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 企业战疫九阳真经(下篇)
文 | 陈杰 丁晓冰 张凯
秘籍
05配套培训加码企业发展
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全国门店业绩暴跌90%的林清轩通过线上自救,三天时间,其全国各区域业绩均有显著回暖。林清轩的线上自救主要是通过开通直播,让原本只能在实体店中为消费者提供按摩服务的业务员们,得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宅在家里的潜在消费者们演示护肤手法。这种方式不仅很大程度上重燃起林清轩品牌影响力,也鼓励到那些原本面临着失业、降薪危机的林清轩员工。
为了能将直播效果最大化,林清轩组织员工分批进行线上培训,由天猫资深导购亲自授课,讲授直播卖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技术和技巧。随着互联网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重,企业在将大批量业务搬到线上之余,对员工、经销商的相关培训也要与时俱进。
以直播带货为例,除了具备基本的直播工具使用技巧,企业和经销商在进行直播之前,还应该对所售产品情况、供应链产能、平台惩罚机制等有详尽了解。
直播带货准备工作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因为具备直接接触用户、覆盖用户范围广、流量充足等特点,逐渐成为诸多电商青睐的推广平台。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切入抖音等平台,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虎牙直播旗下小牛科技联合创始人蒋贡生以利用鲁班电商推广产品过程中遇到的两个案例为例,讲述了企业在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做推广之前应至少做好三方面准备。
在推荐一款“和孩子一起完成的100件事”的产品时,抖音平台引流过万时,在天猫等其他电商平台也产生了将近3000的销量。这是由用户的消费习惯决定的,很多消费者在抖音平台观看产品推广直播后,会转而到天猫等电商平台搜索、购买。所以企业在进行抖音营销和直播带货之前,要先了解其他平台上同款或者同类商品的定价,从而从价格方面获得优势。
第二,供应链产能与销量匹配。
蒋贡生表示,在抖音平台推广一款产品后,很快该款产品销量过万,但是他们当时的供应链产能无法在约定发货时间内交出这么多产品。大量产品在7天甚至是15天之后发货,造成了大量用户投诉、退货,平台也对商家进行了处罚——罚款和降权。降权意味着在短期内商家无法再次拥有大量流量。
第三,商品销售资质齐全。
网络销售的很多产品需要相关认证方可销售,要在抖音等平台推荐产品,也同样需要合法资质。
直播追捧四类产品从直达用户的角度而言,没有什么平台做的比抖音更好了。无差别、全覆盖的推广形式受追捧,限制年龄、区分地域、细分喜好,抖音成为电商引流的重要工具。
抖音不是一个纯粹的购物平台,所以通过与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平台的嫁接,实现间接销售。那么什么样的产品适合通过抖音引流呢?
服饰内衣类。服装市场需求大,毛利率高,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网的数据显示,优质服装企业毛利率能达到60%~70%,童装企业的毛利率能达到40%~50%~,同时,线上销售占比逐年上升。
母婴产品。随着二孩政策红利来临,母婴行业前景可期。母婴类产品品质先行,市场竞争力大,需要持续拉新。
小家电类产品。以电动牙刷等为主打的小家电市场也在稳步增长,受众群体基数大、市场前景广阔,同时科技创新快,产品迭代快,消费周期被大大缩短。
养生食品。养生保健类食品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且目前我国养生食品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孕期保健、美容养颜、运动保健等细分领域机会多,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这四大品类属于相对利润率较高的产品,在传统电商行业就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与抖音等短视频直播平台进行嫁接,将会为企业创造更加可观的销售成绩。
内容实操定位从前,对直销员而言,熟练掌握人际销售技巧是基本功,这也决定了一位直销员的业绩高低、团队规模大小。现在,直销员不仅要有娴熟的销售技巧,更要掌握线上工具的使用,拍摄短视频与进行直播带货,似乎成了销售员们的必修课。
以短视频为例,抖音短视频具有快(打发碎片时间)、有趣(满足用户无聊消遣)、有梗(日常社交词汇来源)、有熟人(方便了解朋友日常)、有电商(“种草”神器)等特点。根据以上特征创作视频,更容易击中消费者。短视频制作前端,赋予策划文案、内容更多的创意;中端,奋进拍摄、剪辑视频;后端,运营赋能,反哺创作,撬动增长。
新零售风口之下,相对应的线上教育培训机构营运而生。这些机构推出了系统而又足够细化的课程,能够将一名学员从“新手小白”培养到“抖音大神”;短视频主题选择、内容制作、剪辑发表以及后期的短视频平台粉丝运营,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套详细的分解教程。在本刊记者曾参加过的一场“抖音短视频培训”课程中,在场学员以微商为主,直销员和业余网红也不在少数。
2019年还是网红经济爆发的一年,尝到了网红经济的甜头,不少公司也将发展取向瞄准签约网红甚至打造网红。如何成为一名“网红”?以国内首家在美国上市的网红孵化机构如涵为代表,大量网红培训、孵化机构浮现,与好莱坞打造国际大片流水线一样,网红孵化机构也有一条稳定的网红输出流水线,从选人到编剧,再到粉丝社群运营以及随之而来的商务推广和合作,每一环都由专人、专业团队负责,高速且高效。
企业要将发展的脚步踏上互联网,就要及早抓住线上发展脉络,对企业进行升级,优化培训体系,完善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包含但不限于熟练运用社交电商平台、熟悉线上销售工具的使用、了解网络销售逻辑、熟悉短视频制作等技巧。
与之相对应,企业还需要为此配备足够先进、实用的线上工具,以满足直销员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线上销售与购物需求。跨过技术门槛,是企业转型电商不得不面对的最重要的一步。
秘籍
06产品战略正本清源
很多人感慨一场谁都没有料到的疫情让口罩瞬时成为社会紧缺物资,而紧随其后是生活必需品的短缺。
经此一疫,产品为王的战略应当被再次重视,无论大环境如何变化,被广大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就是企业的立命之本。
从疫情期间消费者购买产品种类来看,企业在日后的发展中的产品战略将面临“两极分化”的情况:一极是无论何时都被消费者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这些商品的销量并不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另一极则是以微商和社交电商为代表早就提出的打造“爆品”战略,以一款或者几款极受欢迎的商品打开市场。
打造爆品杀手锏爆品对企业发展有多重要?如果要列出三种发展前景堪忧的企业类型,分别是没能掌握核心用户、没有互联网流量入口、没有爆品的企业。
很多人对“爆品”的印象还局限于以优异的产品品质带来口碑爆发效应,事实上随着电商经济和网红经济时代到来,一款“爆品”除了产品本身品质加持,还需要围绕它进行话题造势。
比如农夫山泉推出的“梦回故宫,瓶说新语”IP跨界案例,水还是原来的水,包装融入故宫文创设计,摇身一变一举摘得2019年金投赏品牌设计服务类金奖,当然,这不是农夫山泉第一次获得营销类奖项。
《爆品战略》一书归纳出打造爆品战略的“金三角法则”——痛点法则、尖叫法则、爆点法则。其中,痛点法则是做爆品的基础,即告诉企业要找到国民性的风口,存在于大规模饥饿性用户之间的需求,可以通过关键用户数据分析,也可以横向对比(与同行对比)、纵向对比(与自己企业发展时间轴对比),按照不同维度做更深入的挖掘,最终目的是找出真正商品需求市场的痛点。
如果说痛点法则是强调企业站在用户角度寻找商机,那么尖叫法则则是告诉企业要想办法让产品“尖叫”。这种“尖叫”来自高流量、低售价、高口碑、快速迭代,电商时代,口碑直接影响了产品流量,而快速迭代又能确保产品随时紧跟消费潮流、满足消费者需求。
真正打造爆点的方法有三点,第一是拥有一个核心用户群,这个用户群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影响、辐射更大的用户群。简单来说,一款产品能够打动一个核心用户群,那么这款产品就有成为“爆品”的潜质。第二是提升用户参与感,对此,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总结出了“三三法则”,即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和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第三,合理运用事件营销,将营销做成“事件”。
企业在打造“爆品”时,可以参考电商经济、互联网经济的现下流行趋势,比如从2018年开始兴起的国潮、盲盒经济、IP跨界等,都为打造爆品创造了条件。除了前面提到的农夫山泉与故宫的文化跨界,泸州老窖推出香水酒、肯德基尝试炸鸡味唇膏等,都是企图在新兴流行经济中分一杯营销的羹。
所以,选取一款适合被作为爆品推出的产品是基础,围绕该款产品营销造势也很关键。
丰富基础产品线除了以爆品迅速打开市场的品牌,对直销行业而言,为了达成重复消费,通常企业都有足够“生活化”的产品线,日化用品是很多直销、微商企业必备的产品。尤其是在此次疫情大背景下,企业更应意识到基础类消费品的市场更加稳定,无论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何种变化,生活必需品永远不会失去消费者。但是同时,围绕这个市场的竞争又是十分激烈的。除了原有的老牌企业稳稳地占据市场份额,随着电商兴起,人们的购物渠道丰富起来,接触到的新兴品牌也五花八门。
需求稳定型产品逐渐线上化,似乎为所有品牌设置了一条公平的起跑线。企业需要把准市场需求脉博,不断调整、优化原有产品线,可以细分消费者需求,从不同的消费场景入手,细化每一条产品设计,不断打造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推动市场前进。
直销行业一直强调产品为王,因为无论何种销售模式,最核心的商业本质都是销售产品。在市场活跃的情况下,企业的产品序列不够丰富,会丧失很多将消费者吸引进入本企业销售市场的机会,而一旦市场不够活跃,企业则会显得更加被动。所以,那些具备更加丰富的基础消费品产品线的企业,更容易拥有初级消费者,从而吸引这部分消费者进行其他品类产品的消费。
另一方面,扩大产品序列,就不会让企业有“单一产品单打独斗”的情况发生,建立起可持续的、可互补的产品梯队。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时,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后继补给,也有足够的精力应对市场变化。
当然,无论是打造爆品还是扩大基础产品序列,企业销售长虹的基础还是研发、生产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增加产品本身的市场竞争力。
秘籍
07自由经营者税务规划
当早年的离职空姐代购走私案的记忆渐渐退却,随着国家金税三期、四期的推进,以及《电子商务法》的实施,代购、微商、直销、社交电商等自由经营者合规经营和依法纳税的问题,又成为大家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李晓航曾经是一名空姐,离职后,她从2008年夏天开始在淘宝网上销售化妆品,她的货源主要是代购和免税店以客带货方式入境的韩国化妆品。2011年8月31日,因多次携带从韩国免税店购买的化妆品入境而未申报,李晓航从韩国到达首都机场后被抓获,后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被提起公诉。2013年5月,二审终审判决李晓航有期徒刑3年,罚金4万元。
李晓航案之后,代购并未式微,相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代购、微商、社交电商迎来春天,市场规模爆发式增长。据统计2019年社交电商(含微商)市场规模达到3万亿元,从业人数达8000万。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和人员的涌入,国家也逐渐将微商、社交电商等新兴经济纳入监管的范围。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子商务法》,明确了从事个人代购、社交电商、开网店也须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取得相关行政许可,依法纳税。
《电子商务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第十四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依法出具纸质发票或者电子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信息和与纳税有关的信息,并应当提示依照本法第十条规定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电子商务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事实上,不仅是微商、网商、社交电商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以及直销、保险销售人员同样面临征税的情况。2018年12月,财政部发文表示,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也需要按劳务报酬所得计税。
因此,微商、社交电商及其从业者、自由职业者,合规经营,依法纳税,是必然趋势。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合规经营,减轻企业及从业者的税负,才是当务之急。
破解难题微商、社交电商、网红直播等互联网平台,活跃用户量是根本。为留住用户及开拓新用户,互联网电商平台往往需要投入高额的市场营销费用,尤其是采用裂变打发微商、社交电商,其支付给个人的市场营销费用,即行内所称的佣金,可达营业收入的30%以上。但要合规处理推广佣金问题,并非易事。
对平台方来讲,支付给个人的佣金属于劳务报酬,需要履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而且要想支付的佣金能够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还需要取得相应的发票;对取得佣金的电商从业者个人来讲,需要按服务报酬预缴20%个税,次年还得并入个人的综合所得汇缴清算,而且为了配合平台方合规要求,还得到税局代开票。如此复杂繁锁的税务处理,极大降低了平台方与从业者个人合规的意愿。
关于如何解决电商平台难题,本刊专门咨询业内税务专家、广东快商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华少,他说道:“目前解决互联网平台佣金的问题,有三种常见的方法:
第一种是委托代征,由平台与当地税务局签订委托代征协议,由平台方代开发票并按劳务报酬代征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及附加费用后,按期解缴税款入库。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发票和税款征收的问题,但会极大增加平台方的财务工作量,特别是大型平台,给几十万、上百万从业者个人(会员)开票和缴税,并不是件轻松的事;而且个人需要支付较高的税负,次年还有汇算清缴的任务,实际业务中应用的并不多。
第二种是业务众包,即平台方把市场推广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专业公司再把推广任务众包给自由职业个人。这种方法由原来平台方直接对个人支付服务佣金,变成平台方向专业公司支付营销推广费,专业公司向个人支付推广佣金。专业公司给平台方开具发票,并为取得佣金收入的个人比照个体户征税的方式,以较低的税务成本完税。业务众包的方式很好解决了平台方的发票和个人的佣金完税问题,且处理税负成本较低,在实际业务中应用最广泛。
第三种是注册商事经营主体,即要求取得佣金的个人从业者注册成为个体工商户。平台方不再是与自然的个人打交道,而是与具有商事主体资格的个体户发生业务合作关系。这样个体户可以给平台方开具发票,解决平台方佣金税前扣除的问题,也可享受月度收入10万或季度收入30万以内,免征增值税的小微企业优惠。此外,很多地方对个体户的经营所得实行核定征收的征税方式,所以个体户的整体税负是比较低的。但个体户毕竟是商事主体,需要履行工商税务法律程序及后续的财务报账、纳税申报等工作,整体营运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在实际业务中应用也不多。”
但必须指出的是,电商法出台实施后,除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外,电子商务从业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也即通常所说的电商务经营者要持照经营。
上面讲的三种解决电商平台佣金的方式,前两种只是解决了税务问题,并没解决电商法的要求经营主体合规问题。第三种方案既解决税务问题,也解决了电商法要标求经营主体合规问题,故从合规性上讲,它才是最合规的解决方案。
“所幸,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运用‘互联网+税务’的研发成果,开发了快商税平台,解决了个体户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为解决互联网电商平台的难题提供良药。快商税平台可以为个人提供线上个体户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开票发票、纳税申报、财报报送和工商年报等财税服务,并且只收较低的平台服务费,彻底解决微商、社交电商等互联网电商平台和从业者个人合规的难题。”华少谈到电商平台与从业者如何更好合规时,如是说道。
2020年疫情还在弥漫,甚至有席卷全球的态势,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而在困难时期修炼内功,解决自身经营存在税务风险,可以为下一步的腾飞储能。
秘籍
08企业政策风险规避
2019年底,在中国偷偷运作多年的美商捷斯案发。然而其罪名并非“涉传”,而是被定义为“特大跨境电商走私案”。因此,捷斯本质上不是栽倒在大家都有质疑的直销相关《条例》上,而是最根本的产品来源违法。纵观来华发展的外资企业,走到如此地步的是极少数,背后原因显而易见。
自权健事件发生以来,《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以下称“两个《条例》”)的部分内容不符合当今市场发展现状与规律,已是共识。
2019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商务部首次提出,研究开展两个《条例》修订工作是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的重中之重。这表示,两个《条例》的修订已被提上日程。
当下,完善两个《条例》中的直销定义、直销审批、直销监管及罚则,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健全直销企业诚信自律机制等,是监管部门的研究工作。
而在条例修订之前,企业仍然需要符合直销条例的要求,比如在经过国家审批的区域范围销售经过国家审批的直销产品。
一直以来,监管部门对直销企业的督查监管工作,都注重于加强对服务网点及直销产品的监管,避免出现违规经营事件,维护直销市场秩序。在关于直销企业的负面评论中,超出直销产品范围从事直销经营活动以及在已设立服务网点的地区范围外从事直销经营活动占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企业销售保健食品等6类直销产品事先必须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或符合强制性认证、有关标准要求。而扩大直销产品范围,也是多年来行业和市场的呼声。在条例修订被提上日程之际,行业依然要争取获得更大的直销范围审批。
同样,《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招募直销员应当与其签订推销合同,并保证直销员只在其一个分支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已设立服务网点的地区开展直销活动。
直销企业增设服务网点需要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要申请直销区域就要建立省级分支机构,并在所有市级区域都建立符合要求的直销网店,是难以承受的巨大管理成本。
但是,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企业依然需要遵循规定,该建立服务网点的就要建立,避免直销企业跨区域销售现象的发生。
杜绝虚假宣传据了解,2017年以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联合多部门开展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近6万件,货值达30多亿元。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多地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督促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特别提醒特殊食品经营企业要诚信自律,不得借防控疫情之名,借机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不得明示或暗示所经营的特殊食品对新型冠状病毒有免疫、防护功效。
《指南》要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标签区域单独设置警示区,在标签上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用语,将保健食品与药物进行明确区分,提示消费者慎重选用。警示区面积不少于其所在版面的20%。规定印刷字体,提高清晰度。警示用语使用黑体字,让消费者特别是老年人看得更加清楚。
事实上,自百日行动以来,直销行业便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制定了专项整改措施,全面整治夸大虚假宣传。这些措施包括删除自媒体违规文章、注销发布违规信息的账号、立案诉讼打击发布不实或违规信息的账号以及规范经销商的经营行为等。
其中,对各地经销商代表进行规范经营宣导,是重中之重。因为经销商是企业的延伸,是距离市场最近的群体。这就需要持续深化经销商管理和教育,引导市场转变观念及业务行为,诚信自律,规范经营;帮助并推动经销商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到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进行规范经营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也是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以无限极为例,从经销商签署《规范经营承诺书》,到构建经销商全流程管理体系,到将“规范经营责任”列入相关职能的考核指标,责任到人,旨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建立长效机制,以杜绝市场乱象。
而在直销之外,电商行业也有成为虚假宣传新土壤的趋势,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和电商行业的重视。在2019年9月,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中粮我买网、聚美优品、小红书、生活家、顺丰速运、一亩田等9家电商平台共同启动了反欺诈反虚假宣传电商联盟,共同发布《电商联盟食品保健食品反欺诈反虚假宣传公约》,抵制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违规行为,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电商平台的自律规范发展。
严格坚持会议报备无论是教育培训会议还是年会,会议对于直销行业以及保健品行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也进一步导致相关部门加强对各类直销会议的监管。
按照规定,对于含有产品推介、营销方式、计酬制度、加入方式等内容的直销会议(包括但不限于研讨会、激励会、表彰会、产品推介会、业务沟通会、美容或者营养讲座等)及经销商组织的各种会议,要提前向有关部门报备。而随着近年来直销企业年会规模越来越大,有关部门对企业会议(包括年会)规模的人数也有限定。
会议的内容也是监管的重点。比如,为进一步加强直销企业监督管理,规范直销企业合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企业不得以会销形式进行销售。会议的内容不应存在夸大产品功效、夸大奖励回报等欺骗、误导的宣传和推销行为。
此外,还包括加强对直销员招募活动的监管,关注招募主体、招募对象和招募广告内容是否合法,是否以交纳费用或购买商品作为发展直销员的条件;加强对直销培训活动的监管,关注直销培训员是否持证上岗,培训内容和方式是否合法。
2019年5月,浙江省查处了首起集团性、有组织、有策划从事虚假宣传会销活动的案件,对其处以罚款150万元的行政处罚。经查实,自2017年1月开始,浙江盛世红瑞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及各门店以普通电子产品免费体验、科普授课为噱头,以赠送礼品为诱惑,主要向老年人销售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
而由于百日行动,2019年保健品行业的会议大幅度减少。这一方面源自监管力度的加强,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中,要严格坚持会议报备制度,严控大型活动,从严控制会议内容和气氛,不得包含夸大产品功效、夸大奖励制度、贬低同类其他产品等欺骗、误导、虚假的宣传和强制推销行为。
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勇于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把握风控时机受多种因素影响,直销行业容易处于风口浪尖,因此更要做好风险控制,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直销行业的风险事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的退换货、投诉事件,二是媒体的负面舆论。当风险事件出现后,企业一定要尽快解决,让所有事情发展在可控范围之内。
直销行业有着更高的法定标准,因为其本身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更容易陷入退换货风险。一方面,直销产品多为营养保健品和美容护肤品,这类直接用于人体的产品使用效果往往涉及到人群之间复杂的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消费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消费体验,从而引发退换货。
另一方面,直销行业因销售模式导致其消费者和直销员在一定层面上有身份重合现象,当直销员和消费者在直销企业强大的激励机制下,超过自身销售能力和消费能力的囤货现象不可避免地发生。而当所囤积的产品无法消化时,就会产生退换货的要求。
再加上部分直销企业未能对其经销商和直销员尽到应有的管理。比如,一些直销员、经销商和门店只换不退,或者以无质量问题不退,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不退,发票已开不退等理由进行搪塞推诿等情况。这样一来,由退换货引发的投诉事件便多了起来。
所以,这就要求直销企业能依法履行退换货义务,明确退换货流程,保障退换货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消费者,企业可以坚持理性消费引导,通过增设微信、手机移动客户端等线上工具,畅通消费者与公司退换货的途径;对于经销商,从货源、团购订单及市场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避免因囤货带来的退换货问题,同时要监察经销商退换货执行情况;对于超过退换货期限的产品,要求退换货的,公司会同经销商协商解决。
当然,退换货制度和法律规定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是对直销企业的保护。如果消费者脱离“合法”框架提出不合理的甚至是过分的要求,也得不到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而在权健事件发生后,企业对舆情动态更加密切关注。尤其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爆炸”的今天,企业更要转变思想,重视宣传和舆情回应,让舆情的“星星之火”不至于发展到“燎原之势”。
“互联网时代,日新月新我常新。但是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我们不能够坐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固守自己原先的观念,我们要跟上时代。”湖南理曜律师事务所主任、涉传型法律风险管控专家李雪儿说,“有人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但只要法律没有变,规则就没有变。所以,无论直销、电商、微商,都不是法外之地。直销企业应该以产品销售为导向,建立综合的风控系统,这尤其需要企业的董事长、高管引起高度的重视。”
专家表示,许多重大舆情危机反映出的是一种行业瓶颈,但涉事企业如果采取开诚布公的态度,积极面对和回应舆情,通过科学分析研判机制,从而依此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舆情应对策略,既有助于赢得公众的理解,又可能推动问题在更开阔的层面解决。
秘籍
09更为宽松的考核制度
中国直销发展多年来,开放多层次团队计酬的呼声不曾停过。多层次直销模式让参与者通过努力获得不同的收入甚至可以视作一个低门槛的创业机会。
而百日行动过后,国家市场监管部门正着手对直销条例进行修订,其中一个重要的讨论问题便是,到底要不要开放多层次计酬。
法律规定是否会改,还要看国家监管部门的研究和决策。但作为企业来说,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与时俱进、对制度进行修订,无疑变得尤为迫切。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微商、电商和社交电商层出不穷,他们都或多或少借鉴了直销的多层次奖金分配模式。这也是“分享经济”能够成立的原因之一,“分享”是基于产品的销售,而“经济”意味着通过这种分享式销售带来收益。
从直销到微商、社交电商,奖金制度是根基,其精髓就在于通过人际网络组建销售团队,一方面从速度上超越传统的陌生销售拓展方式,另一方面从收入上突破个人收入只与自己销售额度相关的限制。如果没有这套制度,现代直销将无从谈起,甚至现在伴随移动互联网出现的大多数微商和社交电商平台都无法创造奇迹。
那么,当社交电商利用互联网来包装直销的制度,并实现飞速发展之时,直销还能否无动于衷?还能否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在沙子里就安全了呢?从此前云集被罚,到权健事件的发生,可见企业首先应坚决摆脱拉人头嫌疑很重的奖金制度,强调个人销售和重复消费,培养尽量多的消费者。
相比社交电商,直销行业有着极其严苛的业绩考核,既有对每个月的业绩考核,也有归零制度,这些会导致直销员的高淘汰率。事实表明,如今高阵亡率的运作方式已经日趋艰难,企业需要适当地放宽制度,不然不利于当今时代的进人留人。而在这一方面,社交电商相对没那么严苛,更容易转化留存。
在社交电商不断吸收直销人进入的同时,直销企业需要降低最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反哺中间阶层,缩小经营者收入差距,以此巩固阵营。而当销售人员的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缺陷,尤其是让销售人员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便会影响考核制度的有效性和生命力。
尤其在疫情发生后,各行各业经济都受到一定影响。如何以经销商为本,在维护经销商利益的同时,提供成长和发展的后盾,帮助其面对当前的展业困境,是直销和社交电商企业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以安利(中国)为例,在创办人家族和美国总部的全力支持下,公司迅速行动,针对市场最大的痛点和难处,推出八项支持举措,从业务支持、市场拓展、数字化展业、学习培训等方面,全力支持伙伴,共克难关。
所以,在直销行业中,合理的奖金制度能为直销员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公司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而合理的制度应该体现多劳多得的基本属性,也应该考虑人性,以及直销行业团队作战的特点,这样才能留住人才,获得经销商的信任。
传统直销模式通过给人们形成一种“只要努力几年,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的诱惑,吸引人才加入壮大团队。而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企业严苛、“急功近利”的制度,会进一步加剧这种诱惑,甚至改变人才的初心。这种过于急功近利的奖金制度,不仅会影响全社会对直销公司乃至直销行业的看法,更会深层次影响到直销公司高层级销售代表与那些真正参与企业发展、建设的骨干精英的行为。
直销公司在调整奖金制度的时候,需明确的是,吸引更多消费者才是企业的主要目标;而大多数人找上直销公司的初心都是想要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优质产品,向其他人(下线)推销产品也许并不是他们的本心。
|原创声明:本文系《知识经济》原创稿件
|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并标明出处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