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浴血升华 不懈斗争——秦皇岛地区农村党组织、党员的抗战岁月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抗战烽火愈演愈烈,人民的斗志在艰苦卓绝的抗争中更加坚如铁、硬如钢。在秦皇岛广大的农村地区,一个个斗士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团结在一起,成立一个个农村党组织,发动和带领当地群众,浴血奋战在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
在抗日战争中期,北马道村农民抗日报国会主任张海云成为青龙县第一个共产党员。在二道沟村,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青龙县第一个基层组织——二道沟村党支部。无数像他们一样的抗战斗士前赴后继,奋勇争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怕牺牲,不懈奋斗。他们的抗战故事,早已经成为那不灭的星火,始终点亮在我们的心中。
他是青龙第一名共产党员
数十年后,硝烟远去,英雄依然被铭记。5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青龙北马道村,如今的村庄安静富足。村头的村委会大院中有一座大理石雕刻的近30平方米的文化墙,以青龙第一名中共党员张海云的故事为切入点,图文并茂地再现抗战时期本村党组织发展、守土抗战的光荣事迹。
张志民向记者讲述当年爷爷为八路军运送粮食、军鞋等物资的故事。
抚摸着文化墙上爷爷的头像,64岁的张志民百感交集。张志民是长孙,从小跟在爷爷身边长大。对于爷爷这位青龙第一名中共党员,他打心眼里佩服、尊重。“我爷爷是他表兄介绍入党的。”张志民说,爷爷是受到一位在青龙一带开展宣传抗日救国的党员胡玉生和表兄李保林的影响,当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烧杀抢掠,听说共产党要领导大家打败侵略者,建立一个新中国,爷爷没和家里商量,自己就决定加入共产党。1941年3月12日,张海云在青龙县加入共产党,成为青龙第一名共产党员。
北马道村很快成立了党支部,张海云担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以“石城”为名建立秘密联络站,为地下党和八路军传递情报。党支部在张海云带领下,曾铲除过6个汉奸。张海云还带领共产党员和群众,肩挑驴驮,把小米、军鞋送到驻扎在间草沟的八路军手里。张志民回忆说,爷爷张海云曾有一次在敌人那里智取了500多发子弹,都送到了八路军手里。还有一次八路军和日伪军在村庄附近交战,“我爷爷赶紧组织大家把伤员转移到老乡家里,为伤员包扎伤口,换上庄稼人穿的衣服,把伤员藏在老乡家里保护起来。”张志民说,在爷爷领导下,北马道村党支部的党员们站岗放哨、支援前线、铲除汉奸,保护党的地下工作者,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张志民说,抗战胜利后,爷爷曾担任过一段时间乡镇干部,后回家务农。爷爷有5个儿子,都是普通的农民。张志民长大后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来成为北马道村村干部,工作了很多年。“爷爷告诉我,要当村干部,就必须为老百姓办实事,要不然还不如不干。”说到这儿张志民有些哽咽,他担任村干部期间任劳任怨,为村里办了很多事儿,“我对得起爷爷,没给他丢人。”
这里成立青龙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距离北马道村约9公里的二道沟村,掩映在深长山谷之间,村子周边林木繁茂,沟壑纵横,自然环境与抗战时期变化不大,便于隐蔽开展抗日活动。
1941年3月16日,在二道沟村小菜园子西沟,共产党员张阁云和金福臣发展于合等人入党,成立二道沟村党支部,于合任党支部书记。这是青龙乃至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在于合领导下,支部党员在抗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站岗放哨、送信带路,做军鞋军袜,保障部队粮菜供应,掩护伤病员,抬担架,参军参战等,凡是抗日工作,大家都抢着干,只要接到任务,就积极投入,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1942年春季的一天,二道沟村党支部在村上湾子设伏,当场缴获2500多公斤大米和面粉,并连夜将这批粮食送给住在迁西县龙湾村的抗日部队。当年10月的一天晚上,党支部收到上级党组织指示,立刻召集党员,发动村民,组成了一支80多人的破交队。一夜间,破交队砍倒由大转岭到牧马村25里路段的电线杆,割走所有电线,并把这段公路全部挖断,有力地配合了周治国游击队夜袭峪耳崖金矿日军据点的战斗。
二道沟一带的抗日斗争引起了日伪军的怒火,对这里的“扫荡”日渐频繁和残酷。1943年4月,敌人偷袭二道沟村。日伪军趁着夜深人静,动用30多辆汽车和3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伪军将村子团团围住,然后派30多名伪军假扮成八路军进村,企图把共产党员诱骗出来一网打尽。二道沟村党支部及时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将计就计,把这些假八路全部抓起来痛打一顿后,交给日军“领赏”,使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二道沟村的群众在党支部带领下,不屈不挠,坚持抗战,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清剿和袭扰。
二道沟村党支部及党员,在领导本村抗日斗争的同时,还到周边村庄开展建党和宣传动员工作,团结更多的群众参加抗战活动。他们经常以走亲访友、采金找矿、做小买卖等形式,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解说党的抗日主张和全国抗战形势,传播救国救民道理,揭露日寇罪行,激发群众的抗日热情,并秘密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仅于合一人就发展党员100多人,建立起6个党支部和1个党小组。
7000余党员为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1943年春至1944年底,青龙东部花厂峪等地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到1945年8月,青龙有党员412名,建立党支部28个,党小组12个。
1942年10月,抚宁县、临榆县北部山区的猩猩峪等村建立了党支部。1945年9月,抚宁县有164个村建立党支部,党员964名;临榆县有45个村建立党支部,党员249名。
1942年冬,昌黎草厂庄的张巨堂等抗日积极分子先后被发展入党。1943年,大滩一带陆续发展了一批党员。同年夏,昌黎县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草厂庄党支部建立。至1944年5月全县有党员15名。1945年上半年党员发展到575名。
卢龙县首批党员有毛国良、陈品忠等人,毛各庄党支部建于1943年夏,为卢龙县最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至年底,卢抚昌联合县1200多个村庄已有四分之一建立党支部,共有党员800余人。
到1945年8月,中共冀辽区十六地委所属区内的中共党员发展到7599人。秦皇岛地区农村党组织全面建立起来,这些基层党组织所开展的对敌斗争和革命宣传活动,成为抗日民主政权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团结和带领群众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唐晓辉 杜楠 林涛
摄影:张伟
视频拍摄:马跃 朱绍阳
视频剪辑:马跃
责编:侯红玲
视频监审:田哲轶
监审:赵明
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