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医融合”新成果丨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青岛培训中心成立

8月9日,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青岛培训中心(以下简称“青岛培训中心”)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成立并揭牌,同时,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青岛培训中心第一届全委会圆满召开。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创始主委、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专家组组长李国平教授,青岛市体育局副局长马玉圣,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副局级领导干部吕富杰,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总院长管军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副主委、北京体育大学王正珍教授,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副主委、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副院长郝跃峰教授,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常务副秘书长冯新湘,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副秘书长徐峻华,中华运动康复培训工程青岛分院筹备领导专家,以及青岛市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青岛市体医融合各试点单位代表等参会。


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以下简称“运动康复工程”),是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子项目,其工作目标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指示下,进一步推广“体医融合”理念,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实现全人群、全周期的体医融合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发挥运动康复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临床医生掌握开具运动处方技能的培训,和康复治疗师专科化运动康复能力的培训。


为推进学术活动、师资培养、认证培训、科普宣教等各项工作在全国各省市深入、有序、规范的开展,运动康复工程鼓励设立地方培训中心。


李国平表示,青岛培训中心的成立是运动与康复交汇的重要节点,将会对青岛市市民及患者在改善健康、医治疾患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体医融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和健康服务体系,在此战略背景下,为落实和推广体医融合、体卫融合,中华运动康复医学培训工程诞生,设立了运动康复和运动处方两大专业,开展标准制定、培训认证和科普教育三项专项工作。依据提出的“运动康复处方化”“运动处方功能化”的工作思路,开展培训临床医生,掌握开具运动处方的技能,培养康复治疗师开展规范化、专科化的运动康复。相信在诸多政策利好和国家政府项目的助推下,运动康复和运动处方的专项工作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帮助临床提升伤病诊治效果,进一步减轻慢病诊治医疗负担,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康养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希望青岛培训中心能够扎实推进运动康复和运动处方的培训,开展运动处方医院试点,建设运动康复培训基地,举办运动促进健康的科普工作,多点开花,积极打造体医融合、体卫融合的示范工程和标杆。

马玉圣表示,此次青岛培训中心的成立,搭建起了体医融合新理念、运动康复处方化的学习交流平台,必将更好的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康复、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加快体育强市和健康青岛建设贡献力量。

吕富杰代表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对中心的落户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这是青岛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青岛市“体医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运动康复作为体育与医学交叉的前沿学科,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在运动康复医学建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推动全市的“体医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青岛培训中心的启用,为青岛体医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激发了新的活力。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体医融合”发展带来的成效。

总院长管军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国民参与到运动健身中,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对大家进行运动前评估,引导大家进行合理、适量的运动,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及时实施科学的救治,并指导运动康复的进行,使患者能够顺利、及时重返运动场成为迫切需要。“医体融合”已经成为共识并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院在康复医学领域积极探索,以“康复医学中心+学科康复”的模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康复医学科体系,并多次圆满完成奥运会、奥帆赛等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医疗保障任务。青岛培训中心的落户,标志着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体医融合”试点工作迈出新的步伐,相信中心的建立将在促进青岛乃至胶东半岛地区“体医融合”事业的发展,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训、认证,普及运动康复科普知识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健康关口的前移、促进全民健康、推动健康青岛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全场参会人员见证下,李国平教授和管军总院长为中心揭牌。

李国平教授为管军教授和滕学仁教授颁发聘书,管军担任青岛培训中心名誉主任,滕学仁任主任。

李国平教授和滕学仁教授颁发青岛培训中心副主任和秘书聘书。


培训中心设立后,将承接 “运动促进健康”全国年会,主办区域性学术会或专题性学习班、线下运动处方师资培训班、线下运动康复师资培训班、线下运动处方培训班、线下运动康复培训班、辅导运动康复继教规培基地(建设与挂牌)、线上视频、图文科普工作、线下巡回宣讲、义诊活动、承担运动康复和运动处方标准起草等工作,为深入推进体医融合作出贡献。


在学术讨论环节,李国平教授、王正珍教授、郝跃峰教授等专家分别围绕“体医融合与体卫融合”、“运动处方进展与应用”、“骨关节运动损伤的运动处方思路”等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目前,青岛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担负着建设国家先行先试示范区的重任。根据《青岛市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通过建设运动处方专业技能资格认证培训行动、市民健康评估监测行动、运动健康指导门诊试点行动、运动健康科普教育示范行动、体医融合科技支撑行动,以关键环节突破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侧转变,构建与国家政策规划相符合、人民需求相适应、健康青岛相适应的现代化体医融合预防干预康复体系,为打造"健康中国"青岛样板探索新路。此次青岛培训中心的设立,正是青岛践行体医融合、贯彻“健康中国”理念的真实体现。


“体医融合”是运动科学与公共卫生交融的必然产物,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体医融合的健康促进策略在发达国家已构成成熟体系。美国以运动促进健康为核心的“运动是良医”项目已经在全球推广了10余年;日本《医疗法》对体医融合作出明确规定;中国体医融合近年来发展迅速,建立了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体医之间的壁垒并未完全打通,医疗与体育相对分离,分工多、合作少。体医融合的理论、技术、政策、标准体系尚属空白,运动促进健康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亟待提升。同时,体医融合面临严重的人才缺口,需大力建设兼具医学知识和体育知识的人才体系。


今后,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全民健康建设的指示,按照融合、联动、高效、共赢的整体思路,以“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为主线,全面建设青岛体医融合的培训、监测,科研及政策标准体系,创造体医融合知识、服务、数据共享共建的社会生态环境,打造“大健康”战略下,以基层公共服务为核心、市民体适能监测和大数据为决策依据的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青岛模式”,发挥青岛在公共卫生事业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引领作用,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显著提升。

文/骨关节与运动医学中心

采编/文化宣传部 徐福强

摄影/文化宣传部 戴毅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 张小青 姬伟

往期精选


◆ 86名!2021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我院综合排名再创新高,16个学科稳居全国百强◆ 空调+炭火锅毒倒一家人 进舱后吸氧轻松祛病 我院创伤中心再上新台阶:通过省级创伤中心现场评审,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建设单位同日揭牌‍‍‍ 虫虫大作战!夏季动物性皮肤病不可轻视,这份“抗虫指南”请收藏!◆ “顾”家营养餐丨摆脱湿热困扰 请收下这份“祛湿”食疗方案


来都来了 点个赞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