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虚伪的代价
我不太确定是不是自古以来都有类似的说法,大意是说,不要在愚蠢的人身上浪费时间,试图跟他们辩论讲道理,相反,应该顺着夸,让他们继续活在幻觉里。更何况,忠言逆耳,指出别人的错误或者不足从来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对粗鄙有深刻的印象,熟人社会的那种“毫无距离感”令人窒息。直言不讳,万物显形。比如我记得小时候,村里眼睛不好使的一律都会被叫成“青瞑”(瞎子),再加个名字以示区分。胖的矮的就更不必说了。大人小孩都这么叫。大家几乎都不富裕,所以在言语中都尽显势利,也可以说是务实,相亲就跟商务谈判一样,讲的全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农村人很少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命,擅长苦中作乐,拿别人的短板寻开心,也绝不会放过自己。“青瞑栋”他妈问,我们家阿栋这眼神不好使可咋办啊。大家一致表示,这眼神不好使厉害啊,给人算命明显有说服力。“青瞑栋”他妈听了哈哈大笑,也赞同是条路子。
可以想象一下,文明的大都市里,走到哪里,阿栋和他妈妈都会感受到加油和鼓励,大家都夸阿栋的眼睛有他自身的特色,没有人敢说眼睛这么瞎以后怕是挺麻烦,更不敢开玩笑说长大了我看也就只能去当算命先生。
温馨,怡人。社会的确是越来越文明了,价值多元,审美多元。但事情很明显已经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人间所有的脆弱都能得到安慰,所有令人难以接受的短板都被滤镜美化。学校为了不伤害孩子不再公布成绩排名,假装大家的学习能力一样好。情感博主们绝不敢指出或许问题的根本是你不够优秀。穷、胖、丑这种刺眼的字眼很快将在公共领域绝迹。处心积虑讨好消费者的商家早就洞察到这种氛围,无论你是谁,你就是最美的。虚伪之风吹得众人陶醉。每个人都像孩子一样被哄着,人人都看得到外界的真实,唯独看不清自己的处境。
主流的话语粉饰与现实的残酷彻底割裂,最终那些迷失其中的弱者将受到最严重的伤害,他们是全面虚伪的代价。
一个学生不知道自己成绩很差,不会有迫切的动力去拼搏。
一个在感情中屡屡受挫的人或许从未认真审视自己,是不是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呢。然而如今贴标签是如此方便,什么渣男啊绿茶啊,给对方贴上标签后,自己被衬托得一干二净,是需要被抚慰的受害者。因为真相总是令人难以接受,真话刺耳,各种情感毒鸡汤也都在顺着人性的弱点去抚摸,说出你想听的,网上再那么一抱团,就很难再走出去了。自身的缺陷不仅被无视甚至被当成个性。结局毫无悬念。
无论长成什么样,首先都要接纳自己,接纳自己是自信的前提,如果愿意积极点,能比较容易发现可以进步的空间,即便无所谓也不要自欺欺人,以为自己如别人说的那般美貌,以为广告里说你本来就很美,你还真的就信了。大家都是随便说说而已。因为在幻觉和真实之间徘徊,人才会变得自卑敏感,别人就更不敢跟你说实话了。真正认清自己,反复确认之后,无论处境如何,人都会更踏实一点。
不要听信那些赞美贫穷的鸡汤。出身贫寒不是你的错,甚至是一种不幸,但赞美就是一种残忍了,除了自我怜悯之外毫无用处,而自我怜悯是毁灭自己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因为受害者心态会把自身所有缺点都合理化。
比赞美更有害的是让你内心滋生愤怒的那种论调,是命运让你变成今天这样,是社会让你变得如此卑微,自己无辜无助,是时代的韭菜是牺牲品。这么下去,人只会在自暴自弃中完成自我实现预言。
其实整个人类历史,人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历史并不长。无论中外,都有着漫长的依附意识的历史,但一旦有了这种自我意识,从反思和争取个人权利开始,演变到今天,文化层面上就是鼓励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是应该做自己,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错没有。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只要还存在于社会,还要跟这个社会的其他人打交道,那么无论选择哪种具体的“做自己”,都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应的责任和后果。正如此前一系列谈论自由的文章里所说,谈论自由,责任是绕不过去的。然而在这种人造的虚伪温室里,人们听到的声音里很少谈代价和责任。
一个人可以选择“做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一切合法的生活方式,但不应该既要还要。如果选择高薪,就得接受可能的无休止加班。如果选择了自由职业者,就要接受可能的风险。如果不修边幅,就不要怪女孩子嫌弃。如果整天游手好闲,就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欠你一个好工作……
“做自己”要有一个自洽的心态。
这个社会当然还存在着许多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这种大环境的无奈如同天灾一般,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是毫无办法的。除此之外,这个社会不欠任何人的。
个体意识觉醒的“做自己”,要求每个人都要清晰地承担起责任来。而要做到这些,需要每个人都要在被粉饰过的信息迷雾中先认清自己,人一旦在舆论的糖衣烟雾弹中迷失自我,对自己对环境的认知都会出现巨大偏差,不仅很容易接二连三地犯错,意识不到自身的不足才是原因,也就很难有机会让自己获得真正的成长。
推荐:你有什么资格自我怀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