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高中生从深圳流水线到纽约年薪十万美金

吴主任 吴主任 2019-10-09

图:Tsuchiya Kōitsu


最近看了个故事,一个湖南农村的高中毕业生,用十年时间,从流水线去到纽约一个承接谷歌业务的公司,年薪10万美元左右。比较感慨的,那么多人还在反复翻炒阶层固化与否的争论,有人已经静悄悄地完成了蜕变。


故事是第一人称自述,让人看到每一个阶段寻求改变的旺盛生命力。


她叫孙玲,湖南十八线农村长大,只是觉得在教室里比在田里干农活舒服。她父亲觉得女孩子读书没用,不如早点回家帮忙。她哥哥厌学,发誓再也不想回学校。村里的孩子,不管男孩女孩,读完高中的都很少。


孙玲很用功,但这种地方可以想象,399的分数都可以是应届生第一,但没大学上。此处最可贵的一点是,高考的失利并没有让孙玲有挫败感,也许她身边的人都会一副“看看吧我就知道”的眼神看她,甚至会有更难听的闲言碎语。但是这并不影响她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强烈愿望,更重要的,她没有因此自我否定和自暴自弃。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孙玲未来人生走向的最重要关口,高考结束之后怎么选。如果是听父母的,大概率就是在村里干农活,早早就结婚生子,再也没什么其他可能。这是过去很多农村人,尤其是女孩子们的选择。但孙玲内心对这个世界有巨大的好奇,她想去更大的地方,看看这个世界,看看别人都在怎么生活。


深圳,一个高中生能做的非常有限,要活下来就得去流水线。孙玲也不例外,见识了国际大都市令人眩晕的夜景,也对比出自己的渺小。孙玲毫无意外地成了流水线上的一枚工人。


作为一名自由市场拥护者,我也不得不说,流水线的工作大概是高效率和标准化这种不可阻挡大趋势下比较反人性的工作。是流水线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把人类打造成机器。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整体的物质水平很低,但是不是全面否定一切呢,我认为单纯幸福感而言,那种小作坊,那种世代传承的手艺人,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是流水线完全不能比的。因为在流水线上,一个人不需要任何想法,也不需要掌握太多技能,流水线原理就是产线上谁都是螺丝钉,就算是个傻子也可以胜任,并且个人能力的发展也就是傻子就够了。一切都是为了更高效的招工和运转而设计的。


但是,肯定有个但是,但是说到底这是一种自由选择。这是人类自工业革命发生之后的必然。但是,有追求的人都会想办法挣脱出来。然而事实上,大部分的流水线工人都被这种日子干麻木了。


有些自由的灵魂,流水线是留不住的,孙玲就是这样的灵魂。每个流水线上的工人或许都希望能离开去寻求更好的生活,但多数也真的只是想想而已。真正行动起来的不多。自主学习的学费倒是其次,想想要花那么久的时间去争取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多数人也就投降了,我们就是流水线的命啊。


“我知道,离开并不容易,如果没有可以傍身的技能,离开不过是换个地方做厂妹。我想学点什么,掌握一门自己喜欢的、可替代性没那么强的手艺。”


大概从这一刻开始,孙玲能做到什么程度也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清晰且质朴的观念,强大的执行力。学习编程,刷学历,学习英语,备战雅思,抓住各种机会去尝试,最终从深圳流水线到达纽约互联网公司,年薪十万美元。


从孙玲身上这股巨大能量看,这大概也只不过是她下一个阶段的开始。正如她自己所说,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只要遇到我好奇的,想要尝试的,我都会逼迫自己忘掉面子这回事儿,主动主击。


我知道这个案例可能显得有些特别,并不是所有有志于改变命运的流水线工人仅仅通过努力就能有如此巨大飞跃。孙玲身上是否有一些学习的天赋,理论上讲,当然有可能。如果说强烈的好奇心和超强的学习动力也算天赋的话。


类似的励志故事非常多,如果更狭隘地以最终赚到的财富来衡量,大把没上过大学的来自农村的成功企业家,还有更多都不曾被人书写。在我看来孙玲的故事不是为了突出一个高中生也可以通过十年奋斗年薪10万美元。说的依然是一种奋斗精神,改变命运的希望。


也许这世上存在另一个流水线上的女孩,同样渴望改变命运,也很努力学习,但并没有取得像孙玲这样的成就。我相信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也并不可能说些类似“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种不负责任的鬼话。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令人沮丧的事实是有些时候努力的作用微不足道。更不用说成功的定义从来都没有也不应该有标准。


但即便如此,这些为改变自身命运而真正努力过的人,倒也不是要赢得世人的崇拜或者尊敬,可以肯定的是,每当他们回忆往事的时候都会为自己曾经的努力而骄傲。


用我偶像北野武的话来说,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上篇:人和观念也就随缘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