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7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40集)

2017-01-22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四十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40

  請掀開經本六十三面,最後一行,從當中看起: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即生。」這是懷疑西方淨土距離我們這邊是很遙遠的距離,怎麼可能就快速的到達了?「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這是從理上說的。法界,大乘經上常講,十法界都是心性變現之物,心性是能變,十方諸佛剎土是所變。能變的心性無量,這大乘經裡講得很多,所變的剎土也是無量無邊。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娑婆世界,佛說是十萬億佛國土,十萬億要比起無量的心性,說實在話這是個很短的距離,不是很長的距離。因為是一念心變現的,哪有遠近?所以經上告訴我們,念佛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彈指間就到達了,這是個事實。許多人執著在相上,認為這個距離非常遙遠,又想到佛講到彌勒菩薩的淨土,彌勒在兜率天是在我們三界之內,這個近,西方極樂世界遠,所以有人說為什麼我們捨近求遠?他不知道心性沒有內外、沒有遠近。底下還有比喻會說到。這是一個道理,一個理,也是事實。

  「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這個統統都是從自性上來說明。阿彌陀佛也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絕對不是自性之外還有個阿彌陀佛,沒有這個道理;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自心變現出來的。如果我們把這個根本的道理搞通了、搞明白了,大小乘佛法裡所有的疑問都可以斷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本願威神的接引,哪裡不往生?往生有什麼困難?下面舉個比喻說,「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數宛然,實無遠近,一照俱了,見無先後」。這個比喻很容易懂,我們用一面鏡子,照到外面山水,這個鏡子一照,不會說近的先照到,遠的後照到,不會,一照統統都照到了。這個比喻,用「鏡」來比喻我們的心性,用外面境界比喻鏡子裡面心性所現之物,實在沒有遠近。遠近從什麼地方產生的?這個我們要曉得。為什麼諸佛菩薩盡虛空遍法界,想什麼地方就到達什麼地方,速度就那麼快?我們去舊金山,開車還要開一小時,你說這多麼麻煩!這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還是《華嚴經》上把這個原因給我們說出來,妄想、分別、執著,才會有這個現象;如果離開一切妄想執著,遠近、大小統統都沒有了。我們心裡頭有這些妄念、有這些執著,所以才會產生這個現象。

  「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亦如是。」這就像前面的比喻一樣,用這個比喻來合西方極樂世界的事實,看它依報、正報。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講經說法這些狀況,就像這一重一重的山水樓閣。我們這個心,一念,前面說過,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議。我們念佛,能念的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這一照統統都照到了,沒有先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實在說這是蒙阿彌陀佛本願願力的加持,使我們不能得到的東西也得到了。什麼東西不能得到?大圓鏡智。大圓鏡智,照一般大乘經上講,八地以上才證得,八地菩薩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那個心就像個圓滿的鏡子一樣,照起來作用就大了,那不是十萬億佛國土,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統統照見,一個都漏不掉。

  平常這些菩薩一定要修到八地,這個能力,實在講這都是本能,本能才能恢復。這個法門之殊勝,就是帶業往生,我們實在講一品惑都沒有斷,確實是凡夫,凡夫怎麼能跟八地菩薩比?這實在是四十八願的加持。因為阿彌陀佛說過,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都得天眼、天耳、他心、神足,神通統統都具足。他發了這個願,如果到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阿彌陀佛就發願不成佛。他現在在那個地方成佛已經十劫,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所以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一樁事情,真的叫難信之法,博地凡夫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神通、道力、智慧、作用就等於八地菩薩。諸位想想,如果有一個人徹底明白這個事實,他怎麼會不願意求生?如果清楚,還不願意求生,這不僅是李老師說的,古大德也說過,「非愚即狂」,那就是頭腦不正常,神經不正常。是個正常的人,知道這樣殊勝功德利益,哪有不願意去的?不但願意去,趕快去,絕對不會遲疑。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亦如是。」這是講往生的。前面是講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鏡子照得清清楚楚,沒有先後。這是講這個人往生,臨命終時往生,佛與聖眾不來而來,往生的人不去而去,妙極了!說來去是從事上講的,事上真的有來有去;說不來不去,是從理上講,是從心性上講,沒有離開心性,還在心性之中。這個鏡子比喻得好!你看那鏡子,來去都在一面鏡子裡面,沒有出鏡子之外。那個時候沒有電視、沒有電影,現在有電視、電影,你每天看電視,電視裡面來來去去,都沒有出那方框框,都在螢幕裡面,跟這個意思是一樣的。

  「當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這是總結,結在心性上,統統都是心性起的作用。當知,是教我們應當要知道、應當要明瞭,這部經每一個字,字字句句都是海印三昧。海印三昧是從理上說的,海是比喻其大,廣大。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海是最大的。海水是有波浪,因為它太大了,所以波浪也就影響不了什麼,外面境界照在海水裡面,沒有一樣不照在裡面,把它來比喻心性。心性具足一切法界,通常我們講十法界,叫它做海印三昧,說明森羅萬象這些景觀都照在大海之中,取的是這個意思。大圓鏡是從事上說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大圓鏡圓光普照,無法不現,一切法都現在大圓鏡裡面。海印三昧是比喻心性的本體,大圓鏡智是比喻心性的作用,心性的作用是無所不知,無法不現。這是結歸到本經字字句句都是海印三昧,都是大圓鏡智的靈文。這兩句總結,是把這部經它在整個佛法裡面,它的地位、它的崇高、它的重要性都給我們說出來了。

  我們要能夠懂得這兩句話,才知道《阿彌陀經》是一切經的大總持法門。我們如果要說,它跟《無量壽經》比較,《彌陀經》第一,《無量壽經》是第二。為什麼?因為《彌陀經》是《無量壽經》的精華,這個要知道。《彌陀經》的精華,沒有了,到此為止,一切眾經裡面它是頂尖,這真正是精華。為什麼我們這些年來極力提倡教大家念《無量壽經》,不念《阿彌陀經》?諸位要曉得,現代人根性很劣,《彌陀經》雖然是第一,他不懂。不懂,念了沒味道,這個味道十足,他嘗不到,舌根有問題,嘗不到味道,不喜歡念。《無量壽經》講得詳細、講得明白,念起來就有味道。其實《彌陀經》的味道比《無量壽經》還要足,我們看《要解》才曉得這部經不可思議。不看《要解》,單看經文,真的是沒有什麼意思,像神話一樣,像小說一樣,提不起興趣。

  「問,持名判行行,則是助行,何名正行。」這個判法是蕅益大師判的。持名判作行行,信願,蕅益大師判作慧行。所以,念佛裡面有定、有慧。有不少人對淨宗確實沒下功夫,毫無認識,說念佛是小乘。念佛是小乘嗎?《無量壽經》講得明明白白,不但是大乘,大乘當中的大乘,怎麼會變成小乘?明理的人念佛是大乘,不明這個道理,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大乘,他的成就是所有一切大乘菩薩都比不上的。所以是大乘之大乘,極圓極頓。這個句子我們在《要解》裡面看到很多遍,哪裡是小乘?哪裡是自了漢?小乘自了漢決定不能往生。講信願是慧,持名是行行,這就是定慧等學了。可見得句句佛號當中充滿了定慧,不但充滿了定慧,而且是圓定、圓慧。這個人懷疑,判作行行應該是助行,為什麼叫它做正行?下面蕅益大師解釋,「依一心說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這個不能不知道。為了說話方便起見講信、願、行,信願行是三樁事情,三資糧,其實這三資糧在一心當中、在一念之中。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常說一念相應一念佛,怎麼叫相應?這一句阿彌陀佛裡面,與信相應,與願相應,與行相應,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這叫相應。念這句阿彌陀佛,這裡頭沒有信願,這個佛號就不相應,不具足三資糧。所以說相應,一定要記住這句話,信願行在一心當中,一心稱念,這裡頭信願行就具足了。所以它沒有先後,不是定三,是一而三,三而一。

  下面為我們解釋,「蓋無願行不名真信」,沒有願,不肯念佛,這哪裡算是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沒有信,不肯念佛,這個願不是真的。「無信願不名真行」,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沒有信心,也不發願,這也不是真行。所以說,一分做三個,三個都落空,三個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的;必須一心當中具足這三個,那信願行都是真的。「今全由信願持名」,信願持名就是一心。我們看課誦本裡面、懺儀裡面常常見到一心頂禮、一心稱念,這重要。如果沒有一心,就沒有感應,一心就是真心,真心就圓滿具足信願行。不是一心,佛經上常講,凡夫用心,用什麼心?三心二意,用這個心念佛不能往生。諸位要記住,為什麼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是用三心二意念佛的人多,一心念佛的人少,道理在此地。三心是阿賴耶識、末那識、意識,這叫三心;二意,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這叫二意,三心二意都是出在佛法裡頭。

  凡夫用的心都是三心二意,這哪能成功?給諸位說,用這個心念佛不相應,用這個心持咒也不相應,用這個心去研究教理,還是不相應。這個心要不得,一定要懂得用一心。一心裡面不但具足信願行,也具足覺正淨,具足戒定慧;換句話說,就是六祖大師所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一心,一心就是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大師講的自性就是這部經上講的一心。所以你用一心稱念,就統統都具足了,圓圓滿滿。「今」是講現在,「全由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每一聲佛號裡頭都圓滿具足三資糧,圓滿具足三學、三慧。「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這經上說,少善根福德因緣不能往生,多善根福德因緣就必定得生。善根、福德、因緣怎樣培?從哪個地方來看?就是從一心稱念。底下這一段很好,說明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

  「觀經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之謂也。」這是舉《觀無量壽經》來證明,證明一心持名確實是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無量壽經》說,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每一聲名號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如果這個善根、福德不多,怎麼能除這樣多的罪過?我們讀了這個經文,不少人懷疑,懷疑什麼?釋迦牟尼佛很會安慰人,很會說大話,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罪沒有消掉,不但沒消掉,好像還天天增加,哪裡滅了這麼多罪?其實,我們念這句佛號確實這裡面沒有這麼多的善根、福德。那佛在經上有沒有說錯?佛沒有說錯,佛說的完全正確,我們聽錯了,我們搞誤會了。佛教我們一心稱念,我們三心二意稱念,這就不相應。毛病就發生在這個地方,不知道一心稱念,不知道信願持名。一心裡頭一定具足信、願、持名,這三樁事情在一念當中圓滿具足,那個力量就能夠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個要知道。

  「問,臨終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稱名,亦除罪否。」這個問題也問得好。臨終那個時候,念頭猛,信願懇切,所以持名實在講很容易真正達到一心。平時心散漫,精神不能集中,不像臨終那種懇切。不要說臨終,平常念佛,跟在緊要關頭遇到災難、急難那時候心情,念佛都不一樣,都不相同。可見得平常悠悠泛泛,精神振作不起來,力量不能集中,所以效果很小。「答,如日出,群闇消,稱洪名,萬罪滅。」這個答覆是用比喻來說明,好像太陽出來,黑暗沒有了,稱佛名,一切罪都滅了。無論是臨終,無論是平時,諸位一定要知道,這個地方用的字,平日「至心」稱名,這兩個字不要疏忽掉。至心就是一心,要不是至心的話,滅罪的效果很少。

  「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這就是問一般人,不是一心,散心就是講的三心二意,不是一心。這樣念佛能不能滅罪?前面所講的統統是至心、是一心,這個決定滅罪。「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這是真的,蕅益大師沒有欺騙我們。散心稱名,散心就是用三心二意,就是我們平常處事待人接物用的這個心,用這個心念佛,當然也滅罪,滅罪的力量薄弱,不能往生。他這裡說得好,「不定往生」,為什麼說「不定」?看你臨終那時候會不會至心?如果說臨終那一念,你至心了,那就往生了;臨終那一念還跟平常一樣散心,那就不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不一定。諸位要知道,平常能夠一心稱念,決定往生。所以往生有沒有把握,不要問別人,自己知道。

  果然至心稱念,要多久的時間見到真正的效果?我們在《往生傳》裡面、《淨土聖賢錄》裡面仔細去觀察,於是乎我們得到一個答案,大概是在三年左右。怎麼知道?古來不少人念佛三年就往生了,就預知時至,坐著走的、站著走的,不生病的。近代往生的這些人當中,三年成就的很多。倓虛老法師告訴我們,諦老有一個徒弟,做鍋漏匠的,他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念了三年,站著往生,預知時至站著走的。這就說明了,至心念,一般人大概三年就可以成功。我們念佛念了幾十年,消息都沒有,這就是三心二意在念,就是散心念,不是一心念。要一心念的話早就成就了。也有人一聽到,三年就往生,三年就死了,這個法門不能修,這還得了!三年就死了。可見得嘴皮上說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這個世間非常貪戀,他那個信、願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平常念佛裝模作樣,統統是三心二意,能不能往生都是問題。

  蕅益大師把這些事實的真相都為我們說出來了,我們自己是不是要想真的往生?真要求往生,沒有別的,萬緣放下,這個重要!一天到晚牢牢的抓住這一句佛號,這個要緊,其他的事情都不要緊。其他的事情,說實在話統統不相干,隨緣隨分就好了,這個事情要看作我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我們無量劫以來,可以說生生世世都在學佛、都在念佛,都沒有成就。原因在哪裡、毛病在哪裡,不能不知道。把原因、毛病找出來,把它消除掉,我們這一生當然就圓滿成就了。自己實在找不到這個原因,經上說得清楚,祖師大德講得明白,這對我們來說真正是緊要的關頭。

  底下講,「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罪是什麼?習氣,貪瞋痴慢的習氣,妄想、執著、煩惱的習氣,這個東西不斷,這怎麼得了!可是諸位要曉得,如果一心稱念,習氣縱然沒有斷,真的全降伏了;因為你心無二用,習氣它不會起作用,不會起現行,這叫伏煩惱。這一句佛號念得好,念得功夫得力,煩惱真的伏住了。伏住煩惱,就叫做功夫成片,在本經裡面、《要解》裡面所講的,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從伏住煩惱起,一直 52 30320 52 15792 0 0 3694 0 0:00:08 0:00:04 0:00:04 3694斷煩惱,統統都叫做事一心。假如說事一心有九品的話,煩惱能伏住,這是初品,這是下下品,就能往生,帶業往生;能夠把煩惱斷掉,那上上品。上上品的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下下品的事一心,生凡聖同居土。假如念佛的功夫伏不住煩惱,貪瞋痴慢的念頭還常常會起來,我們應該要有大慚愧,要真正痛切懺悔。為什麼自己功夫不得力?為什麼還有煩惱現行?不知道回頭,不知道改過,不知道自新,還是繼續不斷這樣糊裡糊塗下去,這一生就不能往生了。所以能不能往生,這個權完全在自己手中。下面再為我們說明無始積罪。

  「當知積罪」,積是累積,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我們所累積的這些罪業,「假使有體相者」,我們今天講體積,如果真的罪業像個物體一樣,哪怕物體再小,「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無始劫到今天造的罪業之多,那個罪業就像微塵一樣,今天我們講像原子、像電子一樣,盡虛空遍法界都裝不下,好在它沒有體積。「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這是講一心念佛的,這是假設一心念佛的,每一聲佛號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他念多少?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他一百年都沒有間斷,這個滅得可多了。「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自己要承認,是實在話,一點都不誇張;換句話說,罪業真的是重,真的是可怕。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生到西方世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不生西方世界,麻煩就大了,這個麻煩也是不可思議,為什麼?不能生西方極樂世界,六道輪迴是隨業流轉,就是你積的這些罪,你到哪一道去投胎,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強者先牽。你心裡面的煩惱,貪瞋痴慢的煩惱,哪一個煩惱的力量強,它就先牽引著你去投胎。罪業不好的貪、瞋、痴、慢,如果說貪的念頭強,不管你是貪財、貪色、貪名,無論你貪什麼,只要你貪的念頭強,你來生就到餓鬼道去了。瞋恚心強、嫉妒心強,嫉妒是瞋恚裡面的一部分,地獄道去。愚痴就是我們常講這個人糊裡糊塗,善惡分不清,不能辨別是非善惡,糊塗人,糊塗就墮畜生,愚痴。這是三惡道的業因,稱它叫做三毒煩惱,這是罪業裡頭最重的。所以我們要想想,我們來生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還搞輪迴,搞輪迴搞哪一道去?心裡自己想想,就知道自己到哪一道去,都不需要問別人。五戒的念頭強,也就是世間人人倫道德的念頭強,來生才能得人身。十善、慈悲喜捨這個念頭強,來生才生天。五戒十善、慈悲喜捨,這樣的人少數,搞貪瞋痴的佔大多數。我們自己想想自己,這些念頭哪個念頭最強?自己到哪一道就清楚了。

  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決定會發願求生淨土。因為不生淨土,這個問題永遠不能解決。不能解決,諸位就要記住,六道裡頭決定墮三途機會多,三途裡面的時間就太長了,實在是可怕!餓鬼道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我們祭鬼神,初一、十五去供養他、祭他,正是他吃早飯、吃午飯,他一天是我們一個月。他的壽命,經上說得很好,也是三百六十五天是一年,他的壽命,短命的都是千歲,長命的是千千歲,出來很難!地獄裡頭更可怕!李炳老從前辦大專講座,編了一個教材,《佛學十四講》,那裡面有一段就是講六道。他給我們說地獄道的狀況,地獄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年。我們中國人號稱五千年的文化,在地獄裡還不到兩天,你說這個地方能去嗎?地獄裡面短命的都是萬歲,長命的就萬萬歲了。這不得了!太可怕了。《楞嚴經》裡面講地獄講得最清楚,《地藏菩薩本願經》也講得清楚。諸位要知道,地獄像陷阱一樣,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處都是,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無始的罪業這麼重,所以這樁事情非常可怕!

  下面講,「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這個比喻,像軍隊,許多的軍隊把你包圍在裡頭,軍隊比喻惡業,無始的積罪,比喻三軍重重包圍你。只有一個方法突圍,什麼方法?你念到一心不亂,帶業往生,就突圍了,就超越了。這個比喻是健人,健是非常勇健、非常強壯、非常勇猛,他能夠突圍而出。所以最重要的就在「一心」,我們一定要一心稱念,「不亂」是不為一切環境所亂,眼不為色所亂,耳不為聲所亂。淺而言之,就是常講的「八風吹不動」,我們不會受一切環境的擾亂,不會被一切境界干擾,你念佛的功夫就得到了。我們念佛人,看到這個也動心,看到那個也動心;世間法不動心了,佛法也動心,看到人家參禪,也想跟他去打個禪七,去坐幾天;看那個人持咒,也想跟他學幾句咒語。完了!這就不是一心,都是搞三心二意,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說老實話,六道輪迴裡面三善道都得不到,決定是搞三惡道。為什麼搞三惡道?你的心自私自利,與綱常倫理不相應,綱常倫理是人道;與慈悲喜捨不相應,慈悲喜捨是天道。所以,來生往哪裡去,這就擺得很明白了。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壞。」這是這個法門不可思議,不管你是一心、是散心,不管你是恭敬乃至於毀謗,只要你嘴裡念一句阿彌陀佛,都成為金剛種子。這個種子決定不壞,哪一天緣成熟了,這個種子起作用,會幫助你念佛求生淨土。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曉得這個事實,我們要幫助眾生這就好辦了。不管他信不信,我們手上拿一串念珠,他一看到,「阿彌陀佛」,漫不經心念出來,阿彌陀佛的種子就種下去了。所以同修當中,真正有心自利利他的,幫助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這一生不能去,來生來世、多生多劫以後,緣會成熟。我們如何幫助他,使他有機會聽到這一句佛號、看到阿彌陀佛這個名號?我們印了很多阿彌陀佛的貼紙,在台灣是很方便的,到處都貼。人人都看見,基督教徒、天主教徒都看見,他們將來統統都會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看到都很歡喜,為什麼?他是後一批去的,我們先去,他後一批去,他阿賴耶識裡頭已經有了阿彌陀佛的種子。這就是多給眾生機會。

  下面舉一個例子,「佛世一老人求出家」,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個老人想出家,「五百聖眾皆謂無善根」,這些聖眾就是佛的弟子,這些阿羅漢們。阿羅漢有神通,他有宿命通,能觀察五百世,這個老人五百世當中都沒有善根,怎麼能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五百世都沒有善根。最後佛還是把這個人叫回來,收了他,收他做徒弟。「佛言,此人無量劫前為虎偪,失聲稱南無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這樁事情《法華經》裡頭也有記載,佛也說過。這個人在無量劫之前是個樵夫,砍柴的,這個在美國已經沒有了,在中國現在內陸裡還有,內陸他們還是燒柴,要砍柴。在山上砍柴,遇到一隻老虎,老虎要吃他,他沒有法子爬到一棵樹上,老虎不會上樹,爬到樹上在那個時候很恐怖,就叫了一句「南無佛」,就這一個種子。這是無量劫之前,阿羅漢的能力見不到。佛看到他無量劫之前,他有佛的種子。因此釋迦牟尼佛出現,遇到了之後,他有這個緣分可以出家,這個善根成熟,遇到佛,出家了。所以二乘聲聞、緣覺,他們的道眼所見不到的。

  「由此觀之,法華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已成佛,豈不信哉。」《法華經》上所講的,從這個故事上來看,哪有不相信的道理?過去佛到現在佛,時劫太久遠了,一尊佛修行成就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所以古佛那個時代,眾生就是無心叫一句南無佛,那些人現在都成佛了、都成就了。這是我們應當要做的,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我們要隨緣隨分幫助一切大眾,接引一切大眾,用這句佛號。現在人用念佛機,念佛機放在車上,車停在那個地方,佛號還照樣放。周圍的人、外國人他能夠聽得懂聲音,他也會念南無阿彌陀佛,阿賴耶識裡統統種下佛的種子。

  「伏願緇素智愚,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勿視為難而輒生退諉,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勿視為淺而妄致藐輕,勿視為深而弗敢承任。」這是蕅益大師苦口婆心的勸導我們。蕅益大師我們曉得這是佛菩薩再來,你看他的言語、言辭多麼謙虛,伏願,幾乎是懇求的口吻。緇是出家人,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染色衣,叫緇衣。素是在家人,古時候印度在家人穿白色的衣服,白衣,所以素是指白衣。智愚是指世間聰明智慧的才子,或者是下愚之人,不識字沒有讀過書的人。這四個字,就是一切大眾,統統都包括在其中了。「於此簡易直捷」,「此」是指《阿彌陀經》,持名念佛的法門。這個法門簡單容易,因為簡單容易,人人能念,人人能接受,人人都能成就。直捷是什麼意思?是直捷成佛的法門。諸位要知道,其他法門成佛不是直捷的,是要經過很多的等級,大乘法門裡面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這不是直捷的。唯獨這個法門是直捷成佛,說老實話,當中五十一個階級統統沒有,所以它是直捷的。因為直捷,那就是無上圓頓法門,圓滿到極處了。頓是講快速、頓超。頓超,在所有一切頓超法門裡面,這是第一法門,這就是難信之法。可是我們不能把它看作太難,看作太難就不敢修了,不敢學了。也不能看得太容易,太容易就掉以輕心,自己不能成就。不能看它太淺,《阿彌陀經》許多人都把它看淺了,沒有瞧得起它,不肯修學。認為修學念佛法門,都感覺到沒有面子,感覺到好像是恥辱。

  美國這些年來好太多了。我是八二年來,我來的時候許多同修告訴我,在美國千萬不可以講念佛法門,人家會恥笑!在美國都講禪、都講密,大家很尊重,恥笑淨土法門,瞧不起念佛人。所以,我初到美國的兩、三年,統統講口頭禪。講口頭禪,他們講不過我,把那些學禪的人降伏住了。然後再講些密,糊裡糊塗的密,我那個糊塗密他們也搞不過我。我在章嘉大師那裡三年,密宗東西、常識我知道很多,他們搞的那一套騙不了我的眼睛。然後我再把淨土法門介紹給他們,他們不接受也不敢說一句反對的話,這就成功了。那時候還有一樣東西把他們伏住了,我從台灣帶了一套《阿彌陀經疏鈔》講演的錄音帶,一共有三百三十多個。一問,《阿彌陀經》。《阿彌陀經》有三百三十多個帶子?大家不敢再說《阿彌陀經》是淺的,不敢講了。慢慢這麼多年來,大家才相信。所以,不能把它看得太淺,也不能把它看得太深。

  這個法門確實是最深奧的,佛祖都說這是佛果地上的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非九界(九界包括等覺菩薩)他自己能力所能夠理解的。等覺菩薩一定要得佛力加持,他才能理解,才能說得出來。等覺菩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凡夫,它真的是深。但是這個事很容易,這個法門修學起來非常簡單,非常容易。「信願持名」,你看多簡單!無量法門裡面沒有一個比這個更簡單,沒有一個法門比這個更容易,這是一切法門做個比較,簡單容易。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就是「信願持名」這四個字你能不能真的做到?真做到了,淨土你就有分了。假如還是三心二意,信願持名四個字沒有做到,這是真正能不能往生的關鍵。一定要把這四個字老老實實的做到,換句話說,一心稱名。簡單的說,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心思都沒有,這就是信願持名,這就是一心稱念。

  後面又重複前面所說的,「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怎麼不可思議法?前面說過了,而且講得很詳細。「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能持的心性就是能念的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議,為什麼?真心;信願持名,就是真心,就是一心。這不是普通凡夫用的三心二意,這是真心,真心功德不可思議!真心是能感,佛菩薩是所感,感應道交。真心,眾生用的真心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就是真誠之心。所持的名號,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從理上說,是真如本性、虛空法界的德號,阿彌陀佛是無量。從事上說,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的名號,也就是說,念這個名號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功德相應。

  所以「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這段文裡面,古德跟我們講,它含有三要。所念的佛是「境要」,境界;能念的心是「心要」;能所不二,心佛一如,是「法門要」。「要」是妙的意思,玄妙之極,不可思議,這妙!心、境、法門這三者都不可思議,蕅益大師他老人家的《要解》也不可思議。這《要解》解得實在太好了,難怪印光大師讚歎道,就是古佛再來,給《阿彌陀經》做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曾經有人問過我,印光法師說這個話,是不是對蕅益大師捧得太過分了?諸位同修讀了《要解》之後,你們的感想如何?我這個《要解》讀了很多遍,也講過很多遍,我認為印光大師的讚歎是真實語,一點都不過分。可以說他老人家的讚歎恰到好處,實實在在把阿彌陀佛、一切諸佛度眾生的心願,統統都說出來了。

  這是講能持、所持俱不可思議。我們能夠抓到這個綱領,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也就是說決定得生。在沒有往生之前,所得到的功德利益,絕不是修學其他法門能夠得到的。什麼功德、什麼利益?身心清淨。身心清淨,他所顯示的就是健康長壽、幸福快樂,現前得到的。世間人天天夢寐追求,求不到,念佛人得到了。將來的成就那更不必說了,那是一切諸佛菩薩都讚歎的,聲聞、緣覺,連法身大士都羨慕的,成就不可思議!能持的心性不可思議,所持的名號不可思議,往生成就是更不可思議。

  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高僧大德推荐网址: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org.tw/

宣化上人万佛城:http://www.drbachinese.org/

般若文海:http://boruo.goodweb.cn/index.asp

佛弟子:www.fodizi.com

免费请经书网址:http://www.fodizi.net/fojiaoxinxi/737.html

佛学视频网: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html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http://www.sxjyqqw.org/

●华藏卫星电视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