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一场全球采购的生死时速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企业家杂志 Author 李碧雯
让我们每天揪心的数字,其实并不只是数字。每个“1”的背后,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牵动着许多人的欢欣与痛苦。从我们耳边滴答滴答而过的时间,也不再是平静流淌的时间,每一秒都有无数人在等待、在期盼、在奉献……今天,我们将讲述复星集团利用自身全球化布局,争分夺秒地在全球采购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并日夜兼程运往武汉疫区的故事。故事的核心依然是企业家精神——为了达到正确的目标,如何想尽一切办法,化不可能为可能?希望你能从这个故事里找到启迪和勇气。
“情况非常紧急,让德国同事想尽办法把这批货运过来。”1月24日,除夕,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CEO 2006)和CEO汪群斌(CEO 2007)没什么心思过节。一大早,郭广昌和复星科技与金融集团副总裁、复星法兰克福联席执行首席代表刘强通了电话,语气急迫。“包机运回来都可以。”郭广昌在电话中强调。
1月23日10点,武汉封城。这座中部城市缺乏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经验,一般医院储备的口罩等仅能维持一周的用量,高医疗级别的防护服更是稀缺。
郭广昌在其公众号中写道,二战时期,战略物资是盘尼西林、枪支弹药和军工设备。而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略物资是防护服、N95口罩和护目镜。“我们企业作为高效运作的社会组织,在面对这场全国保卫战时,理应动用一切可用的资源,为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提供最有力的战略物资保障。”
然而,战略物资的国内供给并不乐观。武汉宣布封城的时间,是除夕的前一天。国内很多口罩、防护服厂商都已经放假,大部分工厂处于停工状态。而按照“非典”时期的经验,医疗物资的补足部分来源于海外采购。
1月24日,复星启动全球医疗物资调配计划,借助其在20多个国家的产业布局,在除夕夜开启了全球采购医疗物资之旅。最早确定的一批医疗物资是5万件医疗防护服,将从德国法兰克福飞越9000公里运到武汉疫区医护人员手中,但这并不容易。
分布于20多个国家的复星全球合伙人和首席代表、集团董事办、战略、公共事务、外事、财务、税务、产业运营、行政等部门和复星医药等复星旗下企业都加入了这场战斗。“这是救命的事情,能抢一点时间是一点时间。”郭广昌不断在复星的紧急救援群里喊道。
就这样,复星在除夕夜开启了一场生死时速的对决,唯一的对手是时间。
全球紧急行动
1月22日凌晨1点,复星C2M好产品及战略规划推进部高级总监黄嘉被来自英国的一通电话吵醒,电话那头是复星联席CGO、战略部负责人沈赟(EMBA 2011)。
“疫情严重,我们能否做一下2003年‘非典’的复盘,找到一些应对措施?”沈赟说。此前,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EMBA 2003)察觉到了疫情变化,联系沈赟,希望其所在的战略部能够调查一下疫情对于复星板块和整体经济的影响,随后黄嘉开始与复星旗下快乐等板块的负责人沟通。
调查还在进行中。1月24日一大早,还处于休假之中的复星全球合伙人们被拉到了新的钉钉群,郭广昌发了一段语音,称目前疫情严峻,希望启动复星全球医疗物资调配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支援武汉。这一倡议很快得到了全球合伙人们的响应。
为了将全球采购医疗物资的需求传递给各区域同事,黄嘉和同事很快拉了欧洲、美洲、亚洲三个区域群,号召各个区域的负责人寻找医疗物资。
“马上出去找货!市面上能直接购买的,立即去买;同时向上游溯源,找到经销商,再向上游找到供应商,直接找厂家把货物锁定,买到大宗商品。”复星战略管理执行总经理张克一在每个群里说。
请假回天津过年的刘强很快收到了信息。他迅速将一位全球合伙人、中国事务部负责人梁剑和几位同事拉进了一个名为“Germany Protection support”的群,并布置了各自分工。“一开始找了很多货,但是符合要求的不多。当时采购的标准不是很明确,所以还得去验标准,不断跟上海市卫健委和复星医药的同事进行双向甄别。”刘强回忆称。
医疗物资在欧洲、美洲、亚洲的标准并不完全相同。防护服在红区、黄区、绿区(急诊不同区域)要求的医疗级别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红区是重度传染病人所在区域,需要最高等级的保护,而目前最紧缺的恰恰是红区所需的防护服。
刚开始并不顺利。德国救援团队找到的前两家医疗防护服是化工级别,并不符合要求,之后通过在德国私人银行H&A的供应商渠道发消息,终于找到了符合医疗级别的防护服——德国ASATEX公司生产的微孔膜全身防护服,数量共计5万件。
刘强迅速将货物消息同步到复星救援的大群中,随即接到了郭广昌的电话。“无论耗费多少金钱都不重要,人命最重要,时间最重要!”郭广昌在钉钉群里强调。
黄嘉称,那时复星的采购标准是,只要有货就全部采购,能发货就发货,能包机的就包机,不用等几批货到了一起再回来,所有的费用都由复星来承担。
春节假期,国内很多银行已经休假,海外转账速度不够快,而抢货通常需要先打款锁定货源。为了更快锁定货物,复星采取了由当地运营实体先行垫付的方式。每个国家的群里都会有一个财务人员负责审批,全面复工之后再将单据集齐,进行审批。
黄嘉介绍,公司很快制定出了一套采购参考价格。在不超过采购参考价格30%的范围内都可以采购,如果是红区需要的紧缺医疗物资,超过了指导价范围,可以直接找CFO批复。
在德国那边传来好消息的同时,复星总部的同事也在后方提供支持。
复星医药旗下医疗器械专业的同事和当地卫健委的公共卫生专家在大年初二(1月26日)特地组织了一个线上会,草拟了一份医疗物资采购商品标准指引,详细列出口罩、防护服的不同级别标准,这也提高了前线人员的采购效率,节约了采购时间。
最难的通关:分秒必争
大年初二早上,复星德国订购的这批医疗物资到货,但之后遇到了更大的问题,很多全球采购的医疗物资都卡在了运输、清关环节上。
“复星在德国的核心企业是银行,在运输方面不是很有经验,但我们发挥了当地客户资源和银行公共关系的能力,协调了当地交通部门和机场。”刘强称。
1月26日正好是周日,德国周末卡车不能上路,同时海关周日不上班。如果按照正常的清关流程,等海关上班得等到周一,清关完卸货要等到周二,运到武汉可能就得等到周三了。
当团队反映只能周一飞时,郭广昌厉声坚持道:“不行!这是救命,越快越好!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提前!”
为了赶时间,复星团队和德国团队分工合作,打了无数通电话,协调当地的货运代理,并向当地运输部门进行绿色申请……在周日上午11点,货物终于到达了法兰克福机场。
当地时间26日下午,德国法兰克福机场仓库
打包好5万件防护服,等待运往上海
与此同时,为了能赶在德国当地时间周日(1月26日)完成报关和发货,复星德国团队在24日除夕当晚紧急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求援。使馆立即与德国外交部和海关总署沟通,希望德方开启绿色通道,并在第二天大年初一(1月25日)一早就将外交照会交到了德国救援团队手里,以便通关现场协调。工作人员拿到使馆照会后,立马赶往法兰克福机场,与机场海关沟通。
通常来说,德国海关在周日是不上班的,在外交沟通的同时,复星总部的同事也启动了另一个沟通渠道,提前联系上海海关人员,后者通过国际海关通道多次跟法兰克福海关协调了通关优先批次,并安排了工作人员周日上班。有了前期的多方沟通,当工作人员拿着批件到机场时,法兰克福海关已经上岗,专门安排了通关窗口。最终只花了半小时,这批货就完成了清关手续。
接下来的问题是卸货装货。5万套防护服重达14吨,打包成了84箱货物,用3辆卡车运输,同时这类货物需要换成符合中国要求的托盘,并重新包装。
“当时真的是三步并两步走,两步并一步走,各个关卡要能通关。”刘强形容当时的情况是“争分夺秒”。
但还是晚了一步。虽然已经提前协调海关让工人周日加班装卸货,但是货物太多,步骤繁琐,货物从下午2点到晚上10点多才完成重新打包。此时由于航空管制,航班已经不能起飞了。
郭广昌和汪群斌也在线跟着着急,要求再找别的飞机,“哪怕包机运回来都可以”。但是当时时间太紧,没有找到任何包机。
没办法,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飞。第二天,法兰克福的LH8404航班带着5万件防护服,在经历了17个小时的飞行后,终于在北京时间1月28日凌晨2点抵达了上海浦东机场。
由于这批防护服执行的是欧洲标准,在中国没有注册过,按照正常的检验检疫流程,通常需要花费近一周的时间。
为了抢时间,复星已提前将上海的海关、检验、物流公司、机场、仓库负责人、复星提货人员统一拉到一个群,以确保货物能够以最快速度通关。
复星行政卓越中心执行总经理顾晓亮透露,货物到上海后,上海海关也为物资运输踩下“油门”。在上海市商务委和海关等部门的多方协调下,防护服被允许先放行再检测,之后补办证明。浦东机场海关的高效运作,使得这批物资15分钟就完成了国内的清关手续。
凌晨3点半,5万件防护服抵达了机场边的复星仓库。这是复星为了全球调配物资临时在机场边租的一个仓库,面积达3000平方米。此时复星物流和复星医药的同事已经在仓库里等待多时。
复星医药的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三班倒,对于到达的每件货物进行查验和复核。当天早上9点,复星物流同事将清点好的货物装运上卡车。
当刘强看到央视新闻直播他们采购的这些防护服正发往武汉的消息时,他立刻给负责押运的同事发了微信,感谢他将接力棒接过去了。
当时由于武汉已经封城,飞机、火车、高铁的运输方式已不可行,最后复星医药的同事选择最快的方式——走高速公路。卡车在沪鄂高速上急驰,一刻不敢停歇,16个小时后,防护服终于到达武汉服务区。
到了武汉关卡,司机将已提前申请到的路条给到交警,顺利进入武汉。在此之前,复星在武汉的同事已经提前和当地政府协调了运输事宜。
1月29日凌晨1点,物资终于到达武汉,并被捐赠给了武汉市蔡甸区政府和当地10多家医院。这也是复星此次驰援疫区的第一批全球调拨物资。
“战疫”仍在继续
在这批德国物资蹚出了一条路后,后来其他区域在全球采购和运输上也越来越有经验。
1月30日以后,复星的全球调配医疗物资计划已有来自多达20多个国家的订单,每个订单会建立一个微信群来运营。在每个地区的第一单走通后,都会形成一个操作指引,让后续的货物运输流程更为顺畅。
在张克一的微信群中,这样的群多达40个。每个微信群都以国家、货品批次和名字命名。张克一称,每天大概有10个以上订单清关完成,当清关完成时,就在群名后面加上“已清关”,之后他又会被拉入新的订单群,如此循环往复。
黄嘉被拉入复星的全球调配医疗物资计划时,正准备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之后的十几天时间里,她被分配负责统筹跟踪英国、德国、波兰、美国、巴西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物资调配事宜,每天休息不到4小时。为了按照不同国家的时间去联系当地的一线同事,跟进货物情况,黄嘉特地在手机里设置了多个国家的时间。每天一睁开眼,等待她的是无数信息扑面而来:目前各个地区采购情况如何,到了哪个环节,都需要去及时跟踪协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十多天之后,她实在熬不住了,才勉强休息了两天。
复星拥有员工约74000人,对于这样一家业务覆盖全球的公司而言,跨部门、跨领域合作的经验很丰富,但只是基于业务层面。这次跨部门的救援行动,在复星的发展历程中,并不多见。
“从一线的业务团队到中后台的支持团队,这次我们完全就是靠人把这件事情给做起来的。”黄嘉感慨。
在此次全球采购行动中,90%以上参与者来自复星的海外团队,其中很多是当地的工作人员。“全球各地的人员集结起来是非常难的。复星的海外布局,跟被投企业的深入沟通,以及他们对中国市场的感情和认识,是这次全球动员最关键的因素。”刘强总结。
截至2月11日,复星已联合腾讯、中欧校友总会等先后向湖北武汉、黄冈等疫区捐助多批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先后支援了国家医疗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其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来自复星医疗集团的近200名医护人员也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
疫情爆发以来,哪些企业的抗“疫”行动让你感动?请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中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