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科医生宋维鹏:驰援抗疫,生活充满笑声
这是10位新市民来秦后的生活、成长、创业故事。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承载着家人的期盼,他们来到这座城市,追逐梦想,努力打拼。他们默默奉献,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推动着城市不断发展向前。
正因为有了包括他们在内的千千万万城市建设者的努力,才有了今天开放包容、宜居宜业的城市,才有了这朝气蓬勃、无限美好的画境诗天。
请看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编辑部倾情奉献的系列报道——新秦皇岛人。
宋维鹏:市第一医院重症一科副主任
2009年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落户秦皇岛
记忆深刻的事:作为秦皇岛市第一批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奔赴疫情前线,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奋战55天,与“战友”一起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29人,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为武汉市第三名。
刚来秦皇岛的印象:碧海蓝天神仙岛。
现在的秦皇岛:幸福平淡我的家。
读大学时就瞄上了这座城市
心之所向,步履所往,就如宋维鹏几经周折、跋山涉水,最终扎营秦皇岛。
还在唐山读大学本科的时候,宋维鹏和同学,也是日后成为他妻子的国强华心有灵犀,同时瞄上了这座海滨城市。
大学毕业后,基于多种原因,他和国强华回到了老家吉林白城。工作几年后,听从内心的召唤,二人决定深造。于是,妻子先他一年考上研究生,2008年毕业后进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09年,宋维鹏也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正巧市第一医院正在筹建重症医学科,他作为首批重症医学科医生被招录进院。
“本来就喜欢北方,而秦皇岛位置好,气候好,有蓝天碧海、细软沙滩……”说起秦皇岛的好,宋维鹏甩出一大串赞美之词。
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宋维鹏的决定得到父母的鼎力支持,把老家的两套房子以每平方米一千多元的价格卖掉,在秦皇岛付了首付,小两口带上父母和刚满两周岁的女儿举家南迁。
“饮食和我们老家没有太大区别,生活没有任何不适应。”一晃,宋维鹏已经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11年,“很少回老家了,每年老家那边亲戚都会过来玩几天。”
说句心里话,他也想家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宋维鹏与其他10名医护人员代表秦皇岛驰援前线。
亲临一线不是第一次了,尽管参加过汶川地震和张家口爆炸的医疗援助,但出征武汉依然让宋维鹏捏了把汗,毕竟这次新冠病毒来势凶猛。
在武汉的55天,是行走在刀刃上的日子,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一个夜班下来十七八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加上大量出汗,有轻度脱水的现象。
身为重症科的医生,他见过太多的生死离别,却从未有过在武汉这样的沉重与惊心。
“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在与病痛抗争,每天穿脱防护服、查房、救治病人。”高负荷,极度紧张,超强压力,他的心里时时惦记着——
那位52岁的患者,病史已经四十余天,继发肺纤维化,氧合还不能恢复正常。
那位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凌晨要进行超声引导下股静脉穿刺置管。
……
正是因为经历这些,他更想家更想亲人,“回到酒店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只有窗外的万家灯火,没有了那盏无论回家多晚都为你留的灯,没有了无论回家多晚都留在锅里热腾腾的饭,眼前没有了那几张熟悉的面孔,房间里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一瞬间,心头有一种揪心的感觉——想家!”
“只要出去一段时间,就想赶快回秦皇岛,这里有我的家,有我的亲人和朋友。”宋维鹏说。
和他在一起,你会感觉无处不欢乐
见过宋维鹏的人,只要交谈几句,头脑中对重症科医生的古板印象就会被完全颠覆。“我是一个被医学耽误的‘潜在作家’。”他曾这样调侃自己。确实如此,读过宋维鹏抗疫前线日记的人,无不为他的文采点赞。
说起宋维鹏,国强华的声音里都含着笑,“和他在一起,你会感觉无处不欢乐,老宋拥有有趣的灵魂,他这种性格的人更能承受在武汉那段重压的日子。”
18岁一见倾情,由初恋变成亲密爱人,国强华说不出宋维鹏有什么缺点,她的眼里写满了宋维鹏的优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对待患者极其负责,无论自己有没有班,他永远不放心,必须到科里看一圈。每次出去旅游,他会把景点周边摸个门儿清,他就是一张活地图。”
女儿谈到宋维鹏,更是一副小女孩儿崇拜偶像的样子,“超级崇拜我爸爸的医术。”女儿完全遗传了宋维鹏的优点,乐观、开朗,小伙伴们都喜欢和她一起玩。
从武汉回来后,宋维鹏的父亲身体出现点状况,身为一家顶梁柱的他陪着父亲去大城市求医,尽管如此,他依然坚韧乐观,“目前,老爸的身体康复不错,让他在家休养。”在他看来,在哪里都不如在秦皇岛住着舒适。
记者:赵力楠
编辑:周静
责编:刘旭伟 侯红玲
监审:赵明
终审:何义安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