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共产党员】常占平——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最坚韧的“斗士”

2017-06-29 秦皇岛晚报

热播剧《外科风云》大结局中,不少剧迷都记得这样的一幕,城市爆发高度传染性急性肺炎,多人出现感染症状,恐慌在城市蔓延,靳东和白百何扮演的医生及整个医疗团队全力以赴寻求“突围”,疫情最终得到控制。


在很多人眼中,这只是电视剧里的片段,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但对于市第三医院肺病二科主任常占平来说,他的经历却比电视剧还要真实和“惊心动魄”。


“非典”“甲型H1N1”“肺结核”集体流行,围绕在常占平身上的都是让人谈之色变心生恐惧的大事。



母亲常年生病,让他有了做医生的打算。从医27年,他身上的“光环”也和他的经历一样让人无法忽视的——2009年度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6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15次被评为市级优秀工作者,荣立三等功三次,多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常占平几乎囊括了作为一名医生能收获的所有荣誉。

经历过大阵仗,拥有这么多头衔的权威专家应该有点冷,自带强大的气场,可6月26日,记者眼前的常占平却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说话风趣、没架子,“我和很多病人都是朋友,他们都愿意找我聊天。”


进“非典”病房前写下三封遗书

“非典”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可在53岁常占平记忆里,却仿佛发生在昨天,他甚至清晰地记得自己进入“非典”病房的日子——2003年5月12日。

1990年大学毕业,那是他工作的第13年,作为单位技术骨干,他被派去北京协和医院进修。5月,“非典”进入发病高峰期,恐慌开始在人群中弥漫。他所进修的医院也出现了病例,戒备森严。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下,他接到了院领导电话,语气沉重,“咱秦皇岛也有非典了。”


“你能回来吗?不回来也行!”隔着听筒,他也能感受到领导的犹豫,“当时治这个病大家都没啥经验,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加上医护人员感染的病例很多,谁心里都明白回来意味着什么。” 

常占平却没有任何犹豫,“我接触过这类病例,在这方面有经验。”他说,回来义不容辞,可其实,他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医院带他的一位老师就以此献出了生命。

进病房前,他写了三封遗书,分别是给父亲、妻子、女儿。当时,父亲正因冠心病住院,不想给院领导添堵,他一句也没提。在给父亲的信上,他写道,“忠孝不能两全,我是一名党员,希望您能理解我。”他叮嘱妻子,要是他真的出不来,记得把遗书交给父亲。抱着3岁的女儿,捧着遗书,妻子吧嗒吧嗒直掉泪。

作为“非典”病房主任,整整18天,他和医护人员们冒着被感染的巨大风险,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夜以继日给病人做救治。疲惫、心理压力大,却每天都对病人保持微笑,做胜利的手势,“医生是病人的主心骨,一定要给他们信心。”常占平带着他的团队在与“非典”的抗争中打了一场大胜仗。


他把带去的肉罐头和水果都留给了坝上老乡

2006年4月,响应国务院、团中央指示精神,常占平到张家口坝上的一所乡镇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他发现乡卫生院里有很多先进精密的仪器,有的甚至他们医院都没有,可仪器上却都蒙着厚厚的灰尘。

“这么好的仪器为啥不用啊?”他觉得奇怪,院领导却是一脸无奈,“都是上头捐赠的,我们没人会用。”

常占平是出了名的全科医生,院里几乎所有科室他都呆过,仅放射这样的辅助科室就呆了好几年。他给当地的医生们做业务培训,手把手教他们使用仪器、看片子,还经常去老乡家义诊开展流行病普查普治工作。

一位老乡骨瘦如柴,大口咳血,却不知道自己得的是啥病。拍完片子的严重程度让他很唏嘘,“肺结核,肺里全是空洞。”医疗落后、人们对疾病知识匮乏,很多人生活也很贫困。

在连吃了几个月土豆和酸萝卜后,他问做饭的老乡,能不能买点西红柿。老乡很为难,“那个我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买。”他把院长给他带的两箱肉罐头和水果都分给了当地的老人和孩子,他们中很多人连罐头长啥样都没见过,“叔叔,这个怎么吃啊?”孩子捧着罐头一脸新奇让他很辛酸。

呆了8个月,走那天,卫生所的医生们和老乡追着车送出200多米还不愿离开。老乡们拿来了家里腌的鸭蛋、山上采的草菇,塞给他,善良的老乡让他现在想起来都很温暖。


“我是卢龙农村长大的,知道农民有多不易。”有贫困的农村家庭来医院看病,常占平经常提供帮助。刚上班那会儿,他每个月工资只有180元,却拿出50元钱给一个大娘买麦乳精和吃的。他给卢龙五街的一位贫困老人看病,看完病还留下500元钱……

常占民的手机里存着8000多个电话号码,都是病人和家属的,加他微信的人更多。不管多忙多累,对病人他一直很耐心,病情的事儿问他,心情不好也找他开解,大伙儿都信任他, “我和很多病人都成了朋友。”


没有硝烟的战场,哪里有疫情人就在哪里

今年是常占平入党30年,1987年,在承德医学院读书时他就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党旗下的宣誓。 

担任秦皇岛市级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诊治专家组副组长,常占平常年奔波在疫情一线,工作地点不固定,“哪里有疫情就到哪里。”遇到重症病例更是日夜兼程,有时在救护车上就开始与死神较量,困了在车上眯一会儿,忙起来连饭都顾不上吃。

他记得,2008年5月,我市第一例手足口病患儿住进三院,孩子昏迷不醒,情况十分危险。他和医护人员72小时争分夺秒救治,日夜守护,“阿姨,我想喝奶。”孩子睁眼后说的第一句话,至今仍刻在常占平心里,提起来还很激动,“真跟打了个大胜仗一样。”

同年,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常占平带着他的团队全力以赴, 69名患者全部痊愈出院。2012年9月,“肺结核”在东北大学学生间集体流行,常占平上报疾控中心,并组织专家对200名学生进行筛查,病情严重的隔离抢救整整48个小时没合眼。他带着团队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打赢了一场场“胜仗”。

作为疫情诊治专家,工作的特殊性让常占平所承担的风险比一般医院的医护人员要高得多。抢救病人插管、排痰,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经常会有带着传染性的痰液和飞沫飞溅身上,可他心无旁骛,“任何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医生都不会考虑这些,没有什么比救治生命更重要。” 




记者:周磊

编辑:侯红玲

热点回顾


2017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少年践行团暑假特训营来了!

秦皇岛一夜行少女遭强暴,之后……

【最美共产党员】周慧霞:小巷总理的责任与担当

3个准大学生一个猝死,一个肌肉溶解,一个心肌炎……


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晚的工资就涨一毛!求zan求鼓励!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