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也想成为武汉?
图:Peter Doig
昨天有朋友也提到这个小区现在外卖和快递都不让进真是操蛋的做法。我说我呼吁了,你参与了吗?他说,呼吁有个毛用。
类似的沮丧的想法一点也不陌生,大概从我开始上网表达观点开始就有无数的人曾经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你说这些有啥用呢?
多年前写“形势比人强”我说过,上大学时我就被这个问题困扰,冥思苦想了很久,后来某一天突然想明白了,历史就是多数人的观念推动的。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活。说有用,每个人的观念都很重要。
否则为什么政策都得配套强有力的宣传呢?宣传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变人的认知,改变一个国家多数人的认知。
比如关于口罩是否应该涨价的争论,我写过了两篇:这边物资告急,那边物资堆积;迎战疫情,晒“最丑陋逆行者”;事实上,也拗不过官方的一意孤行,其实主要是民意汹涌。所以口罩涨价论的文章两头不讨好。
现在罚款的新闻还有,比如最新的这个。
剩下的事情全部一一应验了。这么多天了还缺,今天依然很难买到口罩。特殊时期不让涨价,不尊重供需规律,就必然短缺。不过相信疫情过后,口罩也就不缺了。大家耐心等待哈。
托克维尔在其经典巨著《Democracy in America》里观察到美国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乡镇的自治文化。从最小的区域开始自治,再到组合成一个联邦政府。这种观念是先于美国建国的。毕竟当初因为要不要成立联邦政府都辩论了好几个月。正因为这种先于国家诞生的自治文化导致了美国的与众不同。
我们缺乏这样的传统观念。自治,一直往更小了切分,那就是家庭然后到个人。更广义的自治,每个人都是一个自治体,个人财产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为什么突然说到自治,是一个人在看问题时的出发点是什么这很重要。可以牺牲个人,总是忍不住赞美集中power办大事,还是说总是从个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角度出发。这最后得出的看法和所支持的行动是千差万别的。
这里一样会延伸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思维方式,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人们总会为集中power办大事而骄傲自豪,那都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是什么,是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少大。生命无价,这是伦理学的概念。但只要高风险的事情有人干,就说明生命是有价的。残酷的事实,不接受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这次全国上下的防疫措施,看得见的已经被赞美得足够绚烂,看不见的经济账呢?
过去几天的文章提醒大家真的该操心经济了,收获了不少愤怒的评论。似乎我在避重就轻,无法像他们那样深刻理解疫情的严重性。我绝不敢否认疫情的严重性,只是希望看问题应该全面一些,湖北之外的其他地方,尤其部分城市一例都没有,依然全城停工停产。如此简单粗暴偷懒为什么会被当成是必须的?
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完全不比病毒弱,倒闭的中小微企业必然会多过死亡人数。这密密麻麻的小企业背后都是一个个人和他们背后的家庭。最终造成的影响也正如病毒一样,扛不住的真的会死人。
当聚光灯照在湖北武汉,看到一出出悲剧上演,除了让人心情不好,同样也会放大恐慌。比如911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敢坐飞机了,这造成了当年死于车祸的人数激增。人们在恐慌的时候无法冷静判断,且不说加大了安保,原本911就是极其罕见的黑天鹅,极低概率事件。
更多的话就不说了,对比看。看下新加坡卫生部长的一段关于“新冠肺炎”的讲话,谈到了应该如何预防,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加坡目前的政策是要求身体不适的人戴口罩。非常值得一看。
总结视频内容:1. 健康人戴口罩,会传达出错误的安全感。2. 尽可能不要用手摸脸,接触口、鼻、眼。3. 频繁调整口罩,容易接触到脸部,从加大了感染病毒的风险。4. 身体不适者戴口罩,是保护他人的一种方式。5. 一定要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能看出差别来吗?没有口号,没有官腔,没有废话。见微知著,不需要展现更多东西了。想起之前被骂得比较惨的文章:真的有必要全民戴口罩?没有一个国家支持没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在医疗机构外戴口罩来预防。这不是我的看法,都是专家的看法。
当然了,后续新冠病毒在新加坡会发展成什么样,也许我很快就会被事实打脸了。那就一起看看,新加坡会不会成为武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