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能”

吴主任 吴主任 2021-08-11


“你爷爷一失误,我爷爷就要饭。”


一个时代,一句经典台词就给总结好了。


时代变了吗?变了。彻底变了吗?似乎没有。


如今陷入狂欢和赞美的人们,在不确定的未来,万一……是有资格失误,还是更大的可能要饭?


但我们并不担心某个商人爷爷失误,商人失误自己要承担后果。哪怕兢兢业业,最终也可能被竞争对手打败。商业竞争是一种资源分配不断优化的过程,且开放竞争是对企业最好的监督。


假设一场球赛,观众全是傻子,那就无所谓有没有黑哨了,怎么吹都可以,观众都支持都拥护。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句话依然十分有分量。我认为与之配套的是,也许因为恐惧,但无论如何可以选择沉默。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当下尚有不足,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更多的人盯着这些不足,讨论这些不足,在监督权力中进步。但在野歌颂家们甜腻的歌喉似乎不同意:错了,我们是最好的。有些事别人办不成,只能让我们来做。


意思是,社会运转的规律,人行为的规律对我们不适用。


十几年前,持各种观点的知识分子都愿意探讨,这几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做对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那些动辄说批评的人是“为反对而反对”,完全是胡说八道。“为反对而反对”与“为支持而歌颂”是同一个性质的,不是在讨论问题,只是抒发情感。


哪怕就是几年前,林毅夫和张维迎都可以就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有价值的探讨。


我认同的看问题角度(或者叫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微观层面,就是尽可能从个体权利出发,因为群体是抽象的,个体才是真实的人;宏观层面,就是巴斯夏的提纲挈领,即“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但观点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摊开来各自分析,人们自己去理解。歌颂就不一样,歌颂不需要逻辑,不需要分析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只是有选择地看见看得见的。所以,并非观点之争,遣词造句上对权力的无尽赞美是审美问题,是底线问题,是丑陋与否的问题。而且民间歌颂者们实际上是僭越了,官方都在强调要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不信的话可以翻翻《人民日报》。


一个人想要绝对的安全,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关在防空洞里。战争来了都不怕。但不会有人这么干。因为虽然确实接近百分百安全,但成本高昂,失去了太多。成本,就是看不见的。

过去发生的很多事情,人们只看到看得见的就开始欢呼雀跃,根本不去全盘分析一下看不见的成本。


教育作为服务行业,为什么不能像其他服务行业一样,更加开放,而是只能遵循如此单一的游戏规则呢?这个过程中扼杀了多少并不擅长“应试”但在其他方面有天分的孩子呢?这就是看不见的。全盘规划一刀切是不是最好的呢?下放高校的自主权是否也是种有益的尝试,虽然摸索过程中出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至少是可以多多探讨的。


这时,有个声音突然冒出来:闭嘴,这种事只有我们中国能办好。那这事还怎么聊呢?现状即完美。


教育算什么,如果跟孩子的生命安全相比较的话。这没人反对吧。中国现在有一些孩子是坐黄色校车上下学,而有的孩子是挤在小三轮车、破旧面包车。前者很显然更加安全。同样的逻辑,为了达到“公平”,为了照顾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不是应该取消更安全的黄色校车呢?还是说给全中国的学校都配上黄色大校车?为什么不呢?


我不知道,斗胆猜测应该是因为看不见的成本问题吧。或许正确的做法是继续保持经济发展不动摇,提高全国人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未来才可能让更多孩子有条件坐黄色大校车上下学?


说这些干嘛呢,不如歌唱起来,只要人人都学会了歌颂,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时代变了,不再是别人做不成的,中国肯定做不成,而是别人做不成的,只能让中国来做。”


这句话我品了又品,可谓是三秒微涩五秒回甘。“只能”点赞


上篇:那位让儿子穿裙子去上学的父亲就是狗逼一个
推荐:时代是变了,有话好好说,别着急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