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塘大讲堂丨宋海全:为什么袁家村是不可复制的?
文丨宋海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
近年来,袁家村在全国的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据说年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年收入10亿元。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乡村综合体、乡村振兴等时代政治经济主流话语体系下,在各地竞相发展“旅游+”和全域旅游成为热词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经营业主、政府官员纷纷组团去学习。袁家村的领导班子迅速总结袁家村经验,开发系列培训课程,向前来学习的人员收取培训和讲解费,当然,费用都不低。
我对袁家村关注很久,也算是对很多表面的旅游现象和组织形式比较了解。有幸参加一个全国培训班,两天两夜待在袁家村听讲座、搞调研、细体验,对袁家村现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像所有参训的学员一样,我对袁家村的成功经验也一度顶礼膜拜,认为支部书记郭占武是神一样的存在。在讨论中,大家纷纷表示,学成归去,一定要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和项目建设中认真借鉴袁家村经验,发扬郭占武精神,大干一场,成就一番事业。
诚然,袁家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成功者,郭占武是袁家村旅游发展的操盘手、设计师、组织者和灵魂人物。但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袁家村的10年发展之路,是在不断试错的基础上艰难地走到今天的,其成功的背后,有很多教训我们并不知晓,有很多特殊情况我们并不具备,如果一味地模仿学习,或将给我们的项目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伤害,我称之为学习照搬袁家村模式的“陷阱”。更何况,如果仔细分析袁家村的存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其自身也潜在着很多的风险,这是在袁家村下一阶段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
袁家村
1
不可复制的袁家村
袁家村的旅游产业合作方式,是以产品化对农民再组织,以合作社对利益再分配,农民和社员入股坚持“全民参与,入股自愿,钱少先入,钱多后入,照顾小户,限制大户,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这一套制度,对村民和外来商户有强而有力的约束力,是袁家村对外宣传的核心机制。
但也要注意到,这一具有鲜明的计划经济印记和浓郁的共产主义情操的制度设计,和现在哪怕是在乡村都已经被普遍接受的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还是有一些不匹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合作社模式在全国也不是新鲜事物,但鲜有成功如袁家村的实例,其背后原因,固然有技术操作层面的问题,但根子上还是历史和现实情况的差异。
在袁家村的合作社模式中,村集体、村民和外来商户三个主体都具有特殊性,其他很多地方和项目不具有袁家村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盲目模仿其制度的设置,容易掉入陷阱。具体包括如下:
首先,袁家村的村级组织方式在现阶段内不易复制。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书记郭裕禄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该村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在全国乡村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田下户的大潮中,袁家村却先人一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集体经济为背景,带领全体村民在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淘得第一桶金,而一发而不可收,迅速成为全国“小康村”。
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威信得到彰显,对村民的凝聚力无以复加。这是袁家村合作社成功的组织优势。
但其他地区的村支部、村委会,这二十年来,很多都是忙于向村民收取各种农税、三交、三提五统,强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等等。此外,不免在有些工作进展中简单粗暴,与民争利,结果是乡村凋敝,导致农民和村支部、村委会形成了对立,村支部和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差。要想依靠这样的村两委去组织和带动群众,成立合作社发展经济,难度极大。
袁家村的群众基础扎实
其次,袁家村良好的群众基础不易复制。在袁家村发展的过程中,其成功背后的鲜明底色是群众带来的信任感和向心力。二十多年来群众始终在村两委的带领和安排下生产生活,其对组织的信任度、依赖感水到渠成。这样的群众好组织、好引导、好管理,这是袁家村合作社模式得以成功的群众基础。
但全国其他村庄的农民,却在联产承包的大潮中单干,农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吃饱饭的基础上,纷纷涌入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特别是2005年国家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民成为只须遵守基本法律外不再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的群体。
毋庸讳言,农民群体、农民工群体是当代社会最自由的群体,最具有自由意识的群体。其对约束和合作具有强烈的反感,其合作意识和契约精神较差,这样的群体形成合作社,组织起来难,利益分配难,按规操作难,这也是全国很多合作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后,袁家村的村集体利益至上。袁家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村集体主导、以村民为主体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在游客市场已然形成的前提下,外来商户要进入袁家村市场,必须服从村集体的安排,必须照顾本村村民的利益,必须分享其在袁家村的既得利益,否则寸步难行。这是袁家村成立合作社的业主基础。
但其它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却要依靠外来业主带来新项目,带来新观念,带来新发展。在业主进入之初,利益收益尚未形成,提出与老百姓分享市场成果极不现实。在市场效益形成以后要求业主分享,业主也很难做到心甘情愿。袁家村的业主是靠袁家村的平台发展,其他村集体和老百姓是靠引进的业主发展,其主客关系与袁家村也不一样,这也是很多靠业主带动发展的合作社运行困难重重的原因。
以村集体主导、以村民为主的发展模式(宋海全 摄)
2
你学不到的郭占武
在袁家村培训和学习,能见到郭占武本人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在袁家村,不论村干部、老百姓和业主,出言必称郭书记。他们说袁家村旅游发展的一砖一瓦,一业一房,都是郭占武现场一手一脚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中没有旅游行业所说的策划、规划、设计、运营和营销团队。
郭占武带领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甚至到了“神”化的地步。对每一个学习者而言,政府官员能从郭占武身上找到先进共产党员的影子,市场业主能从郭占武身上找到梦想中的操盘手楷模,无论是政府和市场,对于郭占武的崇拜和学习,理由都十分充分。但仔细分析郭占武成功的背后,有很多东西也是大家学不到的。
第一,郭占武的政治背景学不到。袁家村的老支书郭裕禄是全国先进典型,袁家村的村名是华国锋同志题写,郭占武从父亲手中接过支部书记的接力棒,在咸阳市、礼泉县和烟霞镇都是具有极强的政治影响力,其对上的协调能力、对资源的调控能力、市场的影响能力,是其他村支部书记永远学不到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村支部书记空有一腔热血,想干事,想干成事,但想见一个县上的局长,县长汇报工作,平等交流,获得支持却十分困难。即使见了,也只能得到场面上、口头上的一些表态,需获取实质性的支持几乎不可能,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
第二,郭占武的情怀和素质学不到。郭占武的成长过程,正好和父亲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转型工业的过程重叠,老一辈共产党员一心为公,艰苦奋斗的精神耳濡目染,在郭占武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诚如郭占武在我们培训班上所讲:“情怀这个词已经被讲滥了,但唯情怀难以成事,无情怀不能成事。”其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的情怀扑面而来。
袁家村村支部书记郭占武
郭占武回村带领群众创业时,已经阅历丰富、能力突出、事业有成、家底殷实。袁家村虽然企业相继倒闭,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市场经济过程中积累的底子还在。所以在村上事业发展之初,他完全可以不计个人报酬,完全可以大公无私。但是其他村的支部书记却很难做到,他们工资收入低,无暇发展个人产业,一家老小要自己负责,要想做到不与民争利,一心为公十分困难。
第三,郭占武的团队学不到。正是因为郭占武特殊的政治背景和个人经历,使袁家村发展过程中可以整合各种资源和人才。虽然宣传的全过程、全产业链都是郭占武亲自操盘,但旅游产业发展何其复杂,没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培训的过程中,大学退休教师宰建伟,负责设计、运营的谷文卓以及参与经营的外来业主,在介绍袁家村经验和做法的过程中,无不透露出专业的智慧。
可以肯定地讲,郭占武的背后,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相当智慧的团队在支撑,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和郭占武一样能干,在项目运营的过程中可以全能地解决现有问题,还是要多听专家的意见。
当然,纵然袁家村和郭占武有很多不可复制性,袁家村的旅游发展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发展到今天的袁家村旅游,也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风险。比如食品安全的风险。
袁家村小吃街
袁家村的IP核心,不是关中印象体验地,而是关中小吃体验地。现在一提到袁家村,首先想到的是小吃一条街,游走在小吃一条街,随处可见“农民捍卫食品安全”的主题口号,随处可见业主赌咒发誓原材料安全的告示。食品安全,成为袁家村小吃的核心吸引力。
近年来,袁家村按照以“三产促二产强一户”的思路,分别在西安银泰中心、赛格等CBD先后布局了8家小吃店,已经开张的5家店每天一座难求,生意火爆,每天每店的接待量高达数千人。
袁家村城市店
当然,在每一家城市店,“农民捍卫食品安全”的标识仍然醒目可见,在对食品安全的解读中,袁家村定位的原生态,和有国家标准的有机概念区分开来。在食材的来源上,宣传的是袁家村和附近村民种植。但从生产量和消费量对比来看,现有袁家村小吃店的食材需求量,恐怕整个烟霞镇都供应不上。
其食材的供应区域被扩大。食材的种植和养殖,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食材的品质和安全,管控链条和时间较长,其他村庄的老百姓对农产品质量的认可远非袁家村的老百姓和业主可比,哪一个环节出问题,将会引来轩然大波,对袁家村的核心IP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引起多米诺效应而导致袁家村产业链条的全面毁灭。
在我看来,这是试图全盘学习和甚至照搬袁家村模式的团队要尤其注意的,也是现在的袁家村运营团队需要给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领域,对此,我们可以静观其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