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安倍在G7峰会上不务正业时,“安倍经济学”咋样了?

2016-05-30 刘小军 新华网国际频道
导    语  Introduction

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需要各国协调合作时,近期召开的G7峰会本应聚焦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但安倍政府却不遗余力四处煽风点火,挑拨矛盾,渲染紧张。


  然而,安倍在利用G7峰会打“小算盘”、不务正业时,已推出三年多时间的“安倍经济学”不仅在舆论场上逐渐失色,在企业界得到的“差评”也越来越多,民众认同感更是有减无增……

1

G7搞“小动作”   安倍遭质疑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抛出了一份数据资料,指世界商品价格如能源、食品及材料等,从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下跌了55%;新兴国家投资率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还要低;新兴国家GDP与进口增长率为危机后最低;新兴国家资金流入是在危机后首次转负;包括美英德法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均连续下调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安倍据此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次贷危机前后的状况相似,如果应对失当,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世界范围的次贷危机。


  安倍的“世界经济危机说”很快遭到各方质疑。日本媒体报道称,有国家首脑在会上当即指出安倍的“危机说”欠妥。不少日本经济专家评论指出,较早前在仙台举行的G7财政与金融部门负责人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就是,世界经济远未如此严峻,原油价格正在回升之中,日本自身就业状况与大企业收益基本面良好。仅仅过了数天,安倍却突然抛出一纸经济数据,将世界经济贬损得如此糟糕,令人费解。新兴国家自次贷危机后引领着世界经济增长,安倍将世界经济下行的主因归咎于这些国家,显失公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会上抛出了一份数据资料,指世界商品价格如能源、食品及材料等,从2014年6月到2016年1月下跌了55%;新兴国家投资率比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还要低;新兴国家GDP与进口增长率为危机后最低;新兴国家资金流入是在危机后首次转负;包括美英德法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均连续下调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安倍据此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与次贷危机前后的状况相似,如果应对失当,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世界范围的次贷危机。


  安倍的“世界经济危机说”很快遭到各方质疑。日本媒体报道称,有国家首脑在会上当即指出安倍的“危机说”欠妥。不少日本经济专家评论指出,较早前在仙台举行的G7财政与金融部门负责人会议所达成的共识就是,世界经济远未如此严峻,原油价格正在回升之中,日本自身就业状况与大企业收益基本面良好。仅仅过了数天,安倍却突然抛出一纸经济数据,将世界经济贬损得如此糟糕,令人费解。新兴国家自次贷危机后引领着世界经济增长,安倍将世界经济下行的主因归咎于这些国家,显失公允。



       七国集团(G7)峰会在日本三重县伊势志摩举行,作为东道主的日本在峰会开始前便各方斡旋,试图让每个成员国都接受其提出的协调政策议题。


  何为协调政策?就是七国统一起来,以扩大财政公共支出为途径,刺激全球经济增长与复苏。对此,财政空间尚有余地的德国不以为然,欧洲其他成员国也表示不赞同,就连被日本视为“好伙伴”的美国也有官员明确回应说,各国经济实际情况不同,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使得G7峰会取得最终协商一致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但作为一个债务问题频亮红灯、财政赤字屡创新高的国家,日本真有立场、有资格、以“模范先锋”的身份劝说别国增加财政支出吗?

2

“安倍经济学”早已偏离靶心





       通胀数据是日本央行衡量是否扩大刺激政策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日本总务省公布的两人以上家庭户均消费支出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支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比上年同期减少5.3%,为去年3月以来的最大降幅。因此,金融市场期待日本央行追加货币宽松的声音很强。


  追加货币宽松政策预期落空令日经指数当日暴跌600多点,跌幅达3.61%。美元兑日元汇率跌破108关口,日元汇率创下2014年10月以来的新高。受原油价格下跌影响,扣除生鲜价格以外,核心CPI去年以来几乎原地不动。去年第四季度,日本经济环比下滑1.1%。日本央行将经济潜在增长率由之前的0.5%,下调至0—0.5%。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导致今年春季企业加薪幅度远低于预期。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正与目标渐行渐远。



      今年4月1日是“安倍经济学”推出三周年,三年来尽管安倍打出了新旧“三支箭”,但眼下其设定的通胀目标仍没完成,而经济增长依然在零上下徘徊。特别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安倍不顾市场反对,施压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使用非传统货币工具,大量购买政府公债,实行负利率政策等,希藉此刺激经济增长,但受周边国家经济放缓、油价下跌以及日元升值等因素影响,效果非常有限。日本政府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继1月之后,2月份通货膨胀率仍维持在零,“安倍经济学”再遭打击。此外,日本2月零售数字较上月继续下滑2.3%,显示出个人消费依旧低迷,拖累GDP增长,经济反弹不力。而备受关注的日本央行短观调查报告也显示,大型制造业企业的信心指数(D-) 在第一季度降至近三年来最低,且预期未来一季度还会恶化。自日本2015年第四季度经济转为负增长后,外界持续不看好日本2016年经济前景,普遍认为安倍描述的经济复苏依然无影。而 《日本经济新闻》 近期的一项国内舆论调查结果也显示,81.4%的日本民众对所谓的经济复苏无感,认为“安倍经济学”并未取得实际效果。



        日本共同社4月底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安倍的经济和就业政策获得肯定的比例为36%,相比3年前的67%大幅缩水。


  路透社说,消费回升乏力的主要原因是民众收入低。尽管日本政府力促企业增加员工工资,但是收效不佳。过去4年中的多数时间,考虑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工资反而减少。


  2014年调高消费税率后,高收入家庭的消费一直保持稳定,而低收入家庭则不敢花钱。共同社民调中,57%的人认为,安倍的经济政策加剧而不是缩小了日本的贫富差距。

3

“安倍经济学”为何难以见效?





       悖论一:企业分化和不均衡加剧


  “安倍经济学”的核心之一是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日元贬值,进而促进出口和提振股市,最终达到改善企业业绩、提升整体经济增长的目的。但和现实相比,这一设想过于理想,无异于幻想。


  悖论二:企业投资增长乏力


  “安倍经济学”认为,通过货币宽松政策为企业增加利润,将刺激企业扩大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但这一设想也被现实证明不过是“空中楼阁”。


  悖论三:民众获得感低落


  日生基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土堤内昭雄认为,鉴于当下日本社会结构,“安倍经济学”将对中产阶层造成威胁。他将这种状态比喻为在矿区里行走,随时会在前方遇到风险,一旦有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很快会变得一无所有。


  除了难解日本社会结构性痼疾外,“安倍经济学”欲借企业业绩提升,从而为员工增加薪资、扩大国内消费的梦想也逐渐化为泡影。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说,宽松货币政策在日本失败的原因是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即结构性改革从未“射出”。


  日本经济长期面临劳动人口减少、老龄化加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费用增加、产业空心化、国内需求长期低迷等结构性问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大冢节夫指出,安倍政府应该放弃依赖日元贬值或单纯要求公司涨工资来推动工资增长,而应该专注于结构性改革,如重振劳动力市场。


   沙恩·奥利弗说:“经济改革总是最难啃的骨头”,“日本并没有真正采取多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行动”。


   日本结构性改革之所以未获进展,主要源于国内阻力。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米蕾娅·索利斯表示,日本民众对安倍所倡导的结构性改革反应消极、不抱希望,他们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将导致更多失业而非增加就业。



        第一支“金融箭”动静大,副作用更大。2013年4月,日本央行推出大规模宽松政策,以期达成2%的通胀目标。2014年10月,日本央行追加宽松政策。2016年1月,日本央行首次推出负利率。但三年过去,日本通胀水平徘徊在“零”上下。而今,安倍政府和央行鲁莽的货币政策不仅扭曲了日本股市、汇市、债市,还增加了全球陷入货币战争的风险。


  第二支“财政箭”勉为其难,加重经济内伤。三年多前安倍上任时,日本政府债务已高达GDP的236%,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测算,如今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或升至250%。更荒谬的是,在负利率环境下,由于长期国债利率也被压低到负值,日本政府大量发行国债不仅不用贴息,居然还能“挣利息”。这无疑将刺激日本政府不加节制地增发国债,给将来可能引爆的“日本债务危机”充填了更多炸药。


  第三支“改革箭”只听弦响,不见箭飞。以安倍经常挂在嘴边的两项“亮丽”指标——失业率和薪酬为例,从表面统计看,这两年日本的失业率有所下降,薪资有所增加。但实际情况却是,临时工与合同工在就业人群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薪资涨幅远低于推动2%通胀目标所需的幅度。日本总务省今年2月一份统计显示,日本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到30年前的水平,企业则大大放缓了作为惯例的提薪幅度。企业自顾不暇,居民消费乏力,冷酷的现实宣告了“安倍经济学”的失败。

新华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 | 刘小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