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敏捷教练的六顶帽子|洞见

王伟 ThoughtWorks洞见 2019-07-12

引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云、人工智能等IT技术的持续火热,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我们正身处由IT技术引发组织变革的大时代中,所以才会有Technology is Business或Tech@Core这样的口号。有幸的是,我的工作正是影响并帮助客户在IT技术引起的组织变革中获得成功,而我在其中的角色便是“敏捷教练”。

(图片来自:http://t.cn/RoetjXT)

我很喜欢做“敏捷教练”,可能是因为它既需要IT相关的专业知识,也需组织变革相关的、对人的感知能力,这两个方向很少在一个岗位上同时出现,就好像认为学习文科与理科需要培养不同的思维模式一样。而我恰好是一个异类,从小喜欢文科却进入了IT行业,现在看来,这件事可以看成是组织进化中的有益突变。

敏捷教练这个职业是随着敏捷方法论而生的,“热”起来其实也只是近几年的事,而这个角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来。在最近的一个行业大会上听说,一家大型的通信企业几年来已经培养了百余个敏捷教练,累计投入超过5000人天以上,其数字让我感到惊讶且欣喜,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明白一件事:在IT技术引起的组织变革中,培养敏捷教练是相当重要的事。


怎样做好一个敏捷教练

用比较俗的话来说,问十个人,会有十一种答案。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它是个新兴职业,工作内容正在不断被定义中。敏捷方法论正随着企业对IT技术与精益创新等理念的重视,逐渐从IT技术管理层面进入到组织管理变革层面中。

另一方面,其工作范围跨界了敏捷与教练两个专业范畴,学科交叉引起了更多复杂变化,比如在不同的目标下它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新入行的敏捷教练都没办法说清到底怎样做好一个敏捷教练,而老师傅们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说法。

目的、方法与观点

在这里,我想试图利用更简单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给新入行的人更多启发。我会结合IT行业的“关注点分离”与教练行业的“隐喻”技术来描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所谓“关注点分离”,是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系统思维方法。说白了就是把复杂问题做合理的分解,再分别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而所谓“隐喻”,就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

我认为一个好的敏捷教练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目标,戴六顶不同的帽子。它们分别是:向导、教练、教师、导师、伙伴、唤醒者。

(图片来自:http://t.cn/RoeAfNR)


理解

第一顶帽子:向导,关注环境。

所谓向导,就是引路、带路的人。我们就好像《绝命海拔》电影中的雪山向导一样,目标就是把客户带到山顶,因为我们曾经到过山顶,知道正确的路线,必须保证团队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作为敏捷教练首先要关注的是客户当前在哪,目标在哪,正面临哪些重大的障碍,如何能夠达成目标。



所以在服务初始,一般都会先为客户进行现状评估、敏捷成熟度评估,确定可以成达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路线图。

另外,无论是管理问题还是技术问题,需要为其提前准备好装备与工具,为客户提供保护。比如引入先进的流程框架以及先进的工程实践。这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客户的要求轻率地裁剪实践,这就好像在雪山上把氧气瓶扔掉一样危险。

第二顶帽子:教练,关注行为。

“教练”这个帽子更像体育运动教练,如果你是网球教练,就要针对客户打球的动作进行指导;如果你是体操教练,就要手把手地纠正其动作上的偏差,让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动作。


当我们戴上这个帽子的时候,要学会仔细观察客户的行为,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



比如,价值导向上,需求有没有价值排序;需求管理上,需求遗漏发现是否过晚;质量上,CI纪律是否太弱;团队运作上,版本规划是否清楚等等。

当然,在实际情况下,肯定不会只存在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能够在不同层面上捕捉到这样具体的问题,并跟相关人员进行沟通,指导其改正。在具体辅导过程中,除了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外,还需要有自己的密诀或套路,能够让相关人员很快地掌握正确的动作。

比如需要根据对客户的理解,识别出适合客户的学习方法。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与个性,也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学习通道。就好像有些人善于利用视觉学习,有些人善于利用听觉学习一样。比如有些组织具有很强的艰苦奋斗的文化,在很多场合下便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我们需要对客户的个性进行识别与分析,并能够借助其组织文化的特点进行教练工作。

第三顶帽子:教师,关注能力。

教师这个帽子与教练的不同,教练更关注客户对特定动作的掌握,而教师却需要帮助客户理解更多的基础性理论与思考技巧。在我的经验里,服务初期,客户动作往往可以照作,但也只是形式上的照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形无神。这其中的关键便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掌握,人的理念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敏捷的管理方法与传统的管理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不仅仅是一些最佳实践的集合,而是靠价值观与原则来驱动的方法论。如果打个比喻,某些单纯实践集合的方法论便是套路型武学,而敏捷就是内功心法加上简单招式的武学。前者的学习是对千招百式的练习最后达到融汇贯通,而后者的学习则是利用内功心法牵引简单招式,以神驭形,以简化繁。如果只学了简单招式,而没有理解其背后的思想,运作上便是有形无神,就会出现“晨会变成了汇报会,计划会成了吵架会”的情况。 所以,教练还需要让团队明白动作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让他们学会在不同的情形之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第四顶帽子:导师,关注价值观与信念。

“导师”的概念源于希腊神话,有一个名字叫“门特”(Mentor)的人,他是英雄额底修斯智慧与忠诚的顾问。导师与教师、教练有重叠的地方,但却是不一样的概念。为了帮助客户成长,教练会指导客户的具体行为,教师会开发客户的潜力,而导师更像顾问那样,帮助客户建立明确的价值观与信念,并以导师自己为榜样。

沙因曾用钻石模型描述组织文化的三个层次,分别是:人造物品和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以及基本隐性假设。后两层就是组织的价值观与信念。也是精益企业中“生机型文化”所展现的内容。比如成效导向、高度合作、鼓励联结、风险共担、采纳新事物、失败产生根因调查等特征。我们需要让客户深刻理解使命原则胜过命令与控制,实验、持续改善胜过遵循规范。我们还需要关注如自组织团队、跨职能团队、持续改善、内在激励、适应性领导力等实践,它们都需要集体价值观的支撑才能更好的在组织中落地。 

另外,更具体的实践,在运作自组织小团队的时候,为了让自组织成员更高效的合作,我们就需要帮助团队建立共同的愿景与集体价值观。我们也要帮助每个成员成长并实现价值。鼓励成员们表现出尊重、平等、信赖与纪律。当然,教练自己必须树立榜样,激发团队成员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帮助管理人员学会如何用使命式指挥替代命令和控制指挥,建立信任的团队文化。

第五顶帽子:伙伴,关注支持与使命。

伙伴关系带来的常常是支持。支持过程的不同在于不需要成为角色模范,而需要提供氛围、鼓励和资源,让客户能够完全专注于如何发展自己独特的能力与技巧,明确自己的使命。

我们要了解、观察并保护客户的核心品质,创造一个支持氛围,让客户在其中明确自己的使命,变得更加卓越。有时候敏捷教练容易走入一个误区:误认为自己是英雄、客户是受害者,常常为了拯救客户而改变客户的核心特质。敏捷教练需要注意的是,客户才是英雄,敏捷教练只是支持与守护英雄的伙伴。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建立伙伴关系,创造支持的氛围。比如,如果团队遇到困境,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谈话鼓励团队成员,充分肯定与聆听每个成员的重要性,以知人善任和肯定的态度鼓舞、支持每个成员,使其能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后续行为中。我们也可以帮助客户培养组织内部敏捷教练,能够让内部敏捷教练在组织中形成更大范围的支持关系,从而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使命感。

支持关系并不一定来源于个体支持者,事实上,当被整个小组或团队支持时,效果会更加强烈。罗伯特迪尔茨提出并运用过集体智慧的概念,认为两个不同的个体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前提下,只要满足特定的条件和方法,在一起互动交流,就能产生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吉利根博士也说,智慧和创造力不在我身上,也不在你身上,而是在我们彼此的对话中,在我们共同创造的场域中。建立更多这种小组支持关系,将能够加强组织的内在动力。

第六顶帽子:唤醒者,关注认知与变革。

做为唤醒者,我们需要帮助客户进行成长与进化。影响客户从Doing Agile走向Being Agile,使其能够不断地实践、打破旧习惯与认知方式,采用创新思维,打造新型的学习型组织。

很多类似《黑天鹅》的畅销书不断地告诉我们,我们不得不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很多场景下,传统的管理方式正在失效,我们不得不仔细审视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借《三体》中的说法,地球的科技发展正以连外星人都无法想像的加速度进行中。我们已经意识到,很多复杂系统在我们身边,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线性的思维方式去应对这些复杂性。所以我们就需要与客户一起不断地在探索中学习新的认知方式,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从而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复杂世界。

新的认知必将带来组织的变革,我们需要帮助客户正确地面对改变。组织的改变过程通常包括封闭的系统、外来因素、打开系统、转变、整合、练习,以及新的状态等几个阶段。我们需要帮助客户了解自已正处在哪个阶段,未来将走向什么阶段,帮助客户正确地应对每个阶段,最终让团队体验到改变给整个组织和个体带来的价值。


结尾

以上,便是我认为的敏捷教练的六顶帽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有兴趣,可关注我的简书,我会在敏捷教练影响组织变革的方向上继续探索与学习,欢迎一起讨论。

PS:

你所在的企业是否在实施敏捷?作为软件专业人员,你是否想深入了解敏捷趋势、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然而却苦于没有权威报告?现在,作为敏捷方法实践领头羊的ThoughtWorks主动承担这一使命,为你制作中国企业敏捷实施情况报告。

我们将在2017年北京TID大会(7月18日)分享第一轮结果,参与填写本调查(点击阅读原文)并留下邮箱的朋友,将先于业界其他人获得最终报告,并且会获得ThoughtWorks赠送的一套电子书,包含:3期《ThoughtWorks——商业洞见》、《微服务文集》、《测试文集》。


- 相关阅读 -

让安全实践在敏捷团队落地|洞见

敏捷实践Showcase的七宗罪|洞见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中国企业敏捷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本文版权属ThoughtWorks公司所有,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