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 2016 知识更新(十一):麻醉医生需要了解的小儿高级生命支持新指南和围术期管理注意事项
ASA 2016 知识更新(十一)
麻醉医生需要了解的小儿高级生命支持新指南和围术期管理注意事项
小儿基础生命支持(2015AHA推荐要点)
检查反应性;检查呼吸和脉搏(不超过10秒)。
开放气道-不需要“看、听和感觉呼吸”。
C-A-B:按压-气道-呼吸仍然推荐用于婴儿和儿童。
有目击者的心跳骤停: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寻求帮助/取AED,开始CPR。
无目击者的心跳骤停:先做2分钟CPR,再寻求帮助,取AED。
尽可能使用AED。
胸部按压深度:适合的按压深度是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或者婴儿为1½英寸(4 cm);儿童2英寸(5cm)。
按压/通气比例: 单人30:2; 双人个人15:2
按压比例:100-120次/分;通气比例:10次/分
使整个胸腔回缩。尽量缩短中断复苏的时间,<10 秒。
除颤和婴儿AED的使用:对于婴儿,选择使用手动除颤仪,而不使用AED。如果没有手动除颤仪,使用带有小儿能量衰减器的AED。如果这些都没有,就用没有小儿能量衰减器的AED。
小儿高级生命支持(2015AHA推荐要点)
监测呼气末CO2:在院间转运/院内转运期间,使用临床方法和呼气末CO2确定患者气管插管的位置。在CPR期间持续的进行心电监测,可以评估胸部按压的有效率
除颤的剂量:初始剂量2-4 J/kg。对于顽固的VF,剂量从4 J/kg(双相)开始,但是不超过10 J/kg(最大剂量为360J单相)
心律失常的治疗:胺碘酮或者利多卡因都可以用于小儿休克-难治室颤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使用FiO2100%进行复苏。复苏结束后,再限制氧浓度以达到SpO2 94-99%。复苏结束后,要像避免低氧血症一样避免高氧血症。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复苏:指南包括对单心室、房坦或半房坦手术、双向格林手术、肺高压患儿心跳骤停的复苏。
体温的目标管理:避免体温过高。对于心跳骤停复苏后昏迷的患儿,保持5天正常体温(36°C to 37.5°C),或者最初2天保持低体温 (32°C to 34°C) 、随后3天保持正常体温。
应急反应团队(RRT)或医疗急救团队(MET)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心跳骤停的发生率,尤其在普通护理病房。使用早期预警系统(比如儿科早期预警系统或PEWS)也可以减少住院发病率及死亡率。
手术期间的心跳骤停随着麻醉药和麻醉技术的改善而逐渐减少。因此,儿科麻醉医生所做的可能不是简单的复苏和复苏后治疗。儿科心跳骤停的流行病学知识和现在的复苏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相关的不良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最近对小儿心跳骤停的研究(Flick 等2007;Bhananker 等2008)表明手术期间心跳骤停的原因数年保持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药物治疗、设备、关联的事件及其它多方面的原因。手术中的心跳骤停经常与心血管系统相关,手术后的心跳骤停常由于呼吸原因所致。ASA分级较高及急诊患儿是儿科手术期间发生心跳骤停相关性最高的因素。
流行病学
婴儿和儿童在住院及手术期间发生心跳骤停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包括呼吸衰竭、败血症、药物的毒性或过量、代谢紊乱和心律失常等。而围术期发生心跳骤停的原因有心血管原因、呼吸窘迫或呼吸衰竭、药物过量或不良反应、设备故障或失灵及其他综合原因。
针对不同原因的心跳骤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手术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药物相关问题是心跳骤停的根本原因;手术期间,心血管问题是主要原因;手术后,呼吸系统问题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心血管问题。麻醉医生必须在手术的不同阶段寻找原因,以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问题。2015年有学者报道重申手术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小(新生儿和婴儿)、ASAIII级或以上、急诊、心胸手术。然而,麻醉和/或手术因素只占一小部分比例。同样,2016年又有学者发现:患儿年龄小、手术并发症多、手术及治疗程序增加、不良地点(手术室与非手术室)、员工经验少等都会使危险事件发生的几率升高;这些情况在原本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中更为多见。
与成人相比,心脏呼吸骤停在婴儿和儿童中并不常见。绝大多数心跳骤停病例是因为呼吸窘迫及呼吸衰竭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恢复而导致。婴儿和儿童发生呼吸暂停少见,而心律失常是成人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心律失常会迅速恶化到心脏无灌注的阶段。院外心跳骤停的预后非常差,出院后的存活率低于9%。对于院内心跳骤停,CPR可以使超过60%患者的自主循环成功恢复,但出院后的存活率迅速降至15%或以下。
呼吸衰竭
婴儿和儿童成功的心肺复苏源于尽早的发现和呼吸窘迫/休克的及时纠正。
呼吸窘迫以呼吸急促为特征,呼吸做功增加,鼻翼搧动,肋间肌、肋下肌或胸骨下收缩,有喘鸣或呼噜声。呼吸窘迫的患儿出现嗜睡是一个预示即将出现呼吸衰竭和需要立即治疗的不良征象。其它的征象包括呼吸频率减少、单侧或双侧呼吸音减弱、苍白或紫绀。若不及时治疗,患儿将出现呼吸衰竭(定义为通气不足及呼吸骤停)。
休克
休克的定义为血流和氧供不足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 在休克早期代偿阶段,心动过速和次要的血管收缩可以将收缩压和重要脏器的灌注维持于最低限度水平。当机体失代偿时,失代偿性休克会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全身性低血压和脉搏微弱。因为年龄不同,生命体征的正常值也不相同,所以休克的代偿期或失代偿期出现的不同征象很容易被忽视。存在循环衰竭的其它征象时,婴儿和儿童的心动过缓休克或心搏停止以心率减慢显著低于预期(常常低于100)为特征。
气道
气道问题是导致儿童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的原因。小婴儿主要用鼻子呼吸,容易发生明显的呼吸困难,但是通过鼻腔吸引可以减轻症状。婴儿的解剖特点决定其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原因是相对舌头大、喉头位置高(更靠前方)、枕部大。将头部和颈部放置于恰当的位置,或者放置一个口咽通气道,可以减少气道阻塞情况的发生。辅助气道包括喉罩和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可在恰当的时候使用。
氧气
复苏指南推荐使用纯氧。这项推荐还不十分确定,因为纯氧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发生。这些影响包括增加脑血管阻力、肺部、心脏和其它组织的氧化应激,导致肺不张。一旦患者苏醒,应该立即降低FiO2,维持于一个可以良好提供组织氧供的水平即可。
通气
复苏时,手控呼吸通常会造成明显的过度通气。婴儿的肺过度膨胀会导致气压伤,甚至形成气胸、妨碍静脉回流、影响心输出量。低碳酸血症还会加重大脑的低灌注。因此,应该注意在通气时只要适当膨肺即可,避免过度膨胀。
带套囊及不带套囊气管导管
带套囊及不带套囊气管导管对于婴儿和儿童都是适合的。如果使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应注意避免套囊压过高。应该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导管,最低限度的减少声门和声门下的损伤。导管型号的选择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估算,不带套囊气管导管:(年龄/4) + 4;带套囊气管导管:(年龄/4) + 3。即使在紧急情况时,气管导管的位置仍然需要通过肺部听诊来确定,并通过呼气末CO2来监测。
血管通路
PALS指南强调及时开放血管通路的必要性。如果在90秒以内外周血管不能开放,建议采用骨髓穿刺。所有复苏车和手术室都应该配备骨髓穿刺针。经验丰富者可以选择更安全的中心静脉通路,但是在心跳骤停期间该操作过程可能会妨碍充分的胸部按压。如果没有静脉或者骨髓通路,绝大多数急救药物可以通过气管内使用,只是需要比静脉或者骨髓通路的剂量大一些。
心跳骤停
无脉性心跳骤停同时需要通气支持和有效的胸部按压。复苏有效的可能性及自主循环恢复,证明胸部按压是及时有效的。目标是能够长期维持足够的舒张压以保证冠脉的灌注。因此,小儿与成人的复苏类似。如果只有一个救援者,先做30次按压,再做2次呼吸。如果是两个救援者,比例为15次按压:2次呼吸。按压深度要足够(胸部前后径的1/3-1/2),而且一定要让胸廓完全回弹。按压频率对于所有年龄都是一样的,100次/分。胸部按压的问题往往是按压深度不够。
液体和药物
儿童的液体和药物的剂量是根据体重而确定的。住院患者都有一个近期体重,因此可以在床旁就给予预先计算好的急救药物剂量。如果不知道孩子的体重,可以使用基于身高的预先计算药物使用剂量的测量尺(可以在市场买到)来确定药物的应用剂量。
复苏时应该采用等渗晶体液,葡萄糖液不推荐常规使用。因为婴儿是发生低血糖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复苏期间应该早期监测血糖。
儿童的复苏药品与成人相似。如果出现无脉性心跳骤停,肾上腺素静脉推注的“标准剂量”是0.01 mg/Kg。事实上,大剂量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许多不良的预后,如高血压、心室异位、心肌坏死、持续心肌功能紊乱。
除颤仪在儿童复苏中的应用
绝大多数儿童心跳骤停的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节律紊乱是心搏暂停和伴有宽而复杂QRS波的心动过缓。儿童突发的心跳骤停可能是因为室颤(VF)或者无脉性电活动(PEA)。对于室颤的患儿,使用除颤仪是一种挽救生命的方法,能够达到20%的存活率。非住院患者心跳骤停中5-15%与VF相关。对于这些患儿,尤其是突发心跳骤停时有目击者,除颤仪可以快速地实现复苏和功能恢复。因为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优点很多,很多社区已经设立了公共使用的除颤器(PAD)设施。
儿童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和室颤(VT)与无脉搏和有脉搏都有关联。对于无脉的患者,治疗应该根据心跳骤停指南而制定。如果有脉搏,治疗应该包括给氧和呼吸支持以及评估心脏节律。窄QRS综合征的代表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静脉给予腺苷、电复律治疗。如果SVT对其它治疗措施无效或者复发,需要使用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这些药会延长QT间期,因此需要谨慎使用。宽QRS波心动过速可以代表差异性传导SVT或VT。这类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电复律纠正,但是常常需要使用胺碘酮或普鲁卡因胺。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这是室颤(VT)的变异体,可能是患儿先天性的或是因为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等药物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对于任何原因引起的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都可以静脉使用硫酸镁治疗。初始剂量为25 - 50 mg/Kg静注。
CPR的持续时间
通常,患者需要CPR的时间越长,预期的结果越差。然而,对于在围手术期的患儿却不一样。马托斯等在2013年报道:即使排除了其它的混杂因素,CPR的时间与出院及神经系统预后呈反比关系。与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相比,心脏手术患者预后更好。更重要的是,该研究显示:一些不接受CPR就可能死亡的儿童即使经过长时间的CPR其存活后神经系统预后良好。
尽快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器抢救 (ECPR)
在一些医学中心备有体外膜肺氧合器(ECMO),可以用于心跳骤停的抢救 (ECPR)。图列克等回顾了几家医学中心3年的经验,发现儿科RR-ECMO程序从静脉ECMO开始,是为了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但是RR-ECMO并不能实现3年存活率的改善。2015年的指南声明,ECMO的使用指证是心跳骤停的原因可以逆转。
多方面因素
儿童呼吸心跳骤停可能因毒物的摄入而发生。明确的病史及快速的诊断可以找到中毒的原因或药物。系统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摄入的药物或毒物的性质。三环抗忧郁药、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甲基苯丙胺、可卡因等中毒的抢救更具挑战性。
复苏后的神经保护
脑功能的保护及阻止二次脑损伤是复苏的重要目标。如无必要,应该避免过度通气和形成CO2过高。严重的CO2过高会导致脑局部缺血和心功能紊乱。对于儿科麻醉来说,维持正常体温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高热对脑复苏有不利的影响。在复苏期间及复苏后快速提升患儿的体温是不必要的,这会导致高热的发生。如果患儿处于昏迷状态,低温治疗(32℃-34℃)可以促进脑复苏。
儿童围术期心跳骤停
循环衰竭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血管内容量(前负荷低、血液再分配、静脉回流障碍),b)心肌收缩力(功能紊乱;收缩力), c) 血管阻力,d)心率/心律。呼吸衰竭的原因如下:a) 上气道问题,b)下气道问题,c)肺实质疾病, d)功能紊乱,等等。其中几个特殊的问题与麻醉管理及外科手术密切相关。这些问题应该在学习中详细讨论。麻醉药物的相关影响包括静脉或吸入麻醉药物的过量。一个较大范围的神经阻滞相似于交感神经切除术。未知的恶性高热或药物使用错误都可能导致循环衰竭。低氧血症、内源性PEEP或急性支气管痉挛可能都不易发现或治疗。麻醉对心血管影响可能导致心跳骤停或循环衰竭。婴儿和低龄儿童往往是副交感神经占优势, 可能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其它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包括低血容量和/或出血性休克、气胸、过敏反应、输液输血反应、急性电解质紊乱(高钾,特别是在使用司可林之后)、严重肺高压、持续加重的腹内压(如腹腔镜手术)、已知或没有发现的QT延长综合征、肺栓塞、空气栓塞。
过敏反应
常见原因包括静注造影剂、乳液、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非去极化肌松剂。发生过敏反应患者的处理包括阻断反应、支持治疗。如果可能的话,手术应该停止,立即静脉输注液体及血管加压药。必须记得在阻断过敏反应时给予肾上腺素,而不是循环支持。因此,在所有指南中都是建议给予肾上腺素全量 (0.01 mg/kg, 或近似于成人的1mg)。
使用中心静脉通路的并发症
气胸是围术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患者的一个提及很多而相对少见的并发症。许多操作者怀疑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病情变得不稳定的患者可能发生了这个并发症。最近从未公开的数据中得到的更多的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血气胸和填塞有可能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致命并发症。在这些病例中,患者的病情会恶化,除了做胸部X线以外,还应该做超声心动图。
局部麻醉药
局部麻醉药的毒性难以预测。通常,局部麻醉药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局部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布比卡因是最强的心脏抑制剂,经常引起心跳骤停。许多儿童在全身麻醉的同时,复合局部神经阻滞。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心跳骤停的临床先兆征象经常被掩盖。局部麻醉药毒性的征象包括室性早搏PVCs、心电图宽QRS综合征,随后恶化成EMD/PEA或心脏停跳(布比卡因),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利多卡因和依替卡因)。治疗包括停止局部麻醉药的使用、CPR(无脉>10秒)、肾上腺素10 mcg/Kg、气管插管、给予100%氧气。英脱利匹特 (20%) 负荷量1.5ml/Kg 静推,然后0.25ml/Kg/hr维持。碳酸氢钠用来维持pH >7.25。对于所有心率慢的患儿其它治疗包括H1和H2阻滞剂,皮下或静脉使用起搏器。持续CPR至少60分钟,因为有报道在局部麻醉药过量、心跳骤停时间很长的患者,神经系统的恢复很好。
摘 要
2015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指南强调早期识别和早期治疗。复苏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早期识别/早期干预、胸部按压质量及最短时间的间断、高效的团队合作及优质的复苏后续治疗(目标温度治疗)。儿科围术期心跳骤停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费城儿童医院及儿科麻醉学会发布的儿科关键事件清单,可使麻醉医生及时启动复苏工作。
儿科复苏药物剂量摘要
剂量 | 使用方法 | |
腺苷 | 0.1 – 0.2 mg/Kg | 室上性心动过速 |
胺碘酮 | 5 mg/Kg (最多使用3次) | 难治性VF或无脉VT |
肾上腺素 | 0.01 mg/Kg | 无脉或慢心率的心跳骤停 |
英脱利匹特(20%乳剂) | 1.5 mL/Kg负荷量,维持量0.25mL/Kg/min持续10分钟 | 可能需要反复给药。最大剂量10 mL/kg,超过30分钟给药。 |
利多卡因 | 1 mg/kg负荷量 | 难治性VF或无脉VT |
硫酸镁 | 25 – 50 mg/Kg |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电复律 | 0.5 – 1焦耳/Kg | 室上性心动过速 |
除颤 | 2-4焦耳/Kg (最大4焦耳/Kg) | 室性心动过速 |
AED | 成人剂量选择 > 8岁设置 儿童剂量选择 < 8岁设置 | 突发衰竭 无脉 VT/VF |
作者:美国Jayant K. Deshpande医生
翻译:昆明市儿童医院麻醉科 陈春燕
审校:沈阳安联妇婴医院麻醉科 韩宁
译者及所在单位科室简介:
陈春燕,副主任医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麻醉科从事小儿临床麻醉及小儿门诊镇静镇痛工作,曾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麻醉科进修学习一年。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出版论著两本,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
昆明市儿童医院麻醉科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国内大型儿童医院麻醉科规模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2013年获得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批准,成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培训基地”。业务范围涵盖临床麻醉、危重症抢救、门诊镇静镇痛,包括心胸外科、新生儿外科、普外科、泌尿科、骨科、 神经外科、烧伤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手术;以及手术室外的麻醉及镇静镇痛工作,如介入手术、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检查、小儿门诊镇静镇痛等。
ASA 2016 知识更新推荐阅读:
ASA 2016 知识更新(三):喉镜检查失败——现在怎么办?
ASA 2016 知识更新(四):急性疼痛管理的新观念及争议
ASA 2016 知识更新(五):优化心脏手术患者输血策略:床旁检测(POC)的使用
ASA 2016 知识更新(六):促进老年手术患者的认知健康
相关公开课专题讲座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网络环境下观看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716e6622&width=500&height=375&auto=0第49讲:小儿麻醉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