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少年意气发,青春正当时——财政税务学院青海支教学生郭承皓
远赴千里,心中藏有家国理想
站上讲台,亲手点亮希望火焰
以青春的名义
勇敢肩负时代使命
以少年的风采
树立新时代青年形象
郭承皓
郭承皓,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2018级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硕士,研究生期间担任校研究生会组织宣传部副部长,校级优秀毕业生。
2019年7月,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回族自治县支教,服务期2年。
2019年被评为山东财经大学校年度“五四表彰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荣获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志愿者荣誉。
谈到去青海支教的缘由,郭承皓讲了以下两方面。
郭承皓在求学过程中,受到过很多帮助,有过很多感动,所以他一直希望有机会回馈国家,回馈社会。“去帮助一些我能够给予帮助的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和资源。”近年来,正值国家倡导大学生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项目,鼓励同学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因此郭承皓做出了支教这一决定:“身为炎黄子孙,成长于孔孟之乡的我,涵养了家国情怀。”
另外,郭承皓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去躬身感受一下我国的东西部差距。“学初中地理时,老师就讲东西部的社会发展、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差距。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就此契机,能够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增加自己的见识,加深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解。”
此番去青海支教,郭承皓也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增加学生见识,开拓学生思路,给他们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郭承皓在门源县第三初级中学任计算机常态教师和英语代课教师,主要负责6个班的计算机日常教学(Office、Photoshop、flash动画制作、绘声绘影)和学校photoshop兴趣班的教学任务,偶尔替课英语。
在支教的过程中也不乏重重困难,第一个便是心理障碍。郭承皓称自己去青海后一直担心感冒和长期缺氧会引发肺部疾病,于是据此进行了心理疏导,控制自己不去乱想。每当害怕的情绪出现时,郭承皓会想到慕生忠将军当年修青藏公路时不惧艰辛的精神,“我的问题跟他一比,不算啥。”也就一天一天坚持下去了。对气候环境不适应也是障碍之一,郭承皓开玩笑道,从小到大除了一次打架鼻骨粉碎性骨折外,自己从未流过鼻血,来到青海后却经历了突如其来流鼻血的慌张。海北州是高原大陆性气候,每次睡醒时,郭承皓仿佛感觉有油卡在咽部。早午晚温差大也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需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与此同时,郭承皓也受到了文化方面的挑战:“他们说的是门源话,很多词和语序跟普通话差太大。一开始不懂当地回族同胞的习俗,也使得我们不敢跟他们打交道。”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郭承皓常常向同事请教当地话的意思和各种民族习俗,同时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持尊敬的心态,就这样日积月累,慢慢适应。
对于同样有“支青”意愿的学弟学妹,郭承皓点出,若想要真正适应支教生活,须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首先是吃“思想苦”。当地的老师往往会认为东部地区的老师们理念先进、思想活跃,所以志愿者们会接受很多需要发挥主观创造性的工作。对此,要克服畏难情绪,主动担当,多学习、多思考。也要积极培育和践行任劳任怨、勇于奉献、不计报酬的高尚情操——这正是志愿服务的处事原则。
郭承皓强调,思想保持活跃是锦上添花,而踏实工作才是立足之本。“我们是第一支来到青海支教的队伍,以后会有更多的队伍加入进来,我们共同代表山财大研支团。这更需要我们踏实努力地工作,兢兢业业,从而证明自己。”
只有做好自己,守住自己的初心,在日后回顾起曾经的“支青岁月”时,才能不留遗憾。
青春正好,不负韶华
新时代有新的使命
新青年有新的气象
愿所有财大学子
乘风破浪 扬帆远航
关于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网上选课的通知
-sdufe001-
信息来源 | 财政税务学院
通讯员 | 李子云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采访 | 邹雪
编辑 | 李昊东
初审 | 伊海璇 宋文煜 彭雅茹
审核 | 刘宝璋
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出品
转载或用图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