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工地战士”郑维洁!
工地就是战场
——走近西海岸校区会议中心建设者郑维洁
走进三沙路1299号,在浩海广场一侧,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学习综合体映入眼帘。在这个集学习、文化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空间里,会议中心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几年来,机关事务中心主任郑维洁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为它的顺利启用而不懈战斗着。
郑维洁
从1979年进入学校算起,郑维洁已经在海大工作了43年,鱼山、浮山、崂山校区的实验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区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现代化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他曾主导建设过海大历史上第一个多媒体教室,鱼山校区的国际报告厅、六二礼堂,崂山校区的海洋科技楼国际报告厅都是他带领同事们一手打造出来的“地标”空间。
鱼山校区 六二礼堂
崂山校区 海洋科技楼国际报告厅
春去秋来四十载,海大园蒸蒸日上。临近退休时,学校开始建设西海岸校区,经验丰富的郑维洁被再次委以重任,全面主持新校区会议中心建设工作。
异地办公、战线拉长、多方沟通,种种不便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一个会议中心的建设,虽然不是“高精尖”任务,但是从设计、施工到装修,牵一发而动全身,当“意外”发生时,需要有人做好协调和处置工作,才能圆满促成项目落地。作为总体规划设计、全程参与建设的“内行人”,郑维洁主动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在新的建设模式下,多方共建项目的推进对沟通方式、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各种施工节点都有可能出问题,装修和设备冲突、施工队伍如何“配合作战”……建设过程中,事情紧急,工地常常成了他的“办公室”,郑维洁不好意思地说,在那种环境下自己也有“脸红脖子粗”的时候,“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理解,我也不是为了个人,为的是工作,为了把事弄成。咱这算是唱高调了。”
设计院、指挥部、装修公司来回协商,线上线下会议、电话微信沟通不断,“加起来几十次、上百次都有了。”在这之前,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不习惯微信沟通,现在也被“逼”得学会了通过微信发语音,“打字时间太慢,我眼睛又花了,经常看不清楚,”郑维洁坦言,“做这份工作还是需要有耐心,要沉下心来”。
有一次,机关事务中心行政主管张怡早晨六点多乘坐班车前往西海岸校区,到了以后发现郑维洁早已在会议室忙碌了,最近每天自驾通勤西海岸校区更是他的办公常态。“一会儿问家具到哪了,一会儿问水电怎么样、空调好不好……”张怡说,“哪怕周末他的心也都在会议室建设上,习惯亲自落实每一件事。”
虽然家里还有九十高龄的父母需要照顾,自己常常忙得血压升高,但这些困难他从不抱怨。“他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对工作的热情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张怡感慨地说。
一辈子跟设备打交道,郑维洁有了更多的经验积累,可他仍感叹,这世界变化快,就像是“流水的营盘流水的兵”,自己好多知识落伍了,学习不能松懈。在此次建设中,他针对新校区新情况,和设计公司不断完善方案。
根据西海岸校区建设规划及未来发展规模,结合崂山、鱼山校区会议室布局、容量、功能、使用和管理等情况,新校区会议室在布局上尽可能集中在了一个区域,这样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管理成本、会议效率等方面都是最佳方案。郑维洁介绍,现在西海岸校区会议中心位于学习综合体主楼一层和八层,共有会议室6个、会客室3个,总建筑面积1117㎡,总座位数651个。
考虑到异地办公问题,他和团队充分利用智慧校园技术,目前会议室具备音视频功能、线上远程视频功能,具备接收教育部、山东省、青岛市视频会议信号功能,为多校区和跨时空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会议室管理也纳入了学校OA系统,提供了多校区技术标准统一、服务规范一致、资源相互融合的会议场所。
西海岸校区学习综合体会议中心
临近交付,他还在一线忙碌着,检查设备使用状况,和工作人员沟通摄像机的角度,投影、LED大屏安装等问题。“1、2、3号会议室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图像、声音、网络初步调试运行正常;4、5号会议室今天开始安装设备,最晚下周二完成……9月8日前,力争全面完成建设,投入使用。”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节点郑维洁都了然于心。
“我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想问题也比较简单。”谈到这么多年的工作,郑维洁常常觉得自己很平凡,“我们做的都是本职工作,离不开团队的配合,像西海岸校区建设指挥部、网络与信息中心、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等部门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的同事也是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力量。”
可在同事眼中,“很酷很年轻、特别喜欢军旅风”的郑维洁是个让人尊敬的好领导,最初做竞标工作时,是他一件一件核对设备目录、技术参数,删减不必要的设备支出,深思熟虑才敲定方案,真正做到了“不多花一分钱,满足多地办公需要”。
西海岸校区日新月异,郑维洁和他的同事们正在迎难而上,写下机关事务中心的一份“答卷”。没有宏大设想和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每件小事负责的实干精神。一点一滴,百川入海,终能波澜壮阔。
文字 / 周文燕
图片 / 来源于受访者
编辑 / 张潇杨
责任编辑 / 刘莅 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