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的名义”搞语言腐败的罗振宇
图:Marc Majewski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个世界,外在的可感知的,又或者内在思想上的某种体验,又或者是一种很难翻译的情况,有时候不得不生造一些词,这种情况不会太多,但出发点是为了更准确地形容,并且不会因为字面上的意思造成误解。
人们喜欢新鲜的东西,全人类都在提倡创新。今天的繁荣发展跟科技的创新是分不开的。从零开始学习新知识,新知里必定会包含该领域里的一些“专有名词”,这个每个行业的人都会知道。因此,很容易就让人造成一种误会,掌握了某些不明觉厉的词汇,好像就获得了新知。人的这种错误的倾向给了某些人可乘之机,将学习这件事彻底堕落化为新名词的包装,听起来越炸裂越晦涩越不明觉厉越显得高级。毕竟常识就那么几句简单朴实的话,毫无趣味。
那么今天就举个例子,为了能更完整地来说明这件事有多么堕落以及可笑,我不得不引用较长的篇幅。真的很长,又臭又长。
什么是“认知折叠”|罗辑思维
策划人:李仲轲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昨天,我们在上海举行了得到大学2019夏季班的开学典礼。我是最后一个发言的,在发言里面,我跟大家讲了一个“认知折叠”的新概念。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尺度。
过去,我们说文明进步,主要是用数量来衡量的:财富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能量调动的量级越来越大等等,都是数量概念。仅仅如此吗?不,除了数量之外,还有一个“认知折叠”的维度。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午餐肉。我们很多人喜欢吃午餐肉,尤其是涮火锅的时候。午餐肉谁发明的呢?二战之前的美国人。
有一个说法,说让美军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除了武器装备将军士兵之外,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东西,午餐肉。
给你看几个数字,二战中,美国军人靠着午餐肉,一天能够摄入至少4300大卡的热量。美国的对手德国军队呢?平均一人一天是3000大卡的热量。日本人更惨,每天只有2000大卡的摄入量,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你可能对数字还没什么概念。举个例子。我,罗胖,不用干体力活。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每天需要2300大卡。你就明白了,二战时候的日军在战场上拼死拼活,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居然比不上我。吃不饱饭,打仗这不肯定要输么?
你可能会说,这不奇怪啊。日本穷,美国富。美国那么广大的国土,粮油肉蛋奶出产丰富,士兵吃得好,这不是应该的吗?没那么简单。战场,不是市场。你国力强、有充足的供应就可以了。战场的情况瞬息万变,极其复杂。
你就想,美国在二战期间,总兵力有上千万人,而且分布到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细分到每个兵种,每个部队,战场不一样,执行的任务不一样,很多还都在运动中。如果你是管美军后勤的官员,就算你手头有无穷无尽的资源,仅仅面对这个巨大的复杂性,你是不是要疯?我就看到过一个材料,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美国的统帅潘兴将军在欧洲打仗,还要通知国内后勤部门,说你们别往欧洲运什么浴缸、书橱、割草机和痰盂了。你看,这么大规模的物质投送,不是你能不能在数量上能保证供给的问题。是细部的复杂性难题,解决不了。稍一出错就要惹大麻烦。
别的不说了,仅仅在战场上让队伍吃饱饭这件事,请问你后勤部门怎么做?难道每个小分队都配一个炊事班?
那这个炊事班,要不要带食材?要不要带锅具餐具?要不要带燃料?各自都带多少?带少了不够吃,带多了,不是资源不够的问题,是影响军事任务的执行。你怎么保证把合适数量,合适结构的食物和物资,投放给合适的部队呢?这是个大难题吧?
刚才我们说,日本军队一天一人只能有2000大卡的热量,其实不完全是因为国家穷,粮食资源不够。还因为他们吃的主要是米饭做的饭团。就算没有肉类和蔬菜,仅仅保证给士兵吃饭团,复杂度都高得吓人。你得带米吧?得有柴有锅有水才能煮饭吧?仅仅这些条件,在战场上满足起来就很不容易。而且米饭,做熟了很快就会馊,所以也不能一次做成长期储存。而且炊事班在战场上是不能随便生火的,炊烟一飘出去,被敌人侦察到了,接下来可不就被一锅端了么?你看,在很多情况下,就算部队有米有柴,配送不上去,或者不方便做,士兵在战场上也得饿肚子。
明白了这一点,你再回头来看午餐肉,就知道它的好处了。
午餐肉是罐头装的熟食,不需要额外加工,想吃热的,用开水烫一下就可以。吃起来也很方便,开罐即食,用勺子舀着就行。要分给别人也很容易,把肉拿出来,用刺刀切成小块就可以了。什么炊事班,什么柴米油盐,什么餐具灶具,什么做饭时机,一概不用。
不仅是热量的总量问题,还有营养搭配问题呢?干过体力活的人都知道,消耗了大量体力之后,光是吃干粮、补充碳水化合物是远远不够的,人必须得吃蛋白质、吃油脂。这对午餐肉来说,不是问题,只需要在后方的工厂里面改变一下配方就行了。一盒午餐肉里面不仅有肉,还有淀粉,还可以加入你想加入的任何其他营养物质。
还有一点,你想过没有?毕竟那是战争时期,即使像美国那么富有的国家,资源也是紧缺的。实际上二战的时候,美国也实施过粮食配给。那怎么才能保证战场上的士兵都能吃到肉呢?秘密也在午餐肉的罐头盒子里。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是不怎么吃碎肉,他们要吃整肉,更是不吃动物内脏下水的。但是做成午餐肉,你还分得清什么是碎肉,什么是内脏下水吗?据说当年生产午餐肉的荷美尔公司,可以做到猪从工厂的一头进去,白骨另一头出来,一点都不浪费。如果是直接供应整块的肉,那肉的质量稍有变化,哪怕肉稍微碎了一点,士兵都看得出来,这影响士气。但是午餐肉是把肉、淀粉、盐、食品添加剂搅在一起的,成分变化没那么明显。实际上,到了二战后期,美国的食品供应也紧张,午餐肉里的淀粉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到了后来,甚至肉的成分都变了,从肥瘦混合的猪肉、变成纯肥肉、最后甚至会添加猪内脏或者其它肉。
不仅如此,还有运输上的优势。午餐肉压缩在罐头里面,运输起来非常方便,无论是轮船火车运,还是飞机空投都可以。还不怕变质,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能放3年。还有一点,运输的复杂性也大大降低,不会出现给一个部队运去200斤蔬菜,但是没有肉蛋奶的情况。这种错误不会发生。就那么一盒盒的,数数儿就可以了。在整个二战中,至少有7000万公斤,差不多是1.4亿罐的午餐肉被运往了前线,让美国大兵敞开了吃。美国人就是这么打赢二战。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看午餐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它不止是一块装在罐头里的肉,他本质上是把畜牧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化学、交通运输业等多个领域,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一个庞大的认知体系,全部封装进了一个罐头里,大大降低了问题的复杂性。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那个主题:认知折叠。
你看是不是?除了数量之外,这是衡量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
过去有一期罗辑思维节目,我们曾经讲过集装箱的故事(戳此收听)。就那么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铁箱子,也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但是它就是能把国际海运的成本降下来90%以上,彻底改变了20世纪全球供应链的样子。把巨大的复杂性折叠成简单的工具,这也是认知折叠。
还有,得到App里面的《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里面讲到药(戳此收听),他给药下的定义是,药是医学解决方案的物质载体。每一颗药,也是把现代医学对这个病的所有知识,那是个多么复杂的体系,折叠进了一颗小小的药丸,这也是认知折叠。
你看,文明的进步,不仅取决于拥有多少资源、能量和信息,更取决于能把这些资源、能量和信息折叠成多么普通的样子。
昨天是得到大学2019夏季班的开学典礼。最后说几句得到大学。
我们创办的得到大学,不是商学院,也不止针对成功人士,它服务于所有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对自己有期待的人。我们挑选那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做你的同学,花那么多精力大家打磨知识产品,目的是啥?其实也是希望,能在这三个月的学习期间,为你做一次奇妙的“认知折叠”。把那么多复杂的知识,各行各业的经验,为你折叠成普通的样子,让你打包带走。
现在,得到大学2019秋季班已经开始招生。我把报名链接放在这个音频附属的文稿里面。如果你报名得到大学,如果你被成功录取,我知道,因为你有“认知折叠”,所以你会不虚此行。
好,罗辑思维,明天见。
上面这篇文章我看吐了,两次(一次是为今天)。最早的《罗辑思维》是真的在用40分钟左右的时间深入浅出地言之有物地做内容。我很多年不看了,前阵子不小心看到这篇,完全想不到这档节目堕落至此。
午餐肉的本质是什么?还记得里德的那篇经典的《我,铅笔》吗?午餐肉的本质就是分工专业化,大规模的标准化的效率革命。没了。午餐肉是如此,我们如今生活中用到的大部分商品都是如此,从汽车到手机,越复杂的涉及零部件越多背后的分工越细致供应链越庞杂。这不是什么鸡吧认知折叠,这就是正常的现代化分工专业化。
另外上面这个东西为了凑字数,写了巨多毫无意义的,哪怕你只是要让大家更轻松愉悦地接受一些知识也是没必要往你们得到的用户里塞大便吧。
就说午餐肉在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的保障对任何一场战争都至关重要,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见识。路边随便找个文盲他都能给你说明白。午餐肉和部队里常见的高热量的压缩饼干完全是一种性质的食物。吃饱饭才能打胜战。美国人在食品加工领域的技术领先,诞生了午餐肉保证了前线美军更为全面的营养需求,午餐肉确实在补充能量上高效无比,这跟认知还他妈折叠有个鸡吧关系,它就是一罐无辜的午餐肉,默默无闻地从流水线上出来的午餐肉。
当然了,“认知折叠”这四个字才到哪儿呢?罗振宇必然是要带领韭菜们回归知识母体的,罗氏知识母体里有什么呢?有好事者稍微地整理了部分,不完整统计有如下中文创新宝库:
微粒社会,增强回路,认知折叠,精品完备性策略,代偿效应,隐性玩家,意义炼金术,共时性发展,横向标准化,知识盲维,信用系数,行动轴心,故乡策略,符号私有化,回到母体,非理性异动,方言化认知,元无知,无边棋盘,飞轮效应,合成真实,软夺权,逆火效应。
一个傻子,本来仅仅是憨厚的有点野心但至少是充满想学习渴望的傻子,遇到了罗振宇,花了一点小钱(那点钱不算什么)以及大量的时间(文章又臭又长)学习了这么一堆玩意儿,最糟糕的不是钱和时间了,是一种幻觉,学习到了许许多多新知识的幻觉,感觉自己的认知一套一套的,学会了归纳和总结,举一反三,看到了生活中的很多折叠现象。
这不,学员们也还真的对这一坨狗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还有更多就不截了)
这已经不仅仅是语言的腐败了,语言是每个人思维的载体,语言的腐败就是思维方式的腐烂和堕落,罗振宇目前输出的就是这样的狗屎。罗振宇的野心是很大的,得到有些优秀的课程,准确地说就一个吧,也就是薛兆丰老师的课,但也就这么个闪光点早就被罗振宇制造的无数垃圾淹没了。
一个走火入魔的高阶的资深的得到学子(不一定是得到用户)大概会学习成什么样子呢?就是掌握了一堆不明觉厉的词汇,然后深刻得一逼,深刻到已经不说人话了。今天网上正好出现一个病例,可以参考一下。
没有一个人有责任或者义务去输出别人喜欢的东西。谁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呢,也不可能有人保证自己说的就是对的,不管是否主观意愿。这是权利范围内的,无需赘言。但是罗振宇是谁?罗振宇从罗辑思维到得到现在都搞得到大学了,是付费学习的标志性人物,是终身学习的提倡者和布道者。这就无法不让人对其有更高的要求了。注意,这里绝对不是在说罗振宇不可以这么干,而纯粹是看不惯洋洋得意地主动输出所谓的知识。这令人作呕。
罗振宇的野心很大,要搞得到大学,要负责起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大事。这份理想值得敬重,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罗振宇老师,能不能有点责任感和羞耻心?能不能对真正的知识和学问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敬畏?如今你输出的这些狗屎完全与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我写这篇文章犹豫了好几天了,因为我有几个朋友以及朋友的亲朋好友都在罗辑思维工作。但所有这一切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大家都是打工的不容易,一个公司的成功获得的荣誉和绝大部分的收益都归创始人,那么当一个公司输出狗屎令人厌恶时,所有的错当然也是创始人,也就是罗振宇。
罗振宇老师你若有机会看到这里,生不生气这件事不重要,我对你没有好感,但也绝无恶意,仅仅是看不惯这么处心积虑地以“得到大学”的名义贩卖这样的垃圾。
当然,垃圾不垃圾的,这事两说了,也许这是我的偏见,我的见识和品位不如罗振宇老师,在罗振宇看来这些都是真正的知识精华,是我这种愚蠢的人理解不来的。恐怕罗振宇应该是真这么看的,那也行吧,见仁见智嘛。你的得到你说了算,还可以玩更多花样。但是,我依然不是那么热切地只是淡淡地,期待有一天罗振宇能真正扛起提供终身学习知识平台的大旗,对得起这些前去付费学习的人,而不是在兜售垃圾贩卖幻觉,这样不好。
最近看过的书
保守主义思想最难得的或者对我而言有了对话基础的地方,是始终坚持私有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传统习俗和对超自然的敬畏,对工业化造成的人的梳理和破坏,对机械和科学的方案等等,更多的是审美。这是一本几百年的保守思想图谱介绍,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比较不好读。推荐归推荐,但还是建议慎重购买,因为我猜没几个人能坚持看完。没必要为难自己。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