、营销费用、税收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
前期阶段的土地成本和设计成本这两个环节,已经决定了产品成本的80%以上,也是成本管控的绝对重。
图片来源:远洋设计汇
一块地拿错了、拿贵了,直接影响项目的生死。很多房企,现在通过收并购、旧城改造、合作开发等多元化的方式,或是逆周期拿地,是很有效降土地成本的方式。这个阶段的目标成本测算直接影响拿地决策。
同样一块地,有些房企能拿,有些房企不能拿,今年1-9月,逆势拿地位居榜首的就是成本管控之王中海,除了策略上的选择,拿地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项目前期,必须梳理清楚该地的地方政策、指标规定、技术规定、基地周边环境和场地自身条件,尽量准确的预估目标成本。准确度越高,拿地决策才能越精准。
▲拿地阶段的成本管控重点
拿地之后,设计阶段则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重点,虽然设计阶段只占全过程建安费用的1.5%-3%,但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75%以上。一个技术指标的优化,牵涉到百万级别的成本变化,设计图纸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设费用和建设工期,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10%-20%。
前几天,明源君前几天的文章《有些地产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垮了》(点击回看)中,非常详细的分析了设计阶段常见的成本管控失误和要点,这里不再赘述。
2、20%的细节,能产生80%的效果
同样的项目,建安成本中能产生溢价的成本也只有20%,在这些细节上投入成本,对客户心理判断的影响非常重要,能产生80%的效果。
对客户敏感并且能产生溢价的20%要加大成本投入,例如:景观,装修,外立面等,选品要以超过竞品为标准。
对客户敏感却不能溢价的成本,严格执行适配指标,与标杆竞品保持相对一致即可;
对于客户无敏感度的80%的成本,例如:桩基,土石方,主体结构等,采取严格控制的措施
3、20%的创新求突破,80%的标准化控成本
很多人认为,过于强调控成本,会阻碍房企的产品创新。一些标杆房企的做法,是分类管控。
20%的高端项目或创新型项目,只要利润达到底线利润的要求,成本指标水平可以放开。
80%的刚需刚改,流量型项目,用来冲刺规模的标准化项目,成本管理采取严控的原则。
一些房企,还会将成本高的配置列入定制化服务,额外收费。
例如,方圆会向客户提供私人订制服务,很多配置客户可以自己选。客户院子里面的树种有7种选择,超出成本标准的树种,业主付费即可。这种做法,兼顾了成本和创新,
能更针对性地打造符合客户期望的精装房,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降低投诉率。
成本管控的责任
需要各个部门一起来承担
成本岗位被称为地产最强“背锅侠”,原因很简单,因为成本管控的绩效受制于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不管哪个部门费用超支,成本部门都要背责任,要达标就必须卡其他部门的需求。这也导致,成本人总是被各个部门吐槽。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必须要有“大成本”思维。
1、人人都为成本负责
很多房企内部的部门墙很厚,各部门本位思维很严重。“既然房企有专门的成本部门,那么关于成本的一切管理,自然该由成本部门操心。成本管控与其他部门无关。” 有这种想法的企业,成本很难管好。
很多房企喜欢学标杆,学中海万科做成本管控,但怎么也学不会。因为,成本管控不是成本部就能完成的事,而是公司每一个人的事。成本管控的落地,需要企业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让每个人都为成本负责。
首选,确定全公司的成本绩效导向。典型的动作,比如成本和招采部门统一向一个集团副总汇报。
其次,将动态成本进行分块管理。其实就是谁花钱谁负责,成本部门主要是做好服务和管控。
▲万科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将成本管理加入各部门的KPI考核。没有考核的政策是无法落地的,只有将降本增效的责任与各个部门的利益挂钩,才能培养全员的成本意识。
以产品为例。公司成本部与产控中心讨论了一个核心设计指标,比如混凝土、含钢量等,成本部会有一个指标给到设计部,要求将这些核心的指标放在设计院的合同里面。这样,设计部就有了一个综合成本——从概念方案,到方案,到施工图,每一版前期都有目标成本,超过就要调整。如果无法调整,例如设计图已经在政府备案过了,改了之后需要重新报建),绩效就会被扣分,并关联到年终奖。
通过将各个部门的导向、绩效和目标成本结合起来,将考核与成本指标绑定,最终让全员都树立起成本意识,并且在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才能解决最核心的问题。
2、成本人要懂业务
成本人交圈所有的部门,要控成本必须要懂专业知识。
前不久,明源君分享过一个20年成本人的成长血泪史,作者最大的心得就是明白了跨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当你在死扣造价指标的时候,你却不知道原来研发的规划指标对可售比的影响较更大,指标的小调整就可以大大影响可售单方成本。
当工程部设置了一个太过紧张的工期,成本必须要清楚工期的管控逻辑,项目整体的工程策划思路,总分包的穿插施工顺序,各分项专业工程施工工艺、做法和流程。自己来判断工期设置是否合理,避免在合同价款中的新增很多不必要的抢工费用。
还有设计阶段效果和成本的博弈,设计出图的流程和周期,以及限额指标的控制思路等等。说白了,就是成本人要明白各个部门钱都是怎么花的,怎么做可以更省。成本人不懂其他专业的业务,就做不好管控。
成本管控的方法
通过标准化从上而下赋能
成本管控的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很多基层的成本人,还不具备专家的能力。企业要做好风险管控,还必须进行知识积累和标准化建设。
1、知识积累,沉淀成本管理经验
下面这张表,是建筑里的7个关键指标,每减少一个单位,可能节省下来的成本。这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知识积累,企业将这些知识体系化,对基层的员工或是新人的成长,都非常有帮助。
公司历史项目结构限额指标,通过和标杆房企的对标,也可以重新制定结构限额指标要求,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2、通过标准化向一线赋能
这两年,国内市场高度分分化,为了保证各个区域在市场中的灵活性,很多房企都开始往下放权。标准化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成本失控的风险。例如,某百强房企借鉴制造业的成本作业法,就将成本管控目标细分到每一个环节。
先定大类的目标成本,如土建、精装、园林。大类以下还有分支,比如土建的目标成本是一平3000;土建下面,地下室的桩、边坡支护、土方、降水、钢筋一平米多少钱、混凝土等各项也都拟定一个目标成本,防止任意超支。
同时,公司制定了非常详细的配置类型,比如园林,有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的,这几种标准又分南方系、江浙系、北方系,各系列又对应一系列的细分项,项目上可快速套用。
小结
成本管控,省钱并不是目的,赚钱才是目的。如何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客户都看得到,而且愿意买单,就是成本管控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