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富汗的问题只能阿富汗人自决

吴主任 吴主任 2022-05-01


因为塔利班夺权上了国际新闻热搜,朋友圈也一堆人分享标题带“塔利班”的文章。我感觉自己很落伍。一个星期以前我对塔利班的最初印象大概就是“911”事件之后的密集的新闻,美国迅速出兵阿富汗,攻打塔利班我还以为是塔利班劫持了飞机。好像是,又不是。


赶紧翻出书架上积灰的《无规则游戏》,一部阿富汗历史。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任何一个人只要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下阿富汗的历史,就会深刻地感受到,什么叫“乱成一锅粥”。


《无规则游戏》这本书通俗易懂,看似全面,也只能规矩地按时间线索讲述。但该书史料取舍有道,小心翼翼承认局面短时间内的无解和相信时间和后人的智慧。若是想了解塔利班的前世今生,又或者美军驻扎的二十年发生的事,不知道需要几本书才可能梳理清楚。


地球这么大,为什么是阿富汗,为什么这么个小地方能如此频繁地登上国际新闻头条。


地理位置是最根本的原因。



古代,这里是波斯、印度、突厥等文明的交汇处,也可以说是各文明的冲突地带。近代,北面的沙俄虎视眈眈,南面的英属印度则担心沙俄的狼子野心,于是阿富汗又成了俄国和英国的战场。


等到二战过后的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对抗,俄国变苏联,英国换成美国,又在这片土地上各种爆炸。当然,一开始美苏双方为了拉拢阿富汗着实是出钱又出力的。有一些人贴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某个时期阿富汗女性的时髦着装还在赞美苏联。片面了哈,事情没那么简单。整个中东就没有简单的事,非常神秘,狂复杂。


在左翼上台的时期,阿富汗也搞过土改,也就是“打地主分田地”,推动所谓的社会公平,只是阿富汗农民并不领情。因为“阿富汗农民并未认识到什么阶级利益,民族出身、部落关系与宗教信仰才是他们认同的起源。他们觉得,自己和地主并非阶级敌人,而是血脉相连的亲戚。”


在外国势力尚未入侵干涉阿富汗内政时,虽然看起来也乱得毫无秩序,但阿富汗内部,各种部落势力之间尚能以地方独有的方式维持平衡。苏联入侵开始,生灵涂炭,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一共不到2000万的人口,有600万阿富汗难民逃亡巴基斯坦和伊朗。


在阿拉伯语中,学生被称之为“塔利布”,“塔利班”就是一群学生。所以塔利班一开始并非有明确使命或者愿景的组织,只是描述当时的一个颇具威信的领袖奥马尔和他的学生们的身份。


可想而知,那些被认为是塔利班所为的恐怖袭击事件,甚至都不知道是什么人干的,但信息传播时加上塔利班似乎也能被接受。至于奥马尔早就成为一个符号了,本人几乎不露面。


而那些从小就生活在巴基斯坦难民营的孩子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从小就在免费的宗教学校接受教育,在那里日子过得相当压抑和苦闷的青少年们突然惊喜地被告知,自己的使命竟然是拯救世界!


在各种名字差不多难记的历任领袖里,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强烈想要领导阿富汗人民走向现代化的国王阿曼努拉。


阿曼努拉汗


1923年,阿曼努拉推行新宪法。他称之为“尼扎姆纳马”,“秩序之书”的意思。大致方向是学习当年凯末尔在土耳其进行的世俗化改革。比如国有土地的私有化,比如建设男女均可就读的学校,阿曼努拉的理念完全正确,因为他意识到教育非常重要。让阿富汗人民目瞪口呆的是,阿曼努拉还废除了古老的习俗,妇女出门可以不用穿罩袍,男人也无权要求女人穿戴。


在婚姻方面,阿曼努拉以身作则,在1913年8月和索拉娅结婚,索拉娅成为当时他唯一的妻子。他要推翻阿富汗国王娶多妻的传统。


阿曼努拉推行所谓“秩序之书”就已经得罪了阿富汗原有的宗教和部落势力,因为在广大的神职人员看来,人类没有资格制定法律,只有真主才可以。人间的生活真主早就都安排得明明白白了,你阿曼努拉是个什么东西竟敢公然违抗沙里亚法。比如按照伊斯兰教法,面对家人之外的男性,女性须用面纱遮住脸部!只能露出眼睛!


这种一意孤行的改革方案基本上注定了阿曼努拉的结局。


更绝的是,在国内反动势力暗涌之时,阿曼努拉携妻子索拉娅出访欧洲。他西装革履,不戴头巾。妻子索拉娅不仅不穿罩袍,还裸露肩膀与欧洲各国元首谈笑风生。最过分的是法国总统,迎接两人到访时低头鞠躬,亲吻了索拉娅的手背。


索拉娅·塔齐


所有这一切都被当时的媒体拍下来,陆续传到阿富汗山区农民那里。满脸胡须的阿富汗农民们都看傻了,让自己的妻子穿着暴露还被亲吻手背,世间竟有阿曼努拉这种无能兼无耻的男人!恨不得立即拿起武器杀到首都取下国王的狗头。阿曼努拉已经被死死地定性为皮条客和异教徒。


阿曼努拉确实走得太快了,阿富汗人民既然跟不上,只好把他从王位上拉下来。在反动势力的逼迫之下,阿曼努拉于1929年初宣布退位,流亡意大利和瑞士,成为一个木匠。至于那些挑战民间信仰的世俗化改革只是昙花一现。


1960年,阿曼努拉在贫寒和疾病中去世,31年的流亡生涯,阿富汗国内不闻不问,好像不曾有过这样一个雄心壮志要带领阿富汗人民融入现代化的领导人。


虽然苏联人是希望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撤兵,虽然苏联人丧心病狂地对广大阿富汗农村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但是苏联人最终狼狈撤退。阿富汗各方势力的游击队没有人能搞定,英国人搞不定,苏联人搞不定,美国人后来也没辙。因为很难区分军人和平民,你以为是平民,他可能是塔利班或者某军阀,兵民身份切换自如。而且阿富汗全是山,找不到人。当年美国人为了活捉本·拉登,卫星都用上了也多次扑空。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实至名归。


苏联人撤兵之后,塔利班势如破竹地占领了各大城市,很多城市不需要打,那些军阀见钱眼开。塔利班有来自各方的赞助,包罗了来自美国给巴基斯坦的资金,也等于是间接援助了塔利班。有趣的是,本·拉登也是塔利班的金主。本·拉登是个富二代,原本可以醉生梦死过一生,但他有理想,这就很可怕了。拉登在伊斯兰体系内的谈不上有什么威望,吃饭都上不了大桌。他只是个慷慨赞助圣战的有钱人,并喜欢搞大策划。


“911”之后的美国人把刚准备在国内站稳的塔利班全都打到山洞里去了。看起来塔利班土崩瓦解了,只不过分散各处而已。随后国际社会代表们在德国开会,试图重新让阿富汗这个国家正式运作,以美国最热爱输出的民主。在阿富汗当地人看来,眼下所谓的第一任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民选总统卡尔扎伊不过是西方统治的代理人。


经历过数不清的内战,苏联人和美国人的轮番轰炸,一次一次的环境选择,生存下来的只能是更加不屈的信仰以及严重缺失的安全感。阿富汗人觉得唯有手握枪支才能睡好觉。


而如果屋顶随时会有炸弹掉下来,修缮房屋的动力也就根本不存在了。无产者无恒心,财产肆意被破坏的环境,人和钱都不可能有耐心。


建设不仅需要稳定和平的环境,而且要一砖一瓦慢慢积累。但破坏只需要一次突如其来的爆炸。炸一座学校也好,炸一座医院也好,损失的远不是看得见的那些生命和碎瓦片,失去的是重建家园的信心。而阿富汗本地的武装势力深谙此理。


2007年,赫尔曼德省共发生了751起袭击、谋杀和越狱之类的暴力事件。


更不用提美军在阿富汗期间的各种误判和失误操作带来的冲突。


“2002年夏天,第一次支尔格会议召开的那一段时间,飞临赫尔曼德省的美军战机误把一处婚礼现场的喧嚣声当成了叛乱分子的行动。其实,宾客们只是在朝天放枪表示庆祝,那是当地的习俗。但悲剧还是发生了。轰炸之下,47人不幸丧生,死者之中,包括不少妇女、儿童。此外,事故还造成117人受伤。”


塔利班不仅有外来资金援助,也擅长种植鸦片。队伍暂时的土崩瓦解,但鸦片种植技术留在了广大农村地区。并且在战乱频发,一切都可能遭破坏的环境之下,鸦片很自然地就成为一种硬通货。是的,当地农民会用鸦片跟一些军阀和毒贩换一些家用电器。


在美国介入之后,塔利班只是一种不够准确,但也很难准确的代称。因为这个三个字包含各式各样的人物,有毒贩,有宗教激进分子,还有外国的“圣战者”。甚至抗苏战争时期的抵抗组织,也在挥舞着塔利班的大旗。但是在2008年开始,塔利班逐步组织化,形成自己的政权,包括基于宗教法的司法体系。等于说在阿富汗有两套政权在运作,除了美国人扶持的傀儡政府,还有塔利班政权。


可想而知,让阿富汗人民二选一,谁更受民间欢迎。


当年阿曼努拉宣称要招商引资建造一家肥皂厂的时候,阿富汗民间谣传,这个大逆不道的国王是要把老人送进去制造肥皂啊。21世纪的阿富汗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都可以在家里看电视来获取世界各地的资讯,而通电设备则是中国制造的价格低廉的燃气发电机。当然,相信今天的很多阿富汗人也都陆续用上了智能手机。


塔利班掌权后的阿富汗何去何从,不知道。但经过百年来的各方势力入侵和杀戮,可以确定的是,阿富汗人的问题只能由阿富汗自己解决,且只能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阿富汗人自觉地去尝试世俗化的可能。任何外界的干预只会制造更加可怕的仇恨和矛盾。


看完《无规则游戏》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慨不是阿曼努拉的巨大失败。因为若武力就可以完成统治,就可以输入民主观念,就可以自上而下颁布游戏规则,也不至于让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在阿富汗那般狼狈。我感慨的是阿富汗农村人可以在电视里看到《阿富汗偶像》这样的娱乐节目了。


伊德里斯·艾哈迈德·拉赫曼尼是一位工程开发师。2001年“9·11”事件前夕,他曾深入阿富汗乡村并辗转多地,与大量村民有过密切接触。他还记得,一旦偏离公路,就会进入一片落后原始的地区。那里的乡村没有水电设施、邮政服务,也没有电话,村民无法了解外面世界的最新进展,对喀布尔的时局也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巴基斯坦、巴黎、美国的皮奥里亚发生了什么。


2010年,拉赫曼尼再次以研究者的身份造访这些地区,他发现那里已经没了与世隔绝的村子,阿富汗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十年的变化大过千年的漫长变迁。拉赫曼尼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拉赫曼尼将这一变化部分归功于电视。他足迹所至的每个乡村,至少拥有一台电视机,而且还配备了卫星天线。电视与天线通常放在市政厅的所在地,每到晚上,村民们就会聚在一起观看世界各地的电视节目。


文化和观念无法强硬灌输,这只会引起无休止的剧烈反抗。世俗化需要的是商业文明,是市场经济不要说那么多,什么这主义那理论的,有机会让人打开电视,看看现代化的世界,吃吃喝喝,骑上小摩托出去买菜,日子应该怎么过人家自己决定,慢慢改变。


*参考资料《无规则游戏》;
  维基百科。


上篇: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事
推荐:古巴革命:卡斯特罗领导的毁灭之路智利的冰与火之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