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法学毕业生签约平均工资5545元,为何法学连续6年被评为“最没用的专业”?

2017-05-31 法律读品

来源:智联招聘、上海市教委、文汇报。“法律读品”投稿邮箱:89189002@qq.com


2017届毕业生已经涌入了就业市场,面对795万人的历史新高,87.8%毕业生认为今年就业难度很大,近三成毕业生毕业去向没有着落。


法学、工学和医学实际签约月薪较高



智联招聘《2017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今年法学、工学、医学的实际签约月薪较高,平均值分别是5545元、4512元、4500元,同去年相比,平均实际签约月薪均有所下降。教育学、农学的实际签约月薪偏低,分别为3258元和3184元。


法学专业:连续6年被评为最没用的专业


2013年1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2013年25号),决定从2014年起,高校要编制和发布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教育部门及各机构对部分专业亮起“红牌”


2014年10月,教育部通过其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布了2012年和2013年低就业率本科专业的“黑名单”,食品卫生与营养学、生物科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动画、表演等榜上有名。该名单还根据地域性差异,细致罗列了分省就业市场情况,综合上榜数频率最高的专业与全国榜单重合度较高。


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以来,已经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广泛参考。该榜单中“红牌”专业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月收入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属于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仅次于红牌,“绿牌”则与红牌相反,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造成一些专业“没用”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一方面应届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岗位,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反映的是全国本专业的总体状态。


本科最没用的10大专业


先来看看最近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把哪些本科专业列为红牌专业?小编特地整理如下:




2015年本科红牌专业:


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


2014年本科红牌专业:


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


2013年本科红牌专业: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美术学。


2012年本科红牌专业: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1年本科红牌专业: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2010年本科红牌专业:


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


根据2010年-2015年6年间各专业被列为“红牌”的次数,我们统计出大学本科最没用的10大专业如下:



高职高专最没用的10大专业


最近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把哪些高职高专的专业列为红牌?


2015年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初等教育、投资与理财、应用日语、国际金融。


2014年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法律事务、语文教育、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生物技术及应用、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


2013年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


2012年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2011年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2010年高职高专红牌专业:


临床医学、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经济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


根据2010至2015年6年间各专业被列为“红牌”的次数,我们统计出高职高专最没用的10大专业如下:



历年专业“红黄牌”变动分析


2011年的预警榜与前一年相比,“红牌”专业从类目到排序均一模一样;2015年的榜单则较上一年度的榜单变动最大,生物技术、动画两个专业退出“红牌”序列,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及音乐表演首度上榜。


山东大学2013级英语专业的卢馨迪同学捕捉到了这些改变。让她感到开心的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在2014年的榜单中“由红转黄”。“刚入学的时候知道自己学的是‘红牌’专业,特别后悔,简直想退学重考了。”卢馨迪说,作为外语类保送生,她不能转入非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学习,看到英语专业从2014年开始成了“黄牌”专业,就业前景相对有所改善,她才稍微放下心。


记者分析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发现,“绿牌”专业每年均有较大变化,但基本均为工科专业,而“红牌”专业较为“稳定”,变化不大。


麦可思研究院的专家马妍这样解释榜单变化的原因:一方面与社会经济的总体情况是相关的,其次是国家政策对于产业、行业的影响,还有就是该专业总体的开设数量,是否出现某专业开设过于密集的情况,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她同时说,三类专业没有具体的边界,但是有些“红牌”专业表现出“持续性”。


冷门专业难找对口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解释道:“不好就业的专业分两类,一类是毕业生数量严重过剩,大规模扩招、扩建导致其成为‘红牌’专业;第二类要看其学科的属性,比如哲学、历史学,这些专业本身比较小众。


在记者进行的走访中也发现,多数受访者认为“就业难”的专业是哲学专业。然而记者发现,哲学专业并不在“红牌”专业榜上,仅在教育部统计的浙江省就业率较低专业中出现过一次。


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关经理周悦介绍:“冷门专业多指毕业生规模非常小、涉及的院校数量也非常少的专业,这类专业我们通常不会纳入三类专业计算。但公众也应予以关注。”


湖北某以理工科见长的院校2012级哲学专业的李梦琪,对未来的发展一直很迷茫,她实在想不出什么就业方向是和她的专业对口的。大连工业大学2009级数字媒体专业的谭雪同学也说:“我的同学中没有一个找到对口工作的,干什么的都有,卖家具、进银行、做淘宝、卖衣服,反正目前没有成功进入设计行业的。”


智联招聘《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从已签约的学生处调研得出,近四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对口。相比之下,工学专业、医学及管理学,因其知识实用性较高及行业排他性较强,就业对口率均在60%以上。


以被称为“万金油专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记者发现,在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发布的数据中,该专业在“2014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中排名第8,就业和专业相关率仅为45%。爱拼网《各专业就业前景报告》显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很广”,“教育/培训/科研”、“金融/投资”、“房地产/建筑”、“影视/传媒/出版”均在列,具体职位包括销售代表、销售行政专员/助理、客户服务专员/助理等。


连年预警为何拖不垮法学专业


连续七八年吃到教育部门发出的“黄牌警告”,几乎年年都逃不过专业预警的“魔咒”,法学到底还算不算好专业? 那些钟情于人文社科类的年轻学生,今后是否应该慎选法学了?


今年,上海高招本科普通批投档线公布那天,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专门留意了一下自家的分数线:和往年相比,华政今年的文理科投档线非但没“跌”,还稳中有升。


国家权威部门今年发布的一则统计数据,目前在国内几大老牌政法院校的掌门人中流传很广:我国执业律师目前有27万多人,其中,精通外语且精熟国际经济贸易法的律师只有3000人;能代表中国企业到国际上打“反不正当竞争、反倾销”和涉外“一般保护、特别保护”(俗称“两反两保”)官司的律师只有50人;能到WTO上诉机构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代理争端诉讼案的律师只有数位。


一头是专业亮黄灯,一头是法学专业人才缺口大,在叶青看来,两者不矛盾。“法学和很多理工科专业是不同的,有其特殊性。法学专业办得好不好,绝不是就业率一个数字所能反映的。”近日,叶青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法院招人不像工厂招人,从来都是“好中选优”“优中选精”


几乎每一年,教育主管部门发布专业预警榜单,法学被“点名”后,像华政这类大多数专业都沾“法”的院校总要站出来,拿一揽子数据“说话”。每年超过95%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50%的司法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虽说“危机公关”不得不做,但资深的法学教授们都知道,光凭几个简单的数字,无法完全呈现一所法学院或政法大学的办学质量。关于法学,公众有必要知道更多。


“法院进人和工厂招人完全不同。一个公司业务好了,可以一年招几百个员工。而和法学专业对口的公检法等机关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宪法规定一个行政区划内只能设一家法院一家检察院,绝对不会因为法学专业毕业生哪年多了就会跟着多设几家。”叶青说,这也就是公众所看到的法学毕业生就业竞争相对激烈的原因所在。因为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招人标准不是合格者上,而是“好中选优”、“优中选精”。


比如,被称为“天下第一考”、近年平均通过率在10%-20%之间徘徊的司法职业资格考试,仅仅是司法从业者的职业门槛———千辛万苦跨过这道门,要跻身“好中选优”的司法队伍,还要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此外,无论是华政还是其他一些高校的法学院,这两年,法学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已经出现了多元化。除了公检法、律所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各种企业都在向法科毕业生递橄榄枝。从起草合同文书到品牌管理、保护知识产权等,很多非讼诉领域都在大量吸纳法学专业人才。


“但是在就业率的统计中,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很多新兴行业和领域的新岗位并没有被列入统计,或作为专业不对口的数据来加以简单处理。”在叶青看来,法学专业和诸多应用型的理工科专业有本质的区别,人才培养周期相对比较长,加上特定的职业环境,这些都决定了用一把简单的就业率标尺来考核一所法学院的办学绩效,这种做法是不妥的。


同为法学专业,不同的院校培养水平差距太大


目前,全国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达700多所。说到人才培养现状,叶青坦言,不同的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差距太大,粗放式的法学教育已经被贴上了“就业难”、“产销不对路”的标签,这是事实。


叶青专攻刑事诉讼法,而他在和同行交流中曾发现,有些高校的法学院,诉讼法只聘了一位教师在讲课。“诉讼法里,有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三门主课。让一人三肩挑,这就是典型的师资不足。”


不仅一些不具备基础师资条件的院校都在开办法学专业,“泥沙俱下”,而且作为华政的掌门人,叶青也成为法学专业泛滥的“受害者”。因为,有些院校但凡要新开法学专业,首先就想到引进若干名学科带头人,而挖人的首选单位就是老牌的政法类院校。如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削峰填谷”——新开张的终因力量薄弱没建成“高地”,而老牌院校的相关师资和教学科研力量倒被摊薄了。


叶青介绍,不同办学层次的院校和高校法学院,目前在人才培养上也正在形成分水岭。“办学质量相对高的院校和法学院,眼下思考的是创新机制,培养行业期待的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院校,现在要考虑的是今后如何生存,也就是关停并转的问题。”实际上,包括叶青在内,很多业界专家都预言,明年即将全面实施的司法考试“新政”,将会成为加剧法学专业大洗牌的导火索。


法学教育将回归精英化,“大洗牌”后只有精英院校留下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司法考试制度将调整为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后的法律职业资格考对报考者的专业门槛提出要求,只向法学专业毕业生和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定年限的人员开放,非法学类将不得报考。


在叶青看来,新实施的法律职业资格考,无疑是对外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法律的职业门槛今后会越来越高。关于这一点,业内其实早就有共识。比如,上海启动的司法改革,“员额制”就是一个关键词。司法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后,33%的法官和检察官将由那些公认的具有较高水平和能力的司法精英组成。


与之呼应,未来的法学教育也会向职业化教育和精英化教育回归。而在这一方面,韩国的法学教育发展进程就是一个可借鉴的对象。


2007年韩国实施法科大学院制度改革,通过促进法学教育及司法考试的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法官行业的准入门槛。当时的韩国也把法学专业作为参加司法考试的基准门槛,而这一改革后来很快引发韩国高校法学专业的“优胜劣汰”。改革前韩国有约60所院校开设法学专业,改革后则只剩下了不到20所。


“韩国已经经历的,我们正在经历。”叶青说,今后,只有办学质量过硬的精英院校,或在研究细分领域有专长的大学法学院,才能在“大洗牌”中站稳脚跟、走出上扬的发展轨迹。显然,前方“高能预警”的根本不是法学专业,而是部分不符合行业要求和社会期待的人才培养“小作坊”。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