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书,广告,以及其他

吴主任 吴主任 2021-07-06


You are what you read.


阅读塑造了你。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年纪渐长,读书越多,就更加认同。


当然我也早就发现了书存在的问题。像过去的那种专辑,十首歌里有九首都是凑数的,就一首歌能听。这时你就很难推荐这张专辑给别人。


有些书可能有那么一些内容是非常好的,但整本书可能有大半都有些凑字数嫌疑。


书的问题还更复杂一些。因为阅读越来越有门槛,很多我眼里非常好的书,要么太厚了比如《米塞斯大传》要么过于扎实不易读,比如《社会主义》要么干脆实在晦涩其实没必要推荐,比如哈耶克的大部分书。


阅读曾是一种特权,文化是被某些阶层垄断的。印刷术率先打破了这个局面。在中国,白话文运动又是一次让阅读和表达更加开放的举措。在白话文运动以前,文化是封闭在读书人的小圈子里,走向腐朽也就不奇怪。


每个行业和圈子都很容易形成一种术语、黑话、典故,这种文化和行业上的抱团取暖会给圈子里的人安全感。就写作能力而言,延伸出去的就是一种固有的套路。无论是曾经流行于QQ空间如今依然在公众号里盛行的情感鸡汤还是那些把握世界经济脉搏的财经类文章,行文的气质都是差不多的。前者就是恶狠狠地煽情,后者则是各种术语的堆砌。架势和该有的元素似乎都齐了,保证了第一印象是“专业”的,只是不忍卒读,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当然这种文章是不考虑真情实意的交流,只是标签化的输出。


举个一些简单的例子,投资界公认的股神巴菲特和他的搭档芒格,其对外的任何演讲和文字,都极为朴实,如果隐去名字,很难让一般人相信这就是股神的思想。正如他们自己所言,都是简单的老掉牙的道理。但你再看全网的各种股评师或者什么投资界大V,满篇术语,言之凿凿,一切尽在掌握。再比如国内比较优秀的经济学者张维迎和薛兆丰两位老师的文章,大白话平易近人,遣词造句流畅准确。反之,你再看看其他不知名但头衔扎眼的所谓财经学者的文章,正常人不敢承认看不懂,但不明觉厉。


简单的呈现不是开始,而是极为不易的结果。俗话说,深入浅出真功夫。设计界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少即是多。但问题又来了,会不会是浅入浅出,始终浅薄?比如设计界不少设计师完全用一种“偷懒”的方式来做所谓的极简设计。甚至还能大言不惭说,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


如何分辨我不知道,说不清楚,大概只能靠多读多思考去领悟。


总的来说,推荐书就变成一项很难的事。而且这的确是非常个人的感受。我的标准首先是说人话,易读,一定要以最简单的文字呈现。这是前提。因此很多不错的书因为读起来费劲我就很少推荐。毕竟,懂和能说明白是两种能力。还得考虑时代性。比如对今天的人来说,文言文就是一个巨大的门槛,表达方式得与时俱进,得有人转译。同样的道理,包括哈耶克在内的很多大师,不说其表达能力上的缺陷,至少其呈现的内容与当下人们普遍的阅读理解能力是脱节的。


十年前非常偶然,我读到《理性乐观派》,那种惊喜并不是观念上的冲击,而是表达上的丰满和完整。就是说,马特·里德利老师用更好的方式呈现了我自己也欣然认同的理念。这种惊喜带来了我狂热的推荐行为,逢人就推荐,自费买了很多本送朋友,并且嘱咐他们看完喜欢的话一定要推荐。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回报是什么,是我开心我乐意谁也管不着。


逐渐地,我自己有了一些读者(或者说流量吧),虽然频次不多但依然会乐意推荐看到的好书。因此不少出版社编辑都会联系我,都很热情,给我寄书。但我都有言在先,想寄就寄,我不喜欢的话给寄一车的书都没用。我得自己看完并且觉得好才愿意推荐。实际上我推荐的大部分书都是自己掏钱买的。毕竟出版社他们重点运营的书又或者滞销的书跟我的喜好比较难重叠。


这就又带来两个结果,一些出版社的编辑逐渐就不给寄书了,因为寄了石沉大海。完全无所谓,爱寄不寄,书我买得起。第二个结果是,一些书商愿意付费让我推荐某些书。但可想而知,都是些辣眼睛的书,这种钱我是不能赚的。


我期盼着有一天,刚好有某些书我本来就想推荐凑巧出版社还愿意给我推广费。完美。但如果你们稍微了解中国的图书行业就知道,这个不太可能。


要么你就学某登,成为一个图书推荐渠道品牌,这是可以赚到钱的,不需要太聪明的脑袋瓜也能知道,一个以推荐海量图书为生的人几乎不可能有时间看书,那就是一次纯市场营销行为。要么就是赚佣金,比如xx,依靠自己的大流量直接拿到最低折扣价然后卖,相当于垂直小平台,也能赚不少。要么就是直接在文章里贴出链接赚点晒牙缝的佣金。


所以,我推荐一本书的过程是非常费劲的,不仅要花时间读,并且读了好几十本都未必能晒出心目中的五星好书,还得想如何写一篇大家喜欢看的书评。而且是纯义务的。这也是为什么昨天推书的文章,有网友说这是恰饭我就很不高兴,哪怕他加了狗头表情,好像就可以“免责”,意思是开个玩笑。我不喜欢这样的玩笑。


广告就是广告,给钱我就推,有任何问题吗?多数时候文案都不是我写的,甚至根本就没看内容。我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甄别任何广告,广告只是一次流量变现,只是一次广而告之,给有需要的人。尽管我肯定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审查工作,拒绝了很多奇怪的商品。但不是因为我高尚,而是看长远利益。要觉得烦,取关也是发广告的代价。大家都是成年人,成熟一点。再来一遍,广告我是一定会接的,越多越好,巴不得每篇都是软文。不喜欢别看。只是很遗憾,今年的广告量严重下滑了。


另外再说个别的,我批评过得到和罗振宇,批评过字节跳动,还批评过一些我自己都忘了的什么破事。这让很多“小聪明”猜测我是拿钱写黑稿了。今天也不妨把一些本没必要说的话说清楚了,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不可能收费写黑稿,这种脏钱我是不赚的。同样也不是我有多正直,而是保持个人信誉和他人的信任,长远看是最优策略。市面上有得是短视的黑公关,那是他们的人生态度。我可以收钱发广告,赞美商品,但绝不可能收钱写黑稿。如果我批评某个人,某部作品,某个公司的行为,那一定是因为我看不惯,我不吐不快,仅此而已。


最后,以上所有这些内容也并非为了得到什么人的理解。我不去操心任何无法控制的事,爱理解不理解,根本不关心。至于生活中的朋友,我更加不需要跟他们解释任何事,道理非常简单,既然是朋友,如果你连我是什么人都不了解,那还当个屁的朋友。


今天这篇内容跟过去的900多篇内容一样,只是日常的一次更新。


上篇:竟然想用咖啡毒死人家

推荐:什么才能带来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