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慧明和尚:“信”字是世出世法上的根本
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所以首先就重一个“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间更要经历许多过程。如果不明了这种过程,难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发生其他差别。“信”字过程,简单说,有下列几种:
一
不信
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但为多劫以来的业力障蔽,故上来对于佛法,是不信的;以后渐经亲友劝导,或因环境关系,一时为外力促动,乃存一姑且试之之念。此时表面虽学佛,而心中实未起信。
二
疑信
何谓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学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怀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缘之人来赞叹,便增加信心;明天遇一恶因缘之人笑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与自己矛盾,此种信名为疑信。然则此疑,究竟从何处生出来的?当知还是从自心上出来的。试问自心既已生信,何又生疑?盖信为真心所动,疑乃业力所生。众生业力太重,故一念真心将起,而无边业力即来遮障,不许学人起信修持,此乃佛魔交战关头,何等危险!所以必须断疑,方能生信。
三
浅信
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减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生愿与行的力量。何以故?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于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
四
深信
学佛人经过相当修持,已得受用,觉得佛法是有真理,从事修持,立志不变。此时还算不得真正认识,只可说是墙上草,虽说有根,一旦遇风吹来,还是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虽立,而信师、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这个法师学禅,明天又皈依那个法师学密,着境生心,见异思迁,此乃不明自心佛,不知一门深入的道理。
五
定信
、定信。定信即是坚定之信,学人修到此时,熏习已久,业障渐消,信心才算坚定。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信师信法,独一无二,猛勇精进,不生厌怠。但风大时,大树还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差别,所以定信仍非究竟。
六
真信
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真如是如如不动,清净无相。信心到了如此地步,故曰真信。真信不动,也就同虚空一般,无可动摇。此时自心与佛、法、师,心心相应,息息相关,无纤毫痕迹,亦无丝毫分别。故《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
照上述“信”字过程看来,分析似乎嫌多。其实非将此等差别分析清楚,不能发生真信。如何能真?去妄即真,所以去妄是最要紧、最直截的工夫。然去妄又谈何容易?若要容易,最好先从语言上下手。“信”字从人从言,即示人以下手方法。
大家必以为此“信”字是世法上信实之信,与佛法上信仰之信,有何相干?须知佛法不离世法,言从心生,人以信立,慧明以前要大家守心口如一的戒,其用意即在此。大家不要把“心口如一”四字看轻了,此戒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工夫。佛要比丘自陈过失,即征信故;儒家亦说言而有信、言忠信等,亦是教人从言语上建立“信”字的基础。
即以商场论,有数百年的老商店,他们的货物,比别家都贵,而生意鼎盛,历久不衰。别家的货比较便宜,人反不相信,此何以故?因为一则是真“一言堂”,货真价实;一则喊价齐天,还价齐地,有欺妄故。即此一点,已可证明言行不二,才能立信;更可见“信”字的好处。
世法上说:“民无信不立。”佛法上说:“信为功德母。”足见“信”字是世出世法上的根本。希望诸同学,时时审查自己,是否心口如一、言而有信,切勿信口开河,轻诺寡信,信用一失,做人的立场,尚且不够,何能谈得上学佛?
——节录自《慧明法师开示录·信愿行》
往期回顾
☀藏识
☀巡觅
☀学处
☀观照
☀开示
☀一偈
☀联灯
☀物语
☀常识
☀素食
☀分享
☀赏析
历史|五代佛教典籍的弘传与佛教艺术的发展
历史|两宋佛教兴衰
历史|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
☀阅读阅读|永明延寿禅师:定慧相资歌
阅读|有关心的比喻
阅读|司马光《解禅偈》的流弊
阅读|六群比丘犹胜马鸣、龙树
☀故事故事|汉明帝夜梦金人
故事|求神不如求己
故事|大限来时
故事|蜂王警睡魔
☀视频视频|老照片里看古建——灵隐寺老山门
视频|欢庆元旦 山君迎新
视频|灵隐寺合唱《祈福》视频|惟有梅花 十分清韵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