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难道是我错了?

吴主任 吴主任 2021-02-09

图:Aristarkh Lentulov


为什么新人入会仪式越严苛,组织内部的人会越喜爱该组织?这类现象包括但不限于新兵入伍,又或者校园里的什么兄弟会。有些仪式甚至严重羞辱新人,但新人一旦通过,他们会加倍珍惜组织。相反,如果加入某组织的仪式非常温和,甚至只是走个过场,组员们对组织就没什么感情。


突然想到一句特别俗气的话,轻易得到的就不会珍惜……


最近从《错不在我》这本书里学习到了两个有趣的概念,“认知失调”和“自我辩护”。作者是美国知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


认知失调是一种紧张冲突的状态,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两种不一致的认知(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出现这种状态。它构成了自我辩护的原动力,想方设法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所以新人入会仪式越严苛越变态,成功加入组织的人就会更加珍爱组织,否则一旦进入组织发现是傻逼集中营,心理一下子失调了。这意味着自己当初的决定有多么愚蠢。显然只要去挖掘组织的美好和温暖就会让自己好受很多,因此不仅要珍惜组织,还要赞美和推广组织。国外很多不入流的邪教组织成员的行为看似不可思议,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一个人明明买错东西了,但依然会变本加厉地试图证明自己此前的购买决策是对的。或者说,一开始购买前的犹豫,在买完之后会从不同角度去发现该商品的美妙之处,尽管其他人都表示它非常一般。


阿伦森建议,假如你希望就某种自己想买的产品征求他人的意见,你应该去询问那些正在搜集信息而且尚未拿定主意的人。


当然了,这个是没法争个结果的,是否嘴硬大家不得而知,当事人满意最重要。自己买个东西自欺欺人当个宝贝供着这是小事,很多重大决策背后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的。这就不是自己满意就好那么简单。


校园里那些无缘无故欺负其他孩子的恶霸少年并不会觉得自己有错,相反,他一定会寻找受欺负之人身上的毛病,他太蠢了,他太欠揍了。并且,他还会在后续变本加厉欺负对方,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也许用“证明”并不贴切,是为了拯救内心的失调。如果他能认识到欺负人是不对的,那么他的行为与认知就冲突了,也就是失调了,这是极其难受的,在下意识里,人们会遵循自己一开始做的决定思路,一路“正确”到底,死不悔改。


要么在反省复盘之后痛苦爽快地认错,尽管跨过这道坎,神清气爽,但非常难。难在哪里?承认自己一开始的决定是错的,就是现在俗称的打脸。而且看起来自己原来那么蠢。


所以,名气越大的专家学者和政客们就越不可能认错。


比如尽管有一系列的证据表明当年美国出兵伊拉克是完全错误的,各种打脸证据,但小布什从未认错,并说过这样的话:“我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我当时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同样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就1961年入侵古巴的“猪湾事件”承认了错误,“这次入侵古巴海湾的行动失败了,所有的责任都在我,是我一个人的错误。”


自我辩护几乎是自动形成的,我们意识不到,人在心理上自发地会倾向于让自己避免因做过的错事而出现失调的感受。“我是对的,错不在我”要比“妈呀,我错了”要轻松容易得多。


虽然解决认知与决策的失调问题没有人可以避免,“我必须正确”是一种心理需要,即便是那些了解这一理论的人也不例外。但认识到失调如何在操纵我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


至少我们知道了自己是很有可能“死不悔改”,那么在做很多重大决策之前,以及出现问题之后可以反复思索,自己是不是错了。



上篇:大衣哥与村民们的共生关系




关注我,在后台回复【自由】
给你一份【经济学入门到放弃】书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吴主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