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中国丨叶一剑:从大西安到新长安
西安不应是战略的跟随者
要站在东方文化复兴的角度
并通过自己的实践
完成中国故事的创设和对外表达
欢迎收看第三十四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39zwyp8h&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间”的研究态度,践行行走、思考、写作、阅读、对话“五位一体”的治学路径,对区域经济、城市、建筑、商业与文旅等领域进行持续追踪,以实现对时代变革的记录和思考。
附文字版:
最近关于西安的讨论,依然很火爆。而在西安的内部,也在尝试开始对于西安,或者大西安的建设的战略定位进行新一轮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王军先生提出,重新定义西安:中国城市元典。在给出这个定位的时候,也是他这么多年一直持续地思考的:西安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当中、中国的城镇化格局当中、中国新的开发战略当中,西安这个城市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一个角色,或者西安这个城市,它能够给予中国城市和全球的城市化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在近一年来,从西咸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后,我们看到,无论是从陕西省层面,还是西安层面,都开始对于西安的建设有一系列的动作,这些动作使得这个地区在全国的舆论场里面,获得持续的高强度关注。比如,它的招商引资,以及西咸新区交给西安市来托管,还包括环境治理,反腐,等等。
这样的话,使得西安这个城市,让大家突然感觉到,动作频频。我想,在这种情况之下,今天我们再去讨论西安的时候,应该到了一个战略务虚的时候了,就是我们对于一个地区,包括西安在内,和其它地区,它在今天这样的一个经济水平或者发展阶段,到底应该做什么事。
第二,大家都在谈创新创业,将来对于西安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的转型,一是从外部引进更多的资本和产业,内部则通过激励本地的创新创业来完成产业结构调整。
除此以外,下一步应该开始拼自己的特色,特色主要来自于文化特色,是基于本地独特的文化来建构城市的独特性,和区域发展的独特性。
西安和其他城市相比,区别在哪里,这也是我们现在说的,或者王军先生提的:“中国城市元典”。我觉得,其背后有一个最大的价值就是,它改变了以前我们思考西安这个城市的视野。以前的时候,我们总是说,西安不管怎么样,再怎么厚重,它都是中国的一部分,它对于中国引领性的思考,我觉得是不够的。
如今,如果我们想寻找西安这个城市的独特价值的话,就必须要在视野上超越原来依附于,或者跟随于国家战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西安这个城市来讲,它的历史的厚重足以能够给中国当下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的转型提供一个独特的价值。
为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在今年的年初,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的国际高峰会议,当时我就提了一个观点,我觉得这个会议应该到西安去举办。比如,东盟博览会、北亚博览会、中阿博览会,等等。最后都演变成国家战略级层面的一些平台和载体,最终的时候不单落在了地方。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地方来驱动的。
我想,对于“一带一路”,西安应该有这样的一个担当,和战略的意识,要更多的去引领“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比如,在大西安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密切地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之间进行互动,然后去创新和引领落地,而不是一味地跟随。
所以,这也是我们提出“新长安”的概念。我们对于西安这个城市的战略认知的维度,发生了改变,它不仅仅是一个战略的跟随者,而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地方实践,带动创新性的创设一些中国故事对外的表达,中国与国外的合作,中国对于今天的全球的政经秩序、文化秩序的一些贡献。
这可能是西安,区别于其他地方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天提出来,大西安的建设不应该停留在推动关中城市群,或者整个陕西省域经济的发展层面去思考。而应该从一开始,至少要站在中国的或者东方文化复兴的角度,或者中国在全球的最新治理秩序里面的制度贡献的提升的层面去思考这个地区的建设。反过来,如果有了这些思考以后,我们再看这个地区的物理空间的营造,以及产业结构、文化定位、城市的表述,也就完全不一样了,城市才能获得根本性的转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