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在农村看病送药,乡亲们随叫随到的“120”,他获得国家级荣誉
从大新寨镇到榆关镇,从一个卫生院到另一个卫生院,23年来,武学林工作的这两个地点相隔不过20多公里,却始终没有离开抚宁区,没有离开他恋恋不舍的农村和那些放不下的乡亲们。
多少个春夏,不管白天黑夜,不论下雪还是暴雨,只要接到村民电话,武学林总是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骑上那辆小摩托车,用最快的速度到达村民家中。因山路难走,他在10年内骑坏了5辆摩托车。
担任卫生院院长职务后,武学林更忙了。他形容自己像“管家婆”,既要管好院内工作,也不能放弃出诊。乡亲们像往常一样,有事就找他。他也依然是村民熟悉的“学林”,是个“随叫随到的120”。
2013年,武学林被评为“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今年9月,他再次获得了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授予的这项荣誉。摸着红彤彤的证书,曾多次获得省、市级各项荣誉的武学林,心里已经没有太多波澜,但还是高兴:“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啊。”
拿着荣誉证书,武学林说,这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武学林的老家在抚宁区大新寨镇,在他小时候,这个区内最北端的乡镇缺医少药,医疗资源匮乏。1997年,17岁的武学林从市卫生学校毕业,本可以去县城工作的他,主动要求到大新寨镇卫生院工作。“我长大的地方,我知道那里最需要什么。”
大新寨镇地界大,有3.6万多口人。武学林骑着摩托车在49个村庄穿行,很快便和村民们熟悉起来。通过不断摸索,他总结出一套针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案。渐渐的,他名气大起来,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些年,武学林几乎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把当天需要的各种药品装满药箱,天擦亮就出发,一个村一个村地跑,为村民输液、送药、诊治,每天大约要看50个病人。
“我都提前一天约好,为每个病人留出固定的时间,很紧张,还总有新病人。每个村要额外留出15分钟,有人听说我去,会专门等着。”武学林回忆说,那时候一天需要的药太多,药箱装不下,他不得不往返卫生院两次取药。为此他专门焊了一个半米长的钢制药箱,能多装些药。
当时镇上二村有一对双胞胎,老大患有脑瘫,经常感冒高热。有一次,武学林接到双胞胎妈妈的电话,说老大又高烧抽搐了。那时正下着大雨,地面上的积水到膝盖处,不能骑车。武学林背上药箱就跑了出去,赶到时男孩抽搐得非常厉害,他迅速进行医治,一个小时后,男孩终于转危为安。武学林松了一口气,才感觉到冷。那时已是深秋,湿答答的裤子紧贴身体,武学林忍不住打个哆嗦,这才往家走。
一年又一年,武学林骑着摩托车走遍49个村庄的角角落落。大新寨镇3万多口人,有1万多人手机里存着武学林的手机号,几乎每户人家都知道他。他用自己的步伐为大新寨镇编织了一张密密实实的保护网,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武学林念书时,有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当大夫易,当个好大夫很难。”23载行医路,武学林已经深深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多年来,武学林对家人总有一份亏欠。有一次,下午5点多,不满3岁的儿子从托儿所放学,武学林开车送妻子和儿子回家。因记挂着还要去一个病人家中,武学林把车开得很快,没想到在一个路口与一辆货车相撞。武学林爬起来后,不顾自己身上多处擦伤,先抱起儿子,发现孩子头上有一处一厘米深的凹陷,而妻子已经昏迷了。
那次事故后,妻子昏迷了24小时才苏醒,儿子也住院多日。每每想起来,武学林都觉得对不住妻儿。这样危险的时刻还有很多。山路崎岖,武学林的摩托车曾数次翻车,他左胳膊上至今有个伤疤,是一次摔倒肌腱断裂,手术后留下的。
苦、累,但武学林从不抱怨。“干每个行业都得付出。”让人欣慰的是村民的认可。有时出诊,村民非要摘两根新黄瓜给他;有时他在单位内接待上级领导,村民不管这些,进来就冲他喊:“学林我腿疼,你给看看呗。”武学林虽有些尴尬,还是会先诊治完病人,再继续接待工作,好在上级领导都很理解。每逢过年,总有人邀请他去家中吃饭。在农村,那是最亲近的人才有的待遇。这些情分武学林都记得,但他一次也没去过。他说:“治病救人是本分,不能因此再叨扰乡亲。”
干这行有苦有累,但武学林从不后悔。记者 李铎 摄
在乡村,几乎每个医生都是全科大夫。这些年,武学林为很多人治好了病,这些人感激他、信任他。还有一些人的病没有治好,但这些人依然理解他。有时病人给红包,他设身处地地想:“谁都想把病治好,谁乐意除了医药费再多掏几百块钱?之所以给,那是病人恐惧、害怕,担心医生不好好治疗。”这种时候,武学林会告诉病人和家属:“医生和患者的目的一样,我跟你们一条心,就是把病治好。”家属这才放心地收回红包。这些年,武学林从未遇到过医疗纠纷,“医患是战友关系,不是对立关系。和病人讲清楚,他们都能理解。”
2011年7月,武学林升任大新寨镇中心卫生院院长,2017年4月开始担任榆关区中心卫生院院长。2019年2月,他又开始兼任深河乡卫生院院长。工作量越来越大,他依然没有放弃出诊。11月4日上午,就在记者采访时,附近几名村民直接进了武学林的办公室,“我腿还疼,学林你再给看看。”
武学林在为病人诊治。 记者 李铎 摄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学林奔波在榆关深河之间,担负起两地疫情防控的工作。为保证物资,他四处奔波,保障奋战一线人员的安全防护,保证院内没有发生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事故。
接到去抚宁服务区值勤进行疫情防控的任务后,武学林连夜赶到现场指挥。“知道高速口一天会经过多少车吗?1200多辆。”武学林说,因为气温太低,出现测温设备遇冷不工作的现象,他连夜安排采购防寒设备,在执勤服务区安装活动样板房,整整36个小时没好好休息。
在深河乡东旭庄村发现疑似病例接触者后,武学林深夜11点多赶到东旭庄村进行排查,安排人员消毒。忙了一个通宵后,他回家只睡了两个小时,又赶到单位对医院人员进行培训,安排医护人员到疑似患者看护点值勤。这样连轴转的情况数不胜数,他用坚持和守护诠释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
在卫生院,武学林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医生。“扎根山区,做一名好医生。”是他工作之初对自己的承诺,不管行政事务多么忙碌,他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用他自己的话说:“人生病不挑时间,病人来了就得给看。”
一年365天,武学林没有周末、假日,家里人需要他做什么事必须提前“预约”。上任榆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前,他跟上级部门领导提出,想休10天假。“这么多年,我带父母去的都是近处,北京、天津等地,然后就是在本市的景点转转。”武学林说,考虑到父母都在大新寨镇,他不能天天回家,所以想带父母出去远游一次,尽尽孝心。
多年的行医生涯使他不仅成为一名儿科专家,在内、外科和中医领域也颇有心得。很多人慕名而来,甚至几十公里以外邻县的病人也来找他看病。2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医生变成了院长,但依然是村民口中的“学林”。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村民扔在他桌子上的两个苹果、一把大枣,不值几个钱,但在武学林看来,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记者:杜楠 李铎
编辑:常明明
责编:刘旭伟
监审:李庆伟
终审:何义安 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