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形势比人强4

吴主任 吴主任 2019-10-09

图:Pam Carter


这几年我变了,很明显,只是悄无声息。看起来几百篇文章,差不多的话题,差不多的配图,差不多的观点,但表达方式和角度倾向是不一样了。


前面关于高考的话题,有读者认为高考极不公平,奇怪人为什么要为了获得一个猪肉戳挤破头,还沾沾自喜。高考一无是处。这个读者关注了我6年。也许你是这么想的,关注这么久,我要说什么他一清二楚,怎会那么忿忿不平。就像过去有不少读者针对某些评论的不解,为啥这些人会关注你呢。


细想一下,这说明三件事,第一是我变了,有些读者没变。6年前,我也许会说出差不多的话,或者干脆那就像是多年前从我嘴里说出来的一样。第二,单篇文章的读懂可能是以为自己懂了,换个针锋相对的观点他们照单全收,感觉都有几分道理。第三,如果只是想知道几个结论或者观点,人几乎不需要浪费时间阅读。


这些年在我身上发生的变化不在于观点。就说高考,其中的不公平不合理现象,从来不是什么秘密。批判高考也并非禁区,一直不乏反对和反思的声音。但这不意味着,高考制度已经糟糕到完全无法接受,以至于只有一条路,取消高考并让教育彻底市场化。


理论上,教育市场化是完全正确的方向,不管是出于正义还是效率的角度。方向是方向,但具体落实到个人头上,或许也需要其他角度的视野,比如在无奈之中的判断和选择。


那位读者后来又问,所以当年计划生育政策也是一种现实,反对也属于不务实了?为什么你十年如一日反对计划生育政策呢,不去呼吁大家学会适应现实呢?


这个问题还真是非常好。区别在哪里呢?


我认为区别是,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没有任何可缓和的空间,在恶劣程度,是血淋淋的生育权剥夺,在更长远的影响,是一个社会不可逆的老龄化,在看不见的精神层面的伤害,还可能造成一种普遍的恐惧和对小孩子的厌恶。更可怕的,它是如此惨绝人寰却有那么多人在寻找它身上的合理性,拉上时代特殊性的幌子,给它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宽恕。


当然今天计划生育政策离寿终正寝只隔一条遮羞布了,如果计划生育依然严格在执行之中,也许我会在各种角度分析为什么这是个错误的政策之余,还会专门写个普通人怎么办。这一点也不矛盾。反对某项不合理的政策,但在改变发生之前,怎么做也有差。如果时光穿越到十年前,有人问体制内工作如今怀二胎,生则丢工作,不生则可能后悔一辈子,问我怎么选。我的建议没有悬念,除非没了这份工作全家饿死,否则生了再说。但是一般水准以上的智力水平都不会读出这是在赞美或者支持计划生育对吧。


继续说高考,站更远处看高考,这种筛选机制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那么巨大吗?或者说中国过去这么多年来取得的经济飞跃,高考这个机制起到了多大作用?答案是,几乎没用。


经济的腾飞根源是更自由的市场和加入了WTO。如果一个社会还是以权力主导分配工作,也就是过去的读大学工作包分配模式,那么再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也无法让经济突飞猛进。很简单,人才选拔从来不是目的。人尽其才,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能量才是。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的仅仅是市场,也只有市场才能为每一个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拍脑袋假设一种情况,我们高考的文科考试科目就英语和语文,理科就一项数学。中国是不是就因为高考科目设置的草率而失去了应有的人才?答案很明显,完全不会。我感觉反而更纯粹一些,到了大学再去专门研究。


高考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公平与否,而是筛选设置的不合理甚至是荒谬的,就好像一个艺术生完全可以学完基础的语文和算术,剩下的时间投入到具体的专业领域去。也正因此,我一直说高考给予普通人的机会还真不是一张文凭,是一次出去见世面的机会。


到了某一天,教育更彻底的市场化,区域院校自主招生竞争,一样会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市场当然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部分学生的自暴自弃,也解决不了一时间某些垃圾院校的生意兴隆。市场只是一种机制,并不是某种承诺。市场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


学习这件事,具体门类有差别,但要求的能力多数是共通的,不管是题海战术还是日常其他领域的学习,核心要点是一种熟能生巧,需要耐得住孤独寂寞和枯燥乏味,还有几分好胜心。高考的作用被高估了,被人们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奋战在期间的学生因此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和毅力,这也许不是高考的本来目的,但确实是高考催生的。


在7年前我自己想明白了形势比人强,延展开就是相信观念的力量。这的确解决了自己多年的一部分困惑,回答了“说有啥用”的问题。但也仅限于此。倒是这两年,同样的观点,在日复一日的思考和表达之中我理解得更深一些,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成长。要问深在哪里,无法一句话说明白,但一定体现在过去到未来的每一篇文章里。


上篇:谁想杀死百度

相关:形势比人强3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