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花甲老汉圆就创业梦!
填补北方规模种植银耳的空白,
全市首家实现工厂化生产,
顺利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还要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我们几乎难以置信,
取得这些成果的是
抚宁区台营镇六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史老汉对技术不含糊
花甲老汉圆就创业梦
他叫史宝山,今年63岁,
被当地村民称为“北方银耳之父”。
早些年,史老汉主要在农村大集上经销调味品。那时候,银耳是农村待客的必备菜品。每到春节前后,会为银耳货源短缺而发愁,于是便萌生了自己种植银耳的念头。
2005年,我了解到全国市场上90%的银耳来自福建省,而北方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生产。”谈起种植银耳的初衷,史宝山说:“当时,我觉得种植银耳有非常大的市场,于是开始探索在本地培育种植。
”看着这些走向市场的银耳,史老汉满满的成就感
下定决心后,史宝山先后多次南下福建学习银耳栽培技术,并耗资30余万元进行试验生产。他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此前北方地区因为气候等原因根本没有成功种植银耳的先例。再者农村攒点钱不容易,都投到这上面,实在是风险太大,亲戚朋友都纷纷劝他不要“瞎折腾”。庆幸的是,家人都支持他,这让史宝山更坚定了信心。
为了节约资金,史宝山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各种手艺:钳工、木工、焊工,菌种实验室、灌装车间、通风系统以及烘干房等各种设备,都是他自己动手制作的。
菌棒培养
为了培育菌种,文化程度不高的史宝山开始和显微镜、试管、酒精灯打起了交道。做菌种分裂实验的时候,粗糙的大手虽然看上去显得那么笨拙,却让人看到了他不服输的精神,让人发自内心地敬佩。一天,两天……一年,两年…… 8个年头过去了,2013年,在我国北方,在他的生产车间,第一茬银耳试种成功!随后,在当地农业、工商部门的支持下,他又成立了秦皇岛市第一家工厂化种植银耳的专业合作社——抚宁区台营镇万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用菌系主任侯东军介绍,史宝山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银耳获得成功,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规模生产银耳的空白。此后,在河北省内衡水、邯郸等地才相继有了银耳种植成功的例子。
工人在采收银耳
史宝山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制菌、栽培、烘干、包装到销售自成体系。由于具备这些优势,合作社在2017年实现了产品升级换代,全面转型生产有机银耳和富硒银耳,这次质的飞跃,使该合作社跨入了全国少数几家能够生产有机银耳的企业行列。
史宝山痴迷银耳种植的行动也得到了本市农业部门的重点关注和支持:他的合作社被市农业局命名为龙头企业,他的银耳种植项目成为市农业局蔬菜管理中心重点扶持项目,当地农业部门也多次派专业技术人员对他的银耳生产、研究进行帮助。8年时间,史宝山用不懈努力、心血付出和执着坚守,圆了自己的银耳种植梦!
潜心做优品,科学栽培重质量
身怀种植银耳技术后,史宝山并没有急于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他开始在银耳品质上下起了功夫,从绿色无公害方面做起了文章。“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有了更严格的标准。所以在试种成功后,我就开始了有机银耳的研究,让消费者吃得营养放心。”史宝山的眼光很有前瞻性。
银耳栽培,关键在制种,银耳菌和伴生菌要配比适当,否则就会互相抑制,由于银耳菌和伴生菌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所以在制种过程中只能通过试验摸索才能调配出适合银耳生长的菌棒。”史宝山介绍,“结合实际,我对许多技术进行了改良,并自制配种箱、温控器、计电器等设备,自己买材料建大棚、烘干室。
我们严格选料,采用未经化学处理的非转基因优质菌种TR08,栽培基质选用的柞木屑和石膏保证了未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化学污染,这些无公害原料为生产有机银耳奠定了基础条件。”史宝山说,“同时,我们规范和改良生产,把银耳的生长周期控制为55天,生长时间虽然比普通银耳长了三分之一,但营养积累多,保证了口感更好;在整个银耳生长过程中采用臭氧灭菌,不用任何药物灭菌,并且不用化肥、农药控制生产。
史宝山介绍,有机银耳栽培过程中,保温覆盖物全部采用无纺布,不利用报纸覆盖,避免了铅等重金属对银耳造成污染。同时,把传统方法融入加工环节,在产成品漂洗去杂过程中利用深井水进行漂洗,不加入甲醛等防腐剂,产品干净卫生保持本色。加工时,采取低温烘干,不使用硫磺等化学药品熏喷,银耳营养流失少。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喷水作业
在银耳生产车间,史宝山边走边介绍说:“银耳的品质一看大小、二看开片、三看朵型,当年我试种成功的第二茬银耳大的就重达一两七八,比福建那边产的还要大一点。虽然属于试种阶段,产量较小,但质量已经达到了一级。”
正是由于采料、生产和加工环节科学讲究,让史宝山种植的银耳顺利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并成功注册商标。
初战告捷,史宝山探寻的脚步并没有放缓,又开始了新的研究。经过几年的摸索,目前合作社试种栽培出金耳、球盖菇、竹荪等食用菌;循环再利用也取得了新突破,废弃银耳菌棒栽培平菇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史宝山为河北科技师院同学讲解银耳栽培知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史宝山种植银耳成功后,并没有对自己的技术有所保留。几年来,他先后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师生、外地参观学习人员现场义务讲解技术300多人次,接受各地学习咨询电话200多人次,把银耳种植技术无偿地传播辐射到更多的种植户当中去。
深水井漂洗去杂
在生产起步期,史宝山的合作社仅有一个生产厂房,当年生产银耳6茬,纯利润8万余元。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满足市场供应,2014年,史宝山又投资200多万元,建设9间厂房,10个包装及贮存库,并配套建设制菌车间、发菌室、消毒室、烘干车间。所有工程完全由史宝山自主设计、自主施工,主体生产车间具备温湿度自动化控制设备,整个工程占地3000多平方米,于2016年底竣工。目前,合作社的整个生产区域约4000平方米,每年可种植7茬,每茬产量3000公斤左右,年总产量约20吨。其中有机银耳占到近六成,其余为富硒银耳。
50-60摄氏度烘干
销售初期,为拓宽银耳销售渠道,在史宝山的多方联系下,银耳实现了网上销售。今年有机银耳成功获得认证后,北京一家公司第一时间与史宝山联系,在他们的网络平台上经销史宝山合作社的有机银耳,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辽宁、河北等地的大中城市高端市场,最远销往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价格也一路攀升,原来的传统产品每公斤100元左右,现在有机银耳达到了每公斤300元左右,价位翻了一番还多。
史老汉和他的有机银耳
史宝山成功了!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纷纷有独具眼光的商家与他联系:一是洽谈合作事宜,帮助他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大批量生产,开辟更广阔的市场,获取更大的利润;二是开出高薪,邀请他做技术指导。对于这些让旁人看来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史宝山并没有动心。“虽然现在我暂时取得了一点成就,但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要继续研究,让银耳种植技术更科学、更先进。当有一天技术更成熟了,也传授下去了,我就静下心来做一点自己喜欢的跟银耳有关的事儿。”下一步,史宝山打算把合作社做为基地,探索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引领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共同发展银耳生产,实现共同增收致富。
看来,史宝山还有一个更远更大的梦……
记者:陈引玉 杜万清
摄影:邓燕滨
编辑:侯红玲
热点回顾
③注意!用微信还信用卡下月起收费:每月超5000元部分收0.1%!“剁手党”听说后哭了…
④这种一块钱一斤的蔬菜,居然是秋冬进补之王!称霸国人餐桌3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