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干掉的地产项目总为什么越来越多?
许多地产人的职业生涯里面,项目总这个职位都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大家觉得,项目总是操盘手、话事人,一言九鼎风光无限。
而事实上,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项目总高光的背后,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地产项目总越来越难做
一不小心可能就被干掉
做地产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单基层员工流动性高,项目总也变动频繁。有些的项目,项目总换得就跟走马灯似的,项目还没做完,项目总都换了四五个了。高频换帅,既有主观因素,更多是客观无奈。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
1、高周转压力大,达不成目标项目总被动或主动离职
地产高周转,最受伤的其实是项目总。
项目节点只要一亮红灯,项目总就要受处罚;项目回款、利润各种指标不达标,轻则是罚款,重则撤职。
比如某房企曾明文规定,项目如果摘牌即开工,奖项目总20万,每推迟1天,奖励递减1万,20天开工,奖励为0;21天开工罚款1万,逐天递增,40天开工,罚款20万,41天开工即撤职;
开盘工期如果高于5个月,也有不同程度处罚。其中,5个月<开盘工期≤6个月,罚款10万;6个月<开盘工期≤7个月,罚款20万;开盘工期>7个月,项目总就会被撤职。
除了“被离职”,也有一些项目总,因为公司跟风高周转,目标定得太高项目总难以企及,只能无奈离开。
比如有个项目总说,曾遇到上头脑袋一拍就把供货计划往前挪,不管项目是否能完成,反正工期就往死里压,然后逼着项目总在计划上签字做承诺。这位项目总做了没多久,直接跟区域说没法干,不干了。
2、考核越来越严苛,项目总一不小心就被干掉
对地产项目来说,最难的是既要工期快,又要质量优,还要成本低。
以前房企最看重速度,项目开发节点赶不上都会有相应的处罚;现在要求“又快又好”,质量安全成本等考核力度都比以往更高。
比如说质量检查,有的公司有集团季度抽检,区域月度抽检,第三方不定时飞检;每个月都有几次质量检查。
为了在内部形成”追赶比超“的氛围,检查结果都要进行全区排名,排名靠后就得认罚。明源君就听说,前不久某top房企一个项目总,就因为季度质量检查排名在区域靠后而被干掉。
3、交房即维权,项目总成了最大背锅侠
交房即维权几乎成了常态,尤其精装交付的房子,不维权的已是少之又少。
营销为了卖房往往过度承诺,而限价削薄了项目利润,最终不得不在精装修环节上做手脚。营销口径和精装标准存在巨大偏差,报价3000元/㎡的精装房,实际配置可能只值一千多。
前些年房价猛涨的时候,房子增值掩盖了质量上的短板;而这两年房价增幅放缓,自住需求回升,购房者对产品瑕疵的容忍度下降。前期营销承诺太满、后期又降档降配的项目,客户抵触情绪强烈,一交付就维权。
事情闹得越大项目总要背的锅就越多。有个项目交付后出现大规模客户闹事,近一半的客户要求退房,直接将项目总搞下台。
4、项目坑太多,项目总不想背锅只能走人
有人说,项目总最大职责就是填坑。
下属认为项目总是万能的,天塌下来有他顶着;区域也期望项目总是万能的,项目上再棘手的事到他这里最好能药到病除。
然而,项目总也是普通人而不是女娲,有些窟窿压根没法填。
比如某房企,投拓拿的一块地,按照前期定位是快周转型项目,结果开工后才发现,项目地块低洼土质疏松,必须做大量的土方回填,不适合快周转,项目完全无法按照原定节点计划推进。而且,项目周围还存在变电站等硬伤,销售也存在很大抗性。
项目总一看,开盘计划肯定达不成,回款指标也很悬,直接跑路了。
有地产人告诉明源君,有些项目总就是当炮灰的。那些巨坑的项目,关系硬的项目总一看不对劲很快就想办法调走了,没背景的才被派去填坑,填不平要么炒掉公司,要么等着被公司炒掉。一个项目换了几任项目总的情况不少见,尤其那种半途接手的项目大多数都很坑。
5、责权不对等,拉低了项目总的“存活率”
明源君此前就分析过项目总的几种不同类型:工程型、运营型、经营型,三者的责权范围从小到大逐类递增,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房企要求项目总必须是经营型。
所有房企对项目总的考核都结果导向,过去工程型项目总居多,只要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负责;而经营型项目总要对经营指标负责,要求项目要在没有安全生产风险的情况下如期交付,且签约额、回款额、利润率要达标,有些还考核客户满意度指标。
这无疑加大了项目总的“存活”难度。
第一,很多房企的责权不匹配,给的是工程经理的权力,考核的是项目总经理的指标。
这类项目总对各职能线没什么话语权,调动不了资源,也主导不了项目方向,根本无法把控项目的最终成果。这导致项目总很难达成公司给的指标,最终要么将项目总逼走,要么被公司干掉。
第二,行业处于变革期,过去很多项目总是工程型项目总,而现在房企普遍喜欢经营型项目总,导致一些项目总水土不服。
比如某项目总跳槽到一家新公司,新东家要求其全面对项目的经营指标负责,不仅要考核回款和利润率,还要背拿地指标。由于没有拿地经验,也没有这方面的资源积累,无法按照承诺拿到土地,一次二次的拿地计划落实不了,只能卷铺盖走人。
6、项目总年轻化,后浪经验不足难以经受考验
现在房企人才普遍年轻化,招聘项目总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有房企采用“速成”人才培养法,招聘高学历人才进行集中培训,有些还没完整经历过一个项目就走马上任。
年轻人更有冲劲和活力,但短板也明显。
一些后浪阅历、见识、专业能力和抗压能力等相对薄弱。一遇事就慌,一指挥就乱,解决问题简单粗暴,无形中给自己和团队都造成巨大压力,搞砸项目的年轻项目总,有些被调离,有些因为面子上挂不住离职了。
当项目总需要自我修炼
足够强大才能应对各种不确定
高周转+大运营模式下,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经营单元,项目总向上要给集团交业绩,向下要对兄弟们的绩效奖金负责,对外要摆平各种难搞的关系,可谓千斤重担一肩挑。没有强大的综合素质,很难将项目总一职做得出彩。
1、做项目总,内心一定要强大
项目总在集团/区域与项目的连接者,这个位置,既是承上启下,也是夹心层。为了不让领导失望,许多项目总被各种指标压得喘不过气,也不敢轻易对上面的决策说“不”。
在项目团队中,其他人可以叫苦,可以抱怨,项目总不管压力多大、心里多没底,都要装出一副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样子,给团队兄弟打气。
所以项目总其实是很孤独的。这个角色需要强大的内心,对团队、对自己不断做心里按摩,消解内内外外的各种压力。
2、选择气质相符的平台才能互相成就
好的事业,一定是个人与平台互相成就的。
明源君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越是往上走越要选择志同道合者,否则很难走得长远。对于项目总而言,所谓气质相符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
①价值观趋同。比如有些房企偏重周转速度,节奏快压力大;有些房企强调品质和溢价,节奏相对缓和,更侧重于产品打磨。而有些人喜欢挑战极限,那么更适合前者;有些人为人温吞,做事追求尽善尽美,则与后者更相符。
②房企运营模式与个人做事方式相符。有些房企对一线授权较大,项目总的自由度高,同时责任也大;有些房企是总部集团机制,一线更偏执行,项目总可以发挥的空间比较小。喜欢按部就班者就不适合前者,而更适合后者。
③企业文化与个人能力切合。有些房企内部派系林立,上至总裁下至项目总都会站位,否则很难生存,对于没背景又非长袖善舞者,进去之后想要立足都难;而有些房企内部较为开明简单,适合大多数实干者。
3、适时而变,不断为自己“增值”
变化是唯一的不变。随着大环境调整,房企生存环境越发艰难,对项目操盘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项目总也跟上行业节奏,就得不断自我升级,强化自我竞争力。
明源君此前多次提到,经营型项目总越来越吃香。和其他项目总相比,经营型项目总要求有全专业的知识架构、坐观全局的视野、极强的平衡术和领导能力。明源君此前曾专门分享过经营型项目总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在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项目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