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 | 高中生创非遗定制项目 “绣”出公平贸易
“我明天多付给她一点……”“这样不好。我们推广的是‘公平贸易’,要平等地支付给绣娘费用。”
“刺绣山河,边走边爱”小组成员和同学一起在舞台上表演短剧,展现她们在湘西老家寨体验公平贸易项目的经历。这是上海中学2017学年CPS颁奖大会的现场,当天,这一小组摘获了最高奖。目前,她们还创立了相关公益项目,为当地接洽刺绣订单,开展扶贫。
从公平贸易和非遗推广切入社会实践
“她们是苗绣文化的传承者,她们是公平贸易的推动者,三个女孩,怀揣着一颗赤诚之心,走进了隽美如画湘西老家寨,跟随绣娘,一针一线谱写出他们心中绵延的爱。她们致力于公平贸易的推广,给予当地手工艺人平等和尊重,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公平贸易背后,更是一次情感的交流,价值的传递。”这是CPS颁奖大会组委会给予“刺绣山河,边走边爱”小组的颁奖词。
CPS课程是上海中学开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英语“创造”(creativity)、“实践”(practice)、“服务”(service)三个单词首写字母的组合。通过让学生组织一次有创意的活动,实践一次为他人与社会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今年4月,上海中学的高一学生张语孙、柏可卉和樊君儒,组成CPS课程的“刺绣山河,边走边爱”小组,参与到上海乐创益公平贸易发展中心“去远乡学手艺”项目,并与他们展开合作。她们说,因为公平贸易很有意义,而且这一项目既能促进扶贫,又具有文化内涵,能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安排好具体行程后,她们搭乘高铁前往湖南怀化,再乘坐长途汽车,抵达湖南湘西老家寨。
在当地,她们拜访村民,跟随绣娘学习苗绣,探讨扶贫发展话题。老家寨处于苗族文化保护区。在村庄里,“苗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由老家寨的妇女传承着,可因为年轻人流失、手艺难传承等原因,并不能使这门手艺发扬光大,作为村民改善生活的一个重要来源。
理解公平贸易本质创立定制扶贫项目
这次湘西之行使同学们对公平贸易深有感触。活动中,张语孙和樊君儒住在绣娘龙婆婆家里。张语孙请龙婆婆在衣服上绣了一个图案。到当天晚上10点左右,她和同学准备睡觉时,听见帘幕外传来了均匀的呼吸声,原来龙婆婆面对着灯光,手中的绣针还紧紧捏在手中,可是却耷拉着脑袋,睡着了。
看到这一幕的张语孙想多为龙婆婆支付一些费用,可这样就违背了公平贸易的初衷。于是她按照时间计算,龙婆婆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绣到晚上11点,中间大概有两个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劳动时间共计约7个小时,而按照每小时12.5元的湘西最低工资标准来计算,一共为87.5元。
也正是因为这一幕,让张语孙对龙婆婆很是心疼。龙婆婆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一个六岁的孙子,龙婆婆凭着政府发放的补贴很难独自将他抚养长大,大部分经济收入都要依靠替人们制作绣品来赚取。
回到上海后,“刺绣山河,边走边爱”项目组希望能够为当地绣娘提供刺绣订单,协助当地创造生计就业。这一计划已经作为3H社团的公益项目在上海中学首创试行。
参与者可以选择一件棉麻质地的衣服,联系社团负责人并预付以六小时计算的手工费和往返快递费。随后由社团负责人收集服装,拍照记录,并将衣服寄出到苗寨,等1-2个月左右刺绣完工后,由绣娘将服装寄回给社团负责人,社团负责人则根据记录发放服装,并公布项目财务信息。
“‘公平贸易’不仅给予了劳动者合理的价格,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能让劳动者家庭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作为3H社团负责人的张语孙表示,希望刺绣定制项目能够作为社团的传统项目一直推广下去,持续开展。
文:陆安怡
摄影:黄玲童
原创插图: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