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Brush:为金属铸入灵魂的诗人
这是一个小巧的展览,从序言介绍部分,到最后一个展柜,也就区区十几步之遥。然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展,不如说是一趟在上下数千年的不同文明之间穿越、在他国异域踏过千山万水的旅程。
“Daniel Brush启迪之旅:金、铝、钢的创与造”
展览现场
当自己走到展览尾声部分的那个长条形展柜前,我可以说被彻底震住了。在木纹清晰的台面上,12块掌心大小见方、厚约1厘米、在光线下透着不那么耀眼的银色光泽的金属块,整齐地等间距一直线排列。每一块的表面中央,都镌刻细密的条纹图案,这些浮雕形成只有直线、弧线或有些自然参差的边缘。有的在条纹图案之外的地方,以小颗粒的钻石镶嵌成一条或长或短的细弧线,宛如人脸部细眉的勾勒,忽然带出一丝浅浅的神韵。
简单、洗练、平静,在克制的表面下,却蕴含着深不可测、无边无际的玄妙,不只局限在艺术、设计和工艺的层面,而是渗透到了哲学与宗教的思考。这几块精钢雕刻作品,让我想起了意象派诗人庞德和T.S.艾略特的诗歌,他们充满象征主义的诗句,风格简练,内涵却如此丰富。隔着陈列柜的玻璃,在有些失神的片刻后我开始揣摩:倘若能将其中一块置于掌心,会感受到怎样的分量与质感呢?正如它们的创作者Daniel Brush谈起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初衷时,曾这样说道:“我想象的是,当一位佛僧探手从口袋里摸到一件器物。”
“流动”这件器物令我们看到Daniel Brush
作为金匠的深厚功力
我在展览的墙上看到Brush的一段话,更深入地阐释了一初衷:“我想象我的作品会伴随着苦行僧走过万里路,在断粮断水的那刻,他们将手探进口袋,将器物握在手心,对其潜心观照,待思绪沉淀过后,再将它放回口袋。”在他的理解中,这些僧侣已经达到了“无心”的境界,已然超脱嗔痴妄见,无我无惧,过去的人生如同浮光掠影,他们不念过往,活在当下,无染无垢,清净澄明。
展柜中这长长的一列钢块,仿佛是佛僧修行途中脚下的那一路踏脚石,上面所镌刻的,是Daniel Brush近半个世纪创作生涯中的积淀与感悟……
Daniel Brush何许人?
倘若不是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将Daniel Brush的作品以展览形式带到中国,我想我可能未必有缘认识这位非凡的艺术家。当然,用“艺术家”这三个字来定义Daniel Brush(1947—2022),过于简单,甚至肤浅。纵观Brush一生,他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体——集画家、工程师、金匠、雕刻家、机械师、学者、教育家、收藏家、考古学家和哲学家于一身。他毕生的艺术创作、匠人制作与学术研究,都跨越穿梭于不同学科与领域之间,天马行空地创想,大胆自由地突破,永无止境地探索,将珠宝创作升华至一个前无古人的至臻化境。
“球”,是柔软的黄金与冷硬的钢融合的一件杰作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Brush,自幼深受身为摄影家和旅行家的母亲熏陶,自幼习画,并对冶金工艺产生浓厚兴趣。20世纪60年代,在位于匹兹堡的卡内基技术学院(现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艺术期间,结识了艺术家Olivia,两位就此成为终生的灵魂伴侣。Olivia之后不仅成为他的妻子,也是Brush创作生命里的灵感缪斯。之后在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任教艺术期间,设计了一门课程,从学术和艺术角度拆解造型结构与象征意义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其今后的珠宝艺术创作奠定了方向。在执教期间,Brush创作的一系列大型抽象油画,将日本传统能剧元素融入其中,抒发早年母亲所赠的山伏(Yamabushi,指在深山修行达至开悟境界的日本苦行僧侣)面具在他心里燃起的热忱。1978年,Brush携妻移居纽约,在一套曾为纺织工厂改建的阁楼里建立居所和工作室,开始潜心艺术创作。
艺坛巨匠Daniel Brush在他纽约的工作室
70年代中期开始,Brush透过金工作品来传达其创作理念。他埋首于取材研究中,往往花费数年时间钻研某一个主题。不久,这位特立独行的创作者的名字,逐渐在珠宝界流传,为更多人所知。
在高级珠宝世家梵克雅宝的鼎力支持下,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在巴黎奢侈品牌云集的芳登广场(Place Vendôme)成立,是首家向大众推广珠宝艺术的教育机构。而Brush与梵克雅宝的结缘则始于80年代。当时,梵克雅宝位于纽约第5大道的精品店里展出了他的一些手绘图稿,之后他也曾为世家设计过几个物件。2012年,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Museum of Arts & Design)为Brush举办了一次个人回顾展。同年,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在巴黎成立。“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L'ÉCOLE首批展览中的一个就是跟Daniel合作。”梵克雅宝全球总裁及首席执行官Nicolas Bos回忆道。2017年,Brush的作品终于通过在巴黎L'ÉCOLE的个展向法国观众亮相。主题展呈现了他创作的一系列手镯和项链作品;次年,这一展览移师纽约,同时再版了他的相关专著《Necks》。
“篇篇千里”这组精钢器物作品蕴含了透彻的禅意
与国际级艺术家合作策划展览,是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为大众提供探索珠宝艺术史、精湛工艺及宝石世界的多种手段之一。除了由7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专家——从宝石学家、珠宝匠人、珠宝艺术史学家和宝石切割师,为L'ÉCOLE的学员提供10门不同的课程,L'ÉCOLE还透过讲座、展览、书籍出版物及影片等方式,吸引那些对珠宝艺术充满好奇的人们走进引入入胜、五彩斑斓的珠宝世界。
“卷发”胸针,让精钢材质散发出精致柔美的气质
L'ÉCOLE在巴黎成立后,一直远赴世界各地分享珠宝专业知识,在三次于中国香港举办的短期课程获得如潮的好评后,2019年,L'ÉCOLE决定将巴黎之外首间永久性的L'ÉCOLE分部设立在香江,选址香港九龙,位于毗邻美丽维港的K11 MUSEA,并迎来了首批学员。今年5月揭幕的“Daniel Brush启迪之旅:金、铝、钢的创与造”是L'ÉCOLE香港成立后举办的第6个展览。可惜的是,这位艺坛巨匠不幸于去年11月在纽约过世,未能亲见他在亚洲的首次个展。令我们深感欣慰的是,这个展览被视为L'ÉCOL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Daniel Brush的毕生愿景——“分享、学习和持续探寻”,与L'ÉCOLE的宗旨一脉相承,不谋而合。
在Nicolas Bos眼里,Daniel Brush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Brush作品的“诗意”,体现在其艺术语言的张力所留下的丰富想象空间,通过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唤起丰繁的意象。Bos指出,Brush的天赋之一正是在于他的叙事(storytelling)才华。同时,Brush作品中被Nicolas Bos称为“质朴”(simplicity)的特性,正如凝练的诗句所构成的某种节奏与韵律。因此,在珠宝世界中,Daniel Brush的作品被视为纯粹的“光之诗篇”。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言:“珠宝是人类得以接近神灵的媒介,是让梦想映照生活、进入万化迷宫的渠道。”倘若我们想要探究Daniel Brush作品的实用性或最终形态,我们必须将其视作高于珠宝的存在,视作珠宝最纯粹的灵魂。这位珠宝艺术的造梦者曾说:“珠宝应该是一个做梦的时刻,独特而私密,如同一个宗教仪式。”
正是因为对于精神性与宗教性的思考,Daniel Brush不屑于珠宝单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对于他而言,珠宝创作面临的挑战,“莫过于如何让珠宝与佩戴者共舞,在深情的起舞中平分秋色……”Brush期待佩戴着这样一件他创作的金属铝刻面珠宝的人,即使在最昏暗的光线下,都能脱颖而出,成为这出光之剧的另一位主角。
铝制长项链由手工制空心圆珠与彩色宝石串成
有别于过往的海外展览,本次在香港的展览展出了Daniel Brush自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的珠宝、艺术品及雕塑,紧随不同时代的创作旅程,从黄金到精钢再到铝材质,从早期以考古作品为灵感的黄金珠宝,到触动身心的钢制艺术品,再到闪烁迷人的铝制胸针及珠饰。金、铝、钢这三种材质,构成了这次展览的一根叙事经纬,也令我们看到艺术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对材质的钻研与实验,以及对金属内在价值的重新思考。
铝制拱形胸针作品让我们看到铝金属
拥有的强大叙事潜能
“我选择金来创作,因为我不了解它。”Brush曾如此坦言。正是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的驱动下,Daniel Brush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钻研、去试验、去打磨。他曾信誓旦旦地说过:“我要不断突破珠宝的界限,从历史中开拓新的想象。”本次展览进一步呈现了Daniel Brush不懈坚持的精湛工艺,这从他反复钻研并使用源自伊特鲁里亚文明的珠化工艺便可见一斑,看似不费吹灰之力的珠化技术,加上他鬼斧神工的雕刻技术,更是将暗淡的工业金属打造成散发华丽光芒的艺术品。“有些人看到他的作品,觉得这是无法实现的。”梵克雅宝全球总裁及首席执行官Nicolas Bos的这句话应该道出了所有展览观众的心声。
Daniel Brush启迪之旅:
金、铝、钢的创与造
5月24日至10月2日 13时-19时 (免费入场)
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亚太分部
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号
K11 MUSEA 5楼510A室
部分时段提供免费导览,可选普通话、粤语及英语。
官网预约:
www.lecolevancleefarpels.com/hk
采访/撰文:步桥
策划:Y.L.
设计:Rina
图片提供:L'ÉCOLE珠宝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