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青岛大学年度教学十佳风采(二)
-EDUCATION-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
教授高深学问,养成硕学闳才,应国家之需要
一代代青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争当学生“四个引路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教学名师、教学十佳和教学能手,堪称“学高之师”、“身正之范”。接下来小编带你认识一下第九届青岛大学年度教学十佳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赵建军副教授:
★
教学心得
教学科研相融。跟踪学科国际前沿动态,将国际前沿理论及时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在《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课程中均融入新近的外文资料。科研反哺教学,将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为课后拓展阅读材料,深化学生对相关教材内容与学科理论的理解;将自己的实证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开展关联的创新训练、完成课程论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面人地复合巨型系统,具有综合性、区域性与实践性等特点,全球生态环境、地缘政治博弈、世界经济格局、国际人口流动等无不与地理科学直接相关。基于地理科学的这些特点,自己将备课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之中,能够通过电视、网络等信息媒体,及时关注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的鲜活素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日常授课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教学改革创新。坚持“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大胆创新,强化过程性考核。基于中学地理教师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走上讲台,增加拓展阅读、讨论辩论、课程论文以及中学地理教材分析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打破沉默课堂,让学生真真动起来、忙起来。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主讲的《经济地理学》课程在UOOC平台成功上线,并在多个班级积极推行混合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书育人并重。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课程特点,结合课程授课内容,及时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实习、实践课程的综合育人功能,强化《暑期社会实践调查》、《人文与区域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教育实习与研习》等课程,在互帮互助、沟通交流、意志锻炼、教育情怀等学科以外的育人价值。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知识、获取新知、锻炼意志、培养品格,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编辑 / 张乐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