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阅读的人生是可悲的
如果这个说法激怒了不阅读的你,你认为这个结论相当武断,又或者你觉得人生可悲与否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如同幸福、快乐、人生意义等等概念,都是纯主观的知觉。
那你就有必要往下看。
“向死而生”“人固有一死”等等形容生命的说法已经很难触动人的神经。也许只有等到自己面临死亡的那一刻才幡然觉悟。但那时一切都来不及了。
尽管任何人都无法准确把握十年后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心态,更不用说临死前回顾自己一生的情境,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抛弃结合想象力的演绎。
先从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开始。再混蛋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尽管多数家长实际上要求的只是“高分”。但不管怎么说,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够变得更厉害,虽然对孩子的期望随着孩子的长大一点点降低,直到仅仅希望他们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养活自己。
但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
理论上,一个人识字,能背诵乘法口诀,学会基本的加减乘除,就可以在这个社会活下来。如果还能掌握一门技术活,可能还会活得很好。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有个人不怎么爱学习,但厨艺精湛,成为一个米其林餐厅的超级大厨。有了不错的收入,有了社会地位。如果再晒出各种美食领域的奖杯,多数人都会认为大厨名利双收,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人生。
大厨的例子还可以换成设计师、程序员、会计,等等一切职业。按普世的标准,优秀打工人吧。但注意,这些人都不阅读,只是专业技能优秀——虽然所有行业里的高手都知道,如果缺乏广泛的阅读优秀是很难的。
我们继续以厨师为例,进一步审视这位功成名就的大厨的一生会发现一个不安的事实,好像这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台炒菜机器。??如此苛刻的结论,必然有质问蜂拥而至。我理解。但不妨借此机会琢磨下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什么有那么多在外界看来非常成功的人不是抑郁就是生无可恋?也就是说,很多在专业领域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并无法感受到意义。
但如果说只要保持阅读,人就一定能找到人生的意义。这也未免过于轻浮和草率了。我不能因为要论证“阅读”的重要性而如此盲目。我只是想指出一个普遍的事实。
如果仅仅是赚到钱或者在专业领域的成功(通常也是以赚到钱为标志)就可以让人生知足无憾,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出现哲学和宗教了。
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这八个字,在人所擅长的任何技能里都是做不到的。再熟练的厨师也无法通过其精湛的厨艺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即便是在专业领域内的探索,也足够他忙活了。
如果把“阅读”的定义扩展一下,一个了不起的厨师不满足于技艺的娴熟,也不再满足于创新菜的研发,而是投入到“更大的”饮食概念中,比如去探索饮食的历史,去研究不同文化之下饮食差异的缘起,去跟不同菜系的厨师交流,等等。这个时候的厨师已经是个美食哲学家了,是饮食行业的凤毛麟角。
现实是一般的从业者是没有这样的天赋和决心的。当然还需要一点运气。
那种把所有的激情投入到毕生事业中的人是极为罕见的,这些人甚至没有任何时间看书,但你不能说他们“不阅读”。他们的激情和已然取得的成就,使得他们拥有别人没有的优势去高效学习和思考。
比如说一个大企业的老总开始肯定不懂设计,审美低劣,但他手下有一堆优秀的设计师做好了各种方案供选择还搭配耐心的讲解。因此,这些土老板们就可以极其高效地学习到从产品设计到市场营销一系列的全方位的知识。
而这是一般人不具备的条件。
一般的打工人,只能通过日常的阅读(就是看书),去丰富自己的见识。这时候,职业是换钱的劳作,人生的主线任务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当然,那种打工打出主人翁幻觉的症状在今天已经十分普遍了,这种症状的表现就是在朋友圈极其自豪地分享那些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公司的一切好消息。人家是大股东,你是吗?
这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人是社会动物,人需要一个集体,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团体,人需要一种归属感,哪怕是幻觉,短暂的需要也是合理的。但这里的危险就是,有些打工人还是挺当真的。直到某一天,无论是环境变坏还是企业内部自然新陈代谢,面临被裁的局面。这时候是需要点时间缓一缓,重新面对曾经自豪过的团体了。缓不过来的大有人在。那为什么不早点认清这一点呢?
打工就是打工,打工不是事业,事业是老板的,事业是大股东们的。打工人无法认清这一点是挺可悲的。至少在今天是这样的。因为过去一份工作是管到退休的,今天不是。今天你还在朋友圈为公司喝彩,明天你就收到被裁的通知。既然现实如此现实,每个人自然需要未雨绸缪。
那么多数人这一生命运的轮廓已经足够清晰和残酷了。就是从小被教育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工作,最好是有编制的。生活毕竟不容易,得赚钱得工作,哪怕忙活着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幸运的话老了还有一些可以不至于饿死的退休金,最后死了。
整个人生不如一头猪。
为什么?因为猪不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焦虑,猪也不炫富,猪并不需要跟人攀比,猪不会因为没有晋升为总监猪而展开一系列的猥琐行动,猪不需要在职场上拍马屁。猪活得本能自在,吃喝玩乐,而且死后还为人类贡献了美味。一种纯粹的奉献和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充分满足于吃喝玩乐,开开心心直到死去,虽然在境界上依然输猪一筹,但比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好一些的。
此生的世界大概就是这样,如果不阅读的话。
因为除了那些极其出众的人物,多数人这一生注定是平庸至极的。首先得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才能有下一步。
就是虽然我们每个人都过着平庸且乏味的生活,虽然我们可能也很难遇见值得投入毕生激情的事业,但我们可以不间断地从阅读中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更加功利一点,一个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普通人,放弃了“阅读”这样唾手可得的低廉手段,还有任何别的机会改变认知开阔眼界吗?我想是没有的。
可悲的现实是,多数人离开校园之后不曾再翻过一页书。一整个的无限的精神世界大门被自己封闭了。别说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了,就只是“第三种黑猩猩“而已,当然也就只能被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抛弃。肉体和精神都被困住,这样的人生确实不值得过。
古人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也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阅读”。旅行也好,看书也好,都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就是不停追问这一生的意义。这件事本身构成了人生意义。另一个被忽略的“阅读”是与家人的交流。因为阅读从来都是手段,目的是去思考和感受我们所处的世界。当一个母亲阅读孩子的喜怒哀乐,阅读孩子的成长,这种亲密的互动就是人生的重要意义。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企业家形容自己的事业是自己的孩子,这个比喻也在告诉世人,孩子显然比任何事业都要重要。但很可惜,那么多打工人本末倒置,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毫无意义的工作中去,当然他们有个温馨的借口,为了孩子赚钱呢。
当然了,生活当然很难,很多人为了养家糊口确实不得不与孩子分离。这里有很多大家心知肚明的不允许批评的环境因素,但意识到困难的存在和是否在努力解决困难又是两码事。环境操蛋不是你躺平的借口。
陷入虚无是很容易的事,放弃更是如此。很多人对勤奋和努力有误解,好像这些人不懂得享受生活,你怎么知道勤奋和努力不是一种享受?况且这世上哪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有一句电影台词是“我不想临死的时候,连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也没有啊”。我觉得这是一句活在未来的空话。临死的时候你不知道你会想些什么,临死的时候可能什么也不想了。
我们试着在阅读中丰富自己,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就该是一种日常。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许是这样的,临死的时候很平静,死亡随时可以来临(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每天都在感受和思考这个世界,全身心投入到当下的生活。死的时候应该很平静,而不是去回忆什么精彩时刻。因为一个可悲的人生也可以在临死前想象自己曾经有过高光时刻——自欺欺人毕竟是人类的强项。
不阅读的人生是可悲的。这句话依然会让一些人不舒服,坚持认为这种主观看法不值一驳。实际上我更倾向于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为了让所有人更好受一点(或者更难受一点),人生本就可悲,运气好的话,无病无灾四千周三万天,运气不好随时死掉。只不过,在直面如此可悲滑稽的现实,阅读多少可以缓解一些些。此生的世界够不够当然是每个人自己说了算(谁又在乎你怎么看呢),但如果不曾朝着彼岸的方向走一走,别抬杠,这一生就是极其可悲。
另外,千万不要自作多情,如今只有傻子才会觉得说什么能说服谁。没别的意思,一个体会分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