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4集)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四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04
請掀開經本,第三面,倒數第四行。
「一切金口,通名為經,對上五字,是通別合為題也。」金口是對佛的讚歎,佛親口所說的,後來的人都尊稱為經典。其實佛經是有五種人說,不一定完全都是佛說的,但是除佛自己親說的之外,其他的四種人,就是佛的弟子,有仙人、變化人。他們所說的必須要得到佛的印證,也就是得到佛的同意,這都能稱之為經。由此可知,佛法要用現代的話來講,它是講理的,它不是專制的,只要與事實真相相吻合的,不是佛說的佛也承認,他說的跟我的意思、看法、想法完全相同,等於就是佛說的。通常在佛法裡面叫「法印」,因為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印是表信的,所以叫印信。你看政府機關出的公文,上面一定要蓋上印,這個印就是表信的。佛的法印不是有一個形相的,要明瞭它真正的含義。一切大乘法以「實相」為法印,什麼叫實相?就是事實真相,佛所說的一切大乘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菩薩或者佛的弟子,乃至於外道,他所說的也是事實真相,佛就會同意,佛可以稱它也是經典。這是舉一個例子來說。本經是佛親自所說的,當然是更沒有問題了。
「佛說阿彌陀」這五個字叫別題。別是差別,跟其他經的名字不一樣,在一切經裡面只有這部經叫做「佛說阿彌陀」。底下一個字叫通題,只要是佛說的都稱為經,所以「經」這個字是通題。譬如我們中國人很熟悉的,像《金剛經》底下那個經是個通題,《妙法蓮華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下面都用個經字。所以這是「通別合為題也」,「佛說阿彌陀經」這六個字裡頭有通題、有別題,通、別合為一個題目。底下說「教行理三,各論通別,廣如台藏所明。」底下是蕅益大師省略了。為什麼可以省略?因為蓮池大師在《疏鈔》裡面、幽谿大師在《圓中鈔》裡面都講得很清楚,可以參考這兩部書。如果想要知道得更詳細一些,那你就讀天台宗的典籍,天台宗對於教行理就講得非常的清楚。這個地方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
「教」就是教學,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教科書,也就是我們俗話講的課本,教就是課本,教科書是課本。佛一切經典就是教科書,就是教學的課本,可這個課本裡面一定有道理在,沒有道理就不能稱為經。所以經要用現代人講,那決定是真理,不但永恆不變,而且還能夠適合各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大眾,各個人的需要它都能適合,這個很不可思議,這就是理。除了理之外,有理論如果沒有修行的方法,這個理我們雖然聽了也沒有辦法證明。所以它一定有行,有教你修行的方法,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將來必定能夠證得這個道理,理就是真相、就是事實真相,你一定可以能夠證明的。所以,經典裡面有教經、有行經、有理經,但是這些東西統統都包括在教科書裡面。
解釋經題到這裡就告一個段落。下面這是第二段,叫辨體,也就是現代哲學書裡面所講的本體論。在經典裡面,這一條很重要。它重要在什麼地方?在這一段裡面要告訴我們,佛說這部經是根據什麼說的,換句話說,理論事實的依據要在這條給我們辨別清楚。我們明瞭了,對於佛講的這部經才能真正產生信心,然後才會依教修行。所以這一段非常重要。
「第二辨體。」體就是經之理體,理是道理,經之理體。「大乘經皆以實相為正體」,這一句是總綱領,所有一切大乘經都是以實相為體,就是以實相為教學的依據。實相是什麼?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可知,這個理論的依據再真實不過了,佛沒有給我們說別的,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自己生活的環境。如果我們把這個事實搞清楚了,才曉得大乘經與我們自己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是我們在一生當中必須要修學的。為什麼?我們不能不知道自己,不能不明白我們生活環境。不明瞭就叫迷惑,迷惑你決定顛倒,什麼是顛倒?把真的當作假的,把假的當作真的,這就顛倒,真妄顛倒了;把正法當作邪法,把邪法當作正法,邪正顛倒了;把善當作惡,把惡當作善,善惡顛倒了。就是經裡面常說的迷惑顛倒,迷惑就是對於實相不知道。所以我們處事待人接物,在思想上、在觀念上統統發生了錯誤,這些錯誤就稱之為顛倒。大乘經裡面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可見在所有教育裡面,再找不到一種像大乘教育對我們這一生更密切、更重要的,真的找不到。知道這個事實,沒有不認真修學大乘的,才知道大乘經真正殊勝的利益。
下面有個簡單的解釋。「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這段話很難懂,而這段話又非常重要,確實是將事實真相簡單明白的給我們宣說出來了。實相,佛在大乘經裡面,將這個名詞給我們做個簡單的解釋。從體上講,它沒有相狀,我們講的本體,從體上說,這段話完全講的是本體。什麼叫本體?在哲學裡面,這個名詞是說宇宙萬法從什麼地方生的?世界從哪裡來的?動物、植物是怎麼會有的?那個根源就叫做本體。換句話說,天地萬物、一切萬法,都是從那一個根本生出來的,這個根本就叫本體。而在世間這些哲學裡面,東西方的哲學,古今的哲學家,都在那裡探討本體,可是都沒有找到,各人說各人的,都不能叫大眾心悅誠服。所以說的就很多了,有所謂一元論、二元論、多元論,唯心、唯識,甚至於講唯物,都是探討這些問題。實在講,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這個事實真相在大乘經典裡面為我們說出來了。
佛說宇宙萬有的本體,就是那個根源是什麼?佛講的是心,就是心性,這是本體,天地萬物都是它變現出來的。它是能變,宇宙萬物是所變,能變的就一個,所變的是無量無邊。能變的是一個,這是什麼東西?就是我們的真心,這個心是真心,就是我們的本性,大乘經上常講的真如本性,就是這個。這個東西到底在哪裡?在不在我們身體裡面?《楞嚴經》一開端就找這個。釋迦牟尼佛叫阿難去找,阿難很聰明,找了七個地方,佛都否定了,都搖頭說不對。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還找不到七個地方,阿難居然能找到七個地方。所以說「不在內、不在外」,這段話諸位要讀《楞嚴》你才真正了解這幾句話的味道。為什麼說不在內、不在外?正因為,它不是形相,沒有形相的,它也沒有色彩,也沒有相狀;但是它有,不是無。所以佛法裡面常用一個字來形容它,用「空」,空就不好懂,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空它有。《心經》裡面也是講這個問題,你看《心經》上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是講現象,空是講本體。色從哪裡來的?色是空變現出來的。所以空,空體能變,色相是所變。
我們也不要費這麼多麻煩,因為很不好懂,也很耽誤時間。我們用一個比喻,諸位細心去體會就可以明白一個大概。我想我們在座的同修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在座的同修哪個人從來沒作過夢的,舉手我看看。沒有人舉手,就證明每個人都作過夢。夢中境界從哪兒來的?一定有個能現夢境的東西。我們把能現夢境那個東西比喻作心性,夢中現的境界就是色相,色相的境界是能現的體變現出來的。所以色相是假的,能變那個是真的,真跟妄,佛是這樣跟我們說。能變心性是真的,所以心叫真心,性叫本性,它是真的。所變現出來的現象,你看你們作夢,哪個人在這一生當中是做過兩次、三次完全相同的夢?有沒有過?沒有過,所做的夢都不相同,都不一樣。所以,相叫妄相,叫假相,就不是真的。真的,真的是永遠不變才叫真的,凡是會變的都不是真的。
所以佛在《金剛經》跟我們講現象,他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現象是虛妄的。但是能現現象的體是真的,為什麼?它不變。相會變,體不會變,也就是說,能變的它不變,所變的它會變。所以能變是真的,所變是假的。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諸佛菩薩也是它變現出來的,天神、上帝還是它變出來的,我們現前自己這個身體,以及我們接觸的世界也是它變現出來的。佛給我們講,還有我們不能夠見到的餓鬼道、地獄道,也是它變現出來的。十法界依正莊嚴,依就是生活環境,正就是本人,十法界的人以及他生活的環境,統統是心性變現出來的。所以,禪家有句話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就是哪個人真正是明心見性了,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大地無寸土,才曉得原來一切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而我們現在所迷就是迷了心、迷了性,把這個東西迷了,那就苦不堪言。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胡作妄為,造業受報,感得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從哪兒來的?還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離開心性,無有一法可得,這是佛給我們講的真實相。
經上講的「吾人現前一念心性」,這一念是真心、是本性,人人都有。不但我們人有,畜生也有,餓鬼也有,地獄也有,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但是第二念就錯了,第二念就迷了,第一念是本性,第二念就變成妄想執著。所以這個地方特別強調一念,如果我們能把一念保持住,在佛法裡面,那就叫成佛,那就不叫凡夫。為什麼?第一念的時候,我們沒有起分別、執著。譬如我們眼睛看,眼看外面境界,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時候叫第一念。第一念,外面境界一定是平等的,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邪正、也沒有真妄,當然更沒有利害。萬法都是平等的,這個境界叫做一真法界,這是真的,決定不是假的。為什麼說第二念就迷了?第二念,我們的分別、執著起來了。
譬如說我拿這個給大家看,第一念的時候你看得清清楚楚,你並不是沒有看到,清清楚楚。第二念,「法師手上拿著一張紙」,這你就迷了。為什麼說迷了?錯了嗎?大錯特錯!錯在哪裡?這個東西叫什麼名字?沒有名字,名字是別人給它起的。老子曉得,叫「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沒有名字。你見得清清楚楚,叫第一念,你給它起上個名字,叫它是白色的,叫它是紙,你就迷了,這是你起了分別、起了執著。從分別執著裡面就起了貪瞋痴慢,就生煩惱了。所以諸佛菩薩有什麼本事?他的本事就是保持第一念永遠不變。我們很可憐,保持不住,立刻就迷了,隨著迷,則迷上再加迷,麻煩就在此地。我們學佛要懂得這個根本的道理,你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就是明心見性。
我們很可憐,我拿這個,你們見什麼?見一張白紙。我如果拿這個給諸佛菩薩看,你們見,見到什麼?人家是見到真如本性。這就不一樣了,諸佛菩薩看這個是真如本性,我們看這個是一張白紙,你看糟糕不糟糕!諸位要曉得,離開一切妄想執著,沒有一法不是真性。所以古人用個比喻說,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比喻心性,不變,器就會變了。我們用黃金做個手鐲,手鐲是個器,做個項鍊,項鍊是個器,喜歡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給它做個佛像也是器。但是這些東西都可以變的,我不喜歡手鐲,喜歡項鍊,我可以把手鐲重新打成一條項鍊;我不喜歡項鍊,我喜歡一個佛像,可以把它鎔化鑄造一個佛像。金沒有變,形狀在變。所以會變的是形狀,不變的是本體,體沒有變,就像金跟器一樣。
我們要問,金跟器我們很容易體會,很容易明瞭,我們現前這個身體,現前擺在眼前的萬物,是心性變的,這個東西是不是心性?當然是心性。心性不變,它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我們這個身體到底變不變?我們看起來是變,如果你是一念,它就不變了。很可惜我們的念頭是妄念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永遠不停,因此我們見到的相是妄相。如果哪一天你真正得到一心,你所見的一切境界相就叫做實相,就不是妄相了,你就真正見到實相。實相是什麼樣子?實相是所有一切法不生不滅。佛經裡頭有個名詞叫「無生法忍」,「無生」是講一切法不生不滅,「法」是指一切法,一切法確實沒有生滅。「忍」這個字當作認可、就是同意的意思,佛講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同意,我承認,為什麼?我也見到了。但是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同意,也沒有辦法承認,為什麼?我們沒有見到。
我們看到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我們所看所有一切法都是生滅的。這個原因在哪裡?因為我們用生滅心,看法都是生滅法。諸佛菩薩用的是不生不滅的心,看一切法就不生不滅,就是這麼個道理。哪一天我們自己功夫達到一心了,在佛法裡頭,大乘佛法的修學是以這個為中心、以這個為樞紐。禪宗裡面稱之為禪定,我們念佛法門裡面稱之為一心,名詞上不相同,境界上完全相同。一心就是禪定,一心就是實相,一心就是真如,一心就是本性。所以,我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跟禪宗裡面明心見性是一個境界,是一樁事情。只是我們用的方法跟禪宗的方法不一樣,效果、目標都完全相同。這是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性相的關係。這是一念心性,它是不變的本體。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覓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這才真正是事實真相,我們說它無、說它有都錯了。但是在教學裡面,必須要建立這些名相術語,便利介紹,便利學的人去體悟。但是這些名詞術語是假設的,這個諸位要知道,決定不是事實,因此你就不可以執著。你可以用它,自己用它去體會到真實,這是自受用。幫助別人,用這些術語來介紹這個事實真相,幫助他開悟。自己不能執著,也不能教別人執著。佛法修學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此地,因為世間人可以說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最大的毛病就是執著。只要一執著,你就決定得不到真實義。
所以佛在《金剛經》最後,是無可奈何的說了一句話,把他所說一切的統統否定掉。告訴大家,佛沒有說一句法,誰要說佛說法,那叫謗佛。他說法四十九年,怎麼一句話沒說?我們要從這個意思裡頭去體會,他確實一句話也沒說。他所說的都不能執著,一執著就錯了,執著就迷了。他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頭說得好,他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一切眾生跟佛是一樣的,沒有差別,本來就是佛。為什麼你會變成這個樣子?「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真知識,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了,我們的病根就是分別執著。所以諸位要知道,離開一切分別執著,你就得大自在了,你就契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在哪裡?就是我們眼前的生活。縱然你到西方極樂世界、縱然你到華藏世界,如果起一念執著,你還是凡夫。由此可知,佛法沒有別的,自始至終是破除執著而已,這個話是真的。
我執破除了,證小乘阿羅漢的果位,大乘法執破除了,就圓滿成佛,成佛破二執而已。二執就是二障的根源,我執是煩惱障的根源,你有我執,你決定有煩惱,你煩惱怎麼能離得開;你有法執,你決定就有無明。所以,法執沒有了,無明就斷掉,我執沒有 50 31392 50 15792 0 0 2791 0 0:00:11 0:00:05 0:00:06 3066了,見思煩惱就破了,破了見思煩惱,就出了六道輪迴,大小乘經上都這樣跟我們講的。所以學佛沒有其他,就是破妄想執著。大乘,許多宗派,無量法門,那些方法、那些理論都是幫助人破除執著的,都是幫助人明心見性的。我們今天選擇的是念佛法門,這個方法簡單、容易,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以自己真實的功夫,再加上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協助。根性利的,什麼叫根性利?什麼叫根性鈍?利、鈍不是在別的地方分,利鈍就是肯不肯把分別執著放下。肯放下分別執著的,這個人根性就利;不肯放下的,這個人根性就鈍,就這麼回事情。所以你肯放下,容易開悟,容易契入;你不肯放下,就很難開悟。為什麼?悟門上有個大障礙,就是執著。
這個地方一段說的是體、是心性,心性覓之了不可得。禪宗有個故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找不到一個可以傳法的人,找不到。等到九年,等到一個慧可,這是禪宗二祖。慧可知道達摩是很了不起的人,對他真誠的恭敬。師資之道沒有別的,就是誠敬,要以真誠之心,要真實的恭敬,你才能得到法益。正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慧可對於達摩那是十分的誠敬,所以他得的是圓滿利益。他在那裡等九年,就等不到一個誠敬的人,等不到,真難!慧可大師去求法,達摩在那裡打坐,理都不理他,喊他也不答應。慧可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拿刀把自己的手臂砍斷,拿這個斷的手去供養達摩祖師。達摩看到這個樣子,這才說話,你何苦來?你到底為什麼?慧可說「我的心不安,求大師幫我安心」。達摩祖師聽了這句話,把手伸出來說「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造達摩祖師的像,都是伸著手,那就是度慧可的那個姿勢,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慧可從這句話裡面立刻迴光返照,在找心,心在哪裡?最後他說了一句,「我覓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不知道心在哪裡。達摩祖師底下接著一句話「與汝安心竟」,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找不到,不就沒事情了嗎?他從這句話裡頭大徹大悟,這就見了性。
我們今天讀這個公案,這幾句話翻來覆去,我們還是見不了性。要問問我們到底障礙在哪裡?他們兩個人當時對話,達摩是「說而無說」,慧可是「聽而無聽」,他就入了境界。我們今天是有說有聽,都落在分別、執著上,那怎麼能開得了悟?這個話重覆一千遍也開不了悟。所以覓心了不可得,不能說它沒有,它有,盡虛空遍法界,它確實有。
「具造百界千如」,百界千如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萬法,宇宙萬法是它變的,雖然是它變的,你不能說宇宙萬法是真有。我們看到宇宙萬法是真有,實在講我們看錯了,我們用分別心看,我們用執著心看,好像是有。其實有沒有?決定沒有。真相是什麼?真相是當體即空。我們中國古人常說,開智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對這兩部經如此的讚歎!確實《楞嚴經》上講這個問題,是再三的探討、辯論,說得真是詳細,真的叫我們開智慧。《楞嚴經》給我們講的事實真相,所謂「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這還說了一個生滅,不說生滅我們就沒有辦法體會,生跟滅是一不是二。為什麼?它太快了,簡直沒有辦法辨別。所以,相是幻相、是假相。經上講的有叫妙有,說這個空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這才是事實的真相。這個是很難體會,心要清淨到相當深度,這個境界你才完全見到。我們今天心太粗,事實的真相雖然在我們眼前,我們見不到,心太粗了。
我們從一個比喻當中可以體會到,像我們看電影,不是看電視,看電影。電影我們知道,放映的電影底片是一張一張的。但是它在放映的時候速度太快了,於是一張一張我們看不出來,我們所看到的是個連續的相,看不出來一張一張的差別相,它的速度太快。快到什麼程度?一秒鐘它鏡頭開關二十四次。一秒鐘鏡頭開關二十四次,我們就不能夠辨別它一張一張的,這是心粗。心細的人,每一張開、關我都看清楚,那就是一張一張的,看清楚了。我們現在沒這個本事,心粗,定功不夠。佛舉了個比喻,說我們宇宙萬有這個假相的生滅,速度不只一秒鐘二十四張。佛在《楞嚴》上講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我們彈得快的一秒鐘可以彈四次,一秒鐘的四分之一。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就好像鏡頭開關一樣,一剎那開關多少次?九百次。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六十乘九百,如果像我彈四次,再乘個四,一秒鐘它開關多少次?你們乘一乘,恰好是兩個十萬八千次。一秒鐘二十四次就把我們騙住了,兩個十萬八千次,你怎麼會覺得它是假的?決定覺察不到。
看到這個真相,佛經上所講大乘八地菩薩,可見得八地菩薩人家定功是多麼深,一剎那九百生滅,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人家看到底片,我們在銀幕上看到是看那個畫面,相續的畫面。佛說的這些,這些事實真相,佛教我們修定,教我們修清淨心。我們念佛,用念佛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這第一個階段,再進一步念到事一心不亂,再進一步念到理一心不亂,這個境界就見到了。所以佛所講的,都可以叫我們去證實。我們自己可以親自證明它,然後才知道佛講的話是真實的,不是虛妄的,佛沒有欺騙我們。所以,相是幻相,不是真相。
你如果確實體會到,或者是肯定,所有的相都是幻相,《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諸位要研究一點唯識的常識,像《百法明門論》裡面,這是唯識法相宗入門的一個課程。它將所有一切法歸納成一百法,這個百法是歸納,展開來就是宇宙萬有,把它歸納成一百大類。這一百大類裡面,又分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又分為這個五大類。除了無為法六個之外,其他的九十四法都叫做有為法。所有一切有為法,佛說都是「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事實真相。你要是真懂了、相信了,《金剛經》上這幾句經文就把你所有的憂慮、煩惱、牽掛統統消除掉了。為什麼?都是虛妄、不實在的,都不是真的,你怎麼會不得到清涼自在?這是大乘佛法真實的受用。
「百界」就是十法界展開,十法界每一個法界裡面又具足十法界,這就是一百界。這一百法界裡頭,每一界裡頭又具足一百界,這就不必說了,你往這上去推展,就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法界不可思議!「千如」是說每一界裡頭都有十如是,這出在《法華經》上,這是佛講的。十如是講如是相、如是性(相是現相,性就是本體)、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緣、果、報,如是本末究竟,總共說了十句。每個法界有十如是,一百個法界就一千如是,叫百界千如。天台大師也是從這裡悟入的。這是給我們講,說明事實真相,我們心地清楚、明瞭才真正不落在兩邊,就是也不執著有,亦不執著空,這就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以下的,二乘人執著空,六道的凡夫執著有。六道凡夫像我們,認為什麼都是真的有的;阿羅漢、辟支佛他認為這一切都是空的。執著空跟執著有都偏在一邊,都錯了。執著有的,很苦,搞六道輪迴;執著空的,不能見性,雖然擺脫六道了,他不能明心見性,因此他也相當苦悶。唯獨大乘菩薩對於事實真相了解,所以他兩邊都不執著。
在這裡我們做個結論,心性覓之了不可得,心性不可得,境界也不可得。我們眼前所有一切境界,不可得是真的,你以為得到是假的,是你一個錯誤的觀念。今天,這個也是我有的,那個也是我有的,說老實話,連身體都保不住,何況身外之物?身體怎麼保不住?你從家裡面到這個學校來,你以為你還是同樣一個身體?錯了,不同了,在裡面細胞新陳代謝不曉得換了多少。所以你在家庭裡那個你,跟現在的你是兩個,不是一個,千萬不要誤會。所以我們身體剎那剎那在生滅,保不住,都不可得,何況身外之物!身不可得,萬事萬法統統都是剎那剎那在變遷的,哪有一樣可得?沒有一法可得。
如果真的明白這個事實,得失的念頭打掉了,原來不可得,我何必想這些?世間人憂慮、煩惱,百分之八十都在得失上,得失的念頭打掉了,他的煩惱憂慮就少了百分之八十,那個人就真正幸福、真正快樂、真正自在。這是說境不可得。事也不可得。《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我們以《心經》上來說,不僅僅是五陰、六入、十八界不可得,連能證的智、所證的菩提涅槃也不可得。你要問為什麼?心性本空故,就這個道理。能變的覓之了不可得,所變的那些境界怎麼會可得?慧可的開悟、契入,就是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就是把事實真相統統明白了、統統了解,真相大白,這就是悟入實相。所以,我們在一切現象界裡面就得大自在,遊戲神通,可以受用,可以享受,不能佔有。你說這個是有的,那就錯了,你可以盡情去享受,你決定不能動一個念頭這是有,這是真的,那就錯了。所以諸佛菩薩在九法界裡講的遊戲神通,你看遊戲神通,他的日子過得多麼自在、過得多麼瀟灑。我們為什麼不能像佛菩薩那麼樣自在瀟灑?就是我們處處執著有,念念想佔有,壞就壞在這裡。不知道一切法本空,不知道一切法了不可得。
下面說,「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非離此別有自性」。這是說明真心本性是決定沒有虛妄相的。哪些是虛妄相?緣慮,緣慮就是說的我們妄想,也就是講想像,我們今天講思想、見解。思想是緣慮,見解是分別,我們的思想、見解都不是心性裡頭本有的,心性裡頭沒有思想,也沒有見解。所以為什麼古大德教學,特別是教初學,初學佛法的人要在什麼地方用功?要訓練根本智。根本智是什麼?是無知,從這裡下手。現在人學佛所以很難有成就,現在人學佛從哪裡下手?是從有知下手。古人下手是從無知下手,無知是修什麼?修清淨心。換句話說,不准你有思想、不准你有見解,從這裡下手,這叫從根本修。
現在人學佛要有思想、要有見解,這就糟了,這大錯特錯。你縱然學得很好,現在人說你是個了不起的大佛學家而已,你沒有能力斷煩惱,你沒有能力得清淨心,你沒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換句話說,怎麼學還是個凡夫,決定不可能超凡入聖。但是古人的教學法那很有效果,確實能叫你明心見性、超凡入聖。他是離一切緣慮、分別,離一切思想,離一切見解,離一切言語文字相,離一切文字,這些東西統統不執著。所以他的心是清淨的,他永遠住在定的境界裡。真正有功夫的人,像經典裡面讚歎佛,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句話很有意思,這是我們要修學的。我們心要常住在定,當然這是很高的功夫,我們想學學不到,學不來。淨宗法門的方法比較特殊,人人可以學的。它不教我們住在定,它教我們把心住在「阿彌陀佛」上,住在阿彌陀佛比住在定上是容易多了。一天到晚心裡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才叫你的心住在阿彌陀佛上。這就是修淨土,這就是心裡真正叫有淨土。古人講的有禪、有淨土,怎麼叫「有」?就是心裡頭除了阿彌陀佛之外,別的都沒有,只有一個阿彌陀佛,你叫有淨土。有淨土,你就決定生淨土,就決定得生。
在心裡有了阿彌陀佛,其他的統統沒有,也許同修要問,我還要上班,我還要做事,我家裡還有許多事,那怎麼辦?是不是都統統不要管了?不是的。世間事情樣樣都做,見到就做,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頭沒有。諸位要知道,這就是佛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絕對沒有破壞世間法,不但不破壞世間法,成就圓滿的世間法。《華嚴經》裡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是講心性,事就是講的一切萬象。心性跟萬象沒有障礙,心性永遠是清淨的,事相再繁雜也不會破壞心性的清淨。何況清涼大師又說「事事無礙」,事與事沒有妨礙,那就是一切都不妨礙。所以說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心定在阿彌陀佛上,六根格外的聰明、格外的伶俐。為什麼?他沒有妄念,他沒有妄想,所以眼見、耳聞比一般人一定來得聰明,你做事一定做得更圓滿、做得更周到,心愈清淨。
今天修行要這個修法,要抓到這個綱領,這個修行方法適合於現代開放的社會。要是用過去保守的方法,今天人不能接受,今天環境不適合了。在這個時代,我們用什麼方法度自己,用什麼方法幫助別人?一定要用開放的胸懷,一定要用大乘圓頓的教學,才能收到非常殊勝的效果,使大家都能夠歡喜接受,幫助他的生活更美滿,幫助他的心情更調適。所以在每個時代教學,確實所用的方法、所依據的理論不相同,一定要看清現在是個什麼時代。這個時代,從上到下,男女老幼,哪個人不追求名聞利養?那怎麼辦?過去的佛法是教我們要把名聞利養統統斷除,現在每個人都爭名聞利養,你說名聞利養都不要,沒人來學佛了。佛要度什麼人?佛要普度眾生。既然名聞利養已經泛濫,佛應該怎麼教他?教他追求名聞利養正確的方法,教他得到真正稱心滿願的名聞利養,那統統都來了。這違不違背佛法?不違背,佛法就是教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
你把這個道理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到。求富貴得富貴,求功名得功名,求兒女得兒女,沒有一樣求不到。我們要求自己這一生幸福,家庭美滿,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樣樣都求得到。不必多找這些經論,都涉獵,我們沒這麼多時間。淨土三經裡頭就能給我們圓滿的答案,就能給我們圓滿的理論、圓滿的方法。只要諸位留意,細心去體會,依照這個教訓去做,你一定稱心如意,沒有一樣得不到的。離這些你就得清淨心,你就得圓滿的智慧,有了智慧,沒有一樣不稱心如意的。下頭又補充一句,「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由此可知,思想我們要不要?見解要不要?言語文字要不要?要。要,不是為自己要,為自己要你就苦了,對自己來說統統不要。剛才講過,修淨宗的人一天到晚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對了,自受用。這些思想、見解、言語、文字是他受用,我要幫助別人,這些都是工具,這些工具不能不要。我要這些工具是幫助別人的,我自己,自己不要,你就得自在,你就真正快樂。所以,一個自受用,一個他受用,這個不能顛倒,一顛倒就大錯特錯。這就圓滿了,空有二邊都不執著,不落空有二邊這才叫中道。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所以實相這也是個名詞,這個名詞也不能執著,你執著就錯了。這是不得已取這麼個名字,假名,「名可名,非常名」,這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要知道。「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開這些名字相,你就見到它的真實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見到了。所以要見到,不起一念的時候,見的是真相,就是用一心,有一個念頭就是二心,再有一個分別就三心,叫三心二意,你就見不到真相。一心裡頭決定沒有一個念頭,這個時候你見的是實相,所以即一切法。離,我們稱作無相,無相是沒有虛妄相。也就是說,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無相是無這個,沒有念頭,這叫無相,離故無相。即,我們生活在這裡面,我們受用它,所以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有相,一切萬事萬法都存在,我們都可以很自在的去享受,去受用它,所以叫無不相。它有相,雖有相,我們不執著它,這個享受是真正的享受。你一執著它,那就錯了,執著它,裡面就生煩惱,換句話說,它起副作用;一切都不執著,它不起副作用。這是不得已,把這樁事情勉強取個名字叫實相。所以,你也不可以執著實相是真有一個實相,那又錯了。佛法決定不能夠執著,也不能把它捨棄,捨棄也是執著。為什麼?不捨棄執著有,捨棄執著空,統統都執著。所以叫你空有二邊都不執著,那就對了,這才得到真實的受用。
下面一段是告訴我們,「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這還是為我們說明不落二邊的意思。「寂」跟「照」可以互為體用,你說實相就是心性,心性之體是寂,講得通,它起作用是照;也可以說,心性之體是照,它起作用是寂。所以,寂跟照是可以互為體用。什麼叫寂?寂是清淨,就是一念不生,六祖大師所謂的「本來無一物」,這是寂。照是什麼?照是明瞭,心裡頭確實本來無一物,但是宇宙人生、萬事萬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得清清楚楚。這個體所謂是「非寂非照」,本來說不上寂與照,為什麼?落在寂跟照上就有了分別執著。它確實是這個事實,萬萬不可以起分別執著。體一定有用,一定有作用,這個用,佛法教我們用中,儒家也教我們用中。可見得世出世間的聖人教我們都用中,這是很了不起的。「中」是決定不偏在一邊,會用中的人就是佛菩薩。小乘人剛才講偏在空,他用空,我們凡夫用有,偏在有,執著有,這空有二邊,他不知道用中。唯有佛菩薩曉得用中。這個中,「寂而恆照,照而恆寂」,這就是用中。清清楚楚,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寂,清清楚楚是照。清清楚楚,如如不動,如如不動又清清楚楚,我們要學這個,這太重要了。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org.tw/
宣化上人万佛城:http://www.drbachinese.org/
般若文海:http://boruo.goodweb.cn/index.asp
佛弟子:www.fodizi.com
免费请经书网址:http://www.fodizi.net/fojiaoxinxi/737.html
佛学视频网: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html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http://www.sxjyqqw.org/
●华藏卫星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