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佛性本具恒不慢众的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菩萨(梵文Sadāparibhūta)是一位恒常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普礼一切未来诸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常”即永远,“常不轻”即永不轻慢任何众生。常不轻菩萨以其对一切众生平等无二的谦卑闻名,其忍辱之行德如水之就下,以涓涓细流润泽众生心地。
敬礼众生常不轻,释尊因地植德本
妙法莲华经 · 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
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
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狮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
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
天人龙神、 所共供养。
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著于法。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
诸著法众,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时四部众, 著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
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
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常不轻菩萨的事迹是释迦牟尼佛往昔于因地的本生经历,见于《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世尊于法华会上向得大势菩萨(即大势至菩萨)开示了常不轻菩萨的行德:在无量阿僧祇劫前,威音王如来及其正法长久住世。进入像法时期后,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这时有一位菩萨比丘,谦虚恭敬,每逢见到佛教四种弟子,都恭敬礼拜并赞叹说:“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尔时四众中有不清净者心被嗔恚染污,便以恶口辱骂菩萨:“你这无智比丘从哪里来?自言‘我不轻汝’,还为我们授记当得作佛。我们不需要这种虚妄的授记。”这样经过了很多年,菩萨常遭辱骂乃至殴打,心中却丝毫不起嗔恚,仍坚持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此因缘,诸增上慢四众名之曰“常不轻”。经云:
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花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究竟佛慧。
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
最初威音王如来既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
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
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
“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
“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
“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过去有佛,号威音王,神智无量,将导一切,天人龙神,所共供养。是佛灭后,法欲尽时,有一菩萨,名常不轻。诸四众,计着于法。不轻菩萨,往到其所,而语之言:“我不轻汝,汝等行道,皆当作佛。”
诸人闻已,轻毁骂詈;不轻菩萨,能忍受之。其罪毕已,临命终时,得闻此经,六根清净。神通力故,增益寿命,复为诸人,广说是经。诸着法众,皆蒙菩萨,教化成就,令住佛道。不轻命终,值无数佛,说是经故,得无量福,渐具功德,疾成佛道。
彼时不轻,则我身是。时四部众,着法之者,闻不轻言:“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值无数佛。此会菩萨,五百之众,并及四部,清信士女,今于我前,听法者是。我于前世,劝是诸人,听受斯经,第一之法。开示教人,令住涅槃,世世受持,如是经典。亿亿万劫,至不可议,时乃得闻,是法华经。亿亿万劫,至不可议,诸佛世尊、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于佛灭后,闻如是经,勿生疑惑。应当一心、广说此经,世世值佛,疾成佛道。
常不轻菩萨临命终时,罪障消尽,得见威音王如来为说法华经,悉皆受持。虽然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由信行功德,顿时六根清净、寿命增长,其后广说《法华》。先前怀增上慢之四众见常不轻菩萨得大神通,悉皆信服,随学佛法。
常不轻菩萨命终之后,复于无量佛所植众德本,说《法华经》,功德成就。此常不轻菩萨,即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而诸增上慢四众,因为嗔恚轻贱常不轻菩萨的缘故,于二百亿劫中不得值遇佛、法、僧三宝,于千劫中堕于阿鼻地狱。其罪毕后,复得值遇常不轻菩萨,从其教化修习佛法。
久远发心威音佛,无量僧祇恒精进
常不轻菩萨处于最初威音王如来灭后之世,常行不轻之行。威音王如来,又名寂趣音王佛,号为空劫第一尊。或云此佛为《常不轻菩萨品》归古的一尊。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其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
常不轻菩萨已于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直至其临命终时,罪业消灭,于虚空中闻威音王佛演说《法华经》,六根得以清净,寿增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并在这长久的生命历程中心常精进、毫无懈怠,恒为众生演说《法华经》、使诸增上慢四众得大利益。
威音王佛教法灭尽后,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常不轻菩萨于此等佛世长劫如一日,不改初心,修尊重行、广演法华。命终之后,复得值遇二千亿佛,名日月灯明如来,并在其长久住世期间继续演说《法华经》。又以此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如来,依旧于此佛世于《法华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无量佛出世的漫漫长劫中,常不轻菩萨一生又一生地历经无量尊佛出世。每一尊佛出世的时候,他都受持读诵演说《法华经》。菩萨恒心如一、勤修梵行、广演是经、从未移易。这样的不忘初心、这样的身体力行、这样的无量劫如一日,在今天的凡夫众生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众生佛性本具足,普礼一切未来佛
经云,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此是菩萨专行恭敬礼拜、尊重赞叹之法门,恒常深信、忆持、宣说“一切众生皆当成佛”之义。
常不轻菩萨因明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定当作佛,故远离憍慢,柔和忍辱,始虽被人打骂,终必为人敬信归仰。如憨山大师所言“唯以平等佛慧教化众生,乃至多遭毁辱,绝无一念疲厌之心”。
“常不轻”名号之意蕴,智者大师于《妙法莲华经文句》中云,“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身立不轻之行,口宣不轻之教,人作不轻之目”。
内怀不轻之解,指菩萨深知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就佛道,故不敢轻之。外敬不轻之境,指持此解历人,彼亦如此。因敬此境,故身立不轻之行,远见佛教四众,辙礼拜赞叹,遭受詈骂亦不生嗔恚。口宣不轻之教,即常宣说“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等不轻之语,即便被杖木瓦石击打犹不改易。
众生正因具足佛性,菩萨以身业(恒常顶礼)、口业(恒常赞叹)、意业(内怀信解)而度化众生,故号“常不轻”。
常不轻菩萨对一切四众弟子恭敬礼拜,并且唱言“我不轻汝,汝等皆当作佛”,世亲论师谓之曰“菩萨授记”,是《法华经》六处授记中唯一一次不由佛陀、而由菩萨作的授记。这次授记的意义也最为特别,直接揭示宣说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当作佛的甚深法义。
面对增上慢比丘不信怀疑、甚至毁谤辱骂大乘佛法,包括像诽谤《妙法莲华经》的,菩萨仍坚定地赞叹礼敬,深信他们将来一定能成佛,现前就是菩萨行者。这些众生虽然心不清净、一时为烦恼所覆弊,不知、不见、不生信心、不能证得,心生嗔恚而恶口詈骂、乃至拒绝此授记,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其真如佛性依旧如如不动。常不轻菩萨深明此理,故而不惜身命,于凡愚中广说是语。
大乘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乃至“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因为皆具佛性的缘故,所以一切众生无非无上菩提法器,能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莲花为日所照,无不开敷,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即便提婆达多这样行诸恶行者,佛陀都于《法华经》中授记他将于无数岁月后成佛。此佛性虽然暂时为诸烦恼所覆弊、不能得见,但终当俱离无量烦恼、众魔、恶业,如坏水瓶。众生佛性平等无差,犹如种子,只要值遇法雨浸润,悉得发生。
故《宗镜录》云:“约常住、随缘而分二种佛性。一常住义。经云‘其药本味,停留山中’,如常不轻菩萨,敬四众等,以此佛性混烦恼而不污,显菩提而不净,以常住不变故,所以菩萨不敢轻一小众生,以佛性不坏故。”
又如《翻译名义集》云,“问:何缘不轻比丘,普礼四众?荆溪释曰:菩萨化缘,法无一准,唯利是务,故设斯仪,是众生理,与果理等。故礼生礼佛,其源不殊,欲令众生,生慕果愿。果愿者何?我等但理,彼尚故礼,况证果理,而不尊高……又云: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岂非击我?令修圆因,此约现在顺从者也。”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马祖道一禅师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真如自性本来清净、本自具足、不变异、无分别,凡夫皆执我见故取相分别。只要放下分别心,不造作趣向,即可照见本性。故常不轻菩萨在一切众生显现的无明烦恼行相中安住自心,对于他人的詈骂、殴打一味平怀而视,不怀任何嗔恨,常怀尊重礼敬众生的大恭敬心、大慈悲心,恭敬礼拜赞叹大众,更不断启发众生。人人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
莲池大师赞叹常不轻菩萨云:“此大乘菩萨之用心也。不轻细流,所以沧海成其深;不轻土壤,所以泰华成其高;不轻凡庶,圣人所以成其德。轻世傲物,世之贤者不为,而况号为菩萨者耶。”
《入中论》云:“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善巧深广诸士夫,渐次当得极喜地。”法尊法师释曰:“能恭敬诸菩萨,于能如法宣说胜义真实教之大菩萨,知应恭敬故,不见自身有可憍故。如释迦往昔作常不轻菩萨,见一切人皆礼拜,谓‘汝是当来之佛,亦是为我圆满成佛资粮者’。又既发心利益众生,当自视为众生公仆,复何诤斗嫉妒之有?故常能恭敬。若真法器,善解空性,应有如上功德也。”
所以,能恭敬一切众生不生轻慢,绝非小心所使,亦非乡愿所成,法尊法师“善解空性”一语道出菩萨甚深智慧——常不轻菩萨之行是“佛法界观”——“观一切众生决定作佛,触境逢缘,恒作佛法界观。由眼所见无非佛色,耳所闻无非佛声,鼻所嗅无非佛香,舌所宣无非佛号,身所触无非佛境,意所缘无非佛法,故得六根清净,三障圆转。”
不忍令速堕恶趣,嗔恚过失忍功德
常不轻菩萨行菩萨道时,修忍辱尊重行,对一切四众尊重恭敬、顶礼赞叹,即便殴打詈骂仍不改其心。正如印光大师所言:“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菩萨能发大心,普礼一切众生,面对凌辱逆境不著相。正是因为这种基于法性观照的忍辱精神,使往昔的常不轻菩萨究竟成佛。
佛陀在《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为极恶之人授记,以提婆达多为善知识,并开示云,“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提婆达多为佛陀修行制造了种种恶缘障碍,反成佛陀修行的逆增上缘,使佛陀得以更快地成就。常不轻菩萨遭遇增上轻慢的恶缘时,同样不将其处理成为逆境,仍坚定地赞叹礼敬他们,反而种下不可思议的成佛善因。
《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明示了敬信忍辱者与非毁嗔恨者的果报,即是恭敬忍辱得清净、增上轻慢堕阿鼻。常不轻菩萨因常行忍辱赞叹的功德利益,于命终时罪业清净,得闻威音王佛虚空说法,六根清净,寿命延长,获得种种神通,得以继续宣说大乘佛法。
诸增上慢者目中无人、狂妄傲慢,时常轻贱、甚至污蔑、殴打常不轻菩萨,“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他们虽然也具有终不泯灭的佛性,但成佛的道路遭遇重重阻碍,成佛的过程和时间非常久远,于千劫在阿鼻地狱受大苦报,二百亿劫不能值遇佛、法、僧三宝,此后复得随常不轻菩萨修学,直至法华会上得不退转。此次法华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和尼思佛等五百优婆塞,就是当时戏称、侮辱常不轻菩萨的增上慢者。嗔恨非毁者所召感之果报,十分惨烈。
“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嗔是自毁功德最狠的招。凡是对逆境的执著都是嗔。《入中论》云,“若有嗔恚诸佛子,百劫所修施戒福,一刹那顷能顿坏,故无他罪胜不忍”。一刹那之间,嗔心就能将很多功德毁掉。在恶业中,没有任何恶业能超过嗔心。它能让恶业翻倍地增长,永无止尽。
因此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指出,无论是哪个层次的修行人或不修行人,宁可起贪心千百万,也不可起一念嗔心。因为嗔心直接让所有眷属与善友远离;嗔心让以前累积的功劳,一刹那间就像被火烧尽一样化为乌有;嗔心让以前布施与持戒的所有功德,刹那之间灰飞烟灭;嗔心能让人直接遭受后世无尽的恶果。
不修忍辱会感召无尽的恶果,修行忍辱则会感召诸多善果。《入中论》云,“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夺。不忍令速堕恶趣,忍招违前诸功德。忍感妙色善士喜,善巧是理非理事。殁后转生人天中,所造众罪皆当尽”。在修行忍辱的过程中,可以由生忍、法忍最终趣入无生法忍。
然而,无论是常怀嗔恨、增上轻慢的众生,还是常行忍辱的众生,常不轻菩萨都等而视之、悉皆度脱,更不生丝毫嗔恚之心。这些增上慢众生虽然种下恶因、召感恶报,但因为由此与常不轻菩萨结缘的关系,于二百亿劫后却仍由常不轻菩萨教化度脱,乃至在法华会上得不退转。菩萨度众生,不是由于众生的善恶亲疏而有所拣择,而是出于对一切众生的尊敬心、大悲心,平怀一味地予以度脱。
处恶近道唯谦下,上善若水无愆尤
“汝当做佛”是常不轻菩萨修行的法门,同时也是在弘扬正法提醒有缘众生佛性宛然,人人皆具。在修尊重行的过程中,常不轻菩萨如水一样滋养众生,使人们获得利益。只要能利他,纵使万般贱下、遭受毁谤打击也在所不惜。
憨山大师《醒世歌》劝众生云,“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常不轻菩萨以忍辱柔和为修行法门,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顺物委尊不与物竞,与时俱化而气与道合。由守雌认弱而众德交归,如水之就下,如天下之谿但受不拒,应而不藏流润不竭,使常德不离。
“光荣贵高”是荣,“污辱贱下”是辱,圣人以“污辱贱下、蒙耻贪垢”相守,而决不自是其德。光而不耀、仁常不居、虚极之至、为天下谷。以其虚而常德满足、德自足于中而不缘饰于外,自然于形器的世间归于朴素。因而越是心怀谦下、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拒绝待在别人不愿意待的地方,便越是几近于道。
藕益大师作偈赞云:
芥翳非关眼性明,
空华飘舞孰枯荣。
道场当处无成毁,
记取当年。
【相关阅读】
长按二维码 以支持禅林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